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只要我们全面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马上就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看到我们的全部自然生活很像群居的动物。我们吃别人种的粮,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真的贫乏得同高等动物的智力不相上下。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么他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我们就根据他在这方面的态度,说他是好的还是坏的。初看起来,好像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完全是以他的社会品质为根据的。但是这样一种态度还是会有错误。显而易见,我们从社会接受到的一切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成就,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有人发明了用火,有人发明了栽培食用植物,还有人发明了蒸汽机。只有个人才能思考,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不仅如此,甚至还能建立起那些为公共生活所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③因此,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的密切的社会结合。有人说,希腊——欧洲——美洲文化,尤其是在那个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状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百花盛开,真正的基础就在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比较独立。

(选自爱因斯坦《社会和个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看到,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
B.我们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变得贫乏。
C.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状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百花盛开,真正的基础就在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完全独立。
D.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性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同样不可想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主要观点是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并运用引用的方式进行了论证。
B.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一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创造对社会的改变。
C.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例子对全文的中心论点做了印证。
D.选文部分主要探讨的是社会和个人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二者互相影响的基本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的作用和他对社会的价值成正比。
B.许多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成就,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
C.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正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
D.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密切的社会结合。
2024-07-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

清明节,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逝者,追思先人:在北川老县城,万人公祭遇难者;在北京,45万市民祭奠亲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如烧纸钱等也有了变化。诸如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在以《清明上河图》闻名的开封举行的清明文化节,诸如―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这幅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从扫慕的习俗看,清明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节日。又因为,寂静的春天,万物吐旧纳新;满地都是生命的芬芳,都是刚刚苏醒的泥土的气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人们怎能不去怀念那些不能与之分享良辰美景的逝者?而且,于国于家,总有一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

然而,清明带给中国人的意象与价值,远不应止于此。虽然今天,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

从时间上看,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只是到了唐玄宗年间才与寒食合并,渐渐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也渐渐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与内涵。

如有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政治清明等三重境界:

其一是来自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回想人世间的万般美景,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更让人心旷神怡?

其二是来自心灵境界的清明。哲学家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本身。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世者碑上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净与清明

其三则是政治清明,这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一种清明就是法制与规章明晰,就是清廉无贪腐;则是光明正大,是阳光政治。君不见,在古代中国,为官者的大堂之内都会以明镜高悬标榜。虽然腐败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但它至少表明了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从自然、人心到制度,由清明勾勒出的三重境界,同样是三重理想。其包括的意义,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包括寻回人心的价值与内在的安宁,以及为此必须寻求的制度上的保障。

清明时节,哀思寂寂。面对那些已然逝去的生命,或淡或浓,伤感总难免。然而,如上所述,哀伤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清明更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清明还有更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清明连接生者与死者,连接生态、生命和生活。在此意义上,以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的名义,有必要重申清明所负载的三重理想。

(1)文章中哪几方面表现了“清明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
(2)“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一句中,“社会存在”和“自然存在”分别是什么意思?
(3)从全文看,清明节的意义和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4)作者为什么要“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
(5)文章中提到,清明节到今天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祀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试着说一说。
2024-07-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盛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于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2)下列说法中,本语段中不包含的两项是(     
A.文学的趣味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阅读、学习培养的。
B.通过多多益善的各项比较才能掂量出价值,才能培养出趣味。
C.知、好、乐都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这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
2024-07-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沙尘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中和,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的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向上还源源不断地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累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2024-07-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3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品茶品味品人生。不同的茶滋味相异,冲泡方式有别,但每一叶茶,都汲取着大自然的养分,积淀着精益创造,映照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茶之道,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也给今人以启示。非遗是能够穿越历史、跨越国界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必将助力茶文化保护传承、更好展示中国非遗保护成就,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位英国导演在参与拍摄讲述故事的纪录片后说:希望把我心中的茶叶王国介绍给世界。放眼神州,像茶文化一样的瑰宝,数不胜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多彩的非遗展演引人驻足,上海非遗客厅给人以独特体验。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宝贵文化遗产,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也为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正能量。

非遗的魅力源自历史悠久,非遗的活力在于传承创新。不久前,《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通过迎来50周年,在纪念活动上,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等概念被多次提及。时代变迁,如何精心守护传承文化遗产?中国申遗成果丰硕,亮眼之处,不只体现在数量增加、类型多元,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中国色彩,更在于以行践诺,为世界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为例,为增强项目传承活力,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成立保护工作组,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建立研学基地,让更多人都有机会成为茶文化传承者。如此,活起来的不单是技艺,更是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近年来,非遗热广受关注。数字赋能、科技助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升级;传统手艺跨界创新、碰撞灵感火花,非遗以现代、时尚的形象圈粉无数;传承人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打开非遗。在人们真实具体的触摸感知中,非遗变得更有魅力。茶在中国种植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从制茶技艺在口传身授中实现代际传承,为多民族实践所共享和珍视,到茶叶作为使者,通过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在世界各地广 泛传播……一杯茶,千年香,万里传,为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创造力写下生动注脚。

(《人民日报》 张向阳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共有43个传统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B.中国茶之道,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助力于茶文化保护传承。
C.“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让更多人都有机会成为茶文化传承者。
D.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宝贵文化遗产,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申遗成果丰硕,不只为世界贡献“中国色彩”“中国方案”,更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B.像茶文化一样宝贵的文化遗产,即是中华民族的,又是属于世界的。
C.数字赋能、传统手艺跨界创新、传承人进社区等“非遗热”现象,实际上都是非遗传承和创新的体现。
D.“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的目的就是保护和传承茶文化。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品茶味人生
B.共品茶韵,共传茶香
C.传承“非遗”魅力
D.民族文化是世界瑰宝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工程技师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情节模式是小说叙事的主要模式之一,历史悠久,成绩斐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阅读小说,是希望看到一个有曲折情节的故事,欣赏那种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布局安排。

②认识情节,可以从故事入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问题来区别故事与情节。 对故事提出的问题是:下一步将发生什么事件?对情节提出的问题则是:事件为什么发生?这并不是说在故事中就毫无因果链存在,而是指这种存在只有在形成为情节后才真正具有意义。这就是说,生活本身充其量只能提供故事而无法提供情节,因为情节总是对故事的一种重新安排,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讲这个故事的人对他所讲的那个故事的看法与态度。这样,任何情节中都必然存在两个基本因素:作为实体的故事与使故事成为实体的结构,而逻辑性是其中的核心。因为正是逻辑使叙事主体将一系列的故事联结起来,构成一个被称作情节的整体。这个整体具体地可分割为无数个场景,它们通过因果关系来彼此衔接,以戏剧性冲突作为动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特定场景的作用在于充当情节发展的一个环节,既不能喧宾夺主地突出自己,也不能无所顾忌地游离于整体设计之外。譬如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与左拉的《娜娜》里,分别都有一个关于赛马的场景。《娜娜》里的赛马仅仅就是赛马,它只能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当时的社会风尚与社交活动;与此不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赛马场景使我们看到了安娜与渥伦斯基之间的私情趋于公开化,这不能不使安娜与其丈夫卡列宁的关系受到剧烈冲击,于是故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赛马的场景在《娜娜》中似乎可有可无,而在《安娜·卡列尼娜》里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③由此可以看到,所谓情节,概括地讲,就是对于人的行为有目的地加以使用,其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那些相对混乱与无序的状态做出挑战。这种挑战的实现前提是,被纳入文本中的那些表现人的行为的事件,通过某种因果关系达到一种高度的统一。

④要更好地发挥情节模式的作用,作家需要处理好两组关系。

⑤其一,偶然与必然。偶然能使情节发展中不断建立起的平衡被外界新的冲击不断打破,从而使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地一直抵达终点。所以,巴尔扎克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然而也必须看到,情节模式能够建立的基础是以必然为内核的可然律,没有必然性也就无所谓事物的前因后果,从而也就无所谓作为情节的有机整体。偶然与必然就这样在情节小说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峙性。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出路是,在情节小说里一切偶然都是必然的替身,其意义在于为必然开辟道路。这也正是情节模式在现代艺术范式中处于四面楚歌之境的原因所在。

⑥其二,情节与情感。情节总是由人的外部行动构成的,而人类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却具有内在性,这种隐秘的东西主宰着人的行为。所以,小说不能忽视对人的心灵历程的透视,单纯的情节展示不会赢得人们真正的兴趣。这样,在情节与情感之间似乎也就存在着一种分歧:如果将情感体验作为叙述中心,常常会导致情节线的延缓乃至中断;反之,如果把情节活动作为艺术焦点,便可能会失掉许多展示内心体验的机会。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案有不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将情节内化,使之成为内部情节。甚至可以说,真正重要的是内部情节,它赋予了情节模式以光明的前景。

1.除了文中提到的原因,第⑤段中巴尔扎克的论断还基于以下哪个前提?(     
A.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最感兴趣的是情节
B.读者最希望看到情节一波三折的小说
C.伟大的小说家能够充分利用偶然推动情节
D.优秀的小说能激发并维持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以下哪一项最适合为第⑥段的解决方案提供佐证?(     
A.在《阿Q正传》中,鲁迅不仅从叙事者角度活画出阿Q的可笑,也多处以阿Q的视角和语言展开叙述,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人物内心,对他产生理解与同情。
B.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在王熙凤出场时故意不道出她的姓名身份,让林黛玉由惊奇到迷惑,以她解谜般的心路历程展现凤姐其人,使人物形象格外鲜明突出。
C.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交替使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使读者深入主人公内心去感受他对命运的挑战,简单的外部情节因内在情感变化的支撑而显得隽永。
D.在《变形记》中,卡夫卡除了设计“人变虫”这一具有荒诞性的情节外,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变形之后的各种遭遇和内心活动,使作品表达极为细腻真实。
3.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遵照情节模式创作的小说最受阅读者欢迎。
B.好的场景应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有所贡献。
C.小说情节总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现代小说完全摒弃了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工程技师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______,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__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__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咒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载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水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复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联系上下文,第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所以    然而   尽管   所以
B.当然    所以   虽然   因此
C.当然    然而   虽然   所以
D.所以    然而   尽管   所以
2.对下列各句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B.“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批判了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主张“全盘西化”的逃避主义者。
C.“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中的“是”是“正确”的意思。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
C.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
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破立结合,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B.文章第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
C.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D.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
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工程技师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因此,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遇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1.对“李白思想”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纵横、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B.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兼有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C.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使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D.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使纵横、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2.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对直接原因的分析符合本文的一项是(     
A.思想体系过于博杂。
B.政治上碌碌无为,惨遭失败。
C.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
D.热爱诗歌创作且具有天赋才情。
3.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是造成李白政治悲剧的全部原因。
B.李白试图走一条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道路。
C.李白在政治上失败后,热情有所转移,写出了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D.本文的重点在于阐述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作用。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节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有删节)

材料二:

对于中医学理论而言,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临床医学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然而,医学并不是众多散在经验的集合,只有在主动接受并系统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哲学思想之后,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才成为可能。在中医学理论创生之初,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思维方式就已经与中医理论相互融合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医学的理论,正是飞速发展的临床医学成就与传统文化不断互动的产物。这一过程是中国先民基于临床医学现象观察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具有着有别于他种医学的文化属性。

中医学理论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为中医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象思维来概括,这是不同于西方逻辑思维的中国原创思维方式,是由中国典型的农耕文明特点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西医学发展道路的不同。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鲜明的思想特征,是形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与核心。与排除个体内容的逻辑思维相比,象思维的方法以涉身的、具体的类比类推,避免了形式逻辑与抽象概念对具体事物的过滤与切割,从而获得更大的开放性与普适性,保留更多的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失哲学的深度与广度,更加适应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

其二,为中医学之核心观念。中医学的核心观念,主要包括从中医学角度全面理解人与生命之本质的生命观、身体观,理解人与天地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天人观,解释与把握人的健康、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等。中医学的核心观念是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元观念,具有理解上的条理性和影响上的根本性,直接决定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方向选择以及中医学理论形态与价值标准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根本保证。

其三,为中医理论中所借用的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同样也必然受到社会哲学思潮的影响,这是由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属性所决定的。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的奠基期,通过对传统哲学思想与理论的主动吸纳,中医学借用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结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核心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框架,这是中医哲学的核心内容。

(节选自张宇鹏等《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针对某一疾病的发展和症状的变化情况,往往采用专门指定的药物加以治疗诊断。
B.中医临床医学经验来源于对各种具体疾病现象事实的描述,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C.更关注具体事物形象的中医学象思维方式,因摒弃了西方逻辑思维而具开放性与普适性。
D.中医生命观等核心观念,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发展方向的选择起到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长期积累的临床实践成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源泉,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其显著的成果。
B.随着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与之逐渐成为紧密相连的整体。
C.与中国农耕文明相异的海洋文明影响了西方的思维方式,相较而言它更偏向逻辑思维。
D.中医学理论发展受社会哲学思潮的影响,根本原因是中医学理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
3.下面的文字中体现的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学具有特定的象思维方式。传统中医透过整体观察外在的现象分析内部的变化。
B.中医学的核心观念包括理解人与天地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天人观,中医学把是否顺应阴阳四时、天人和谐看成是生命健康与疾病与否的根本原因。
C.中医学主动吸纳传统哲学思想与理论。“阴阳”“修养”等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形成。
D.中医学里面有太多的理论,涵盖了中国的古代哲学,因此中医学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学科。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的。我很佩服唐诗、宋词、元曲,深入浅出,朗朗上口,数千年过去了,它的影响并未消失。唐代的李白、杜甫非常出名,因为通俗而妇孺皆知,同时代还有李商隐和杜牧,俗称小李杜,知名度就要小很多。其实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水平也非常高,艺术造诣并不亚于李白、杜甫,但相较之下,他们的诗歌偏雅,正因为曲高和寡,所以受众面和老百姓的接受度就少了很多。

还有像毛泽东的著作《矛盾论》《实践论》,本来这些都是高深的哲学问题,由于他的把握得很好,没有深奥晦涩的说教,一读就懂,但学术性、理论性、辩证法仍然非常强,很了不起。

从作品欣赏者的角度,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曲高和寡的说法,但问题是有些艺术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曲高?当下也有很多书画作品打着曲高和寡的旗号,欺世盗名,以丑书”“丑画自诩,似乎别人看不懂的就是高级的。更有些作者无视创作的基本规则,或者说并没有真正弄懂吃透,反以创新者自居。纵观当今的中国文艺界,这样的怪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形画不准说是变形,不懂色彩的乱画说是野兽派。

此外,我们透视高雅和通俗,随着地域、空间、时间的不同,加之高手们的引领,人们的理解力和接受度也会不一样。例如荷兰画家梵高的审美是超前的,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只卖出了一幅画,而现在他的绘画作品屡创世界拍卖的天价。还有中国的黄宾虹,生前就断言我的画要50年以后大家才能看得懂。因此,一方面是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好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作者对观者审美能力的期待。

(摘编自蒋跃《雅俗共赏:艺术家的顶格责任》)

材料二:

昆曲,是明代发展起来的高雅艺术,特别是魏良辅创制了水磨调之后,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风行一时。但是,由于它过于优雅、缓慢,缓得有时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要拆开来唱,慢慢就脱离了群众,最终为京剧所替代。京剧原本并不好,是由地方戏发展而成。前些年曾举行过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活动,这就是说,它成为京戏,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它与昆曲争夺文化市场,叫作昆乱之争,或称花雅之争。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簧调等,统称为乱弹。京戏的文化底蕴远不及昆曲深厚,不但剧本不及昆曲有文采,唱腔不及昆曲雅致,而且有些唱词说白还语法不通,但是,在竞争中它却胜出了,最终成为戏曲中的头牌,冠以京剧之名。

可见,剧种的发展,并不在乎其高雅的程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接受程度。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文艺作品不是理论,但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则是相同的。昆曲在明朝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明朝虽是一个极权主义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商品经济获得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江南富庶地区,商人和士人还是有文化享受的空间的。高雅的昆曲就是在这种生活空间里发展起来的。到清兵入关,商品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江南士人备受压制,高雅文艺自然也丧失了许多接受空间,昆乱之争,以乱弹取胜,也在所必然。有些京剧名伶,还走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之高,很受时人的羡慕。

昆曲本来也是俗文艺,后经文人艺人之手,发展得雅致起来,但过雅之后,却又成为小众化艺术,其统治地位逐渐被乱弹所代替。不过,作为一个剧种,昆曲并没有在剧坛消失。拍曲,仍是一些士子的雅好;少数昆剧团,也还存在,只是盛况不再;有些昆曲演员,同时也兼唱京戏,成为京昆双栖演员。

使昆曲重放异彩的,是一九五五年由黄源主持改编,由浙江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当时昆苏剧团虽然还存在,但已衰落不堪,演员的工资很低,生活非常艰苦,所演也只是一些旧戏。《十五贯》就是古人根据冯梦龙所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改编的旧戏,《缀白裘》中就有。黄源看到了这出戏包含新的思想价值,针对当时肃反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了实事求是精神和调查研究方法,改编成功,深受观众的欢迎,也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出发,为老剧种的新生作出肯定。《十五贯》的改编演出成功,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中杰《雅俗之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由于既通俗易懂又有很强的学术性、理论性、辩证法,因此很了不起。
B.梵高和黄宾虹的审美都是超前的,他们的作品既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又对观者的理解力和接受度有一定要求。
C.昆曲生来就是高雅的艺术,特别是在魏良辅创制了水磨调之后,风行一时,但过雅之后,又被文化市场冷落。
D.昆曲在明朝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与明朝的商品经济获得发展且有一定的文化享受空间的时代特点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所谈雅俗共赏的范畴,包括文学、美术等在内的所有艺术;材料二所论,只限于昆曲范围,其道理不适用于其他艺术。
B.材料一将“小李杜”和“李杜”进行对比,意在突出雅俗共赏的重要性;材料二引用马克思的话论述了艺术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C.京戏能够在“昆乱之争”中取胜,成为戏曲中的头牌,是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能够走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很高。
D.黄源改编的《十五贯》十分成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下列选项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袁宏道说,雅文也好,俗文也好,作为文,它们都是表达人们情感的工具。
B.北宋的柳永仕途失意,在歌舞楼阁、烟花巷陌中流连,谱写出一首首温婉雅丽的词作。
C.玉既是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过日。
D.清人叶燮说,白居易的五言律诗,对仗工整,用典贴切,常常读来意犹未尽,是继杜甫之后不可多得的诗作。
4.两则材料关于文学艺术发展的雅与俗的观点有何不同?
5.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昆曲发展的建议。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克东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