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安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7-22 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针 biǎn        cào        juàn
B.        恻 fěi       祸 héng
C.丧 jǔ              
D.泥 huò       zhuō       对 jiào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草管人命       不可思异       引吭高歌
B.不胫而走       瓜熟蒂落       心猿意马
C.立杆见影       再接再励       自惭形秽
D.提纲挈领       粘花惹草       如火如茶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_______________,如何让看似_______________的传统亲近生活、融入日常?将经典与当下潮流巧妙结合,无疑是很好的探索方向。而今音乐与诗词重逢,流行与古典碰撞,人们因此对诗词歌赋赋予了更丰富、更亲近、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带来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__升温。

A.格格不入       遥不可及       连续
B.大相径庭       遥不可及       持续
C.大相径庭       鞭长莫及       持续
D.格格不入       鞭长莫及       连续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当初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高三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
B.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东山再起
C.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望洋兴叹
D.徐悲鸿和吴冠中两人不仅在艺术观念上南辕北辙,而且在生活中视对方为异己,这其中涉及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江湖”恩怨。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B.就社会效果而言,《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C.观众看重的是春晚体现的一种仪式感,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
D.为了降低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我国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政府兜底等保障机制。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日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①②⑥④⑤③B.⑤②⑥①③④C.①⑤③④②⑥D.⑤③②⑥④①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小儿子出世后,郭德纲高兴地在微博上写“郭门弄璋之喜”来表示庆祝。
B.爷爷常说:“我今年八十高寿了,能看到你们这么和睦,我也就知足了。”
C.徒弟送我一盆君子兰,推辞不过,我只好说:“这次我就笑纳了,下次可不许再送了啊。”
D.林宏杰,请问家父贵庚几何?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B.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C.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
D.“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体现。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0. 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小说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B.《百万英镑》C.《麦琪的礼物》D.《变色龙》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1. 下列名句与作品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登幽州台歌》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2. 下列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曾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二十四史”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C.嘉祐三年,是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如《兰亭集序》中“岁在癸丑”、《游褒禅山记》中“至和元年”等都是帝王年号纪年。
D.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3.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
B.汉字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4. (自创)下列各组搭配中,有误的一项是(     
A.《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奥地利
B.《老人与海》——海明威——英国
C.《荷花淀》——孙犁——中国
D.《拿来主义》——鲁迅——中国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适中(0.65)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写景之中深寓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悲愤之情。
B.第一、二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C.一个“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一去不返了。
D.“潮打空城寂寞回”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展现出空城失去昔日繁华而萧条的状况。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四十七。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之 谢:道歉B.监试者之 异:奇怪
C.以病 去:离职,离开D.军士大疫,朗巡视,致医药 躬:亲自
1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人有道父字者(代词,他的)
B.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助词,表示判断语气)
C.监试者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连词,凭借、依据)
D.朗虽稚弱,无仰高风(助词,的)
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在军旅中,司马朗也经常穿粗布衣吃粗劣的饭食,筛检和率领自己的手下。
B.即使在军旅中,司马朗也经常穿粗布衣吃变质的饭食,筛检和率领自己的手下(作战)。
C.即使在军旅中,司马朗也经常穿粗布衣吃粗劣的饭食,勤俭做手下的表率。
D.虽然在军旅中,司马朗也经常穿粗布衣吃变质的饭食,让手下勤俭做表率。
19.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新的古风时尚。稍微深入了解,我们便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人们的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丰富资源。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浓、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角色检演)、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而这些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

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而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处。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新之举。全面审视和整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跨度既大,歧路纷杂,经典也往往正是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淬炼出来的——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我们有底气和耐心静候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摘编自《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关》)

2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古风的源头是宫室、车马、衣冠等古代礼乐文化,而古风的创意资源中有宋词和元曲的意象。
B.激发古风的源头具有鲜明的新媒体特点,这导致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相通之处。
C.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或严守传统或力求创新这两种取向,因而对创新尺度的理解不同。
D.只要我们去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古风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前景就一定会光明。
2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具体阐述了古风是以活跃于当代年轻人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
B.第二段是从社会背景的角度,论述年轻人喜爱古风是因为古风能满足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与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将古风与一般流行文化进行比较,突出了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D.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展开分析,最后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总结论述了古风流行的意义。
2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为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于是富有个性、时尚气息浓、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古风”就形成了。
B.形式因素在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而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带有古风元素的设计一般要考虑声音、颜色等的效果。
C.“宁穿破,不穿错”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的古代文化符号只要考虑了规范性,就不会“辣眼睛”。
D.古风是以时尚的方式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将古风从兴趣爱好发展为创新之举,还有赖于文史专业研究者的帮助。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

陈益

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

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到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

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

可惜,往往很晚才懂。

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

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

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2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B.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她让我明白,做永远比说重要。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受到了浓烈饱满的母爱鼓舞。
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
D.文中写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凝聚着作者温暖而艰涩的记忆,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家庭的困窘,生活的艰难。
24.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下列对母亲“可敬”之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任劳任怨B.温厚乐观C.平凡朴素D.勉强担负哺育孩子的重任
25.从行文思路看,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跟前面回忆母亲的内容没有任何联系的一项是(     
A.突出母亲虽平凡,她一生具有忧虑辛劳不肯停歇的精神品质。
B.母亲一生的精神品质与圣贤孔子勉励子贡生无所息的教诲是相通的。
C.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D.突出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
26.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对作者“叩问”的“答案”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不必求答案,其实作者的答案就隐含在文中,即人生应“充满忧虑地攀缘”。
B.作者多年有六根清净的心态,正是继承了母亲的“快快乐乐地踱步”。
C.在奋斗的过程中,辛苦疲惫之时,不妨停下歇息休整,“快快乐乐地踱步”。
D.作者意在强调“人生需要奋斗”。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7.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校园内张贴的一则启事,有错误的一项是(     

A招领启事

B本人于今天上午在学校运动场看台上捡到C一只红色皮夹,内有人民币伍拾圆、借书卡一张、饭卡一张、周杰伦演唱会精美图片五幅。请失主速与本人联系。

D高三(1)班 王芳

2022426

A.AB.BC.CD.D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8. 为落实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某县开展“电商助农”宣传标语征集活动,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B.牵手电商,致富奔小康
C.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村淘D.电商进村,特产出村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9. 下列成语的解释使用了逆向思维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
B.独具匠心: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C.对牛弹琴:亦作“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
D.杞人忧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忧天”也有一定的道理,强调人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从而防患于未然。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0. 某同学准备以“责任与担当”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下列不适合作为素材的一项是(     
A.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钣金工王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C.北大小保安张俊成酷爱学习,逆袭考上北大。
D.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测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8
古代诗词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7,8,9,28,29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古诗文阅读
4
名著阅读
5
现代文阅读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词语选择题
50.65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选择题
6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70.65得体选择题
80.65标点符号  顿号  逗号  句号选择题
90.65比喻  比拟  借代选择题
100.94文学常识选择题
110.94文学常识选择题
120.85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选择题
130.85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选择题
140.94文学常识选择题
270.65应用类选择题
280.65准确、鲜明、生动选择题
290.65词语选择题
300.65概括、评析文章观点或主旨选择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
150.65咏史怀古  鉴赏情感主旨  鉴赏语言  鉴赏技巧
三、文言文阅读
16-190.65名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20-220.65时评论述类文本阅读
23-260.4叙事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