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议论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7175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改变,在电光石火间

毕淑敏

一本书,就是一堆念头的菜园子。作者只是种菜的老农,把自家的西红柿、萝卜种出来后,便不知它们将去向何方,有何际遇。而那些念头走街串巷,深入千家万户,走得更远。它们是一个个陌生人,却能很轻易地走进许多人的心灵。

因此,我相信,一定有一本书藏在远方。它是我们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架构,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最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看似单薄甚至不堪一击的书本,却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改变我们?因为你不是作者,对书没有戒心。

在接受理念时,太尊敬和太叛逆都不是好事。太尊敬了,就隔着一道天堑,觉得彼此的境况可比性太差,适用于你的不应适用于我,甚至是肯定不适用于我,于是被尊敬引到另外的岔道上;至于太叛逆时,那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灵魂的抽屉已塞得满满的,甚至没有空隙再放入一张A4纸。只有当我们漫不经心时,所有的警戒都已放下,懒散、安全地翻着书页,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反倒容易发生。

人在放松时,潜意识就像池塘里的小鱼快乐地游动起来。而人们的绝大部分生活正是受着潜意识的控制,潜意识有时比我们的意识还要健康。它善良、聪敏,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甚至也不自卑。它更能分辨什么是对这具躯体有用、有好处的东西。

当你和书交流时,你就是放松的。当书中的某一句话,在不经意之间和你的潜意识发生轻轻碰撞的当儿,有一些很重要的、你未曾意识到的改变,就在电光石火中产生了。

1.题目中的“改变”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说理,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具体说明。
3.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段中“于是被尊敬引到另外的岔道上”是说受书中错误理念的误导,走上邪路。
B.段中“有用、有好处的东西”指“书中的某一句话”。
C.本文重点讲述了读书的好处,尤其强调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读书效果最好。
D.本文从书能够走进读者的心灵谈起,围绕中心展开议论,最后进一步回扣文题。
【知识点】 议论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我是在这歌诞生许多许多年之后才第一次听到它。但听到它的感觉,却像是这歌刚刚诞生,仅为我这一代人而诞生,每一次想到这个事实,我都会被自己的讶异绊动一下。《五月的鲜花》是一首创作于战争年代(三十或四十年代)的歌,但它却有一种在和平中追忆的调子,很多年之后去追忆从前的调子,所以没有了硝烟,没有了血腥,没有了刀光剑影,只剩下了一望无际的鲜花,一望无际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绚烂,一望无际的追念的人。后来者怀着像这束鲜花一样一望无际的无限的缅怀,去追忆那些为了民族的延续献出自己生命的过去了的逝者。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多么平常而又触目的形象!在同一片土地上,过去的时间过去了,过去的血迹消失了,现在是鲜花,一大群孩子结队而来,白衣胜雪——他们是幸福的,他们是和平的,他们是洁白的,他们是宁静的,他们是甜蜜的,而对过去,怀着纯净的敬仰而这纯净中还包含着一些无知。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一种战争之后的寂静、动荡之后的和平、浩劫之后的安宁,如春天清冽的大气般充塞了天地,也充塞了人的心。

但这却是在战争中诞生的。每逢听到它,那些天蒙蒙亮的清晨,清晨中行进的长长的少先队列,郁郁苍苍的青山,山麓上的纪念碑,一下子就会涌上我的眼睛。扫墓结束了,田野里会多些白色的孩子,山坡上会多一些白色的孩子,从山脚通向山顶的石级上会多一些白色的孩子。他们嬉戏,也许会在嬉戏中玩一些行军、打仗、冲锋的游戏,但这是很多很多年后,很多很多年后;很多很多年前一个战争中的人写了一首歌,给很多很多年后和平年代的人们听,却恰如和平年代人们的心境,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真是一个奇迹!

(选自李皖《五月的鲜花》)

1.对《五月的鲜花》这首歌“仅为我这一代人而诞生”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我”这一代人无限地缅怀烈士。
B.让“我”这一代人懂得了音乐和人生。
C.让“我”这一代人感受到战争之后的寂静与安宁。
D.让“我”这一代人体会到战争年代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2.对选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听歌时的主观感受。
B.青山和纪念碑照应前文孩子们“怀着纯净的敬仰”。
C.少先队列引出下文孩子们的嬉戏、游戏。
D.作者描写了眼前孩子们清晨集体扫墓的情景。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批评了孩子们对过去历史的无知和遗忘。
B.《五月的鲜花》这首歌刚刚诞生就极大地感染了作者。
C.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是《五月的鲜花》这首歌蕴含的理想。
D.“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象征着抗日力量不断壮大。
4.请简要回答选文结尾作者所说的“奇迹”是指什么。
5.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不少修辞方法,请从中举出不同两例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听遛鸟人谈戏

汪曾祺

近年我每天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遛完了,常找一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这可以增长知识,了解生活。还有些人不聊天。钓鱼的不说话。游泳的闹闹嚷嚷,听不见他们嚷什么。读外语的学生,读日语的、英语的、俄语的,都不说话,专心致志把莎士比亚和屠格涅夫印进他们的大脑皮层里去。

比较爱聊天的是那些遛鸟的。他们聊的多是关于鸟的事,但常常联系到戏。遛鸟与听戏,性质上本相接近。他们之中不少是既爱养鸟,也爱听戏,或曾经也爱听戏的。遛鸟的起得早,遛鸟的地方常常也是演员喊嗓子的地方,故他们往往有当演员的朋友,知道不少梨园掌故。有的自己就能唱两口。有一个遛鸟的,大家都叫他老包,他其实不姓包,因为他把鸟笼一挂,自己就唱开了: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就这一句。唱完了,自己听着不好,摇摇头,接茬再唱:包龙图打坐……”

因为常听他们聊,我多少知道一点关于鸟的常识。知道画眉的眉子齐不齐,身材胖瘦,头大头小,是不是原毛,有没有,能叫什么玩意儿:伏天、喜鹊——大喜鹊、山喜鹊、苇咋子、猫、家雀打架、鸡下蛋……知道画眉的行市,哪只鸟值多少——,是一张拾圆的钞票。他们的行话不说几十块钱,而说多少张。有一个七十八岁的老头,原先本是勤行,他的一只画眉,人称鸟王。有人问他出不出手,要多少钱,他说:二百。遛鸟的都说:值!

我有些奇怪了,忍不住问:

一只鸟值多少钱,是不是公认的?你们都瞧得出来?

几个人同时叫起来:那是!老头的值二百,那只生鸟值七块。梅兰芳唱戏卖两块四,戏校的学生现在卖三毛。老包,倒找我两块钱!哪能错了?”“全北京一共有多少画眉?能统计出来么?

横是不少!

不管是谁,禁不了老戏,也就禁不了养鸟。我把话说在这儿:多会儿有画眉,多会儿他就得唱老戏!报上说京剧有什么危机,瞎掰的事!

这位对画眉和京剧的前途都非常乐观。

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银行职员说:养画眉的历史大概和京剧的历史差不多长,有四大徽班那会儿就有画眉。

他这个考证可不大对。画眉的历史可要比京剧长得多,宋徽宗就画过画眉。

养鸟有什么好处呢?我问。

瞎,遛人!七十八岁的老厨师说,没有个鸟,有时早上一醒,觉得还困,就懒得起了;有个鸟,多困也得起!

这是个乐儿!一个还不到五十岁的扁平脸、双眼皮很深、络腮胡子的工人——他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说。

是个乐儿!钓鱼的、游泳的,都是个乐儿!说话的是退休银行职员。

一个画眉,不就是叫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一个戴白边眼镜的穿着没有领子的酱色衬衫的中等个子老头儿,他老给他的四只画眉洗澡——把鸟笼放在浅水里让画眉抖擞毛羽,说:叫跟叫不一样!跟唱戏一样,有的嗓子宽,有的窄,有的有膛音,有的干冲!不但要声音,还得要样’,得有做派’,有神气。您瞧我这只画眉,叫得多好!像谁?

像谁?像马连良!

像马连良?我细瞧一下,还真有点像!它周身干净利索,挺拔精神,叫的时候略偏一点身子,还微微摇动脑袋。

潇洒!我只得承认:潇洒!不过我立刻不免替京剧演员感到一点悲哀,原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对一个演员的品鉴,就跟对一只画眉一样。

一只画眉,能叫多少年?

勤行老师傅说:十来年没问题!

老包说:也就是七八年。就跟唱京剧一样:李万春现在也只能看一招一式,高盛麟也不似当年了。

他说起有一年听《四郎探母》,甭说四郎、公主,佘太君是李多奎,那嗓子,冲!他慨叹说:那样的好角儿,现在没有了!现在的京剧没有人看——看的人少,那是啊,没有那么多好角儿了嘛!你再有杨小楼,再有梅兰芳,再有金少山,试试!照样满!两块四?四块八也有人看!——我就看!卖了画眉也看!

他说出了京剧不景气的原因:老成凋谢,后继无人。这与一部分戏曲理论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戴白边眼镜的中等老头儿不以为然:不行!王师傅的鸟值二百(哦,原来老人姓王),可是你叫个外行来听听:听不出好来!就是梅兰芳、杨小楼再活回来,你叫那边那几个念洋话的学生来听听,他也听不出好来。不懂!现而今这年轻人不懂的事太多。他们不懂京剧,那戏园子的座儿就能好了哇?

好几个人附和:那是!那是!

他们以为京剧的危机是不懂京剧的学生造成的。如果现在的学生都像老舍所写的赵子曰,或者都像老包,像这些懂京剧的遛鸟的人,京剧就得救了。这跟一些戏剧理论家的意见也很相似。

然而京剧的老观众,比如这些遛鸟的人,都已经老了,他们大部分已经退休。他们跟我闲聊中最常问的一句话是:退了没有?那么,京剧的新观众在哪里呢?

哦,在那里:就是那些念屠格涅夫、念莎士比亚的学生。

也没准儿将来改造京剧的也是他们。

谁知道呢!

(选自汪曾祺散文集《人间有戏》,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涉及的京剧衰落的原因。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个戴白边眼镜的穿着没有领子的酱色衬衫的中等个子老头儿,他老给他的四只画眉洗澡——把鸟笼放在浅水里让画眉抖擞毛羽,说:叫跟叫不一样!跟唱戏一样,有的嗓子宽,有的窄,有的有膛音,有的干冲!不但要声音,还得要样’,得有做派’,有神气。您瞧我这只画眉,叫得多好!像谁?

像谁?像马连良!

3.文章大部分篇幅在写鸟,对京剧的着墨并不多,作者为什么要以“听遛鸟人谈戏”为题?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银行职员还是工人,他们都认为养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养鸟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图个乐儿。
B.通过遛鸟人的启发,作者深感京剧前途乐观。
C.作者指出银行职员的考证错误,意在说明“画眉的历史可要比京剧长得多”。
D.全文由“画眉”过渡到“唱戏”,抓住两者的共同点,引人思考如何才能振兴京剧这一问题。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①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②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能否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③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④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⑤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⑥可是,你怎样让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就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从小就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⑦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单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⑧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⑨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迫不及待地倾注了所有的爱,劈头盖脸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⑩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⑪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

⑫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明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⑭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歌里唱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⑯我大大地惊诧了。惊诧于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神情的郑重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自己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折射着,回响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⑰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的孩子,就这样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⑱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小开始为你和周围的人献爱心。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一种本领,需要磨炼,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才会举步如飞。

⑲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才能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也爱自然的青年。

(选自《毕淑敏散文》第一辑)

1.对文章第⑬、⑭、⑮段中三个孩子的回答,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孩子渴望大人给他们懂得爱、付出爱、感受爱的机会。
B.成人应接受并珍藏孩子的爱意,注重并强调爱的价值,孩子就会感觉到深深的爱意。
C.孩子们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了,不懂得什么才是爱。
D.成人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有爱的支出,感到自己是被他人需要的。
2.结合全文来看,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溺爱下难以成才,成人不要给孩子爱。
B.爱与被爱是统一的,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C.成人应在生活中尽早培养孩子的爱心,并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D.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孩子在爱中领略被爱,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爱”。
3.作者在第⑦段中说“这个简单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结合文意说说句中的“误区”具体指什么?
2024-08-26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