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850957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去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选自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1.本段可以看出父亲的哪些性格特点?以下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父亲多才多艺,情趣高雅。
B.父亲喜爱孩子,爱带着孩子玩,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C.父亲心灵手巧,情深似海。
D.父亲对孩子亲近、理解、包容和友善。
2.关于本段中我的姑妈称我的父亲是“孩子头”,引号的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突出强调D.表示讽刺和否定
3.对“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理解,不完全符合作者的本意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父亲,应该保持一点童心。
B.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C.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庭,要有点“没大没小”。父亲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是最没意思的。
D.显而易见,父子之间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建立起像兄弟一样的关系。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回家

高明昌

①我总是在母亲重复了几次你回家吧之后,才走离老家的。此时,天色已经大黑,门口亮如白昼,黑夜在路灯的照耀下,宅前依旧是黄昏的光景。母亲说,车子慢慢开。我说,一直开得很慢的。母亲笑笑,顺手递来一只大花袋,里面全是水落小菜,有茄子、黄瓜、豇豆,还有红色的秋葵,以及一小包装在保鲜袋里晒干的蒲公英草。母亲说,隔开你上次吃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吃了。我诺诺——母亲是算计好日脚的。母亲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车子,看着我倒车,看着我转过车身,向北一路驰去

②我再也没有侧转脸看老家。看什么呢?母亲一个人的身影。下午三点半,在南桥,把赏心乐事谁家院一句唱完,后三字改成回家转,再唱一遍,感觉韵脚收得好,气也倒得转,味也真切,想来汤老先生不计较。嘚嘚笃笃,下楼,像个小年轻。开锁,上车,手握方向盘,心念海边村,12公里,25分钟,途经环南路、环城东路、平庄路、金海路、金海支路、奉柘公路、海边村路,七转八弯,很费周章,但总是向南、向南,向南总会到老家。老家在奉贤的南方,莫名的骄傲与欢喜。就在老家,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

③母亲永远在田里。

④为这件事情,母亲与我最小的妹妹争论过。一个不让去田里,一个非要去田里;一个为身体,一个也为身体。没有对与错,爱的世界里,争论是无效的,我们让步了。去吧,有个意思就可以了,早去早回吧。去了能早回?田地是母亲的世界,去后,一切都由不得你。做儿子的我明白。那日回家,又不见母亲身影,不知道她在田里忙什么。我不去田里,去了后面的叔叔家、西边的阿娘家、东边的婶母家,说道季节和农事。回到宅前,井里打水洗车。洗着洗着,母亲回来了。

⑤后来,母亲每日下午三点过后总在家了,但她依旧没有倚门而待

⑥看见菜篮里拣洗过的菜,有鸡毛菜、扁豆,还有褪去皮的土豆。母亲问,烧哪个?答,全烧,少烧一点。母亲笑笑,她打理过的菜全部派上用场,这才是本愿。荤菜呢?是儿子的任务。母亲知道儿媳会买好,儿子带转家;偶尔没买,儿子看一眼碗橱,便去钱桥镇买。母亲拦不住,便有了谈资——与我的姊妹们买重复了,母亲会说浪费,但语气已没有了我们年少时的较真。上灶烧饭。母亲问,好烧吗?我说,好烧,我烧。母子争执几下,争执里,母亲的脸上充满惬意。白天的日子更长了,打理蔬菜得在向晚。我到家,母亲要我换鞋(鞋子已经放好),娘俩就一起去看菜园。傍晚的阳光还亮堂着,缓缓地滑过身上,刚落过的雨水已经钻进了土里,土地上飘着些许白色烟气,水洼里的积水冒着泡泡。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母亲说,当心水。又关照,此地好下脚,此地要绕过,把我当不会走路的孩子。也是,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她的孩子,虽然年过六十。母亲走路,像一艘小船平稳地驶在河面上,菜园地上的脚印很浅、很匀,一如母亲轻盈的身段。母亲悠悠地给我说着蔬菜的事情。

⑦今年的秋葵是红色的,母亲说,好看是好看,铁锈红,看久了,像是血水,气息沉稳、浓郁,一煮后泛绿又泛白。这秋葵高挑细长,可产量很低哎。母亲又讲起,你忘记了去年的秋葵,天天吃也吃不完吗?红秋葵只在干上长,枝上不长,明年不种了。说完,母亲用剪刀剪下一根秋葵,第二根让我来剪。我剪秋葵,风吹草动,母亲剪秋葵,却像是人的胳臂被蜜蜂蜇了一下,秋葵树一动不动。轻手轻脚,我是在城里开会的会场学到的,母亲是在田野里学到的。

⑧我惊奇于眼前的一切,变化只在刹那间。

⑨那日下午,二妹根据母亲的想法,将种西红柿的土地翻了个个儿,把发酵的鸡鸭狗粪全部深埋了下去,再晒了几个钟的太阳,而后盖上碎泥,削平。现在的西红柿便一溜溜挂在枝上,风一吹,寒寒窣宰地晃动着,母亲说,连生吃的味道都不一样,你先吃吃。我没有吃,这待遇应该让给母亲,尽管她可能吃不掉一个西红柿。蔬菜的丰收,轮作是必须的,但轮作是不够的。母亲经常告诉我,人吃的物事是人做出来的,不做,坐吃山空。以为这是老套话了,不加评论,母亲则不管我们听不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她的想法。

⑩每天,母亲都去田里手工除草,回到客堂,手里捏的总是一把青草,像是捏着一把人参一样高兴。菜园里的草,永远喜欢与蔬菜长在一起,蔬菜长高它长大,今天拔掉了明天又长出来,永远拔不完。这也是对的,蔬菜在,草就在,草在,蔬菜在,母亲就永远有事情做。但有一种草母亲从来不拔,而且还好好地护着。

菜园里的无花果实已经如麻雀蛋一样大了,又一个夏天如期而至,晚饭已经摆在场地里。刚吃完,来家里陪母亲说话的人都到了,摇头电扇对准了他们,他们说不热。母亲说,人凉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多看绿色。大家觉得对,就一起眼望菜园,议论菜园。有人说到一半,就与母亲一起走进菜园,她们站在曾经出产过不知多少蔬菜的地上,开心地比划着。一阵风刮过,蔬菜地里发出了声响,蔬菜顺风偏了偏身体,那些大如蒲扇的蒲公英便露出了身影。它们规规矩矩地趴在地上,无声无息。我知道,蒲公英不是母亲种的,是母亲特意留下的。

蒲公英将自己白色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又牢牢地掌控着地间的缝隙,枝节朝四面八方伸展。它们不打算离开这里,这里是真的好。这里有丰腴的粮食,这里还有一位善良的母亲。

1.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4.文末写“蒲公英”很有韵味,请分析作者写此的意图。
2024-09-0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1.根据示例,把文中中秋夜的场景补充完整。(每个场景不超过4字)
中秋晚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辈闲情→___________
2.文章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4.文章结尾说道:“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
2024-06-20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

吴昌勇

①几年前母亲从乡下进城,空荡荡的一个屋子,就她一个人居住,显得清冷且孤寂。我每逢周末就去陪母亲吃顿饭。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开始和我念叨起乡下老家的零碎小事儿:谁家的田里庄稼长势喜人,入秋后苞谷穗子能码半间屋,汗水算是没白流;谁家新娶的儿媳妇添丁进口了,胖乎乎的大小子惹人爱,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谁家又在老宅旁起了新房,坐北朝南,是个二层小洋楼;谁家的鸡圈拆了,群养的土鸡赶到了山坡上,鸡肥蛋多,城里人争着买哩……她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③开始我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母亲提及,老家荒芜了多年的田里种上了朝天椒,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辣椒采摘后有人上门收购,一斤能卖好几块钱,我这才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住在城里,哪得来这么多的好消息?

④坐在一旁的姐姐回话道:妈是从抖音上看到的,如今乡下的亲朋好友都爱玩抖音,就算农活再苦再累,也会忙里偷闲上传个视频。

⑤我突然意识到,古稀之年的老母亲有了新的爱好。

⑥母亲递过话:刷抖音挺费流量的,我要了楼上邻居家的wifi密码,人家怕我忘了,还专门给我写在纸条上。

⑦我乐了,望着坐在对面的母亲,她也正笑盈盈地望着我,一脸得意的神情,像一个淘气的孩子。

⑧去年母亲过生日,姐姐专门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在这之前,母亲一直使用老年机,只简单地用于接打电话,我还担心智能手机功能太多她反倒不会用。

⑨暑假,外甥从外地回来,无意间又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平日里,他隔三岔五会和外婆视频聊天,了解她的饮食起居,也看看她的容颜气色。后来我又得知,母亲的微信里已添加了不少好友,大多是和她一个年岁的老朋友老姐妹。

⑩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用微信聊天的,是视频、音频,还是文字输入?

⑪总之,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母亲刷抖音、用微信和朋友聊天的画面。

⑫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母亲戴着老花镜,半眯着眼睛,斜靠在沙发上,左手紧握着手机,右手不时地刷新屏幕上的视频,方言或者土味普通话配着不长的画面,母亲看得专注,听得入神,消瘦的脸上笑出了褶子,整个屋子是那样安静,又是那样热闹。那一刻,母亲仿佛是一个坐在乡村教室里的小学生,一部手机就是一册课本,课本中的每一幅插画、每一段描写,以至于每一个活泼可爱的表情,都深深地吸引着她。不大一会儿工夫,她便好像完成了一次丰富多彩的乡村游。揉揉眼睛,回味一番,意犹未尽,她再次将手机捧在手里,那些乡间的人间烟火,那些斑斓的果园农田,让她嗅到了久违的泥土香,这香气也充盈着她单调的晚年生活。

⑬这是在田里劳作了三十多个年头的母亲,在告别故土,告别田舍、庄稼和牛羊牲口之后,对曾经的家园以另一种方式亲近、回望。一桩桩故事,发生在她最熟悉不过的那片土地上。只是岁月流转,曾经在她播种大豆、玉米、小麦的梯田里,如今种上了高产的辣椒、油菜,栽种着柑橘、核桃和拐枣:曾经扶犁深耕的黄土地,现在清一色地换作了旋耕机机械化作业; ①        ②     ;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四季辛勤劳作的乡亲们,如今化身新农人,一手握着农具,一手握着手机,将乡村的美景和趣事直播到天南海北。

⑭母亲再熟悉不过的小山村,眼下还成了拍摄视频的热门取景地,明丽灿烂的油菜花、挂满枝头的柑橘、漫山遍野的山花、在果园里低头劳作的老农蝉嘒嘒(huì),鸟啾啾,连同铺满稻田的蛙声,汇成了田间的音乐,成为了视频清新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让母亲魂牵梦萦。

⑮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正在发生的美好,都在她的指尖下轻轻滑过。母亲握在手中的不仅是一部智能手机,也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老家的每一处景致、每一个变化、每一副面孔,都让她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脉动,让她骄傲与欢喜。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母亲一人居住的清冷孤寂与后文手机带给母亲的快乐形成对比,表现了手机对当代人的重要性。
B.本文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从“我”的视角来呈现母亲的生活状态,叙述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C.第③段通过对比、排比等手法,展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革。
D.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普通家庭妇女晚年生活的故事,塑造出一位淘气、沉迷手机的母亲形象。
E.结尾呼应标题,手机在文中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见证家乡振兴发展的介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蝉嘒嘒,鸟啾啾,连同铺满稻田的蛙声,汇成了田间的音乐,成为了视频清新的背景音乐。
3.请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题目: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
4.仿照③段划线句的句式,另选两个能反映家乡变化的角度,补写句子。

曾经在她播种大豆、玉米、小麦的梯田里,如今种上了高产的辣椒、油菜,栽种着柑橘、核桃和拐枣;曾经扶犁深耕的黄土地,现在清一色地换作了旋耕机机械化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河县委宣传部将于2023512日在县府大礼堂举办家乡文化发展论坛,邀请母亲参加,请你拟写一份邀请函。要求:内容合理,语言得体,格式正确。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