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碳纤维,是以含碳有机纤维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和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含碳90%以上的新材料。航空航天是碳纤维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体现了先进材料对现代尖端科技的支撑作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最常用的碳纤维为PAN基长丝高性能碳纤维。什么是PAN基长丝高性能碳纤维呢?PAN的中文名称为聚丙烯腈“PAN以聚丙烯腈为含碳有机纤维原料来制造碳纤维。除了PAN基碳纤维外,还有沥青基、黏胶基和酚醛基等碳纤维。由于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其成品拥有优异的品质和力学性能,因此是目前世界上新材料领域的当红明星

长丝是相对于短丝而言的。按照纤维形态,碳纤维可以分为长丝、短纤维和短切纤维。它们都有特定的应用场合,其中的长丝往往拥有更好的综合性能,而被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至于高性能,则是航空航天对碳纤维材料的核心要求。按照性能数值的高低,PAN基碳纤维可分为通用型、高强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等多种规格。其中的高模型和高强高模型是航空航天领域看好的功能材料。

不过,碳纤维通常以复合材料的形式被应用于多种场合。所谓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材料经复合工艺制成的多组元材料。这些组元的作用在于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得复合材料能更好地满足特定场合的需要。

碳纤维复合材料通常以树脂材料作为基体,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并把各种组元团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迎接各种负荷的挑战。

大飞机一直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其中复合材料已成为其制造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用碳纤维与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制作大飞机的外衣,轻巧灵便,消耗动力少。如波音787所用的复合材料就达到了50%,不仅能有效克服自重与安全的矛盾,还能大幅度降低飞机的能耗。

国产大飞机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科学家研制的T800级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应用于C919大型客机。这是我国首个使用T800级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民用机型,标志着我国在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碳纤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纤维是以含碳有机纤维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和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材料。
B.碳纤维以生产工艺为依据可以分为PAN基、沥青基、黏胶基和酚醛基等类型。
C.碳纤维中的长丝碳纤维往往拥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所以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
D.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并把各种组元团结为一个有机整体。
2.下列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体现了现代尖端科技对先进材料的支撑作用。
B.碳纤维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新材料领域的“当红明星”。
C.用碳纤维与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制作大飞机的“外衣”,可以大幅度降低飞机的能耗。
D.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标志着我国在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3.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B.摹状貌C.举例子D.下定义
2024-07-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

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这项研究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碳同素异形体),即芳香性环型碳C10C14,并精细表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碳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碳材料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其具体外在表现形式取决于每个碳原子周围与之成键的原子数目。当每个碳原子只和周围两个原子成键时,会形成环型纯碳分子(即环型碳,Cn)。环型碳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人工合成又极具挑战性。此外,在环型碳中每个碳原子和周围两个原子的成键方式一直存在争议。许多团队尝试合成环型碳但并未获得成功,一些气相的实验虽然显示存在环型碳的迹象,但是难以分离提纯环型碳并进一步表征它们的结构。

直到2019年,IBM实验室与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制备出单个的环型碳C18,首次从实验上验证了C18为单键和三键交替的聚炔型结构。然而,环型碳是一个大家族,想合成尺寸更小的环型碳也更具挑战。此外,它们的结构和稳定性仍然让人难以捉摸。有理论预测,C10是环型(Cnn10)碳结构和线型(Cnn10)碳结构的分界点,同时也是最大的芳香性累积烯烃型环型碳。C14则被预测是从累积烯烃型C10到聚炔型C18的佩尔斯相变过渡态。因此,研究C10C14的结构和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将这两种全新的碳材料家族成员精准合成出来,方能精细表征它们的结构。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采用了不同于C18的将环状碳氧化合物作为前驱体的合成路线,创新性地设计了全卤化蔡(C10C18)和葸(C140110)两种前驱体分子。团队将这两种分子放在手术台氯化钠薄膜上并将其麻醉——用液氦冻住。之后利用STM针尖作为手术刀对其进行手术(原子操纵),进而诱导两种分子完全脱卤并伴随发生反伯格曼开环反应,最终成功地在氯化钠薄膜表面上合成了两种芳香性环型碳C10C14.研究发现,不同于此前C18的聚炔型结构,C10C14均具有累积烯烃型的结构。

团队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发现,这两位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并非拥有完全一致的特性。C10完全没有键长交替,而C14作为从累积烯烃型C10到聚炔型C18的过渡态,存在一个非常小的键长交替,但在实验上无法分辨出来。

许维表示,这项工作推动了环型碳领域的研究,提出的表面合成策略有望成为一种合成一系列环型碳的普适性方法。同时,合成的环型碳有望发展成为新型半导体材料,并在分子电子器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C10和C14”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科学家首次精准表征了C10和C14的化学结构。
B.它们既可人工精准合成,又可在自然界中找到天然存在。
C.研究发现,C10和C14都具有累积烯烃型结构。
D.试验中已经发现C10和C14拥有不一致的特性。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要每个碳原子和周围两个原子成键时,就会形成环型碳分子。
B.从分离提纯环型碳的难度分析,C18合成制备的难度最大。
C.C10、C14、C18同属环型碳分子,但具有不同的键长交替。
D.目前已经找到了一种合成一系列环型碳分子的普适性的方法。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文章按照从结果到原因、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展开说明,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B.文章主要采用了分类别、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C10和C14的特征。
C.本文借助“麻醉”“手术”等语言,生动形象化地介绍了C10和C14的合成过程。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科学、严谨地介绍了环型碳研究历程、发展方向等内容。
2024-06-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泰安市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海洋与生命》(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绝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

②我们知道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动物组织的含水量在80%以上,而水母一类的含水量高达95%,水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没有水,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因此在短时期内,动物短缺水要比缺食物更危险,水对于今天的生命是这样重要,它对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举足轻重了。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就不会有缺水之忧。

③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海水中含有许多种人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磷酸盐、还有溶解氧。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吸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④水具有很高的热溶量。加之水体浩大,任凭夏季烈日曝晒,冬季寒风扫荡,海水的温度变化却比较小,因此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温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⑤阳光虽然是生命所必需,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水能有效的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⑥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体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B.海水的温度在冬季和夏季都相对比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海的面积大。
C.第⑤段中的中心句是“阳光虽然为原始生命所必需,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D.原始生命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无机盐、适宜的温度、防紫外线杀伤。
2.如果把短文的结构分为三部分,以下划分最恰当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2024-06-2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综合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一棵(     ),一丛(     ),一根(     ),或者一条(     )——蜕掉身上的皮。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仰着头,让前爪成为固定不动的支撑点。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的中线慢慢裂开,里面露出了淡绿色的蝉体。随着蜕皮的进展,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爪,最后是翅膀与后爪。此时,除掉尾部,身体都已经出来了。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在空中向后腾空,只留尾部一点固着在旧皮的鞘中。它翻转身体,使头部向下,将折皱的翼向外伸直、张开,接着又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正常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它已经完全自由了。在短时间内,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还不十分强壮。它那柔弱的身体,在还不具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空气和阳光。它只用前爪挂在已蜕下的皮上,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它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慢慢地变成了棕色,它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找到了树枝,大概到十二点半才会弃下它的皮飞去。那空壳仍挂在树枝上,有时竟能保持一两个月之久。

《蝉》

1.根据文意,选文第一段括号中应填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小荆棘   百里香   野草秆   灌木枝
B.小荆棘   灌木枝   百里香   野草秆
C.野草秆   百里香   灌木枝   小荆棘
D.野草秆   灌木枝   百里香   小荆棘
2.下列有关选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主要是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
B.选文第二、三、四段是集中写对蝉蜕皮情形的观察和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C.所选文段在文中隶属于第一部分“蝉的地穴”,内容上重在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不能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D.选文主要是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内部层次可细化为三个层次,即首尾各为一层,中间两段为第二层。
3.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蝉的整个蜕壳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B.蝉从壳里蜕出来的时候身体是棕色的。
C.绿色的蝉可以同平常的蝉一样,弃下它的皮飞走了。
D.蝉蜕下来的壳很快就会消失不见了。
4.“下列对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本句中“徘徊”二字用得极妙,将蝉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情感与行为。
B.“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运用比喻手法来写蝉的离壳过程,将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C.“它翻转身体,使头部向下,将折皱的翼向外伸直、张开。”本句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作者亲自观察得来的。
D.“它那柔弱的身体,在还不具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空气和阳光。”句中“必须”起着强调作用,强调“好好地沐浴空气和阳光”是从柔软到变色变硬的必要条件,也体现了作者态度的鲜明性。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中等专业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1.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A.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
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
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
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浪中的气泡能发出纯美、浑厚的声音,这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的。
B.地球上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影响着大气的温度,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水中的大小气泡影响。
C.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小气泡形成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D.浪尖卷裹的空气被海浪分割成大气泡,与此同时,海水表面的空气进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气泡。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气泡是管状空洞被海浪切割形成的,其直径超过了1毫米,因此在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
B.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发现能量守恒的规律,可见这个规律是对物质运动现象的准确的抽象概括。
C.有关科学家都很重视改善大气环境,他们对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研究,可能为减弱地球“温室效应”提供新的思路。
D.浪花气泡成了弹奏动人音乐的天才的演奏家,这种奇妙的比喻表明科学和艺术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理工学校职教高考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混合能源网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补贴了约1万美元。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B.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恐怖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2.下列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氧化合物不可能永远依赖,这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能源网。
B.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C.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D.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德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汽车是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如果能把停车场内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B.美国纵横交错的单向输电线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这一电网很难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因此只要将它接入混合能源网就能使它更加灵活高效。
C.因为每一种能源都可以产生氢,以利用氢燃料为最大优点的混合能源网将使人类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D.混合能源网能使家庭发电装置将多于自己需要的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家庭在用电高峰期高价卖出能源将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
4.请概括混合能源网的特点。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文化科目测试试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地学也是靠物理。地学家们讲,研究地学有三个时代。第一时代是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研究地质年代时引入了生物观念(化石观念),用生物的化石来断定地质年代,称为生物学地球观。第二时代是20世纪初,开始研究地球上地壳和海洋的化学成分的变化,矿物元素的分布,借此来推论地球在地质年代中的演化,称为化学地球观。现在是第三时代。地学上最大的发展是所谓板块理论,发现地球的外壳(包括大陆和海洋)是一块块拼起来的,像七巧板似的。块与块之间有相互作用。这主要是根据海底岩石的地磁走向推论出来的。有了这种理论就可以解释火山带、地震带的形成了。这一些理论,加。研究地球深处的情况,都要靠物理学,所以称为物理学地球观。

生物学的发展,现在达到了研究分子的水平,也要归结到物理上面。分子生物学,不是过去那样研究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而是一直追到分子,把生命现象看作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组合和变化过程。最近生物学上有一个轰动世界的发现,就是可以把影响遗传的信息,挂在一种叫去氧核糖核酸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某一段上传下去。这就是把这种高分子人为地变化一下,把一个高分子的某一段遗传信息切下来,接到另一个上面,改变遗传的某一特性,创造新的物种,这样,就有可能打破植物和动物的界限,把植物的某一特性接到动物上面。这样,不但能使细胞内部发生变化,而且使细菌发生变化,如把胰岛素的遗传信息切下来,接到容易繁殖的大肠杆菌上面去,使产生出来的新的大肠杆菌能制造大量胰岛素。这项技术叫做遗传工程,用它建立了一门新的工业。

所以,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加上作科学技术工具的数学。数学不只是演算,也包括逻辑的推理。靠六门基础学科的现代工程技术,也靠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基础作为支柱。所以,物理和数学也可以称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基础。当然,说物理和数学是基础,并不是说物理和数学可以代替其他学科,在此之上还有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以及各种分支学科,如力学等;再在上面是工程技术学科,如工程结构、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等。这就是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

(选自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对选文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举例子   下定义B.举例子   打比方
C.打比方   作比较D.下定义   分类别
2.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D.程序顺序
3.下列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物理学地球观是根据地球上地壳和海洋的化学成分的变化推论出板块理论,以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形成的科学观点。
B.作者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为比较对象。介绍了传统生物学“把生命现象看作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组合和变化过程”的理论发展。
C.生物学有个轰动世界的发现,就是打破植物和动物的界限,把植物的某一特性接到动物上面。
D.遗传工程是把可以影响遗传的信息,挂在高分子化合物去氧核糖核酸的某一段上并使之遗传,从而改变遗传的某一特性,创造新物种的一项技术。
4.下列对选文第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一部分既强调了文章第一部分,又照应了第二部分。
B.紧扣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各科的研究发展对物理。数学两科的依赖关系,从整体到局部,使说明的重点突出。
C.从现代自然科学纵。横两个方面着眼。说清楚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轮廓和内部层次。
D.突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严密、综合的特点,再一次强调物理和数学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根本的基础学科这一核心问题。
5.结合全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中国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1957 年,作品《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B.本文和《伯格曼法则在北极》都是以科学考察的事实来验证科学理论的事理说明文。
C.作者针对公众介绍科学体系的知识,深入浅出,语言形象且富有韵味。例如“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这里的“客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达出了星的爆发的特点。
D.本文语言平实严谨又不失生动幽默,切合科普说明文的要求。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轮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牛郎织女》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恒星的字,只是和行星的字相对而言。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的;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地球上移动0.658角秒;此外,每秒钟还以26公里(每小时93600公里)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机还快几十倍。织女动得慢一点,不过在女子百米比赛里还是可以得冠军。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345角秒,每秒钟以14公里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没有绝对不动的星,每个星都在动。
B.牛郎星每年移动的角秒比织女星的小。
C.牛郎星在空间上的速度比织女星的快。
D.牛郎星和织女星都在离开我们往外跑。
2.选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摹状貌   下定义B.列数字   摹状貌
C.下定义   做比较D.做比较   列数字
3.选段中加点字“一点”能否删掉?请简述理由。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卷I(语文)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驱灾、辟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等观念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到后来,节日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节奏,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弛。生活不可无节日,节日不可无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传统节日虽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却依然存活在民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1.与“夏锄”相对应的节日活动是(     
A.开春鞭春劝农B.端午驱邪避瘟
C.金秋荐新祭祖D.腊月祭灶扫尘
2.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期体现着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规律性。
B.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
C.魏晋南北朝以前,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摆脱了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
D.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却依然存活在民众生活之中。
3.下列哪项活动不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A.清明节扫墓B.三月学雷锋C.端午节抹雄黄D.七夕节打扮女孩
4.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传统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和生产生活的节奏,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张弛有度。
B.诸多贵人伦、重亲情的礼俗活动,让中国人从传统节日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C.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信仰关系不大,主要是为了社交、娱乐。
D.隋唐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节日风俗迅速向娱乐方向转变。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河南省开封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考试文化素质测试试卷语文部分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记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这一本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而以记福建所产的为最多,除了一种失传以外,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还有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史实、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等,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活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是(     
A.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B.古代的荔枝书谱
C.荔枝的生长北限D.荔枝的贮藏
2.科学小品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下列选项中体现其“文学性”特点的是(     
A.语言准确,形象生动B.概念清晰,定义准确
C.数据准确,方法得当D.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3.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逻辑顺序B.空间顺序C.时间顺序D.程序顺序
4.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列数字、作引用、举例子B.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C.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D.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各项不正确的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见荔枝原产于我国。
B.古代讲荔枝的书一共有13种。
C.世界树志中最早的一部是我国的蔡谱。
D.未来科技发展,荔枝北移,也许能够做到。
2024-06-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高三年级第三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