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给山峰测高

于先文

①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怎样测量山峰的准确高度呢?主要有三种方法。

②目前,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一般来说,是从山脚下一个已知海拔高的点出发,利用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测量相距不远两点间的高差。水准测量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但水准测量进度慢,例如,200米左右高度的山,沿上山路测量也需要1天;如果碰到草木丛生没有路的山,测量进度就更加缓慢。因此,该方法只适合测量较低的山峰。

③相比之下,三角高程测量法要简单快捷得多。我们测量448.9米的南京紫金山主峰,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在山脚下,利用安置在海拔高已知点上的全站仪,瞄准安置在山顶的棱镜,可测得视线的高度角和距离,利用数学方法就能算出一个垂直高差。这个垂直高差加上已知点海拔高和全站仪高,再减去山顶棱镜高,就得到了山的海拔高。这个方法虽然“多快好省”,但仅仅适合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山峰。

④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工作更加简便且测量精度高。2020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穆朗玛峰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这个方法测得的是大地高,大地高需要减去一个叫作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值,才能得到海拔高。要想得到精确的大地水准面差距,需要有严密的数学模型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等数据,这也是2020年在珠峰测量中开展重力测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北斗卫星测高误差已可控制在5厘米之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达到毫米级精度,进而全面替代水准和三角高程测量法。

⑤掌握山峰高度,对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准确的山峰高度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重要地理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山峰及周边区域的高程监测,也可用于地壳形变、板块运动等演变机理研究,以及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报。此外,准确了解山峰的高度,还有利于科学家开展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分析沧海桑田的变化趋势,探索人类家园的未知奥秘。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
B.水准测量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但只适合测量较高的山峰。
C.三角高程测量法“多快好省”,测量南京紫金山主峰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D.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工作更加简便且测量精度高。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测量山高时使用水准测量法进度慢。
B.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测量山高时使用水准测量法进度慢。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
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②③段中加点词“一般来说”“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方法”是指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的方法。
C.第⑤段说明掌握山峰高度对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了三种测量山峰准确高度的方法。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市场上N95KN95)、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旧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妙方”。但是贴着“一次性”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无限循环”之路吗?

56℃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不能。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其对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要小于135帕斯卡(Pa)。因此,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毫无疑问,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75%的乙醇能有效灭活病毒,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不能。因为,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不能。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及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普通家庭无法实现。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不应提倡对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

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防护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

1.下列关于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病毒口罩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一般的家庭无法实现。
B.防病毒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等消毒后,它的过滤效率将大大降低,防护效果不佳。
C.防病毒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
D.防病毒口罩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材质特殊,往往用过一次就损坏了。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对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属于平实说明。
B.作者从高温、酒精、紫外线消毒的低效、无效三个方面,说明了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使文章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C.“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一句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结构为总——分——总,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聚丙烯熔喷材料的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及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B.为了保证阻隔效果和舒适的通气性,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要小于135帕斯卡(Pa)。
C.顾名思义,“一次性口罩”就是指用过一次后就得扔掉,不能再用了。
D.医用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
2024-02-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花瓷

①所谓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

②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景德镇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传世佳作。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年间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称于世。在造型方面,永乐时期虽然依然沿袭元代生产较大的罐、盘、碗等器皿,但也出现了很多小巧精致的器物与新品种:如天球瓶、抱月瓶、八角烛台、长颈方口折瓶等。纹饰以植物纹、动物纹为主。

③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制作多采用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颜色深沉、层次丰富,釉面白中泛青。成化年间,青花瓷使用了一种新的青料,叫平等青,也叫坡塘青,这种青料产于江西瑞州。平等青发色稳定,色泽淡雅、柔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成化青花瓷,色泽淡雅,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造型轻灵秀美,这也可能就是成化青花瓷跨越时空至今仍保持无穷艺术魅力的原因之所在。图案花纹常见的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小巧玲珑是这一时期青花瓷器型的特点,多以盘、碗为主。在装饰上,青花加彩是成化年间的突出成就,有斗彩填彩两种。

④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官窑新品迭出,民窑精品也争奇斗妍。此时的青花瓷花色纯正稳定,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真可谓炉火纯青。从嘉靖到万历,用于烧制青花瓷的色料是一种叫作回青的色料。所谓回青,也称回回青,与苏青一样来自阿拉伯地区。有专家考证,苏青回青其实是同一种钴料的不同称呼,所不同的是苏青来自海上贸易,而回青来自与西域和中亚的陆路贸易。此时青花瓷造型,更加趋向多样化,除了各类餐具、陈设器及花盆、鱼缸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在装饰上,过去极为少见的吉祥文字,如寿、福等被装饰在器物表面,道教题材也开始盛行。而万历年间的青花料则产自浙江,也由此名为浙料。虽没有嘉靖青花那样浓艳,但蓝中微微泛灰的发色,颇有自然沉静之感。器型以大器为主,如:龙缸、屏风等;装饰上除延续龙凤纹以外,各种动、植物及人物图案也较为盛行。

1.本文对明代“青花瓷”的有关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在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和万历年间官窑烧制的青花瓷特别著名。
B.成化年间,青花瓷使用的“平等青”青料产于江西瑞州,发色稳定,色泽淡雅、柔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
C.明代所有青花瓷器都具有小巧玲珑的特点,多以盘、碗为主。在装饰上,突出的成就是青花加彩,有“斗彩”和“填彩”两种。
D.明代的青花瓷的图案丰富多彩。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也有吉祥文字,还有各种动、植物及人物图案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制作青花瓷,需要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在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的效果。
B.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青花瓷造型,更加趋向多样化,除了各类餐具、陈设器及花盆、鱼缸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
C.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出产的青花瓷花色纯正稳定,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D.色泽淡雅,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造型轻灵秀美,正是成化青花瓷跨越时空至今仍保持无穷艺术魅力的原因之所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青花瓷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所以从它产生之初,人们就主要把它当作艺术品来欣赏。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在收藏它。
B.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官窑的作品,还是民窑的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精品迭出。
C.明代制作青花瓷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进口色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进口色料烧制的青花瓷有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D.青花瓷制作工艺精良,造型、图案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024-02-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国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4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他服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节选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
欺侮: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全心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选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3.如何理解“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这句话的含义?
4.选段主要表现了焦裕禄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江西省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6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他在信中用平和的语气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至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他进而写道,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很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袁隆平就这样以事实来捍卫科学的原则。

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1993年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发生了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玉米稻有这么个来历:某农学院用幼芽浸泡法将玉米的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育成了具有某些玉米特征特性的玉米稻,取名遗传工程稻。然而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为此袁隆平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郑重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湖南省农业厅以最快速度向全省有关部门发函,转发了袁隆平的这篇文章,及时避免了湖南农业生产的大滑坡,稳住了湖南的粮食总产量。

(节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1.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对此,袁隆平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回答。
2.袁隆平反对大面积种植命名为“遗传工程稻”的水稻,他的理由是什么?
3.从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部分职业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子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水果。直到今天,还有很多野生蔷薇科李属桃亚属的物种分布在全国各地。西北有甘肃桃、新疆桃,华北有山桃,西南有光核桃……桃树家族的子孙遍布中华大地。

在距今80009000年的湖南临澧胡家屋场和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出土过桃核。说明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关注到这类植物的果实了。

不过,最初的桃子皮薄味苦。我们的祖先最初喜欢桃子,可能只是觉得这些植物的花好看而已。《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是桃花的形象。而桃字的本义——兆春之木,也说明古人更关注的是桃花而非桃子。

在桃的不同变种中,毛桃被认为是最原始的一种,之后演化出了硬肉桃,然后又出现了蜜桃和水蜜桃。桃的老祖宗毛桃的模样,基本可以参照今天庭院中用于花卉观赏的碧桃所结出的果实——只有薄薄的果肉,不堪食用。

植物学老师最喜欢桃子。桃的花朵和果实都是最标准的范例,可以帮助植物学老师讲解清楚植物的基本结构。

在桃花上,典型的植物花朵特征一应俱全。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重要结构一个都不少。花萼一般比花瓣要小,它们长在花朵的最外侧,就像缩小版的花瓣,通常是绿色的。在花朵开放之前,它们会包裹住整个花蕾,起到保护套的作用,当花朵开放之后,萼片就退居次要地位了。桃花的花瓣,在不同品种间有很大的变化——野生品种只有五片粉红色的花瓣;而很多栽培观赏品种,加倍之后的花瓣,让桃花显得丰满许多但是也失去了贡献甜美果实的能力。

桃子还是一个标准的真果——最外层长满了绒毛的薄皮是外果皮,中间丰满多汁的果肉是中果皮,硬硬的桃核外皮则是内果皮。三层果皮既有共同的任务,分工又不尽相同。当种子依然是幼嫩状态时,内果皮还不够坚硬,外果皮和中果皮都处于青涩状态,又苦又涩的滋味可以避免动物来破坏种子。当果实成熟时,内果皮已经足以对抗动物的牙齿和肠胃,这时外果皮和中果皮就变了一个模样,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壁开始降解。动物抵挡不住熟透了的桃子的诱惑,啃食果实的同时,自然就帮桃子传播了种子。

桃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能占据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因为甜美多汁的果实,而且是因为桃子已经成为一个与长寿紧密联结的符号。

但在古代中国,桃子在水果中的地位并不高。这不仅是因为原始的桃子并不好吃,更关键的问题是,桃子不适于储存,薄薄的表皮和多汁的果肉很难抵挡微生物的侵袭。

在《神农本草经》中只记载了桃核仁桃花,并没有关于桃子果肉作用的论述。不仅如此,还把桃花桃仁都列为下品,只是与打虫辟邪之类的用途有关,和延年益寿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便是现在,不管是桃子本身还是流行的桃子酵素,都没有被认定的特殊保健效能。

桃子长寿联系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中,但在此书记述中并没有说吃了桃子就能长生不老。但不管怎样,桃子还是在历史文化的演变中最终成为了代表长寿的文化符号之一。

油桃是什么桃?关于油桃的记述,最早出现在《齐民要术》中。在后来的《群芳谱》和《广群芳谱》中将其记载为李桃,注释为其皮光滑如李,一名光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油桃是经过突变选育出现的品种或变种。

桃果实的有毛基因(G)与无毛基因(g)是一对等位基因,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普通带毛的桃子,它们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纯合体GG和杂合体Gg,而油桃的基因型则是gg

油桃只是长毛基因出现问题的突变体。有趣的是,不管是在自然界还是在栽培品种中,并没有从无毛突变为有毛的逆向突变行为出现。

油桃无毛,减少了食用时的麻烦,稍加清洗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树木的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种是食心虫,主要出现在桃子和杏这样的水果上。它们的幼虫会啃食桃核,但从果实的表面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存在。

这些虫子会不会带来健康风险呢?通常来说并不会。因为藏身于果实中,这些虫子都不需要产生有毒物质来防身,所以即便吃下去也不会中毒或是有什么奇怪的反应。

但是,开了口的桃子可能会成为其他动物的藏身之所,比如说有些蜈蚣会藏身在这些孔洞中。当然,在现代种植条件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吃桃子注意检查一下就好。

(选自《科学世界》2022年第8期,有删改)

1.根据原文有关我国最初桃子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的祖先最初喜欢桃子是因为桃花好看。
B.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关注到桃的果实了。
C.作者根据桃字的本义,认为古人更关注的是桃树的花。
D.最初的桃子皮薄味苦不好吃。
2.有关桃可以帮助植物学老师讲解清楚植物的基本结构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植物学上,桃的花朵和果实都是最标准的范例。
B.典型的植物花朵特征和重要结构,桃花一应俱全。
C.在花朵开放之前,花瓣会包裹住整个花蕾,起到保护套的作用。
D.桃子的三层果皮,既有共同的任务,又有不尽相同的分工。
3.原文中有关“桃子与长寿”的说法,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桃子已经成为一个与“长寿”紧密联接的符号。
B.古代中国,桃子在水果中地位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原始的桃子不好吃。
C.《神农本草经》认为“桃花”和“桃仁”只是与“打虫辟邪”之类的用途有关。
D.吃桃子能长生不老的说法是从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开始的。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水蜜桃可能是从油桃演化而来。
B.想知道古代毛桃的模样,看看今天碧桃的果实就行了。
C.藏身于桃子内部的食心虫一般无毒。
D.表面完好的桃子,其内部有可能存在食心虫的幼虫在悄悄啃食桃核。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文化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揭秘动物冬眠

冬眠——长久以来被看作是旱獭、熊和睡鼠的专长,它们要用睡眠度过约半年的时间。不过,新的观察证明:不仅哺乳动物,鸟类也可以将它们的活力降低到一个最低水平。除了冬夜鹰,诸如欧夜鹰、楼燕等鸟类也经常处于一种待命模式,有时只持续几个小时。

生物学家最近还必须修正其他一些有关冬眠的传统看法:至今被我们称作冬眠或冬僵的现象似乎是许多动物对困境做出的相当普遍的反应。维也纳大学野生动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所的瓦尔特·阿诺力德表示。马尔堡大学生理学家格哈德·黑尔德迈尔证实说:冬眠的范围比至今所认为的要广泛得多,而且绝不仅限于冬季或哺乳动物。研究人员收集了有关嘴睡动物寒冷纪录的有趣资料。例如,在黑尔德迈尔位于马尔堡的实验室里,西伯利亚南部的加卡利亚仓鼠在所谓的白天昏睡症中打盹——一种只持续几小时的僵硬状态。一些旱獭在隔壁寒冷的控温房间中依偎在一起。它们的身体变凉至8℃,心脏每分钟仅跳动23下。这些嗜睡动物各自体内的生命小火花所需的能量几乎不超过一根发光的二极管。

能量节省模式的秘密在于停顿。大部分新陈代谢停止。黑尔德迈尔说。小型动物通过这种行为大概能节省多至98%的能量。它们无法再从细胞核中读取基因序列,不再合成蛋白质,整个反应链仿佛被冻结,免疫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停工,大脑中的变化尤其极端——清醒状态下大脑绝对是能量消耗大户。脑电图不再显示大脑的活动。黑尔德迈尔说。这种状态在人体上被定义为脑死亡。

大自然几乎是荒谬地模糊了生死之间的界限。冬眠动物中最极端的例子是北极地鼠。当阿拉斯加北部的冬季来临时,它蜷缩于地下并且变僵。这种冷血动物每隔1021天从接近死亡的状态中苏醒一次。

几乎所有冬眠动物都出现这种苏醒过程——周期性的冷启动。研究人员还在猜测,这种周期性的冷启动意味着什么。必需的排泄时间?免疫系统必须清洁身体?目前出现了另一种更接近真实的理论:动物为了避免大脑伤害而苏醒。维也纳的动物学家埃娃·米莱西教黄鼠穿越迷宫并借助摇杆自己取食。接着,米莱西将一半训练好的黄鼠送入控温房间开始数月之久的冬眠,另一半则保持清醒。令人惊讶的结果是:冬眠的一组黄鼠醒来后不再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相反,醒着的黄鼠则能轻而易举地完成。黑尔德迈尔评论说:很明显,长时间冷却大脑会有大脑停工的风险,因此,大脑必须周期性地重新变暖。

1.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关于“动物冬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冬眠是旱獭、熊和睡鼠等哺乳动物用睡眠度过约半年的时间,从而出现的一种冬僵现象。
B.动物冬眠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在寒冷的冬季所出现的一种将其生命活动降到最低水平的一种待命模式。
C.动物冬眠是包括欧夜鹰、楼燕等鸟类在内的许多动物面对生存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极普遍的反应现象。
D.哺乳动物和鸟类冬眠时,生命活力降低到最低水平,大部分新陈代谢停止,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免疫系统的功能。
2.下列说法属于“几乎所有冬眠动物都出现这种苏醒过程——周期性冷启动”的一种更符合实际的原因的一项是(     
A.动物为避免大脑受伤害而每隔若干天从死亡状态中苏醒一次。
B.冬眠动物若不进行周期性苏醒,则可能出现导致大脑停工的风险。
C.几乎所有的冬眠动物的免疫系统必须清洁身体。
D.所有冬眠动物在冬眠状态中有必需的排泄时间。
3.下列不属于动物冬眠的奥秘的一项是(     
A.旱獭和鼠等嗜睡动物在冬眠中能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
B.冬眠动物停止大部分新陈代谢,以减少能量消耗。
C.冬眠动物为节能而出现了冻结整体反应链、停止免疫系统活动等现象。
D.冬眠动物为节省能量而进入冬眠状态,从中出现周期性苏醒。
4.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在冬眠状态下的能量耗费比在清醒状态下要大得多,因为动物在冬眠时大脑仍在活动。
B.生理学家已证实:冬眠的对象所涉及的范围,不只包括哺乳动物,时令也不只限于冬季。
C.脑电图上不再显示大脑的活动,是判定人类“脑死亡”的依据,而用这种方式判定动物的死亡是不合适的。
D.处在冬眠状态下的动物,从临近死亡的状态中出现周期性的苏醒,且不同类别的动物,其苏醒周期也不同。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个的军营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②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③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驻扎着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挂钩联系,部队的领导喜欢上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④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600元的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生活。

⑤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到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谢辞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韵盎然,鸟语花香。郭孔孙说,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与繁重的工作,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干劲。

⑦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⑧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不损失,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

1.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文章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
2.本篇文章的人物描写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分别从文中举出两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军营,曾经有大批的军人在此服役,在此挥洒汗水,现在,无论是设施,还是氛围,都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习惯。
B.老郭在此地驻守,自己认为最难忘怀的就是每年的下半年会有大量的人来此地参观,来聆听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
C.就是因为老郭风雨无阻的准时准点地每天进行三次广播,附近的村民和学校才把广播作为时间依据,甚至作为校对钟表的依据。
D.本文中的这个“兵”,为军队付出了大半的人生,他所代表的军人对军队这种难以忘怀的情怀,充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技能高考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为了给观众带来内容更丰富、体验更生动、理解更直接的参观体验,寻境敦煌依托敦煌学丰厚的研究成果和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结合腾讯游戏科技等前沿技术能力,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VR虚拟现实场景等前沿游戏技术,11高精度立体还原第285窟。游客可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可以上升到窟顶,身临其境参与壁画故事情节。

寻境敦煌线上版本围绕文化交融的精神内核,以为线索引导用户进行互动游览。线上用户可登录数字敦煌官方网站或微信搜索数字敦煌沉浸展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一键体验,深度浏览壁画故事,自由探索上百个洞窟知识点,了解第285窟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一线上版本也在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新文创板块同步上线。

线下游客可在莫高窟景区内数字敦煌沉浸展馆体验,佩戴VR设备、跟随能量体摩灵指引,身临其境走进洞窟。游客不仅能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还能与雷公众神飞越云端,一同奏响天乐。

(摘自《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正式启幕VR深度沉浸漫游敦煌》)

材料二

a 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轴线文化遗产,近年来北京持续探索数字化保护利用路径,推出过云上中轴小程序、云游中轴小游戏、实景三维中轴线等各类产品,均收获良好效果。从实践中不难看出,数字化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插上翅膀,是对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践行。 b

c 以数字化保护利用来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不止是北京中轴线。敦煌莫高窟建设数字敦煌云游敦煌,集探索、游览等功能于一体;湖北省博物馆等越来越多博物馆到网上,成为不打烊的博物馆;在秦腔艺术节上,由三维建模的数字化代言人秦筱雅展示秦腔……数字化的展示方式,既可以弥补因客观原因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也能强化文化遗产展示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深化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除了让文化遗产更好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修缮和保护文物本身。北京的箭扣长城修旧如旧,数字化技术不仅在后端通过各类数字产品让更多人了解长城修缮背后的故事,更可以在前端代替人工进行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永乐大典》等珍贵的古籍文献,面临自然侵蚀、人为损坏等风险,采用缩微技术等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化,可以在保护原本的同时也方便广大读者群体检索阅读。数字化助力文物修复、转化、存储等的例子越来越多,恰是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保护作用日益凸显。 d

(摘自《一线一中轴,文化遗产保护插上数字化翅膀》)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现有1.08亿件可移动文物、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3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需要携手承担的神圣责任。

保护是利用的前提,没有保护,利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以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例,中央深改委会议通过的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统筹保护和发展,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

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并不是要将其封闭起来,与大众需求和现代生活隔绝。恰恰相反,只有适度开发、创新传承,才能更好打通文化和自然遗产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活化样态、传承精髓中接地气、添活力。从非遗购物节到文创文博风口,在科学规划、严密管理的前提下对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其实就是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积极保护。

(摘自《解好保护与利用文化瑰宝的综合题》)

1.将“数字化技术能够创新文化遗产及其背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方式。”一句放入材料二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游客通过“寻境敦煌”线上和线下版本,不仅能佩戴VR设备打破时空束缚,还能与“众神”飞越云端,一同奏响天乐。
B.数字化技术能够弥补展示方式上的不足,加强互动性和参与感,深化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C.数字化助力文物修复、转化、存储,说明科技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保护所有文物。
D.由于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将其最大限度地开发,使其价值得到发挥。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西安博物院完成了小雁塔保护规划的制定,并不断加强博物馆的原创展览策展力度。
B.南京博物馆一方面“收藏”历史,一方面带公众展望未来,开展各种文化公益活动。
C.良渚古城在发掘后进行了回填保护,采取“现场+场馆”结合的展示体系,展示其文明特征、价值内涵。
D.商洛市施工单位在大云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
4.根据材料,请分点阐述如何保护与利用好文化遗产。
5.请你结合文本,给“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互动项目写一则体验指南,让游客了解体验方法,深度沉浸漫游敦煌。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语言准确。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黄泥坂,它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现今住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坂,而后达到黄岗的东坡。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他每天来往走这段路。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有一天,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坂词》。其结尾部分如下:

①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②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纷坠露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③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嬉。

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也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他那篇《牛肉与酒》的小文,记的就是一件异乎寻常的荒唐夜游行径。

今日与数客饮酒而纯臣适至。秋热未已而酒白色,此何等酒也?入腹无脏,任见大王。既与纯臣饮,无以侑,西邻耕牛适病足,乃以为肉。饮既醉,遂从东坡之东,直出春草亭而归,时已三更矣。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

1.下列对句中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樵苏之我嫚”中的“嫚”,理解为“轻视,怠慢”。
B.“忽放杖而醉偃”中的“偃”,理解为“仰面倒下”。
C.“穆华堂之清宴”中的“清宴”,理解为“清净明朗”。
D.“岁既宴兮草木腓”中的“腓”,理解为“茂盛”。
2.下列对选文中《黄泥坂词》结尾部分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段①写路途上的艰辛以及苏东坡喜悦与旷达的胸怀。
B.选段②写黄泥坂上苏东坡狂醉及其超然的情怀。
C.选段③抒发苏东坡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其回朝无望的怅然。
D.《黄泥坂词》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首狂想曲,体现了其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3.下列对选文中引用苏东坡诗文赏析正确的是(     
A.直接引用与直接描写相结合,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
B.间接引用与直接描写相结合,增强了文章论述的说服力。
C.直接引用与间接描写相结合,丰厚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D.间接引用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
4.如何理解选文中的划线语句?
5.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苏东坡在黄州能写出不朽杰作的原因。
2024-02-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职业学校职教高考联盟届高三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