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84182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的大国工匠

近日,一组数据让职业教育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教育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报告,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从就业率来看,职校生已经成为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加抢手的热门人才。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社会也逐渐扭转了读职校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这既为广大蓝领赢得更多尊严,同时也验证了职业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那就是:职业教育要推动劳动者自身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产生,也将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

也要看到,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还普遍存在。寒假期间,浙江海盐某中学向学生群发短信,提醒不要和职高生混。这虽然是个案,但也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滞后和少数教育者的偏见。职业教育要想找到自己的蓝海,需要通过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就不会有春天;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为职业教育赢得应有尊重。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尤其在今年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不能缺位。通过创新农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式,促进下岗工人走进职业教育课堂等方式,有助于培厚人力资本的土壤,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实践的精准结合。

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比如,去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关停一些院校文科专业,侧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就是这一趋势的反映。2014年,我国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正是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相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一定会开遍原野,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1.下列对文题“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大国工匠’”中“大国工匠”的理解,准确的是(     
A.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B.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的工匠。
C.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
D.职业教育人才发展模式。
2.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浙江海盐某中学“不要和职高生混”的群发短信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滞后和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普遍存在。
B.职业教育只有“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赢得应有尊重。
C.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受冷遇,而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的现象,折射出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性的不足。
D.只有让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花”开遍原野,有更多的“大国工匠”产生,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才能深入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不属于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问题的一项是(     
A.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职业教育理念,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
B.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广大“蓝领”赢得了更多尊严。
C.通过改革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精准性,才能为之赢得应有尊重。
D.打造“职教升级版”,使职业教育发展满足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用人需求。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时候,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数的概念相反,而是”“完全的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例如形容江水河流,则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家知道这是李煜著名的《虞美人》中的佳句,作者抒写的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伤感情绪,这位亡国之君的愁和恨是没有尽头的,所以他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就是满江,写的是春水,抒的是愁怀。这里的字就具有其特殊的意味,它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愁之多,恨之切,而且犹如江水东流,可谓是绵绵无尽期了。又如戴叔伦诗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贺铸的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以一汀满汀、以一川满川。又如秦观的词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说的是满山春色。苏舜钦的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晏几道的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远”,等等,都是说的满树”“整夜。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写情为主,富有感情色彩。

②高明的语言艺术家,的确像一位魔术师,在他们的笔下,每个字都有各种妙用,花样翻新,别出新意。一个常用的字,就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这也许是艺术的特殊功能吧。当然,这也并非神秘到不可知的。字本身,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它必须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至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得好不好,那就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了。

(选自张文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对选文第①段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字可以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这就是艺术的特殊功能。
B.“一”字只有在抒写情感的诗文中,才能表现出丰富的意蕴。
C.有时候,“一”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数的概念相反,而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
D.“一”字具有其特殊的意味,它能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愁之多,恨之切。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所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远。B.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D.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3.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结构严谨,分为导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B.艺术家们锤字炼句,反复推敲语言,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创作出瑰丽多姿的艺术品来。
C.作者认为,古诗词句中的“一”字之所以有各种各样奇妙的作用,在于这个“一”字本身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D.作者在论述中,把古代文论与古典诗词鉴赏相结合,以生动鲜活的例子阐述了深奥抽象的理论。
4.本文标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者引用于何处?作者借用为题有何用意?
5.选文引用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该句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别解释其中“烟草”和“风絮”的意思。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结合全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
B.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包括诗方面。
C.因为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所以前者易用,后者却难用。
D.随便在报章杂志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2.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月轮是直指的意义,轮外月晕、晕外霞光是联想的意义。
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妙处需要联想到“小龙团”茶泡在泉水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才能体会到。
C.从前作诗文的人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就能作出好诗来。
D.只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就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本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     
A.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4.“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有哪些不同之处?
2024-03-0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有位哲学家说过:晶体由于格式有余而缺乏韵味,烟雾因其过于混沌而趣情__________。科学,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艺术这种文化的混沌__________。但是,20世纪大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与艺术愈来愈统一起来,正像晶体与混沌在凝聚态物理学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样。

(2)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没有,文学艺术家们实际上在做着一种理想的社会实验,实施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他们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事物同构起来,从而通过信息反馈的方法,驱使现实生活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移动。这种行为模式,同物理学家用橡皮膜上小球的运动模拟电磁场中电子的轨迹,同军事家用电子计算机网路模拟战争的场面,同化学家用温度、压力的变化迫使化学反应向着同构方向移动,同工程师用仿生学的技术建造现代化的大楼等等,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文艺活动和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大自然(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有机过程。不同的是,文艺现象偏重于感性,科学现象侧重于理性;文艺现象偏重于表现,科学现象侧重于内涵;文艺现象偏重于形象,科学现象侧重于抽象;文艺现象善于用生活原型说话,科学现象善于用生活逻辑论证;文艺现象常常把平凡的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多变,而科学现象则往往把复杂的故事描述得单调、冰冷、静寂。一句话,文艺现象是非模式化的科学现象,科学现象是模式化的艺术现象。

(4)报告文学与特写最讲究真实性,因而也最无模式可言,但是,只要进入小说领域,生活便加入作家的思想,开始了文艺的模式化进程。如果说通俗小说仅仅包含了普通生活的逻辑的话,那么,哲理小说则以时代精神,把生活凝固在理想的模式中去。有人说,小说是哲学对文艺的渗透,诗歌是数学对文艺的渗透。这话是有道理的。最自由的诗歌,也要讲究音韵。最格律的诗词,几乎可以用布尔代数写出通项公式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对文艺的入侵,人们简直可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一个小说家的特征文风,就像侦探家用指纹来判断犯人的罪行一样。可见,最无模式的文学艺术,亦开始了自身的进化模式。

(5)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亦在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现代模糊数学的出现,就是典型例子。本来,科学最讲究精确性与模式化,但是,最近十几年人们发现,最讲精确的电子计算机,在透过模糊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方面,远远不如一个婴儿。因为婴儿在识别母亲的时候,绝不会因为母亲一夜间脸上长一个粉刺,而拒绝吃奶。但是,最高级的计算机系统,竟然会把长了粉刺的母亲,判断成不是原来的母亲。原因在于它太精确了,精确到了由于一点微小差异就忽视质的规定性!所以,当代科学技术愈来愈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谁越能凭经验选择隶属函数,谁就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就像一个作家,谁愈具有生活积累,谁就越能把时代精神表现得更加科学一样。

1.第(1)段的两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皆有     风马牛不相及B.皆无     格格不入
C.皆备     异曲同工D.无穷     如出一辙
2.第(2)段的内容主要在于说明(     
A.文学艺术家是在做“社会实验”,实施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
B.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相同。
C.文学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一致,行为模式相同。
D.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第(3)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B.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的不同之点
C.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
D.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4.根据文章内容,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A.科学与艺术应该统一B.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转化
C.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D.科学中的文艺现象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