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完成各小题。

①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吸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那么妈妈呢?”“妈妈在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③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当时居然没有放掉方向盘,真是奇怪极了!但我还是在无意间冲到水沟里,弄得马达也停了,在眼睛里的雾消散以前,我不敢再开,怕撞在什么人身上。就这么停了约莫有5分钟,我的儿子一直紧紧地贴住我,全身哆嗦,一声不响。我用右手抱住他,轻轻地把他压在自己的胸口上,同时用左手掉转车子,回头向家里开去。我哪儿还顾得到什么谷仓呢?根本把它忘掉了。

④我把车子抛在大门口,双手抱起自己的新儿子,把他抱到屋子里。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胡子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我就是这样把他抱到屋子里的。主人夫妇俩正巧都在家里。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神气活现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好人们,接待我们吧!他们这对没有孩子的夫妇,一下子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就跑来跑去,忙碌起来。我却怎么也不能把儿子从自己的身上放下。好不容易总算把他哄下来了。我用肥皂给他洗了手,让他在桌旁坐下。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的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姑姑,您为什么哭呀?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

(1)结合全文,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采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叙述语言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
B.《一个人的遭遇》是节选,小说用的是口述式,与常见的“口述实录”相近。作者是受到一位老兵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纪实小说的味道。
C.《一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
D.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伤感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

(2)简要分析选段①中的语言(对话)描写的作用。
(3)结合第③段中的词句,试分析“我”有了新儿子的激动情绪?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24年对口升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人谈起北京大学就想到蔡元培校长,谈起蔡元培校长就想到他开创的风气——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这风气表现在各个方面,或者说无孔不入,这孔自然不能不包括课堂。课堂,由宗周的国子学到清末的三味书屋,规矩都是严格的。北京大学的课堂却不然,虽然规定并不这样说,事实上总是可以随随便便。这说得鲜明一些是:不应该来上课的却可以每课必到,应该来上课的却可以经常不到。

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这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北京大学不乏名教授,所讲虽然未必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却是名声在外。这是一方面。有些年轻人在沙滩一带流浪,没有上学而同样愿意求学,还有些人,上了学而学校是不入流的,也愿意买硬席票而坐软席车,于是都踊跃地来旁听。这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北京大学课堂的惯例: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且说我刚入学的时候,首先感到奇怪的是同学间的隔膜。同坐一堂,摩肩碰肘,却很少交谈,甚至相视而笑的情况也很少。这由心理方面说恐怕是,都自以为有一套,因而目中无人。但这就给旁听者创造了大方便,因为都漠不相关,所以非本班的人进来入座,就不会有人看,更不会有人盘查。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学期,上课常常在一起,比如说十几个人,其中哪些是选课的,哪些是旁听的,不知道;哪些是本校的,哪些不是,也不知道。这模模糊糊,有时必须水落石出,就会近于笑谈。比如刘半农先生开古声律学的课,每次上课有十几个人,到期考才知道选课的只有我一个人。还有一次,听说是法文课,上课的每次有五六个人,到期考却没有一个人参加。教师当然很恼火,问管注册的,原来是只一个人选,后来退了,管注册的人忘记注销,所以便宜了旁听的。

再说应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据我所知,上课时间不上课,去逛大街或看电影的,像是很少。不上有种种原因或种种想法。比如有的课不值得听,如党义;有的课,上课所讲与讲义所写无大差别,可以不重复;有的课,内容不深,自己所知已经不少;等等。这类不上课的人,上课时间多半在图书馆,目的是过屠门而大嚼。因为这样,所以常常不上课的人,也许是成绩比较好的;在教授一面,也就会有反常的反应,对于常上课的是亲近,对于不常上课的是敬畏。不常上课,有旷课的处罚问题,学校规定,旷课一半以上不能参加期考,不考不能得学分,学分不够不能毕业。怎么办?办法是求管点名(进课堂看座位号,空位画一次缺课)的盛先生擦去几次。学生不上课,钻图书馆,这情况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盛先生总是慨然应允。

这种课堂的随随便便,在校外曾引来不很客气的评论,比如,北京大学是把后门的门槛锯下来,加在前门的门槛上,就是一种。这评论的意思是,进门很难;但只要能进去,混混就可以毕业,因为后门没有门槛阻挡了。其实,至少就我亲身所体验,是进门以后,并没有很多混混过去的自由,因为有无形又不成文的大法管辖着,这就是学术空气。说是空气,无声无息,却很厉害。比如说,许多学问有大成就的人都是蓝布长衫,学生,即使很有钱,也不敢西服革履,因为一对照,更惭愧。其他学问大事就更不用说了。

1.请写出下列词语在选文中的含义。
过屠门而大嚼:
2.从选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北大课堂的特点。
3.文中用哪些事例表现北大课堂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4.北大课堂曾引起了校外不很客气的评论,选文中作者如何评价北大课堂的这种风气?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维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那么妈妈呢?”“妈妈在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

…………

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的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姑姑,您为什么哭呀?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

(节选自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
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
2.简要分析在第一段中描写“我”与凡尼亚对话的作用。
3.孩子是活泼的,但文段中的孩子却不协调地出现“沉默”“打量”和“叹了一口气”这类成年人才有的神态和动作,意在表现什么?
4.凡尼亚“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段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
②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2.文段中加点字“那些走远了的人”指的是哪些人?文段中这些青年妇女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文段中画线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最后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一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疼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子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

1.妻子为何要向父亲哭诉?
2.“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在刻画妻子的形象中起什么作用?
3.分析下列句子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4.结合选文,简析妻子成长与转变的原因。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2~2023 学年高二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歌罢,满座欢笑。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复。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

(选自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

1.对选文第一段中画线句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人物对话,暗示周瑜的胜利,曹操的失败。
B.通过人物对话,表现双方人物心理活动。
C.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性格:周瑜,明察秋毫,心中有数,先声夺人,充满自信。蒋干:肤浅可笑,信心不足。
2.对选文第二段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在外有君臣间的义气,对内是骨肉情深。
B.表面上是君臣的名分,实际上彼此有骨肉一样的恩情。
C.在外面是君臣关系,在家中是亲戚关系。
D.外人看来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有骨肉般的深情。
3.有关选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中写蒋干“昂然而来”的用意在于刻画蒋干气宇轩昂,充满自信。
B.蒋干“面如土色”是因为震惊于周瑜的决心,感到游说无望。
C.蒋干“惊愕,不敢多言”是因为见吴军实力强大,心中胆怯。
D.周瑜列出苏秦、张仪、陆贾、郦生,目的是为了赞美蒋干的口才。
4.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课文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B.从情节上看,故事的结局是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C.课文善于用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物形象。
D.课文以人物的言行、神态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5.周瑜除了正面制止蒋干游说外,又是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盗走书信的?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的秋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在下⾯所列的词语中,给⽂中空缺处甲、乙、丙处选择恰当的词。
煮、泡、冲、烫;       听得、听⻅、细听、聆听;       漫、细、忙、点;
甲处(     )                    乙处(     )                                  丙处(     )
2.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D.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也没什么特别的意蕴,故而一笔带过。
3.d句中说:“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
4.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D.只有这样,才符合作者心目中的秋景,表达作者不同于常人的审美观。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外事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橡树、⽊棉分别象征什么?
4.诗⼈在表述“即使是由衷地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喻意象是(     
A.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B.鸟儿       凌霄花       泉源       险峰
C.泉源       险峰       鸟儿       日光D.鸟儿       凌霄花       日光       春雨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外事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9 . 对《静女》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一段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D.无论是赠彤管,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外事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因又问黛玉:可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黛玉便忖度道: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道: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拌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对宝玉摔玉这一举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
B.反映宝玉对封建思想的不满和反抗,再次体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C.说明宝玉被骄纵惯了,一向无法无天,恣意妄为。
D.贾母认为玉是宝物,既能给孙子带来福气,又能给家族带来好运。
2.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呼应小说开头的“木石前盟”,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B.照应前面黛玉“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说明两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C.突出宝、黛之间心灵相遇,感情默契,为后面描写他们坚贞的爱情埋下伏笔。
D.表现宝玉口齿伶俐,善于讨女孩儿的欢心。
3.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贾母问时的回答不同的原因是(     
A.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是不爱读书的。
B.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反映出黛玉处事的机敏和留心。
C.黛玉因得知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此时便改了口,反映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D.黛玉怕宝玉看不起自己,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说明她的细心和“时时在意”。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就业班)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