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荀子,名______,字卿,又称荀卿,______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先秦______家最后一位大师,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______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吾尝而望矣______       金就则利______
舟楫者______       江河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4-09-0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对口招生押题语文试题(四)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解释下列词语:
残羹冷炙       冠冕堂皇       礼尚往来
2.第四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3.第三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____。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作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主张是什么?
5.如何理解“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6.《拿来主义》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体裁)
2024-09-0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对口招生押题语文试题(五)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韩愈是唐代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闻       ②惑       ③谀       ④耻
3.翻译下列各句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9-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对口招生押题语文试题(五)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词的上阕,分为三层,前三句是第一层。
B.开头一句,作者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抒情视角,把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自身直接摆进作品。
C.人物、时间、地点、环境,寥寥几笔,交代清楚,使人眼前宛如展开一幅图画。
D.因为“独立”,才能感到天地之辽阔,才易勾起对“百侣”同游的思忆,让作者沉湎于思念中。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3.《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部分的中心句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     
A.         B.         
C.         D.         
2024-09-0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罟不入洿池                       
2)鸡豚狗彘之
3)涂有饿而不知发                 
4)五十者可以帛矣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以上文段中流传至今的一个六字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引申义是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文段选自   _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___
2024-09-0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模拟语文测试卷(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今之众人(许多人)
B.士大夫之(家族)         (有的)师焉,或不焉
C.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      术业有专(学习,研究)
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  郯子之(徒弟)
2.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吾从而师之(省略句)
B.不拘于时(被动句)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
3.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9-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哔,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面两句话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②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2.“那些走远了的人”指的是谁?文段中这些青年妇女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最后一段环境(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024-09-0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于都职业中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            孳:繁盛
B.能顺木之                            天:天性
C.根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
D.摇其以观其疏密                  本:根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能顺木B.其培
C.虽曰爱D.其实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既然已,勿动勿虑B.不抑耗其实而已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若不过焉则不及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土欲故                         译:种树要用旧土。
B.勿动勿虑                         译:不要再动它,不要再惦记它。
C.去不复顾                         译:不再前往照顾它。
D.故不我若也                      译:所以不如我啊。
2024-09-0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于都职业中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②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

③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④袁隆平不打算退却。19647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⑤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证明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已经被证明残缺不全的陈旧理论从此被历史封存。

(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1.试说明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2.第②段提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的经典著作和他人对袁隆平的嘲笑的目的是什么?
3.分析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4.怎样理解作者认为的“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2024-08-3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职业学校职教高考联盟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受业解惑也。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⑦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师”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古之学者必有
B.吾从而之。
C.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D.择而教之。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非生而知者。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古学者必有师。
C.吾从而师
D.道之所存,师所存也。

(3)下列各句与文中第②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C.大王来何操。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4)对这段文字中加点字“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经典
B.道路
C.学习的风尚
D.道教

(5)翻译句子。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4-08-3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职业中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