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21096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货币专指央行数字货币,而私人数字货币在我国叫作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数字货币,因为我国对货币有着严格的法律定位,只有国家发行的货币才能被称为货币,其他货币即便被称为货币,也不是我国法律意义上的货币。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央行加密数字货币》报告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类型和特点。其中著名的就是货币之花模型的提出:从发行主体(中央银行或其他主体)、发行形式(电子或物理形式)、可访问性(通用型或限制型)和转移机制(集中或分散,如点对点转移)四个方面出发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分类,一种是面向公众发行的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即零售型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另一种是面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即批发型加密数字货币。

材料二:

作为新兴事物,数字货币的试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包括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等。我国微信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比较发达,但国家仍致力于探索数字货币研发与推广,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推出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日常实际支付需要有着极大的帮助。首先,数字货币对我国经济良好发展起到重要助力作用。作为电子化人民币,数字货币能满足央行随时计算社会流动现金量的需求,有助于更好地制定货币政策、避免货币超发。其次,数字货币更为便捷,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实际支付需要。一方面,数字货币不同于纸币,更便于存储,使用寿命更长,不用担心假币风险;另一方面,在移动支付当道的今天,一些网络信号较弱的偏远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无法享受智能终端支付的便捷,可见电子支付包容性较低。数字货币则不然,双离线支付手段可以免去对网络的依赖,操作简单,即便不使用智能手机也能完成支付,有很强的普惠性。

过去,人民币以纸质形式出现在支付交易中,数字人民币则是将人民币电子化,和纸质人民币具有同等效力,数字人民币和现有支付软件有什么区别呢?央行曾表示,如果把微信和支付宝比作钱包,那么数字人民币对应的是钱包中的内容。在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增加了央行货币。数字人民币将省去在各个网络平台绑定个人账户或者线下办理多张银行卡等不必要的麻烦;支持匿名支付,大大提高支付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它使跨境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将降低过去跨境交易中的手续费,提升跨境交易和支付清算速度。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将长期并存。数字人民币是中国在金融创新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相契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选自颜色《数字货币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材料三:

2023年春节期间,在一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出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旺盛活力。接下来,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也应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数字人民币发展至今,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对它知之甚少,不清楚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的关系,也不明白数字人民币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的区别,甚至不懂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各家银行在线上线下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时,不能止步于拉新,还应做好数字人民币科普工作,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数字人民币知识,掌握数字人民币的各项功能。

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百姓生活,使用场景要丰富,更要接地气。对移动支付来说,不同的使用场景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用户规模以及用户不同的使用频率。因此,可以重点从交通出行、民生缴费、医疗保障、菜篮子等民生领域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并通过各类激励措施加速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

(摘编自宋紫倩《让数字人民币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1.下列关于“数字货币”或“数字人民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数字货币”并不等同于“虚拟货币”,“虚拟货币”即便被称为货币,也不具有法律意义。
B.零售型CBDC与批发型CBDC的发行主体、转移机制和发行形式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可访问性是不相同的。
C.数字货币的“数字”特性,决定了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地区自然不能使用数字货币。
D.虽然数字货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毋庸讳言,数字货币将和纸质人民币长期共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不影响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应用,各家银行在线上线下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时,不仅要“拉新”,还应做好数字人民币科普工作。
B.根据“货币之花”模型显示,电子货币是货币的主流,现金、商品货币、区域货币等物理货币处于边缘化地位。
C.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不是银行自己的事,而是各行各业都要参与的事件。
D.2023年春节期间,许多城市出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旺盛活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零售型加密数字货币和批发型加密数字货币。
B.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机制,是我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C.央行发行的纸质人民币和数字货币,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同等效力。
D.随着数字货币应用的普及,数字货币取代微信和支付宝应该是早晚的事情。
4.结合材料,请概括冯梦龙村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原因。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村落,冯梦龙村村委会与村民签署智能合约开通了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字人民币生态圈:在村里的纪念馆、书院、游船码头、油坊等地点都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方便快捷。此外,707户村民均领到了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的股金,可见数字人民币早已成为农民增收、保障涉农资金安全的好帮手。
5.为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某银行向广大市民征求建议。根据材料所述,请你以准大学生小明的身份,给该银行写一份简短的建议书,150字左右。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汉代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批判家。他写的《论衡》,专门批判古书和传说中的错误,立论有据,言之成理,表现了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他所以有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博览群书,贯通百家。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常到书店看书。那时的书店比现在的某些书店开明,可以让顾客阅读,结果造就了王充这样的人才。

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然而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科学研究的艺术》)

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当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鲁迅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读书杂谈》)

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逐步扩大根据地而走向博。然而这不是说,学专业时其他的书一律不能看。那应做的功课已完的余暇虽少,但积少可以成多。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反之,不博览,知识面便窄,懂的东西就少;懂得少,对许多事物便不感兴趣,从而也就越不想多看专业以外的书,于是便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不仅读书如此,世界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这两种循环的可能。我们应力争前者,千万不要卷入恶性循环的涡流中去。

(节选自王梓坤《贵在一个字》)

1.选文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引用论证D.类比论证
2.下列关于作者引用“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思考的重要性B.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C.强调预测的重要性D.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3.下列对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充“博览群书,贯通百家”是其有所成就的原因之一。
B.“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是爱因斯坦成为“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C.鲁迅主张读书要学会发问,要有质疑精神。
D.善于独立思考需要厚实的思想基数,积累不足,就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书读得越多,了解的问题就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4.文中画线词语“前者”指的是什么内容?
5.根据选文,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在关于经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一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又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而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小说执着于对关乎人性和人情的追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地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B.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C.《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D.《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B.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
B.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
D.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四媒体

19世纪的报纸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向公众开放,1998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在我国,1998年年底网民达210万,除传统媒体纷纷办电子版外,各网站的新闻也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合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对于21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止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的受众而努力。

1.1998年5月提出的“第四媒体”是指(     
A.多媒体B.网络计算机
C.“我的报纸”D.网上报纸
2.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传媒。
C.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受众”数目不足。
D.第四媒体倘不能实现盈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3.“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时效更快”的优势
4.对于第二段所强调的意思概括恰当的是(     
A.第四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第四媒体是21世纪起主导作用的传媒
C.因特网综合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因特网将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2024-06-20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