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3D云阵相机前,只用一秒就能生成真人数字图像;拿出手机扫一扫特定建筑,就可以进入元宇宙场景;看名画《辋川图》起来,小舟荡开清波,依水而下……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应用场景让人应接不暇,展现着数字技术的广阔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到出台《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再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与此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超过1793万个、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数字中国建设的底座不断夯实。

当前,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放眼今天中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工厂车间,人工智能高效协调任务、管控过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走进茶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提示着茶园的光照度、风向、风速等信息,为管护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借助政务服务平台,数据跑路代替了群众跑腿,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一系列便捷服务……数字经济大潮澎湃,数字赋能千行百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不久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发展目标。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新起点上,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数字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有人将数据比作信息时代的石油。如今,我国数据产量和算力总规模都稳居世界第二。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各领战数字化优化升级,就一定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是1793万个、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
B.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C.《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发展目标。
D.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石油市场优势,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采用数字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C.文章开篇论述了3D云阵相机、手机和名画《辋川图》的作用,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
D.文章逐层展开论证了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性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
B.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C.“东数西算”工程让名画《辋川图》“动”起来,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
D.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4.《辋川图》呈现的是一幅醉人的、富有诗情的山水田园图画,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_就居住在辋川。
A.李白B.孟浩然C.王维D.白居易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3D云阵相机前,只用一秒就能生成真人数字图像;拿出手机扫一扫特定建筑,就可以进入元宇宙场景;看名画《辋川图》“动”起来,小舟荡开清波,依水而下……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应用场景让人应接不暇,展现着数字技术的广阔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到出台《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再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与此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超过1793万个、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数字中国建设的底座不断夯实。

当前,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放眼今天中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工厂车间,人工智能高效协调任务、管控过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走进茶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提示着茶园的光照度、风向、风速等信息,为管护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借助政务服务平台,“数据跑路”代替了“群众跑腿”,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一系列便捷服务……数字经济大潮澎湃,数字赋能千行百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不久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发展目标。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新起点上,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数字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有人将数据比作“信息时代的石油”。如今,我国数据产量和算力总规模都稳居世界第二。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就一定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是1793万个、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
B.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C.《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发展目标。
D.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石油市场优势,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C.文章开篇论述了3D云阵相机、手机和名画《辋川图》的作用,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
D.文章逐层展开论证了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性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
B.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C.“东数西算”工程让名画《辋川图》“动”起来,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
D.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4.《辋川图》呈现的是一幅醉人的、富有诗情的山水田园图画,唐代著名诗人(     )就居住在辋川。(     
A.李白B.孟浩然C.王维D.白居易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历久弥新、永葆光彩

①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有关应用程序上,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5部影视作品。

②古代文学经典一向静水流深,以票房为视角,人们发现传统经典竟如此强有力地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来。正如有的网友感慨:《西游记》简直承包了我的童年。不只《西游记》,还有其他一些作品,都是源自传统经典的影视再创作,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成为公认的时代精品,构成一代代观众的文化记忆。这是经典绵延传承的力量,也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力量。

③为何近些年中国电影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④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艺术形象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人物独特的性格魅力倾倒,伴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或惊、或喜、或怒、或嗔,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在很多人眼中,《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师徒四人的冒险,但读者尤为感兴趣的还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有时候,由于人物的吸引力过于强烈,读者不得不跳过古典作品中颇为常见的有诗为证,径直去探知人物的命运走向。

⑤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使得孙悟空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

⑥传统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我们对其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并加以精心呵护。尊重与保护并不意味着在经典面前亦步亦趋。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相呼应,才能成为滋养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源泉。

⑦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艺术探索。

⑧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对传统经典的再现与改编,要始终立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不断对传统经典进行增删改写的过程中,其实也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氛围、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以及中国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都注入其间,使得经典艺术形象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⑨二是充分拥抱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途径、艺术创造形式、行为交往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

⑩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传统经典的滋养。当下以各类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经典进行的改编,给新时代文艺带来显著的活力与影响力。以时代精神焕新传统经典,将当代人的立场、思想与情感注入传统形象,让今人与古人实现对话与共振。

(选自《人民日报》(20231212日第18版),有删改)

1.下列对“艺术形象”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我们应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
B.艺术形象在绝大多数读者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人物独特性格魅力倾倒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C.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读者应该跳过古典作品中“有诗为证”的内容,径直去探知人物的命运走向。
D.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要让艺术形象立起来,要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热搜引出话题,分析中国电影喜欢改编传经典缘由,最后探索改编思路。
B.文中引用网友感慨,论证了《西游记》经影视再创作,已经成为公认的时代精品。
C.文章从观众和艺术形象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电影喜欢改编经典作品的原因。
D.作者认为,从古至今,经典艺术形象是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共同完成的。
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票房”视角来看,传统经典已经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了。
B.尊重与保护传统经典要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呼应,要能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C.只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就能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
D.我们应将当代人的立场、思想与情感注入传统形象,以时代精神焕新传统经典。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让青春拥有更多可能,首先________。越来越多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技能、学实操、考证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拓展新空间。让青春拥有更多可能,还要________。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需要广大青年在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让青春拥有更多可能,还要________。不因过去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不因今天的困难而妄自尊大,保持奋斗的韧劲勇往直前就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1.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锐意进取B.沾沾自喜C.妄自尊大D.勇往直前
2.填入文中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自己选择的事业拥有一腔热爱   ②要有不拘一格的勇气   ③经得住挫折的考验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③②
3.下列对画波浪线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才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B.就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C.就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D.才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中职学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文化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下,短视频______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旅宣传推广路径也在与时俱进。近段时间,多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贺娇龙、刘洪、解伟、都波等文旅局局长相继出圈走红。文旅局长______当地文旅资源,使得不少景点知名度大增,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也带动起人们高涨的消费热情。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一个个出圈视频,成为网友们了解各地的一扇窗口,对促进文旅发展大有裨益。据统计,贺娇龙火出圈一年后,当地助农直播销售额达1.4亿元,带动2830人直接就业;网红局长刘洪所在的甘孜,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2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33%107.42%。应该说,在合力共促下,原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变得热门,出圈的文旅宣传犹如催化剂,把吸引游客的关注力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

材料二:

体验旅游的动机—过程—目标模式

1.填入材料一空格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渐渐   推介B.逐渐   推介C.逐渐   推荐D.渐渐   推荐
2.材料二是孙根年教授在体验旅游的经营与策划中提出的“动机——过程——目标”模式,请概括图表中体验旅游的目标。
3.有人说,旅游发展有了“流量”,还要有“留量”。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为家乡的旅游发展提三条建议。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张新颖

①抄写,是过去的人读书的基本方式之一。明代文学家张溥,他就有边抄边读的习惯,常常反复抄写六七次,不真正弄懂不罢休,他给书房取名叫七录斋,正是突出了这个习惯和方式。

②尽管我们已经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去抄书了,可是抄写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现在仍然有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德国现代思想家瓦尔特在一本名叫《单向街》的书里,专门谈过中国的抄书方式,他很耐心地说道:一条乡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边行走和乘飞机飞过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地,一本书的力量,读一遍与抄写一遍也是不一样的。坐在飞机上的人,只能看到路是怎样穿过原野伸向天边的,而徒步跋涉的人则能体会到距离的长短、道路的坎坷和景致的千变万化。他可以自由伸展视野,仔细眺望道路的每一个转弯,犹如一个将军在前线率兵布阵。一个人专心致志抄写一本书时,他的灵魂会深受感动。

③任何发达的交通工具都不能代替行走。今天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车、动车或者飞机,但无论如何,步行是无法废除的,而且有的时候,步行甚至是最合适的。

④和抄写一样,背诵也面临着现代的挑战。清代的大学者戴震,不但十三经正文全能背诵,连十三经的也能背诵。著名的历史学家余英时感慨地说,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大可能了。人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下去,我们不可能把精力仅仅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选择少数重要的经典或篇章,反复阅读或者抄写,乃至能够背诵,仍然是必要的。

⑤可是,我们不是要反对死记硬背吗?

⑥这里要做一个区分。在学校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内容。这里面,有一部分东西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别的意义,考完试了也就可以扔到脑后,对这些东西的死记硬背是越少越好。但是一些经典或重要的篇章,其意义却是长久的,我们基本的知识构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都离不开它们,熟读乃至背诵它们,是为了从中汲取更多、更好、更持久有用的人生养料。而且,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并不就是排斥理解的过程,恰恰相反,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发生了、加深了,渗透和影响发生了、加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⑦确实,背诵和抄写都是挺笨的老方法,耗时费力,殊为不易;可是,即使是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有的时候,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笨拙的精神依然是最好的精神。

1.关于抄写,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专心抄写都是人们读书的基本和有效方式之一。
B.抄写有特殊意义,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效。
C.抄写一遍比读一遍慢一些,但是专心抄书,对文章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D.抄书是不可缺少的、最合适的读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灵魂会深受感动。
2.关于背诵,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逐步加深理解、渗透和影响的过程。
B.背诵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耗时费力。
C.一些关系到良好人文素养形成的经典作品和重要篇章还是有必要熟读甚至背诵的。
D.背诵虽然是古老而笨拙的读书方法,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借鉴。
3.下列对“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一个人专心致志抄写一本书,能够真正感受到一本书的力量。
B.任何发达的交通工具都不能取代步行,有时步行才是最适合人类的方法。
C.背诵在今天是一种高深的功夫,它有助于我们把书读懂,读通,读透。
D.背诵和抄写这些古老方法,对我们学习经典或重要篇章是必要的。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某校(中职)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热度更要美誉度

在数字时代,通过微博热搜了解当下最热门的文艺作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热搜,顾名思义,是通过计算用户搜索信息的行为进行的热度排行。相关报告显示,新浪微博用户群体中“90”“00二者总占比接近80%,他们对热点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影视剧、综艺等领域。在2020年微博热搜盘点中,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文艺作品占据一定比例。从策划到播映,从演员选择到剧情走向,通过时机恰当的议题设置,热搜成为文艺作品前期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当作品播映时,根据重点内容不断提炼热门话题,能够继续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系,增加用户黏性。

数字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发布者、传播者。当一部文艺作品中的话题成功登上热搜榜,再被网友以强大的参与能力助推,讨论不断聚合、放大,其传播效果往往会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让文艺作品受到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社交属性很强的微博平台,很多热搜中的话题都是通过网友的关注讨论和优势意见扩散产生的。加之网络世界中,文字、表情包、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表达形式,让互动内容生动有趣,网友们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热搜为门径让更多观众关注作品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文艺作品越来越陷入热搜化的套路当中。有的话题设置强行贴靠社会热点,内容和作品关系不大;有的话题仅仅是没有营养的花边和夺人眼球的噱头,有低俗、媚俗的倾向;有的作品通过购买手段占据热搜榜单,浪费公共资源和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另外,一些文艺作品在创作时就精准计算出什么样的剧情能火,怎样的角色设定能引发热议,却并没有建立在合理的故事逻辑和人物情境之上,作品质量令人失望。

热门话题仅仅是作品的素材线索和切入点。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在敏锐捕捉社会关切的同时,更要依循创作规律,完成主题表达,以细腻的艺术手法、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质感,这才是文艺作品回应社会关切的应有之义。

飙升的热度固然能带来人们的关注和一时的光环,但空有其表、缺乏内蕴的作品来得快去得也快。唯有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才能创作出有热度、更有美誉度的精品佳作,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1416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艺作品在三个不同阶段如何形成热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创作时精准“计算”能火的剧情和能引发热议的角色设定。
B.前期宣传推广时,抓住时机设置恰当的议题。
C.作品播映时,根据重点内容不断提炼热门话题,增加用户黏性。
D.文艺作品话题登上热搜后,网友参与助推可扩大作品关注度。
2.下列对文艺作品怎样才能成为有美誉度的精品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品素材和切入点的选取上,要能够敏锐地捕捉社会关切的热点。
B.作品主题表达上,要依循创作规律。
C.作品内容上,要有合理且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
D.作品关注度上,通过“购买”手段登上热搜榜单。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新浪微博用户中“90后”“00后”占比80%,他们对热点的关注集中在影视剧、综艺领域。
B.因为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也是发布者、传播者,所以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得到改变。
C.网络世界中,文字、图片等丰富的表达形式,让互动的内容生动有趣,网友乐于参与。
D.以“热搜”为门径让更多观众关注作品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会陷入“热搜化”的套路之中。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度山东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考试摸底考试试卷-语文(1)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选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
2.下列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的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对现有职业要有敬业的精神,更应该有乐业的态度。
B.选段中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以两种差距悬殊的职业作比,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C.选段语言通俗浅显,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引用古语时,注意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引用不少名言警句,作者也提炼一些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D.“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为了生存必须去劳动,而劳动又创造了生活。
3.“主一无适便是敬”,如何理解什么是“敬”?(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二)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一批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这些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之一,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推动着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国家统计局对全国7.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简称文化企业)及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简称文化新业态行业)进行了调查统计。

1 20222023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2 2023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部分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增速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2022年及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据)

材料二

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方位调动观众感官;在音乐、绘画、设计及视频制作平台上,人工智能创作成为一种新型内容生产模式;活跃在文化娱乐领域的虚拟主播、虚拟歌手、虚拟导游,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交互体验;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就可以畅玩的云游戏,受关注度持续攀升的数字藏品……蓬勃发展的文化新业态种类丰富,特色各异,但都呈现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动力的基本特征。

数字技术是催生文化新业态的主要动力,但文化新业态仍需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数字技术只有和优质文化内容相结合,才能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实践来看,文化新业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关键在于内容的质量和魅力。

培育文化新业态,企业是产业主体,也是创新主体,要发掘企业内生动力,为发展文化新业态培育丰厚土壤。与此同时,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版权体系,调动文化企业和创作者的积极性。

(摘编自祁述裕《文化新业态前景可期》)

材料三

沉浸式文化业态的关键是沉浸式交互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内容创意的深度融合,这一新业态营造独特氛围与情境,让人们参与其中,获得高价值体验经历。当前,数字沉浸应用到文化旅游诸多领域,是数字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形态,也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方向。

凭借数字技术,一些沉浸式展演或逼真模拟现实,或创建全新虚拟世界,让观众在声光影电中获得超越现实的真切体验。在一场名为“‘纹’以载道的故宫数字文物展中,360度环幕展示故宫院藏国宝,高精度立体呈现纹样细节与器物全貌,5.3米高的裸眼3D文物让观众体验在实物展中无法获取的细节震撼。在一款名为《中国园林之旅》的VR(虚拟现实)游戏中,用户通过佩戴专业头盔,进入融自然、建筑、工艺、书画艺术于一体的古典园林中,仰观俯视、远眺近览,充分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之美,踏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意之境。

除了代入感,交互性是沉浸式业态另一大突出优势。许多展览现场,都可以通过实时响应用户的动作、声音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给予用户更加即时的互动体验。

研究发现,数字沉浸凭借强烈的视听冲击,充分激发人们的感受力,进而通过生动、丰富、情感化的体验,帮助用户形成情感记忆;也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用户形成空间记忆;还可以通过互动环节,帮助用户形成交互记忆;根据用户具体兴趣、需求和偏好,提供不同体验,帮助其形成个性化记忆。高质量的数字沉浸展演,通过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带给观众高品质的精神享受。

数字沉浸带来的独特体验是由许多突破性技术支撑的。在数字沉浸背后,许多令人惊叹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推动数字沉浸体验越来越逼真、细腻,同时推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的出现。

数字沉浸作为提升受众体验的有力手段,不仅应用于文旅产品,还可用于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例如,上海的石库门、长沙的文和友等地方特色街区,通过数字沉浸还原历史场景,营造独特城市韵味与烟火气息,不仅成为城市名片,更形成地域文化IP。未来,数字技术助推下的沉浸式业态将进一步成为城市空间的活力地带、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

(摘编自宋洋洋《数字技术应用带动文化产品提质升级》)

1.对材料一中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第四季度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最快。
B.2023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总收入相比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C.2022年一季度以来,文化新业态行业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逐年稳步上升。
D.2023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部分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增速前三为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互联网搜索服务和数字出版。
2.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业态彻底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目前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生长性的力量。
B.新业态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能通过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给观众带去高品质的精神享受。
C.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内容创意尝试融合,并应用到文化旅游领域,是数字文化生活的主要形态。
D.数字沉浸能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名片,推动城市更新,助推沉浸式业态成为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属于具有“数字沉浸”特点的文化业态的一项是(     
A.“智游龙门石窟”的智慧导览小程序中设置了“龙门故事”和“诗歌龙门”等模块。
B.在博物馆,佩戴专业设备进入“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与宋人一起喝茶聊天,坐船赏景。
C.根据热门剧集打造《长安十二时辰》实体街区,游客可挑选剧本,换装进行角色扮演。
D.对莫高窟外形、洞内雕塑和壁画等实物进行数字采集和加工,永久保存于数字空间。
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如何培育文化新业态,40字以内。
5.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下展览成功的原因。

天趣画境——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中,参观者不仅能欣赏到齐白石画作的数字复刻,亲见齐白石视角下的草木鸣虫和他在画室中的挥毫点染,还可以走入经由数字技术复原的齐白石书房,在画案上通过智能绘画触屏桌泼墨书写,留下自己的作品……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文化招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新的古风时尚。稍微深入了解,我们便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人们的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丰富资源。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浓、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角色检演)、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而这些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

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而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处。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新之举。全面审视和整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跨度既大,歧路纷杂,经典也往往正是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淬炼出来的——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我们有底气和耐心静候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摘编自《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古风的源头是宫室、车马、衣冠等古代礼乐文化,而古风的创意资源中有宋词和元曲的意象。
B.激发古风的源头具有鲜明的新媒体特点,这导致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相通之处。
C.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或严守传统或力求创新这两种取向,因而对创新尺度的理解不同。
D.只要我们去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古风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前景就一定会光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具体阐述了古风是以活跃于当代年轻人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
B.第二段是从社会背景的角度,论述年轻人喜爱古风是因为古风能满足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与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将古风与一般流行文化进行比较,突出了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D.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展开分析,最后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总结论述了古风流行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为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于是富有个性、时尚气息浓、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古风”就形成了。
B.形式因素在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而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带有古风元素的设计一般要考虑声音、颜色等的效果。
C.“宁穿破,不穿错”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的古代文化符号只要考虑了规范性,就不会“辣眼睛”。
D.古风是以时尚的方式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将古风从兴趣爱好发展为创新之举,还有赖于文史专业研究者的帮助。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