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6340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③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④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B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C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⑤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秦贪,其强             辜负
B.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出使
C.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助词,的
D.此知之,故欲往             介词,在
2.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君何以知燕王(状语后置句)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
D.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省略句)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A.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B.我曾经犯了罪,私下里想逃跑到燕国。
C.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D.如果赵国交出了和氏璧,而秦国不按照约定给予赵国城池,那么受益的是秦国。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①②段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对比,为后面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B.第③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时,为蔺相如的出场做铺垫。
C.第④段在赵国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引出缪贤对蔺相如的推荐,表现出了蔺相如的才能。
D.第⑤段中蔺相如的合理分析显其高见,奉璧入秦见其担当,侧面表现赵王的无奈和无能。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其后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秦伐赵,石城       拔:攻下
B.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C.相如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
D.赵亦盛设以待秦             兵:兵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欲与王为好会西河外渑池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B.遂秦王会渑池             欲呼张良俱去
C.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D.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夫夷近,则游者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选段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B.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C.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会前,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又约定应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C.渑池会上,秦国没有占到上风,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根本原因。
D.选段通过秦赵两国之间的斗争,显示了廉、蔺二人共同对敌的重要作用。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劝学》(节选),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B.舆马者     假:利用
C.而不舍          锲:雕刻D.而江河     绝:断绝
3.下列各句在句式方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宾语前置)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判断句)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判断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B.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C.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24-04-21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人患鼠,乞猫中山。中山人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无鸡乎?无鸡者,食鸡则已耳,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子                    患:担心
B.饥寒犹远                 去:去除
C.食鸡则已耳             弗:不
D.中山人                 予:给
2.下列各句中,与“不病于无鸡乎”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乞猫中山
B.君幸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C.冰,水为之,而寒水。(《劝学》)
D.故燕王欲结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面各句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事物必须加以舍去时,“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B.中山人训练猫很特别,既训练捕鼠,又训练捕鸡。
C.“不病于无鸡乎”是说不会因为没有鸡吃而生病。
D.赵人乞猫于中山,知道中山之猫捕鼠捕鸡,但还是带猫回去,因为他们“弗食鸡”。
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2024-02-0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