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

当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因为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无法使用。铅笔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代的太空笔则依靠气压将墨水压出。在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翟志刚携带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进入空间站,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剑胆琴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传统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而毛笔这种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思考一番,毛笔是怎么书写的。答案看起来很简单: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在笔尖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墨水就从笔尖转移到纸上。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有当笔尖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发生转移,其他时候呢?

实际上,墨水自动发生转移也是常有的事情。初学者有时候会蘸上太多的墨水,墨水就会从笔尖滴下来。拿毛笔蘸墨时有特殊的技巧:只需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样可以保证只吸入适量的墨水,墨水就不会从笔尖滴落。所以,一支毛笔能留住的墨水,有一个上限。

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毛笔可以留住墨水,那么一定有一个机制来克服重力,这个机制会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墨水分子受到哪些力。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于是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分为两种,一部分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另一部分是液体与容器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液体黏附或者疏离。两种相互作用都有摩擦力,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宏观上就带来一种叫作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

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浸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违反自然规律。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会自发往高处移动?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增大,因此一定能找到另一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减少的。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与内部的相互作用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不相同。表面的液体分子互相连接更少,相互作用更弱,于是两侧受力不均。在这种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内部受力较大,将自发向外部“突出”,于是在不受重力的情况下,一团液体将呈现球形。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张力将使液体分界面变弯,使之达到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问题的解答就是这样。毛细现象实际上要求达到一种平衡: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和液体内部与表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在达到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毛笔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自然也可以发生,于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

当我们放眼星辰大海时,前人那些充满创意的智慧也凝视着我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钢笔、圆珠笔在空间站中都无法使用。
B.铅笔在空间站中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其中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C.毛笔笔尖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带来一种叫作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
D.在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和液体内部与表面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所以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液体表面的液体分子互相连接更少,相互作用更弱,于是两侧受力不均。
C.因为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所以毛细现象在空间站也可以发生。
D.液柱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分界面变弯,使之达到能量最小的稳定状态。
3.下列对“毛笔能在空间站上使用”的原因的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只要吸入适量的墨水,毛笔就可以留住墨水。
B.毛笔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
C.与不能在太空使用的传统钢笔、圆珠笔、铅笔相比,毛笔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D.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也可以发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的太空笔和毛笔都可以在太空使用,但二者使用的原理却不同。
B.传统的钢笔无法在空间站使用的原因在于在失重情况下墨水无法漏入笔尖。
C.毛笔蘸饱了墨水,只有当笔尖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可能发生转移。
D.毛细现象实际上并不违反自然规律。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2023-2024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象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象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在自然界的复杂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这也许还能从人类的历史中找到例证。拉巴比拉举了这样两个例子。

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其他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些能建造宏伟的金字塔、推算精确的历法的古印第安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轮子。他们习惯于用驮兽来做交通工具。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以为古印第安人不懂得使用轮子,可是不久前,在墨西哥发掘出古代印第安陶器,其中有带轮子的玩具,这说明古印第安人明明懂得轮子的使用,可他们为什么不把轮子作为交通工具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驮兽比轮子更优越。

第二个例子更有趣。大约2000年前,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在古代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很普遍的。以后,从阿拉伯传入了驮物的骆驼鞍子,于是,整个非洲北部和中东,从摩洛哥到阿富汗,骆驼鞍子竟然取代了有轮子的车辆时间达1500年之久!人们为什么放弃高效率的车轮而求助于骆驼呢?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用骆驼驮货比用牛、马或骆驼拉车更为经济,它可以省下大批建筑和维修车路的人力、物力。古代人们从实践中得出骆驼鞍子优于车轮的结论。

这两个例子都有助于说明拉巴比拉的理论:仅仅在有车路的情况下,轮子才比腿优越;在没有路的自然界,动物的腿要比轮子优越得多。所以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来。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B.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C.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D.作诠释 作比较 举例子
2.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味性强B.幽默生动C.浅显易懂D.准确严密
3.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释鱼类没有进化出螺旋桨的问题,与动物没有进化出轮子的问题实质相同,但表现不同。
B.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最突出的就是列数字和作比较。
C.作为事理说明文,本文对科学理论的说明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选文中阐释鱼类为什么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的问题。
D.本文在结构上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的,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选文属于“分析问题”。
4.为什么说“第二个例子更有趣”?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烘焙食品为何香气四溢

①假日里,走进闹市区的甜品店,看到一个个金黄酥脆且散发诱人香气的甜点时,总让人欲罢不能,恨不能尽快品尝。这些食品为什么对我们有如此吸引力?其实是因为油炸和高温烘焙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②美拉德反应最早是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偶然发现的。在读博士期间,美拉德发现甘油和氨基酸在170℃下脱水产生多肽,于是大胆提出假设,将甘氨酸和葡萄糖溶液共热,以期合成甘氨酸多肽,结果发现葡萄糖和甘氨酸共热时溶液颜色会变成深褐色,冒出气泡,并且产生类似烤面包和烤肉的香气。当时美拉德对该反应机理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才发现竟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物的风味有关。

③该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主要是指氨基化合物与还原糖、醛、酮等含有羰基化合物之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加缩反应,生成褐色多聚化合物,同时还伴随生成超过3500种挥发化合物,为食物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④木糖和酵母水解蛋白分别在90℃160℃时产生饼干香味和酱肉香味。缬氨酸和葡萄糖在加热100℃150℃时产生黑面包香味,而当温度升至180℃时则可闻到巧克力香味。在美拉德反应中的一些产物,如还原酮、促黑激素释放素,以及一些含有NS的杂环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木糖与赖氨酸、壳聚糖、葡萄糖等的氧化产物都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甚至有些物质的抗氧化性与合成抗氧化剂功效不相上下。

⑤美拉德反应虽然给食物带来美好的味道及独特的色泽,然而也有负面作用:还原糖和天冬酰胺的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时,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副产物。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致癌物质分为4个级别,其中丙烯酰胺处于2A级致癌物级别,但是我们也不必谈癌色变。研究表明,当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时,就会有罹患癌症风险,然而一杯160毫升咖啡平均丙烯酰胺含量仅为0.45微克,体重55千克的成年人至少每天喝318杯咖啡才可能产生致癌风险。

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想要对美拉德反应有所抑制,我们可以从加热温度、水分活度、加热时间、pH值(溶液酸碱度)等影响因素入手。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风味所必需的反应之一,只要适当改变烹饪方法,美拉德反应便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选编自《科普时报》20230210日,作者莫尊理、陈艺,有删改)

1.下面关于美拉德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诱人香气的有机化学反应就是美拉德反应。
B.美拉德在读博期间将甘氨酸和葡萄糖溶液共热,合成了甘氨酸多肽。
C.美拉德反应是氨基化合物与还原糖、醛、酮之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加缩反应。
D.发生美拉德反应后,食物颜色通常会变深,生成超过3500种挥发性化合物。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甘氨酸放在一起加热时会冒出气泡,并且产生类似烤面包和烤肉的香气。
B.美拉德反应的一些产物,如还原酮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C.还原糖和天冬酰胺的氨基酸会产生丙烯酰胺,所以成年人过量喝咖啡可能致癌。
D.只要适当改变加热温度、水分活度、加热时间及pH值等,美拉德反应就不会影响健康。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开头设置情境,采用设问导入,巧妙照应题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抽象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C.表述简洁准确、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说明文最重要的语言特点。
D.结构紧凑,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现和研究过程,条理清晰。
2024-08-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年春季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超声波是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上限(16KHz-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因其频率高,方向性强,穿透本领大,尤其在液体中能产生空化现象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超声波应用技术甚多,主要分为检测超声、医学超声、功率超声和高频超声等。超声波清洗技术(以下简称“超声清洗”)是功率超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层剥离,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这些气泡和空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在闭合时会产生压强高达几百乃至几千帕的微激波,因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使气泡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这种现象叫空化现象。由于空化作用极易在固体与液体交界面进行,并且空化瞬时在局部产生几百度的高温和上千个大气压,不仅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而且振动加剧溶液的脉动和搅拌,更增强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声清洗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利用超声清洗,不必将物件拆开和刷洗,省时省力,速度快,效率高。它可清洗结构复杂的零件、深孔、空穴、凹槽、暗洞、盲孔及狭缝中的污物,清洗质量高。在一些难以清洗并有损人体健康的场合,如核工业及医疗中的放射性污物,利用超声清洗可避免对人的伤害,并易于实现清洗自动化。

超声波清洗机自1951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并很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汽车工业中,主要的精密零部件在轧制或热处理后,表面会形成锈,还有油污等,装配前采用超声清洗可获得极佳的效果。在维修时,这些零部件的表面有许多积炭、油腻、油泥等,一般的方法很难清洗,以前常采用有机溶剂浸泡,用小锯条等工具刮的方法,洗不净不说,还损伤工件表面,效率相当低,采用超声清洗则易如反掌。在电子工业中,特别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某些材料和零部件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不允许有0.1μm的微尘和细菌,超声清洗很容易达到要求。另外,利用超声清洗还可除去电子管零件、半导体元件、硅片、印刷电路的油污、焊剂、防腐剂、氧化物、污垢、手垢等,清洗质量好。在医药卫生方面,如手术使用后的器械上附着血液、脂肪、肌肉组织等,加之器械有很多齿纹及关节,手洗不易洗干净,利用超声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除此之外,超声清洗目前已在宝石加工、钟表、光学机械等精密工业、橡胶工业、印刷业、航天工业、食品工业、通讯、机械工具、原子能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清洗因其具有环保、节水、省时、高效、低成本、低腐蚀等特征,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下列对“空化现象”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的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在闭合时突然爆裂的过程。
B.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的过程。
C.指液体中的气泡和空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的现象。
D.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微小的气泡并瞬间破裂而产生的能量极大的冲击波现象。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具有清洗洁净度高、清洗速度快等特点,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并借助脉动和搅拌,增强清洗效果。
B.与传统清洗方式比,超声波清洗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经济,自问世以来迅速在世界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
C.以往清洗死角、盲孔和难以触及的藏污纳垢之处一直使人们备感头疼,超声波清洗机的运用,使这一工作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清洗精度。
D.超声波清洗正是应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
3.下列对“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是目前清洗效率最高、清洗效果最好的清洗方式。
B.超声波清洗技术对形状和结构复杂的工件的清洗尤为适用。
C.超声波清洗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彻底杜绝污染,完全排除有毒物质对人类的伤害。
D.超声波清洗技术无需手工清洗,且有手洗等其他清洗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洗净效果。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达到清洗的目的,是离不开超声波清洗技术的。
B.如果超声波的音波压强不足以将液体中形成的微小气泡压碎,那么空化现象就不会产生。
C.利用超声波清洗技术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可见,一些医院的牙科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患者牙齿。
D.不论工件形状多么复杂,将工件放入清洗液中,只要是能接触到液体的地方,超声波的清洗作用都能达到。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4年对口升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从动物身上难以找到答案,转向从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中去寻找答案。不久前,美国芝加哥大学解剖学家拉巴比拉对RRR问题作了新的解释。他注重于动物与环境的联系,有许多新鲜的思想,较②深刻的见地

拉巴比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轮子,在16世纪发明了轮椅,17世纪发明了旱冰鞋,18世纪发明了自行车,直到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轮子并没有完全取代步行。在许多场合,人们还是喜欢以步当车,只有在较长距离交通时人们才不得不借助于轮子。人们虽然发明了轮子,可还是不能放弃步行,这③也许可以提供为何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来的线索。

拉巴比拉深入钻研了发明和设计轮椅、自行车的技术文献,钻研了陆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原理,从这些研究中他发现:为什么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没有轮子比有轮子更好,为什么人类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使用轮子,有这样三方面的原因:

1轮子仅在坚硬平整的路面上才有效。用工程技术的术语来说:滚动阻力随着路面变软或凸凹不平而增加。交通工具的自重越重,在软的路面上运行的效率就越低。人类发明的轮子依赖于人类自己铺设的道路,而自然界并没有为动物准备平整坚硬的轮子之路。

2轮子常会遇到路面上的垂直障碍。这台阶就是一种垂直障碍。美国国家宇航总局在设计登月车时,曾花很大气力研究克服月球表面的垂直障碍问题。一般说来,车轮要爬上高度为轮子直径一半的垂直障碍是很困难的,而爬上高度与轮子直径相等的垂直障碍③几乎不可能。自然界的垂直障碍物太多,动物依靠腿可以上爬下跳,甚至跃上山崖,跳过矮墙,攀上绝壁,而如果依靠轮子就无能为力了。

3轮子还会遇到许多空间障碍,像树木、石块之类,都会阻挡轮子的滚动。

因此,在自然环境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所以陆上动物始终没有进化出轮子那样的组织来。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象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④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象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象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关于本文的文体及其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B.事物说明文             时间顺序
C.事理说明文             时间顺序D.事物说明文             逻辑顺序
2.对选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句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阐述了人类从动物身上去寻找解决“RRR”问题的答案。
B.②“深刻的见地”说明作者支持拉巴比拉从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的角度分析“RRR”问题。
C.③“也许”“几乎”等词语都有不完全肯定之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平实性的特点。
D.④“有生命的螺旋桨”指的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
3.选文最后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据             下定义             作比较
B.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据
C.举例子             列数据             作引用
D.作诠释             举例子             分类别
4.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发明了轮子但不放弃步行的事实为解决“RRR”问题提供了线索。
B.动物的腿能够比较轻松地克服路面上的垂直障碍和空间障碍。
C.陆上动物和水里鱼类没有进化出轮子的原因完全一致。
D.鲸和一些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比螺旋桨推进器推进的效率高得多。
2024-08-0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职教高考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果”的秘密

秦牧

①偶在广州的市场里漫步,看到食品公司的货架上,有一种崭新的罐头,标名为“石果”,也有标为“夏威夷果”的。我很好奇,“石果”究竟是一种什么食物呢?我花钱买了一罐回来,想弄个明白。

我吃了几颗,虽然坚硬,但质地在坚硬中有爽脆,相当甘芳,有点炒花生或者炒“腰果”那样的味道。这种食物相当稀奇,它究竟是什么?我一颗一颗吃着,尘封的记忆被打开了。

③事情得从解放初期,我们随解放军进入广州时说起。广州是一个树木葱茏的城市,少说也有一两百万株树木簇拥着它。广州的街道树有好多种:榕树、紫荆、凤凰木、玉兰等等。而特别多的一种街树,却是石栗。这种树木枝叶异常繁密,叶子呈心脏形,碧绿得仿佛刷上了一层绿油,在阳光下常常灼灼闪亮。这种树开一种米黄色的小小的花,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在马来亚的回教堂里,我就曾经常常闻到一种和石栗花味很相似的香气)。它结成的果实有点儿像核桃果,一层肉质的硬皮里面,包藏着一枚或两枚坚果。“石栗”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了。这种坚果坚硬异常,用手或牙齿是压不破、咬不开的。得用石头或铁锤才能把它砸裂,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略具圆形的果仁。每年秋天,石栗果常常在广州街头落满了一地,有的是整个掉落,有的是爆裂开了,滚出了它的坚果。

④广州人一般都不敢吃石栗的果仁,大家认为那是有毒的,或者,至少吃了会头疼。因此,果熟时节,石栗果通常都被清洁工人扫起来当成垃圾倒掉。

⑤我幼年时代曾经在马来西亚半岛和新加坡住过,往事依稀。记得那些地方,土人或者华侨熬制咖喱鸡、咖喱牛肉等食品的时候非常考究,不仅得放一些咖喱香料下去,还得放入多种佐料,而有一种佐料,是非常古怪的,那是一粒粒树籽。这种树籽非常坚硬,马来语叫“峇答力”。砸开了,取出它的仁来,再舂碎了,掺在咖喱汤里当佐料,还要加上椰肉浆汁之类的东西,才成为美味的“咖喱”。

⑥我突然想起:这种石栗果,不就是我童年时代,在海外见识和品尝过的那种“峇答力”籽吗?童年时代的记忆突然清晰起来,使我十分高兴。我禁不住到路上捡拾了一堆石栗果回来,砸开了当零食吃,它的果仁生吃相当甘美,我一连吃了十颗八颗,事后丝毫没有不适之感。我很高兴,复苏了的记忆使我有品尝这种“禁果”的胆量了。

⑦后来,我碰到一位生物学者,他告诉我的事情使我又开阔了眼界。这位生物学者是一位很风趣的人,以一个顽童把一个重要的秘密告诉他的伙伴的神情对我说:“广州街头上掉得满地都是的石栗,是一种可以吃的东西,你知道吗?把它砸开了,把果仁捣碎,和鸡蛋一起炒,好吃得很。这秘密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呀!这种石栗,在非洲的集市上,被当作食品摆卖呢!”说着说着,我们都像小孩子似的笑了。

⑧现在,我买回来的罐头“石果”,仔细研究之后,确定它就是用石栗的果仁做成的。石栗果仁,从垃圾堆里一跃跳进了漂亮的罐头里。这么一件事情,前后经历过十分悠长的历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本文的引子,引出“石果”这个话题,这样的开头既亲切,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B.第③段说明石栗树的顺序是:枝叶(着重写叶)—花(着重写香味)—果实。
C.石栗的果实是第③段写作的重点,说明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先略写外形,再详写内核“坚果”,最后写石栗果的成熟。
D.石栗果是有一定毒性的,食用它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工序。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别”“异常”分别强调石栗树之多和枝叶之茂盛,符合实际。
B.“在阳光下”表修饰限制,在阳光下灼灼闪亮,更能突出石栗树叶子的碧绿。
C.“有点儿”一词用得很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说明对象的性状、特点。
D.石栗果是坚果,得用石头或铁锤才能把它砸裂,故名“石果”,“大概”一词多余,应删去。
3.下列对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B.打比方C.引资料D.举例子
2024-08-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肉类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20133月)

【材料二】

其实在传统的中国饮食中,真正算作垃圾食品的并不多,而如今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青睐的洋快餐却大多与垃圾食品挂钩。比如炸鸡,炸薯条,巧克力奶昔,培根芝士汉堡等,无一例外都是能量极高的食物。其实,洋快餐也并非洪水猛兽,正如许多营养专家所说,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食物,关键在于如何食用。这一类快餐食品的缺点就在于能量含量极高,对于普通人来说远远超标,但对于日常能量消耗极大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能量的食物。比如北京奥运会上力摘八金的菲尔普斯,每天都有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其能量消耗是非常惊人的,因此他的饮食必须以高能量膳食为主。对于他而言,这些快餐就不再是垃圾食品,反而成了宝贝。

【材料三】

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中职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项目购买食品时的首要考虑常喝饮料类型
营养价值包装好看味道好纯净水果汁汽水可乐白开水
人数比例72%8%20%25%30%40%5%

1.对材料二中的加点词“洪水猛兽”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洋快餐可能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醒人们绝对不能吃这类食品。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洋快餐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提醒人们杜绝这类食品。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洋快餐可能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醒人们尽量少吃这些食品。
D.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洋快餐可能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所以人们还是可以吃这类食品的。
2.阅读材料三,这些调查数据表明(     
A.中职生在购买食品时首选考虑味道好。
B.中职生常喝饮料类型是纯净水。
C.中职生在选择饮料方面还是比较合理的。
D.中职生在购买食品时首选考虑上还是比较科学的。
3.垃圾食品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一些传递正能量的宣传语能给人们温馨的提示。请设计一个正确对待垃圾食品的宣传语。不超过20字。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

4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也许是因为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有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在我看来,这个纪念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形式的万花筒般的景观,人们的阅读时间和内容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其后果是人的精神追求普遍通俗化。今天的许多学说和理论,常常只是激励人们爱慕当下,爱慕物质和权力,却窒息了对高贵东西的热爱,它们让人只生活在世界的表层、实用性和外观之中。如果说,一般民众的阅读大多是一些营销、时装、化妆、养生,体育新闻或漫画之类,那么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的阅读往往又过于抽象、专门,琐碎,很多人已不再寻求把世界当作一个可直观理解的整体来看待了。这些东西当然是有用的,但问题是,没有深度,没有整体的内容很容易被既无思想又无道德的势力所利用

19世纪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提出了诸多令人痛苦的问题:为什么当文明扩展时,杰出的个体却减少了?为什么当知识变得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时,智力天才却越来稀少?为什么当不存在较低等级时,较高等级也不复存在了(好像洪堡说过:杰出的头脑离开了思想)?为什么当统治的才智延及大众时,应该领导社会的那些伟大的天才就消失了﹖他无比沉痛地说:我们生活的时代,个体,甚至最伟大的个体都变得微不足道了。未来的社会更多是由聪明的动物,而不是由自由、文明的人构成的庸碌之辈的社会

③也许,记忆人的伟大可以通过阅读伟大著作来实现。我深信阅读好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是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的途径。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热爱阅读的。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地日内瓦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那时(如1712年左右)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社会没有太大的贫富悬殊。工人在闲暇时常常阅读洛克,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对今天的人简直是不可思议)。卢梭的父亲就是一个钟表匠。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没完没了,往往通宵达旦。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没有沉沦的重要原因。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多次谈到阅读经典对他的影响。他说:在我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一种艺术学派、一种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我们总在讨论什么是人文教育,在我看来,人文教育就是仔细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

④鼓励人们要读书,特别是要读经典的人常常会说:我们都是矮子,但是阅读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大概不是事实。巨人的作品产生的背景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又过于世俗化,我们与大师的心灵距离已太远了。但这绝不是拒绝伟大作品的理由。以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巨人的肩膀,或者干脆不承认有什么高于或优于自己的巨人存在,这相反的两极也许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拒绝神话,躲避崇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常识,但这个常识不是真理。

⑤今天许多人对书籍是人生重要伴侣的道理很陌生。我想,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真正严肃的东西,他需要使当下的生活与真正的严肃性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找不到这种距离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定下世界阅读日的原因,它可以让人们暂时停一下匆忙的脚步,暂时地让人的灵魂摆脱一下物质的束缚。瞥一眼大师的心灵世界,哪怕是体会一下天堂的滋味也好。

⑥我现在非常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这种享受源于有充裕时间自由地阅读。现在,日常劳作一点也不让我厌烦,因为我知道有一本好书在等着我,有一个新的世界正等着向我敞开。我不想否认,我真实生活的这个世界还很不完善,还充满了让人厌恶的东西,但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非常值得的。

1.对第①段“万花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的五光十色,充满各种诱惑。B.现实生活的瞬息万变。
C.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D.现实生活中各种色彩缤纷的图案。
2.阅读选文,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每年4月23日被定为“世界阅读日”,就是因为一些大文学家的出生或逝世纪念日。
B.第②段运用了排比和设问手法对人们精神生活现状表示了担忧。
C.第⑤段中“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找不到这种距离的”的原因是影视粗俗,书本高雅。
D.以卢梭阅读经历为例,说明常读名人名作在以后人生中能抵制沉沦堕落。
3.让阅读成为重要伴侣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024-08-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植物王国中,苔藓可以说是不起眼的小矮人,一不留神就会被我们踩在脚下。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生机盎然的绿洲,从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到人口稠密的都市,在土壤、岩石壁、树干、台阶或混凝土壁上,我们都能发现苔藓的身影。

与常见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相比,苔藓非常矮小,一般只有几毫米至几厘米高。由于无法合成木质素,所以苔藓不能形成维管束(我们可以把维管束想象为植物体内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方便将水分和养分快速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缺乏维管束的苔藓,其水分和养分运输都受到限制,苔藓只能通过茎和叶从大气沉降和生长基质等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这也就是苔藓长不高的主要原因。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形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提到的苔花其实不是真正的花,而是苔藓的孢蒴,其大小如米粒一般。孢蒴里的孢子成熟后,可以借助风的力量将孢子带向更远的地方,从而开辟新领地。

正因为苔藓植物矮小又没有鲜艳的花朵,所以容易被忽视,其实苔藓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

苔藓是地球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成多糖类物质满足自身生长需要。同时,苔藓的植株排列紧密,叶片之间具有良好的毛细结构,其毛细作用易吸附空气中的降尘,增加成土物质来源。

此外,苔藓结皮中菌丝的渗透会导致岩石逐渐裂解,并且苔藓能够分泌碳酸酐酶和草酸等物质,从而对岩石产生化学溶蚀作用,促进岩石风化,加快土壤形成速率。土壤的形成能够为其他高等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因此苔藓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也正因为苔藓是拓荒者,所以苔藓在陆地上广泛分布。

苔藓物种丰富、功能多样,以上仅是几种重要功用。古代也时常有文人雅士用诗句描写苔藓,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代诗人贾岛在《寄华山僧》中写的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苔藓植株矮小,若想观赏这些小可爱,以后出门不妨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和一瓶矿泉水。干燥状态和吸水状态的苔藓都值得一看。欣赏之余,请不要随意采摘野外的苔藓,这些小矮人是很脆弱的。保护生态环境,从呵护每个微小的生命做起!

(摘编自肖露梅《小矮人苔藓如何发挥大用途》)

1.下列关于文中“苔藓”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苔藓缺乏维管束,导致不能合成木质素,因而普遍长得不高。
B.“苔花”含有苔藓的孢子,孢子可以随风分散,孕育新生命。
C.苔藓能分泌碳酸酐酶和草酸等物质,对岩石产生化学溶蚀作用,促进岩石风化。
D.苔藓生存意志顽强,但生命又很脆弱,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在土壤、岩石壁、树干、台阶或混凝土壁上,我们都能发现苔藓的身影。
B.孢蒴里的孢子成熟后,可以借助风力飘向更远的地方,但是不易生存。
C.苔藓的植株排列紧密,因此叶片之间具有良好的毛细结构,增加成土物质来源。
D.苔藓植株矮小,若想发现它们,甚至需要出门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说明苔藓非常矮小。
B.引用袁枚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表现了对苔藓植物的喜爱。
C.“这些‘小矮人’”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突出其特点,又表明喜爱之情。
D.本文对苔藓的介绍丰富、全面,苔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被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2024-08-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职教高考高三11月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盾,古人称,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60多厘米,宽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焰喷射约6米~10米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杀伤敌兵。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杀,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1.第②段引用神话传说和诗歌,对其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盾有着悠久的历史。B.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
C.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D.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文是按照从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作。
3.第③段中加点词“大多”“一般”“约”是否能删去,为什么?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