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保卫城市的传统

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a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b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这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c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d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却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1.将“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一项是(   )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3.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
4.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节选)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1.在第①段中,对“持续性”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时间上的持续。B.空间转移上的持续。
C.作品或观赏者的持续。D.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2.第①段是全文的“纲”,主要包含三个意思,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B.作品的“持续性”包含三种类型。
C.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
D.以音乐为例,说明有“持续性”的作品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3.关于第①②段之间的写作思路,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总到分B.由分到总
C.由此及彼D.逐层深入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助超市不就是道德试纸

无人超市引发热议后,广州有连锁超市推出自助服务,顾客将选购好的商品,在自助收银机刷一刷即可用手机完成支付,据测算减少了25%的排队等候时间。截至目前,该超市超过130万单的自助结账,未发现一单少结或未结账离店的行为。 a

试水半年,无一逃单,如此漂亮的数据确实让人感慨人心向善、诚信本分。也必须承认,超市走进社区已早有时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助结账模式,有赖于此前人工结账模式中结账出闸的习惯养成,也就是说自助结账与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有着一定关系。         b   

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同样作为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甫一出现备受市民欢迎,但没过多久,乱停乱放、加装私锁等现象层出不穷,乃至被网友称之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类似现象,各个城市均有出现,而广州也不例外。在同一座城市,同样的市民群体,面对共享单车与自助超市会有迥然不同的表现——这值得深思。事实上,自助超市并不就是无人超市,只就是超市另辟了自助结账的闸口,工作人员可以在闸口外对离店前的商品进行核对,同时自助结账口上方装有摄像头监控。某种意义上,正就是这些监督措施,保证了购物市民的文明素质不下滑。 c  

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科技进步在改变生活的同时,必须做好防范人性庸常之恶的技防,从而让规则意识与新生事物同步生长。惟其如此,才能保证科技进步与民众素质同步提升。相反,一种新生事物,如果不能够自带抵御人性庸恶的技防,就会诱惑着人性中狡黠的一面去造出破窗效应,从而拉低民众的文明素养。 d

不久前亮相杭州街头的无人超市,在经过短暂试水后暂时关闭。虽然就是惊鸿一瞥,但也预示着无人超市离走进民众生活已经不远了。从自助超市无人超市,新生事物接踵而来,某种程度上,其中的科技含量已不会令人担心,真正需要观察的就是,这些新鲜事物须要从一开始就最大可能地堵上道德测试的漏洞,让技防之下的规则红线嵌入其中。这可以说就是新生事物的社会责任之一,因为任何一次破窗效应的呈现,都是人性庸恶的探底。所以,自助超市要相信民众的文明素养,更要相信规则意识的电子围栏

1.“但是,如果将此完全归誉于市民素质而不是秩序规则的建立,就不免有失偏颇了。”将此句放回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就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就是(     
A.广州连锁超市推出自助服务,顾客将选购好的商品,在自助收银机刷一刷即可用手机完成支付,据测算排队等候时间减少了25%。
B.“自助超市”采取工作人员在闸口外对离店前的商品进行核对以及在自助结账口上方装有摄像头,这些监督措施,保证了购物市民的文明素质不下滑。
C.作者认为,共享单车没有自带抵制人性庸恶的技防,导致人们的“破窗效应”,共享单车大量被人为破坏、丢弃或者据为己有。
D.亮相杭州街头的“无人超市”,在经过短暂试水后暂时关闭。虽然就是惊鸿一瞥,但也预示着“无人超市”离走进民众生活已经不远了。作者对“无人超市”不久面世信心满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就是(     
A.截至目前,广州该自助超市超过130万单的自助结账,未发现一单少结或未结账离店的行为。这充分说明了广州市民的素质相当高。
B.共享单车被网友称之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意思就是,通过使用共享单车的不同行为折射出市民素质的高低。
C.科技进步在改变生活的同时,必须做好防范人性“庸常之恶”的技防,从而让规则意识与新生事物同步生长。惟其如此,才能保证科技进步与民众素质同步提升。
D.“自助超市”“无人超市”,新生事物接踵而来,其中的科技含量已不会令人担心,真正需要观察的就是,这些新鲜事物需要从一开始就最大可能地堵上“道德测试”的漏洞,让技防之下的规则红线嵌入其中,做好预防措施。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B.第②段加点的“这种美德”是指: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C.如果一个人没有让人的胸怀,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他的事业就会终结。
D.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遇到不愉快的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引用沈从文的碑文并加以分析,引出文章的论题,同时又是强有力的论据。
B.第②段援用将相和的故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加有力深刻。
C.第③段引用乔羽夫妇的对话,有力地论证了诙谐是人的相处之道。
D.第④段“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运用比喻论证法,形象论证“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让人”是个人涵养、胆识的体现,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选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C.选文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④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互呼应,构成重要的事实论据。
D.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第⑤段论述了怎样做到真正让人;第⑥段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外因时代环境和内因作家自身两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缺乏伟大的作家的原因。
B.文章借助“正面精神价值”的概念,论证了当代作家创作出深刻作品的重要路径。
C.文章指出有的作品只有暴露和批判、一味描写生活琐事都是作家主体精神弱化的表现。
D.全文论述了当今时代出不了伟大的作家的原因,一是作品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二是作家缺乏正面精神价值。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样,在思考中才能学会思考。斗争锻炼才智,脑子越用越灵。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要使思维深入,一是坚持刻苦钻研,二是注意思想方法。

人们追踪一种新事物,往往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因此,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都很重视它。的确,很难设想,一个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无所谓的人会有强烈的探索热情。

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攻关。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零六;居里夫妇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氧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然而,如果辅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收效就会显著得多。

当我们的思维难以深入时,我们可以向群众学习,向书刊学习,但有时不如直接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更为有益,这就需要通过观察和试验。大自然常会教给我们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新事物。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正埋头于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方法,他曾用了几年时间,仍然无计可施。一天,他忽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球菌几乎全死亡了,同时附近又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花,他想,也许是这些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吧!正是他这一重要观察和设想导致了青霉素的发现。或者说,大自然告诉了人们灭菌的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

(选自王梓坤《贵在一个字》)

1.选文强调创新必须具备哪一项基本素养(     
A.注重积累B.勇于实践
C.善思善问D.怀疑精神
2.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论证B.对比论证
C.引用论证D.比喻论证
3.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多列举实例并作恰当分析,富有说服力,增强了议论的气势。
B.选文强调实践,提出要注意刻苦钻研并注意思想方法。创新是否能取得成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标准。
C.选文指出独立思考不等于孤立的苦想,不但要向群众学,向书本学,还要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这就需要实践精神。
D.选文从勇于实践的角度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创新,贵在一个‘新’字。”
4.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谈话的方式,侃侃而谈,自然亲切,通俗平易。
B.文章的主标题“贵在一个‘新’字”,谈创新,而文章却谈独立思考。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C.导语部分阐述了创新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总纲”。
D.文章阐述了创新者必须具备四个素质:批判与怀疑精神,重视积累,注重方法,勇于实践。作者认为,四个方面互相独立。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校际联考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到,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就不必因为它承负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第三次全省联合模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拿来主义》节选文字,完成各小题。

______,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__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__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联系上下文,第一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所以     然而     尽管     所以
B.当然     所以     虽然     因此
C.当然     然而     虽然     所以
D.所以     然而     尽管     所以
2.第三段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劝学》和《拿来主义》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说理,请结合本文中的具体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效果。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七)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界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的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和融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B.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2024-04-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三百六十度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些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满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

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下列有关“人民大会堂”建筑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重复是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最突出的特点。
B.人民大会堂柱子的重复显示出这座建筑的统一性和宏伟气概。
C.“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句是说门、窗、檐、额也是照着柱子设计,没有新意,所以略写。
D.人民大会堂以重复运用柱子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2.对作者以颐和园长廊为例的用意,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作者用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都做成不同样的,千变万化地排列起来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千篇一律应该是在千变万化的前提下,否则会给人“荒谬绝伦”的感觉。
B.没有节制的变化只会是杂乱无章,没有任何美感。
C.颐和园长廊和花窗体现了艺术创造的“大同小异”,没有了长廊的大统一,花窗的小变化也就失去了美感。
D.颐和园长廊离不开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要在重复中寻求变化。
3.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又领起下文。
B.选文既有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广度和高度做了概述。
C.结尾处作者以一个建筑大师的良知和责任,批评了城市建筑设计的弊端,告诫建筑师们应该遵循艺术规律。
D.“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4.下列对文中提及的“主题”和“变奏”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筑物的总体风格;建筑物细小的部分。
B.支撑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建筑中的次要构件。
C.建筑中大同小异的重复;重复的建筑物中微小的变化。
D.空间与时间的辩证统一;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文的论题是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B.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对自己专业领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C.本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作者借助其他艺术形式以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和大量的实例说明重复和变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
D.本文语言优美、生动,使文章读起来亲切,充满韵味。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