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司马迁《史记》)

1.《鸿门宴》出自《史记》。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________,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使用“鸿门宴”这个词通常指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如也 _________   (2)吏民,封府库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是什么句式?
2024-08-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对口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鸿门宴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②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B.吾属今为之虏矣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霸上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范增数项王                                     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
⑦先破秦入咸阳者
A.①③④/②⑤/⑥⑦B.①②⑤/③④/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D.③⑥/⑤⑦/①②④
3.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刘邦“杀不杀项羽”、项羽能否在宴会上安然脱逃为情节发展的关键,依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B.《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神态、动作、心理等来体现的。
C.樊哙勇猛果敢、不卑不亢,又粗中有细,有理有节,是本文中写得最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之一。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五十步笑百步”“笨鸟先飞”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024-08-1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受人者畏人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①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立节》)

【注释】①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音shēn),字子舆,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②奚:什么,相当于,疑问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鲁君使人往邑焉       贻:赠送
B.,复往                    反:通“返”,回去
C.曾子敝衣以耕          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D.足以其节也             全:成全
2.下列各项中与“请此修衣”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论语·先进》)
B.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C.曾子衣敝衣                       (刘向《说苑·立节》)
D.愿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各项中,与“纵君有赐,不我骄也”一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C.王问:“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D.浴乎沂,风乎舞雩。                 (《论语·先进》)
4.翻译文言选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崇阳县职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选自《李将军列传》)

【乙】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选自《李将军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十余里,广                  详:通,假装
B.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睨:正眼看到
C.闻有虎,自射之                  尝:通,常常
D.虎腾伤广,广亦射杀之        竟:终于,到底
2.下列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A.蟹六跪而二螯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B.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C.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D.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雁门一战,李广寡不敌众,伤重被擒。但是,他身处危难逆境,依然积极寻找时机,忍住伤痛,飞身夺马抢弓,射退数百匈奴骑兵,会合余部,但也无法挽回战败和被俘的局面
B.【乙】文中记述了李广镇守右北平时的情形,匈奴人敬畏李广,称他为飞将军,一连数年不敢侵扰右北平。
C.【乙】文写了李广误以石为虎,中石没镞,以及射杀真虎的日常生活琐事,这样写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位性格鲜明、威武神勇的将军形象。
D.【甲】【乙】两文都出自李将军列传,两文均以李广为主人公,围绕个人经历展开叙述。文章虽然简短,但是行文立意以小见大,李广高超的箭术和不折不挠的精神令人称道。
5.将上文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2024-08-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职单招班期末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知贽名,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选自《旧唐书·陆贽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贽往             谒:拜访
B.贽钱百万             遗:遗留
C.知贽名             素:向来
D.共贽于上前             短:陷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宏词登科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愿备太夫人一日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召为翰林学士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及镒卢杞所排             吾属今之虏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
(2)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联盟2023-2024学年第四次全省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贪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乙】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候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诚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节选自《荀子·强国》)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发将师以当之”与成语“势不可当”的“当”意思相同,可理解为“抵挡”。
B.“兵三却”根据上下文推断,可理解为“楚军接连败退”。
C.“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由“属予作文以记之”可知,“属”通“嘱”,有“嘱托、嘱咐”之意。
D.“善善恶恶之应也”根据语法知识可知,“善善”两个字,其意义和用法相同。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之礼”与“唯命是从”句式一致,都是宾语前置句。
B.“偷者,天下之盗也”是一个带有明显标志的判断句。
C.“明又复往,取其枕”是省略句,补全后为“明复往,(子发)取其枕”。
D.“岂不过甚矣哉”可调整语序为“岂不甚过矣哉”,语意也不会出现变化。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发诚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
①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
②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
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
③楚国的贤良之士和大夫们都毫无保留地献计献策,竭尽忠诚,(但)齐国的军队却愈发强大。
④楚军中贤良的将领都竭尽全力实施计划并且了解他的诚心,(所以)齐国的军队愈发强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乙文中荀子不认可子发辞赏的做法,根据原文,试用自己的话概述荀子不认可的原因。
2024-08-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单独考试温州市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                                   活:动词,活动
B.吾得事之                                            兄:像对待兄弟一样
C.张良出,项伯                                      要:通“邀”,邀请
D.吏民,封府库                                      籍:动词,登记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                                                     ②而寒
③谁大王为此计者                                     ④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A.以吾一日长乎尔B.而君幸于赵王
C.夫晋,何厌之有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对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这一举动也给刘邦的处境带来转机。
B.刘邦入关后秋毫无犯,对项王本无二心,在“鲰生”和张良的劝说下才生出做关中王的念头。
C.危急形势下,张良冷静出计让刘邦去项营表明未有背叛之心,显示了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D.选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刘邦圆滑世故、能言善辩、多谋机诈的形象。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C.举予人,如弃草弃。
D.洎牧谗诛。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B.皆为龙虎,成五采
C.赵尝五战于秦
D.暴霜露
3.联系上下文,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不易。
C.先辈创业艰苦,成就功业有限。
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就业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     侍奉
B.则曰                                          闲居
C.如或                                      了解
D.以吾一日乎尔                            成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摄大国之间            沂,风舞雩
B.登高                  顺风
C.或知尔                  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D.如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可使有勇B.毋吾以也。C.则何以哉?D.不吾知也!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可使足民B.如会同,端章甫C.亦各言其志也D.风乎舞雩
2024-08-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普职融通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选自苏洵《六国论》)

1.选文第三段运用的对比不包括的是(     
A.秦国因作战胜利得到的土地少,而接受贿赂得到的土地多。
B.诸侯因作战失败失去的土地少,而贿赂秦国失去的土地多。
C.祖辈父辈创业很艰辛,子孙后代割让土地很轻率。
D.诸侯现在割让城池的少,而诸侯将来割让城池的多。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赂者赂者丧
(2)思先祖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4-08-0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