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770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突破了以前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逐渐形成了一种在理性支撑下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他们以个人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遇为契机,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出一种欲革新社会而不能、欲超越自我而不得的呐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大充实了他们的忧患情愫,当它达到饱和状态时,便从不同角度喷发出来,从而构成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

建安文人在动乱的时代潮流中,有着沉重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建立功业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心态,建安文人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积极投身于革新社会、结束分裂、统一中原的理想行动中。如曹操既是诗人,又是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出现和对统一中原事业的开拓,带给诗人们以某种希望和鼓励。而曹操对功业的追求,同样激励着当时建安文人的人生意气以及实现理想的壮志。于是,人生忽如寄的焦虑便化作对建立功业的渴望。

建安文人不但亲临战场,而且当面对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景时,内心的愤慨和悲怆便激起他们的创作激情。即使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行军打仗期间,他们也不停笔,描写惨淡的社会现实,悲悯民生疾苦,要求建功立业,渴望改变这种现实。如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曹丕的《上留田行》,曹植的《送应氏》等。

建安文人欲以建立不朽的功业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是残酷的。建安诗人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使他们的忧患意识又增添了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陈琳等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先后被曹操、曹丕所杀。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他们有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的哀叹,有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曹植《赠徐干》)的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立,仍努力追求,也有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壮志。虽然建安文人在诗歌中对人生的哀叹、对超越生命的感叹等忧患意识表现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慨慷以气”“怊怅切情的共同风格以及居安思危的思想都对后世有启迪作用。

建安文人在诗歌中的表现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在诗歌的王国里得到了充分诠释。诗人们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世界、反映生活的主观性、能动性,通过自身人格展示更高的生活理解,倡导一种人生追求,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和富有个性特征的生活感受,突破了将文学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的诗教樊篱,从而达到文学的自觉

(摘编自朱立华、周坤《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及人格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动乱的时代,建安文人不仅有建立功业之志,还常常通过诗歌创作抒发雄心壮志。
B.曹操的经历和成就激励着建安文人,给追求建立功业的建安文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C.建安文人哀叹人生苦短、无法超越生命,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身世悲惨、理想无法实现。
D.建安文人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展示真我,而舍弃了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等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呈“总——分”结构,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观点,即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
B.文章从第二段到最后一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结构清晰。
C.文章第四段引用曹植《赠徐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建安文人以建立功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大量事实论证观点,材料翔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否定了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认为建安文人“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是社会的进步。
B.战乱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激起了建安文人的创作激情,使得建安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C.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两首诗内容积极向上,抒情慷慨激昂,不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
D.建安文人在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的激发下,发愤创作,印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说法。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必要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那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1.文章第1段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文章第2段,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划分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3.“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4.阅读文章第36段,分别写出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1)自然境界(20字以内)
(2)功利境界(20字以内)
(3)道德境界(20字以内)
(4)天地境界(20字以内)
5.谈谈你对“功利境界”的人的认识。(不少于50字)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
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
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为了某个节日,而是为了一展胸襟,古代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自然就具有展示其胸襟,体现其怀抱的作用了。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媒体是网络时代的突出表现,其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迁移到网络上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类是伴随网络而生的各种新媒体,如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牌系统(BBS)、博客、____________等。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类以往制造的所有信息呈现方式几乎都可以进入互联网。网络信息呈现碎片化倾向和自媒体性质。

其一,语言交际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人类现在的交际更多地依托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传统的人与人的交际模式的范围正在快速缩小,新兴的人—机—人交际模式正发展为主要交际模式。社会需要拥有【甲】及相关的【乙】,还需要发展与之相关的【丙】。

其二,过好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的语言生活。网络不仅产生了网络媒体,促生了人—机—人的交际模式,而且还为人类在现实空间之外建造了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使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产品,如网页浏览、键盘输入、电子邮件、PPT制作等,写字的机会渐少,键盘打字、触屏写字及屏幕阅读逐渐成为新习惯。而网络新媒体的碎片化倾向和自媒体性质也会影响到人类的语言使用习惯,且需要更高的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在互联网+的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7亿,这使虚拟空间的虚拟性极大减弱,虚实两个空间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新特点。

其三,安善处理好信息边缘化问题。网络时代最大的不公平是信息获取的不公平,最大的危机是被信息边缘化。要关注农村、西部、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以及离退休老人、家庭如女等较少上网、较少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国家不仅要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加强公民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消弭信息鸿沟,而且还要努力发展网络,以保证国家不被国际互联网边缘化

互联网时代是人类语言技术、语言生活发展的历史制高点。回首中国媒介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印刷术虽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在使用印刷术带来的成果方面,中国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有声媒体在中国发展相对滞后,一直在跨越式地追赶,并且中国今日的网络技术及网络的应用已经有了巨大进步。20168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当此关头,应____________,为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中国能够领跑在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1.请在第一段横线处填写三种以上伴随网络而生的新媒体。
2.将下列内容按恰当的顺序分别填在第二段【甲【乙】【丙】处。
①语言产业和语言职业
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体系
③处理声波、光波、电波的语言技术、语言物理产品
【甲】处应该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应该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处应该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四段所说的“信息边缘化”问题包含哪几方面?
4.请结合文段内容,在第五段横线处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提出儿点建议。(两点以上即可)
2024-05-1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