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4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记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这一本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而以记福建所产的为最多,除了一种失传以外,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还有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史实、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等,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活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是(     
A.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B.古代的荔枝书谱
C.荔枝的生长北限D.荔枝的贮藏
2.科学小品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下列选项中体现其“文学性”特点的是(     
A.语言准确,形象生动B.概念清晰,定义准确
C.数据准确,方法得当D.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3.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逻辑顺序B.空间顺序C.时间顺序D.程序顺序
4.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列数字、作引用、举例子B.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C.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D.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各项不正确的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见荔枝原产于我国。
B.古代讲荔枝的书一共有13种。
C.世界树志中最早的一部是我国的蔡谱。
D.未来科技发展,荔枝北移,也许能够做到。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20065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选自《扬子晚报》2006.5.19

1.对第③段中加点词“至少”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了破译人类1号染色体最容易。
B.说明人体全部22对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块头最大。
C.用约数使说明更准确,同时说明发现新基因的数量多。
D.至此,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测序工作。
B.第4段中“5000多种”说明了人类基因研究成果在医学上意义重大,成果非凡。
C.从文中可以看出,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的精神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D.1号染色体研究成果所具有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治愈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2024-08-06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方案,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其后,中国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载人登月将通过两次发射来完成,即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

随后,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成为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科研站的建设将按照3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服务载人登月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之后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由科研型试验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

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以来,中国的探月之路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2013年升空的嫦娥三号携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落月梦想;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把1731克月球样品带,回地球,持续创造丰硕的研究成果。20229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上的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这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

在载人登月之前,中国还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前后发射,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详查,争取能够在月球南极找到水;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利用试验验证,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或将作为飞向更远深空的探测中转站。

值得一提的是,探月探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持续进行。例如嫦娥六号任务和小行星探测任务将提供搭载平台和载荷资源的机会。而国际月球科研站将由中国联合多国共同建设。今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了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联合声明,双方将在国际月球科研站论证、工程实施、运营和应用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1.下列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上已经建成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B.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将按基本型、完善型、应用型3个阶段分步实施。
C.国际月球科研站作为飞向更远深空的探测中转站已具备长期自主运行能力。
D.国际月球科研站将由中国独立建设,同时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持续进行。
2.下列对“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方案”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等技术。
B.中国载人登月将通过两次发射来完成,也就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C.中国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式发展。
D.在完成既定任务以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采集的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了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
B.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了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
C.嫦娥五号探测器把1731克月球样品带回了地球。
D.嫦娥六号首次实现了月背采样的返回任务。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

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共存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

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1.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2.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D.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3.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揭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大有帮助。
B.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可能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
C.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