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其强,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秦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廷,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 终不可强夺,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强                              负:依仗
B.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格
C.臣请汤镬                       就:接受
D.廷见相如                       卒:终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传之美人,戏弄臣        乱易整,不武
B.设九宾                      而君幸赵王
C.秦王度, 终不可强夺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D.且秦强赵弱                  夜缒出,见秦伯
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   跂:提起脚后跟
B.声非加   疾:急速,猛烈,这里指声音宏大
C.舆马者   假:凭借,借助
D.而江河   绝:断绝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思矣B.登高
C.臂非加长也,见者远D.顺风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借助外在的人或物。
B.选段很好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善假于物”的重要意义。
C.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独立思考和向他人请教结合起来。这也是选段重点论述的道理。
D.学习要“善假于物”,进而培养自己的才能和品德。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的收获大。
B.我曾经整天地独立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向他人学习的收获大。
C.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的收获大。
D.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一会儿向别人学,一会儿自己思考的收获大。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二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威慑)
D.亲戚             (畔:同“叛”,背叛)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者/予观夫巴陵B.道者多助/之心而寓之酒也
C.天下之所顺/威天下不兵革之利D.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不杀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认为它比“天时”和“地利”更为关键。
B.文章通过举例和对比论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
C.文章结尾指出,得道的君子如果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D.文章主要阐述了国家兴亡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道理。
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高考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游褒禅山记》回答下列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也(尽头)B.则或其欲出者(责怪)
C.以其思之深(探求)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进洞越深,那前进就越困难,然而那见到的景色也越奇特。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体会不到游览的极大乐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
3.对选文第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非常之观的地方,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尽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很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翻译下列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终极考前模拟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不内             止:阻止,阻拦
B.卮酒安足             辞:推辞
C.杀人如不能             举:实行
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非常:意外之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B.所以目骋怀
C.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辄数家之产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             因击沛公坐,杀之
B.客何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项王按剑跽曰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寿毕,请剑舞             籍何至此
4.下列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我白璧一双B.其怒
C.沛公则车骑D.持剑盾步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庖丁解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以神而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请写出选文中包含的两个成语。
4.庖丁的话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③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④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B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C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⑤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秦贪,其强             辜负
B.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出使
C.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助词,的
D.此知之,故欲往             介词,在
2.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君何以知燕王(状语后置句)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
D.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省略句)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A.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B.我曾经犯了罪,私下里想逃跑到燕国。
C.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D.如果赵国交出了和氏璧,而秦国不按照约定给予赵国城池,那么受益的是秦国。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①②段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对比,为后面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B.第③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时,为蔺相如的出场做铺垫。
C.第④段在赵国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引出缪贤对蔺相如的推荐,表现出了蔺相如的才能。
D.第⑤段中蔺相如的合理分析显其高见,奉璧入秦见其担当,侧面表现赵王的无奈和无能。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帮助
B.不赂秦                                  义:正义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胁迫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于”,与“其势弱于秦”中“于”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B.赵尝五战
C.寡人之国也D.良曰:“长臣”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秦王)作为计策,开始加速了祸患(的到来)。
B.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秦王)作为计策,才招致了祸患(的到来)。
C.到燕太子丹因为荆轲的计策,才招致了祸患(的到来)。
D.到燕太子丹因为荆轲的计策,开始加速了祸患(的到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B.选文第①段结尾采用假设推理的方式,推论六国若有不同于史实的做法,或许不至于亡国。
C.选文第②段,作者用假设推理的方法为六国图生存之道,由论史过渡到告诫当世的“为国者”。
D.选文第③段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锋芒直指北宋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中职“江淮十校”职教高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②,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②洿:掘土为池。③甃: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①锸:一种挖土用的工具,即锹。⑤罟:渔网。⑥嚚昏:愚蠢糊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       盖活其小者弃其大者
B.任地形       不能广
C.因洿为池       童子为斗斛
D.折檐前有隙地       怪而问
2.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3.这篇文章借谈论童子养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理工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卷3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照镜子)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间或)
2.下列各句中,语气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之”字意思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暮寝而思之D.燕、赵、韩、魏闻之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段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选段第二、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选段的主旨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得出,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的道理。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段考四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