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7052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昌的月光

陈兆平

①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跟随一个团队从成都乘火车前往西昌。在这之前,西昌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同行的人给我描绘了川西高原上的安宁河谷。西昌就在安宁河谷之中,四周都是巍峨的群山。一路上,我在心里默念着西昌的轮廓:红莫梁子在东,牦牛山在西,这两座山在北边须发相触,紧紧挡住了来自北方的风寒;而高高的螺髻山则稳稳地站在西昌的南边,它的北支脉经过摆摆顶一转,转出众多山峰,其中一座就是泸山,紧挨着西昌城;泸山脚下,便是碧波万顷的邛海。有山,有水,偌大的西昌城已美了千年。在那趟奔向西昌的火车上,我看见了夜空中的月亮。火车走,月亮也走,正赶往夜色苍茫的西昌。

清风雅雨建昌月,说的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川康段上的三大气象景观。建昌就是今天的西昌,因海拔高、纬度低,加之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使西昌的月亮又大又亮,分外皎洁。夜幕之下,明月的清辉洒向山川大地,山中有月,水中有月。特别是中秋节的夜晚,山水之间,一轮硕大的月亮在夜空里缓缓升起,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③月照西昌已千年。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蜀滇咽喉。这里,西汉置邛都,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代又改建昌卫,清置西昌县——因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于是改叫西昌。

④那几天我们在西昌行游。穿过月城广场,我走进了奔月路、月海路等。我惊叹于那些以月为名的道路、公园,每念一次,心中就生出许多欢喜。坐下来和西昌人摆龙门阵,才知道他们多么喜欢头顶上的月亮。艺术家把月亮塑在街头,像一条弯弯的小船;彝人把月亮刻在岩石上,成为久经风雨的岩画;姑娘们把月亮绣在裙子上,一针一线绣着羞涩的愿景……大凉山的人把彝族阿妹称为月亮的女儿,西昌城中那座月亮的女儿雕塑就是生动的呈现。我仔细打量雕塑:一位美丽的彝家姑娘斜倚在一轮弯月上,拨弄着怀中的琴弦……这座用青铜铸造的雕塑,成为西昌的城市标志。

⑤西昌人就这样在太阳和月亮的轮番照耀下,过着别样的生活:踩沙滩、吹湖风、架火盆、嗦米粉……在日常生活里感受着这里的日出月落。很多时候,在西昌,能看见一块又一块的云,从山梁上缓缓飘过。一片乌云经过时,突然就来了一阵雨。西昌的雨,来得很快,去得也快。雨过天晴,碧空如洗,一轮皓月又会准时出现在夜晚的天幕上。

⑥那个夏天的夜晚,我坐在西昌城的一扇窗前,看着夜色一点一点袭来,直到夜深了,城里的灯光一盏接一盏熄灭。这一段时间里,我看见了月亮跃上天幕的全过程:仿佛有一支神笔,先描出一片小小的淡黄,如同泼在宣纸上的水墨,渐渐漫溢开去并越来越大;突然,月亮露了个头,随后穿云破雾;眨眼之间,月亮慢慢大了起来,圆了起来,最后成为一个柠檬色的玉盘,晶莹剔透。这便是撩人情思的西昌月了。都说山高月小,西昌的月亮却是一个例外。

⑦自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一趟西昌,每一次去都想住在邛海边。文人墨客多称邛海为邛池。一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引来无数人对西昌邛池和邛池上月光的向往。住在邛海边,当然是为了看月亮。一到月夜,身边山岚尽墨。我走在婆娑的树影下,抬头看月亮,耳边有虫鸣,偶尔还能听见对面泸山的松涛。月光下,仿佛回到小时候。大人说,月亮会追着人跑。我在邛海边真的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回望天上的月亮,果然月亮在追我。跑快一点,月亮追得也快一些;停下来,月亮也停了下来邛海赏月,早已成为西昌本地人和外来游客的必修课。其实,在邛海中赏月才是最佳境界。我始终记得那个明月之夜,与几个朋友乘一艘小船去邛海看月。人在船上,仰头看天,天上无云,夜幕上只有一轮圆月高挂;低头看水,水面上跳跃着点点银光。远处是西昌城区的万家灯火,近处是婆娑的树木和房屋的倒影。桨声划破夜的寂静,看了天上月,再看水中月。那一刻我们都没有说话,静静地感受着美妙这个词的丰富内涵。

⑧邛海湖水流入安宁河的出水河叫海河。在西昌城中,海河岸边,还有一条海河天街。这一城市空间如今已是西昌首席城市会客厅。几年前,我被派往西昌工作,就住在海河天街。那时候,海河岸边已成为灵动的现代水乡,水在城中,景在水中。一入夜,岸边的霓虹把海河渲染得五光十色。最是那一轮月影,皎洁清辉。月随人移,心随月走,一路徜徉下去,只觉心旷神怡。

⑨又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和当地的朋友去了西昌城里的一家音乐空间。在本地歌手婉转深情的歌声中,我们被带入悠远的岁月时空。从音乐空间出来,一行人走在洒满月光的路上,和月光一样往时间的深处走去。

⑩住在西昌的日子里,我自然少不了去航天北路看蓝花楹。每年5月,蓝花楹进入盛花期,满树都是紫蓝色的花朵。航天北路的尽头,就是西昌的航天城。在西昌,那轮皎皎的明月,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19707月,一批航天人从茫茫戈壁来到西昌,建立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此,西昌月,不仅代表着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见证着我国航天的发展。20231月,西昌航天主题公园正式开园。走进公园,过了绕月桥;便能看见腾飞塔,沿途还有鹊桥、问天瀑布、已成为蓝花楹网红街的航天北路等景点。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中华民族探月梦圆的很多精彩故事。

⑪最近一次去西昌,建昌古城成了看月的最好去处。西昌的历史文化足够厚重,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建昌古城,重建了四牌楼,修缮了建平门、九街十八巷等历史遗迹,古城的旧时风貌得以重现。月光下,漫步在青石长街上,怀想千百年前的古城繁华,更在历史与今天的切换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⑫关于西昌月,还有一幕让我始终难忘,那是在从木里回西昌的路上。那一夜,我和几名同事遇上了难得一见的月全食。月全食经历了三个半小时,我们一路上观赏了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时期。当一轮红月亮出现在黑黝黝的天空上时,蔚为壮观。那一刻,白云不再飘,像一个熟睡的孩子,躺在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⑬回到西昌,月光越发皎洁。我无心睡眠,坐在床上读书,那个氛围里,心里满是西昌的月光。

(选自《人民日报》)

1.文章以“西昌的月光”为题,请结合全文概括西昌月的特点。
2.西昌人爱月,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西昌人爱月的表现。
3.请赏析第⑥段的画线语句。
仿佛有一支神笔,先描出一片小小的淡黄,如同泼在宣纸上的水墨,渐渐漫溢开去并越来越大;突然,月亮露了个头,随后穿云破雾;眨眼之间,月亮慢慢大了起来,圆了起来,最后成为一个柠檬色的玉盘,晶莹剔透。
4.文章第⑦段结尾说,“那一刻我们都没有说话,静静地感受着‘美妙’这个词的丰富内涵。”请简要分析“美妙”这个词的丰富内涵。
5.作者在从木里回西昌的路上观赏月全食后说:“那一刻,白云不再飘,像一个熟睡的孩子,躺在了母亲温暖的怀抱。”请简要这句话的含义。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通过同行人的描绘及“我”心里的西昌的轮廓,勾勒了西昌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
B.作者在第⑩段叙写去航天北路看蓝花楹,这与文章的中心关联不紧密,可以删去。
C.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西昌月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里,明月,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西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脉络中,吸引着他一次又一次走进西昌,拥抱西昌。
D.文章多次提到“月随人移”,写的其实是人行而非月动,指景物随人的移动而变化,将人与月融为一体。
E.文章运用比喻、引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了西昌月的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上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可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以上文段出自散文名篇_____,作者是 ______ 代著名作家 ___________
2.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
3.作者为何认为北平是“天下第一”城?
4.“花草是种费钱的玩意,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句中为什么前面说“花草”,后面又说“草花儿”?
5.“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是相似之处?
6.“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实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出自 _______(作者)的 ___________(诗名),原句是___________
7.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微雨西来

刘创

前几天,老父亲来电话,告诉我老家所在的胜利村已正式并入西来村。老父亲在胜利村当村长和村支书近三十年,话语里充满了对老村的不舍与留恋,也流露出对撤村的不满。我嘴里附和并安慰着父亲,内心却被一种莫名的欣慰冲击着。

我当自己是西来人,其实这是一个朦朦胧胧并不清晰的意识,甚至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这些年来我居然一直漠视它的存在。西来,我们习惯称西来庵。南宋时期,万里长江在湖北藕池决堤,向着洞庭湖方向奋力布下了一条大网,藕池河在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过程中,变成了多条交织相连的小支流,我所居住的西来被藕池河水系环绕着,流经西来的小支流自然叫西来河,古刹西来庵就镇守在西来河的繁华地带。

那时的西来码头因水运而兴,商贾云集,被称为小南京。在我出生前,藕池河流经西来的这一段被堵塞,再也进不了商船,繁荣的码头几乎一夜之间变得萧条。西来河成了长江支流的故道,渐渐人们不再叫它原来的名字,就简单地称其为沙河。沙河有大片大片的河滩,水清滩平,沙体细软如粉,色泽如银,可与一些大海边的沙滩媲美。十余公里的沙河有几十处银沙滩,这些沙滩是方圆几十里农民的天然浴场。每到夏天,只要逮到机会,我都会偷偷溜到沙河里,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在荡漾的清波里或游或浮。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惬意最奢侈的享受。

我家离西来村的边界就几百米,上学很少走沙河大堤,多是走西来村湖垸中的小路。走在庄稼人行走的窄窄田埂上,走在四季的画卷里,我总是脚生春风,心生翅膀。极喜欢水稻一生散发的淡淡清香,闻过了稻种香,便是稻秧香、稻花香、稻谷香、稻草香,家乡人的勤劳也就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绵绵不绝。到了冬季,收割后的田野变得辽阔,土黄色的草垛点缀其间,那些矮矮的草垛会暂时捂住庄稼生长的声音,默默坚守着农人的梦。一些不知名的水鸟悠闲踱步在浅水田里,若惊起,那种优雅的翩跹让人着迷。离开家乡后,我甚至萌生了学画的念头,希望用我偏好的水彩,用淡雅颜色的晕染,用通透明亮的画质,突显水乡之野再难复制的美,用最简约的风格来绘制心中那一幅越来越清晰的图画。

每次穿行在田野里都有不一样的景色,甚至有一些惊喜。每条沟渠都有流水,有鱼儿。如果行走在春雨中,一些地势低洼的水田中会有一群群的鲫鱼窜来窜去,满眼跳跃着银白的光,那种泼喇喇的水声让我充满了欢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水鸟,它们大多体型巨大,翅膀张开约有一两米,修长的脖子,修长的腿杆。这种大型的水鸟,在我们乡下一律称为青桩。我常常梦见西来那座老旧的木楼,那是我住过的宿舍。楼前有三棵球柏,荫翳数亩。在两棵中型球柏的护卫下,一棵葱郁滴翠的巨型球柏立于校园中央,塔形树冠构成巨大的心形,让人想到它是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村庄的一颗心脏。如今这棵树依然茂盛,而栽树人段楚南老校长早已故去。我记得段校长说他不是校长,他只是这个学校忠诚的管家和长工。我离开学校的那阵子,他如我们的老父亲一样地在咳嗽,他的咳嗽声在寒风中飘荡,响彻放学之后的宁静校园。这么多年了,他胖胖的身影如西来的另一棵松柏一直在我心头茂盛。

西来是我所在的县、地区和省的边陲,这里处江湖之远,无天时之利亦无地利之优,可它依然在悠远而平静的日子里从容繁茂。我十几岁离开西来外出求学工作,每次想起家乡,总是在脑海里默默寻找着西的方位。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我站在面西的窗前,久久沉浸在西来生活的一些场景中,清风拂面,微雨湿了衣襟。我突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那一刻,我为自己找到对西来感受的准确表达有些激动。是啊,那个叫西来的地方,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有细滑润泽的微雨夹杂着清爽的风从西而来,浇灌我内心的田野,浸湿我的梦乡,一次次伴我度过人生的酷暑和干涸季节。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写老家已正式并入西来村,虽然当了近三十年村长和村支书的老父亲对撤村不满,但作者内心莫名欣慰,因为辛劳了一辈子的老父亲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B.文章交代了西来河的来历及西来码头的历史变迁,在平实的记叙中显示了家乡厚重的历史底蕴。
C.全文以作者对西来的深情怀念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笔法细腻,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令人回味。
D.文章写景颇具特色,依次呈现了“收割后的田野图”“西来河沙滩图”“春雨鱼儿图”“青桩图”等,画面唯美,非常具有生活情趣。
E.文章通过“在寒风中飘荡的咳嗽”“胖胖的身影”等的描写,虽笔墨简约却饱含深情,尤其是“茂盛”一词更是神来之笔,将段校长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及作者对段校长的怀念之情表现出来。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在两棵中型球柏的护卫下,一棵葱郁滴翠的巨型球柏立于校园中央,塔形树冠构成巨大的心形,让人想到它是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村庄的一颗心脏。
3.本文以“微雨西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出版社将出版散文集《微雨西来》,本文将收录其中。请完成下列两个任务。
(1)题记补写:为了便于出版,请你替作者补写一则题记。
要求:①题记与文章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或是主旨的提炼,或是着意地渲染,或是设置悬念);②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在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下面画横线,并在句子后面用括号标注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名称);③字数60字左右。
(2)文字推介:出版社需要为散文集封面配一段文字,你推荐了如下文字,请你阐释理由。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要求:①结合本文阐述;②字数100字左右。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一)三峡猿歌

有一首《巴东三峡渔者歌》,收进清代人编辑的《古谚谣》中,读来最是凄哀感人: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这支古民谣不知作于何代。从文体上看,再远也不会远于汉代吧?它反映了长江渔夫的辛劳漂泊之苦。猿声悲鸣,令人酸鼻。

南北朝时期的萧绎,有一首写巫峡的诗,和前边提到的巴东渔歌非常相似: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仔细体味,觉得它和那首渔歌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痕迹。不知是文人影响了民谣,或是民谣影响了文人?按正常规律,应该是后者。但还不能说这首民谣对后来之作是最早的影响。最早发现猿在的,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在《九歌》中,已经唱出雷隆隆啊雨淋淋,猿凄凄啊彻夜鸣了,屈原笔下的猿声悲凄的基调,已被历代文人唱了两千多年了。

索性把这种诗句摘录一些,排列起来,也颇有意思的: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隋,崔信明

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隋,崔仲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唐,高适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唐,李白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唐·杜甫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听老猿。——·李贺

巫峡苍苍烟雨时,青猿啼在最高枝。——·刘禹锡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白居易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

从这些诗意看来,这里有寒猿、啼猿、催泪之猿、泣月之猿、入梦之猿。总之,这猿声是不断的,绵长的,日日夜夜地悲哀在旅人的心头的。

它也反映了古代旅人的一叶木舟、一只橹、一片帆、一根纤绳的漂泊远行之苦,三峡的寂寞幽长之苦。不是愁如一江春水,是愁听两岸猿啼。

宋代陆游乘官船从西陵峡口到瞿塘峡出口,竟用了二十天时间。其中西陵峡中的黄牛峡,要走三天(而现代轮船只不过一二小时)。李白对此有诗道: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过一次三峡,足可催人生出白发来的。怪不得行人要和两岸猿声同悲了。

这是那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呜咽。

(二)母猿哀子

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借助猿声能表现愁苦之情呢?

以我来说,从未见过猿,对猿连个感性印象也没有。但在读这些诗的时候,却像中了魔法一般,竟无条件地进入了意境,感受了那种悲愁。而且这种悲愁又愁得那么美,带一种难以申说的凄怆哀苦,一种难以排遣的幽思游绪,久久难以自拔。

也许,在那令人烦闷的三峡旅途上,处处充满了猿声的缘故。

那三个大峡,地势本来差别挺大,但都有猿,却叫我诧异——我说都有猿,是发现了点儿文字依据的。你看,在我前边开列的那些古诗中,大多是写巫峡的,这可以证明巫峡多猿,已无疑义;面险峻危立的瞿塘峡怎么样呢。《水经注》记载道:此峡多猿。猿不生北岸,非唯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貉兽渡汶而不生矣。只不过是北岸没有猿罢了。至于比较平缓开阔的西陵峡,《宜都山川记》有记:自黄牛峡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行者闻之,莫不怀土。这样看来,三个大峡的确都遍布着猿声。人进峡中,天开一缝,世界变小,路途曲折,再被这凄凄哀哀的声音一唤,便神不守舍,禁不住要涌上怀乡恋土之情了

然而我仍然有个疑问:三峡中发声的东西很多,比如鸟声、水声、纤号声,为什么人们独独听了猿声便这么感伤,情不能禁呢?

也许,联想一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桓温入蜀》的一段轶闻,会有些启示吧。故事说,桓温带兵进川过三峡,有个部下猎得一只幼猿,带在船上。那母猿便沿岸哀叫,紧跟了百多里都不肯离去。后来终于声嘶力竭,不顾一切跳上船来,随即便死了。人们在剥开这只母猿的时候,看见那肠子都一寸寸断裂了。桓温知道这件事,恼怒起来,下令把那个部下免职了。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母猿爱子竟到了这种程度:肝肠寸断!

桓温是东晋人,生活在公元三百多年。很可能,这样的故事继屈原的诗句之后,又给予后来文人以很大影响。而且,桓温在公元345年曾任地近三峡的荆州刺史,并握有长江上游的兵权;无独有偶,《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也在其后几十年担任过荆州刺史——这样,他们都会熟悉三峡一带地理风物了。无论这个故事真实性有多大,作为一种在当地有广泛影响的传说,也当是无疑的了。

母猿的念子哀叫声,沿峡百余里不绝。想一想这震撼高山流水的声音,会给峡中远行的诗人带来多么凄楚哀婉的心灵感应啊。

1.作者说,他在读三峡猿歌时“却像中了魔法一般,竟无条件地进入了意境”,请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不超过30字回答)
2.作者引述《水经注》和《宜都山川记》的记载想说明什么?
3.作者引述《世说新语》中的《桓温入蜀》的传说想说明什么?
4.选文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