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84664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2.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饭碗不能离开中国种子

4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②中国人口众多,如何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问题,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中种业已经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

③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日益紧迫,而培育优质高产的优良种子是弥补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全方位发展健全中国种业。

④客观地讲,中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逐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开展科研大协作、大联合,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

⑤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怎样让种业拥有更多优质的中国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保障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中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以大豆为例,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5000年栽培历史,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比较优质大豆的品种,例如东农63”“东富豆1”“东农豆354”等,已经被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心培育出来。东农63”是第三积温带和第四积温带主栽品种,产量性状突出,年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东富豆1是脂氧酶完全缺失的无腥味功能性大豆品种,特别是在以其为原料开发的冷凉食品加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低致敏大豆品种东农豆354”可为蛋白食品和动物饲料生产提供安全的基础原料,极具市场潜力与开发前景……截至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已经培育并推广了100多个优质大豆品种。

⑥不难看出,科研协作、联合攻关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十三五期间依靠种业科技创新,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总体上中国粮主要用上了中国种

⑦从全局看,虽然水稻、小麦、大豆等中国粮用上了中国种,但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还有一些农作物、畜牧种子需要依赖大量进口才能满足,而辣椒、洋葱、胡萝卜、茄子、番茄、马铃薯、西兰花等最常见的蔬菜,不少都是由洋种子长成的,有的甚至全部依赖进口。洋种子不仅占据了我国较高的市场份额,有的品种价格也远高于国内种子。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等内容,这就要求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国内的农业经济搞好搞实搞透,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粮食安全,就必须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抓住种子这个粮食安全的关键。
B.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战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核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C.打好种业翻身仗,就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开展科研大协作、大联合,开展种源关键技术攻关。
D.中央要求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稳定宏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饭碗不能离开中国种子”这个标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文章开头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的讲话引出论题。
C.文章第五段列举了在大豆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证明中国大豆育种领先世界。
D.第七段列举了很多类型的种子,证明“洋种子”依然在我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做到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才能拥有自主可控的种源,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B.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能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C.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怎样让种业拥有更多优质的“中国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中国科学家们将在种业领域积极探索并摸索出科研协作、联合攻关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林芳华老师教育理念的探讨,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即过于注重培养“有用”的人才,而忽视了人格和思想的独立性。作者主张教育应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强调独立人格和思想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应对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文章批判了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教育观,呼吁社会和教育体系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内心世界的人。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以人格为核心

《汉语的未来》一文在对林芳华老师的独立的精神追求和教学实践的述说中,触及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的实质: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有用的人。而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育理念:由于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贯彻这一理念(一个考高分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故而应以能够更有效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取代之。于是,所谓素质教育也就仍然停留在的层面,并未正视我国教育中人格教育制度这一根本问题,更遑论解决这一问题了。既然我们的教育理念都以有用为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又拿什么要求中小学考生不去拼命地做有用的语数外习题,而去追求无用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之深入已远远超出官方教育体系,成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一致的价值取向,甚至于父母今天给孩子买了钢琴,明天就巴望他成为音乐家;而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无一例外的是想当世界冠军。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老师等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他们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得高分或达到任何其他有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我的心这样的理由。

未来世界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的竞争,更是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的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或者说,取决于我们有多少个林芳华老师

1.作者认为近年来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仍以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理念,下列行为中不能说明此理念的是(     
A.父母为孩子买钢琴带孩子学钢琴
B.课内外考生拼命去做语数外习题
C.培养孩子打乒乓球,将来成为世界冠军
D.学校开设中外诗歌鉴赏课程,培养诗人
2.在作者看来更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是(     
A.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中培养出来的优、精、尖的人才。
B.热爱民族文化关心时代社会的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等。
C.音乐家、世界乒乓球冠军或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
D.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自我完善的人。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唯考分至上,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所以被“素质教育”取代是历史的必然。
B.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考生涉猎课外书籍,绝不是为了使考生获得高分,而是为了启迪他们的心灵,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定位导航。
C.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仍占统治地位的今天,林老师用教学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应试教育以及力图纠正它的偏差并取而代之的“素质教育”的冷静思考。
D.诗歌的语言极其凝练和形象,欣赏诗歌既可以陶冶考生情操又可提高考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而保证汉语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4.纵观全文,下列推断不符合作者意思的是(     
A.作者认为,一个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最为可贵,即使他缺乏“一技之长”,不合乎“有用”的标准,我们也不应轻易否定。
B.我们的教育长期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社会也以有用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因此,人们热衷的也是可学以致用的专业,如理工医等。
C.学校教育本应强调对人全方面素质的教育,但是目前育人的着眼点仍停留在“技”的层面,忽视人格教育,必然无法适应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
D.要想成为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想的“林芳华老师”,施教者本身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简单的一个字,却代表着一个个用文字记录的多彩世界。你可以在书里尽情地探索,关于生活,关于科学,关于历史,甚至是超乎现实、天马行空的想象。书的世界包罗万象。无论是谁,只要打开书本,都能从中受益。

从小学开始,我的父母就十分鼓励我读书。对于我购书的请求,父亲一向都会慷慨解囊。记得有一次,父亲指名让我买回一本《鲁迅杂文选》。我认真读后,不禁震撼于文章蕴含的力量。同样的方块汉字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那么直击人心。这让我对文字、对书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东莞图书馆的读者留言中,一名农民工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余生不忘你,东莞图书馆……”他在东莞打拼多年后,决定回到故乡生活,于是满怀对东莞图书馆的不舍之情,写下这段留言。这份对读书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将工作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读书之中,并且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久坚持。在他看来,人读书就能明白道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困惑与矛盾。书籍无疑给了他勇气和力量。人的生活不可能事事顺意,但一旦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漂泊和疲惫的心就有了归属。

在我上高中时,放学的路上总会经过一家二手书店,书店的招牌已经旧得发白。店主是一个戴着眼镜、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书店位于一条小巷中,周围都是些饭馆,鲜少有人能找到这里来买书。饭馆顾客盈门时,                      ,捧着一本发黄的旧书,读得津津有味。我每次路过都会有意观察店主,一段时日下来,发现他虽然每天读书的地点有所不同——有时坐在店里,有时坐在门口,有时斜靠在书架上——但读书时专注的神态始终如一。我甚至怀疑他开这家店,就是                  。至于生意兴隆与否,对他来说倒是次要的。

一日午后,我终于忍不住踏进了店里。店主一如既往地醉心于读书,并没有发现我闯入了这片小小的天地。我没有出声惊扰他,拿起一本旧书也开始读了起来。此刻,四周一片安静,只有我们二人时而交错时而重叠的翻页声。直到天色渐暗,店主才从书中抬起头,继而发现了我。之后,我的心情只能用受宠若惊来形容:或许是因为太久没有顾客光顾,店主热情非常,当即拿出许多他收藏的绝版书与我分享。当他讲起自己读书和藏书的故事,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充满了活力,连身上那件有些褪色的旧衬衫都仿佛绽放出鲜活的色彩。在他的感染下,我买下了几本书,加起来不过几十元。我问店主:能赚到钱吗?店主笑着一挥手:不为赚钱。我想,对于一位热爱读书的人来说,精神财富的价值一定远远超出了物质。

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读书,一定能收获一个崭新的自己——人生需要智慧,需要美,需要乐观洒脱与豪情壮志。而这,恰是读书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馈赠。

1.对材料中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销量百万册以上的图书为24种,同比减少25种。
B.销量50万至100万册图书为99种,同比减少48种。
C.腰部图书品种增加,销量分布于10万至50万册及5万至10万册的图书品种分别增加28种和146种。
D.销量1千至5千册图书为1964843种,同比增加79461种。
2.根据材料,以下对“书店记忆”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父母十分鼓励读书,他们的购书请求一向都会得到允许,其中一次指名让我买回一本《鲁迅杂文选》。
B.一名农民工在决定回到故乡生活,写下东莞图书馆的读者留言,满怀对图书馆的不舍之情。
C.高中放学路上有一家小巷中的知名书店,招牌已经旧得发白,周围都是些饭馆,鲜少有人能找到这里来买新书。
D.店主分享自己读书和藏书的故事,因为身上那件旧衬衫绽放出鲜活的色彩,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充满了活力。
3.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书”代表着一个个用文字记录的多彩世界。你可以在书里尽情地探索和超乎现实、天马行空的想象。
B.我对文字、对书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主要是基于鲁迅先生笔下直击人心的文字。
C.人一旦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漂泊和疲惫的心才有了归属,说到底是人的生活不可能事事顺意。
D.我们每天坚持读书,有可能收获一个充满智慧、美、乐观洒脱与豪情壮志的崭新自己。
4.根据材料语段上下文,在空白处补写语句,每句不超过20个字。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从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爱书的重要性。结合文本,请你阐述一下世界读书日的意义。
2024-08-01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