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于”字用法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寡人之于国也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移其民于河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王无岁(归罪)B.河内凶(黄河以北)
C.弃甲曳而走(士兵)D.有饿殍而不知发(同“途”,路上)
3.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孟子认为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治天下。下列各句没有体现“仁政”内容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对口升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及三年                    比:比较
C.以君子                    俟:等待
D.瑟希                       鼓:弹奏
2.请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城市技师学院高三单招语文模拟试题(1)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C.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相似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罪:道歉请罪
2.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卒相与欢,为刎颈       ②赵王岂以一璧故欺秦邪
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罚臧否:______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有司: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所用的手法。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
4.下列有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恢弘志士之气D.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段考二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饮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樽。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樽,更之。樽觯矣,范昭佯醉,不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其臣不习。范昭趋而出。

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于是辍伐齐谋。

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于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而太师其焉。

(选自《晏子春秋•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待而折其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樽,更之   撤除B.樽觯   准备好
C.而起舞   通“悦”,高兴D.而太师其   赞同
2.对下列语句中相关文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觞之”,“觞”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B.“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是判断句。
C.“以报平公”,“以”之后省略了宾语。
D.“其晏子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师认为,以范昭的身份地位,是没有资格为成周之乐配舞的。
B.齐景公在接待范昭的时候,并没有理解晏子和太师当时的做法。
C.范昭的计谋被晏子和太师识破,于是晋国放弃了攻打齐国的计划。
D.仲尼认为晏子不仅有治理好国家的能力,也有带兵打胜仗的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令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
2)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作者荀况)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则明而行无过矣     同“智”,智慧
B.而闻者     清楚
C.非能     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D.而神明自得     自己感到满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曲中规       皆出于此乎
B.吾尝终日思矣       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C.而寒       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D.蚓无爪牙       以师旅
3.下列句子中,与“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验之以事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方面展开论述。
B.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
C.用“骐骥”“驽马”论证自身条件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专心致志才是学好的关键。
D.选文运用大量的排比与对偶,文章气势充沛;采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深入浅出。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春季高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盖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宝藏
D.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哀吾生须臾       耳得而为声
B.浩浩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C.月出东山之上       寄蜉蝣天地
D.举匏樽相属       挟飞仙遨游

(3)下列句子中,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

(4)对这几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B.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C.①②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D.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写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赢粮而景从
C.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倔起阡陌之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诸侯
B.约从
C.立法度
D.序八州而同列
3.下列选项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及安民。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涉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涉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涉发起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仁政。
C.最后一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观点水到渠成。
D.“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1段,说明秦亡是由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5.将上文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职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3 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后人称其为“书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
(2)感慨之矣。
(3)可乐也。
3.选文第二段最后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会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6分)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处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逐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颜色:形体和容貌B.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C.新浴者必振衣   新浴:刚洗完澡D.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不随北流而扬其波       (2)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3)人又谁能身之察察       (4)遂自投汨罗
A.(1)(2)相同,(3)(4)也相同。B.(1)(2)不相同。(3)(4)也不相同。
C.(1)(2)相同,(3)(4)不相同。D.(1)(2)不相同,(3)(4)相同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绝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选段的议论属于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于寓情于事,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A.整个社会都是混浊的,为什么不顺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整个社会都污浊不清,为什么不顺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社会都是污浊的,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社会都是混浊的,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段考一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