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期末 2024-07-22 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盛(fù)               造(chì)       珠髻(cuán)     无礼(dàn)
B.闲(guàng)              见(chǒu)   想(zháo)          转弯角(mǒ)
C.淡(chě)             叨(láo)       称(ní)            气喘吁(yū)
D.盘(chī)             (luò)       (tiáo)          美人(gū)
2024-03-2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颓垣       颀长       座落       相濡以沫
B.杜撰       斟茶       腻爱       发髻
C.颤动       罐木       酣眠       迷糊
D.做窠       废墟       峻峭       静默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    ⁠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唯恐那个    ⁠得像枯叶一般的琼希抓不住她同世界的          联系,真会撒手去世。
A.启事          毅然          微弱          虚弱B.启事          毅然          虚弱          微弱
C.启示          傲然          微弱          虚弱D.启示          傲然          虚弱          微弱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为人正直,胸无城府,对上级不媚不谄,对下级不骄不欺,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
B.针对同学们早读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现象,学校对学生晚寝情况展开了多方调查,积极寻找原因,以便改善情况。
C.这座山的山腰长着几株罕见的红豆杉,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像一把把巨伞擎天而立,是夏天观景休闲的好去处。
D.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期盼中姗姗到来,到处都涣然冰释,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B.“不要怕,”他安慰我说,“这是个误会,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C.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D.昨天,我上街买了鸡、鱼、蛋等……
2024-03-2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B.史铁生身残志坚的故事,我们深受教育。
C.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D.健身场所的不断增加、健身设施的日渐完善,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_______,如绿透了的海,_______,那是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穗已在拔节,_______,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①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
②苇尖上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
③新穗抹了浅浅的绿
④红的敷抹
⑤黄的点染
⑥绿的底色
A.①③②⑥⑤④B.③①②⑥④⑤
C.①②③⑥④⑤D.③②①⑥⑤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我的确是真心诚意地请您,您老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B.你的文章,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您老来我校作报告,真是给我们殊荣,报告内容对我们很有帮助呀。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2024-03-2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9. 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寄寓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失望、痛苦的情绪。
B.《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贾母、王熙凤、宝玉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对三人做了详细介绍。
C.《我愿意是急流》中作者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
D.《荷塘月色》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生活现状、渴望自由以及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
2024-03-2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1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了词作的豪放风格。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突破了以前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逐渐形成了一种在理性支撑下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他们以个人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遇为契机,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出一种欲革新社会而不能、欲超越自我而不得的呐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大充实了他们的忧患情愫,当它达到饱和状态时,便从不同角度喷发出来,从而构成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

建安文人在动乱的时代潮流中,有着沉重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建立功业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心态,建安文人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积极投身于革新社会、结束分裂、统一中原的理想行动中。如曹操既是诗人,又是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出现和对统一中原事业的开拓,带给诗人们以某种希望和鼓励。而曹操对功业的追求,同样激励着当时建安文人的人生意气以及实现理想的壮志。于是,人生忽如寄的焦虑便化作对建立功业的渴望。

建安文人不但亲临战场,而且当面对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景时,内心的愤慨和悲怆便激起他们的创作激情。即使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行军打仗期间,他们也不停笔,描写惨淡的社会现实,悲悯民生疾苦,要求建功立业,渴望改变这种现实。如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曹丕的《上留田行》,曹植的《送应氏》等。

建安文人欲以建立不朽的功业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是残酷的。建安诗人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使他们的忧患意识又增添了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陈琳等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先后被曹操、曹丕所杀。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他们有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的哀叹,有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曹植《赠徐干》)的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立,仍努力追求,也有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壮志。虽然建安文人在诗歌中对人生的哀叹、对超越生命的感叹等忧患意识表现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慨慷以气”“怊怅切情的共同风格以及居安思危的思想都对后世有启迪作用。

建安文人在诗歌中的表现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在诗歌的王国里得到了充分诠释。诗人们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世界、反映生活的主观性、能动性,通过自身人格展示更高的生活理解,倡导一种人生追求,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和富有个性特征的生活感受,突破了将文学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的诗教樊篱,从而达到文学的自觉

(摘编自朱立华、周坤《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及人格重建》)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动乱的时代,建安文人不仅有建立功业之志,还常常通过诗歌创作抒发雄心壮志。
B.曹操的经历和成就激励着建安文人,给追求建立功业的建安文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C.建安文人哀叹人生苦短、无法超越生命,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身世悲惨、理想无法实现。
D.建安文人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展示真我,而舍弃了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等内容。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呈“总——分”结构,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观点,即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
B.文章从第二段到最后一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结构清晰。
C.文章第四段引用曹植《赠徐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建安文人以建立功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大量事实论证观点,材料翔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否定了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认为建安文人“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是社会的进步。
B.战乱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激起了建安文人的创作激情,使得建安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C.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两首诗内容积极向上,抒情慷慨激昂,不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
D.建安文人在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的激发下,发愤创作,印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说法。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对《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所作的最言简意赅的概括。

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深刻的悲剧精神,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情爱观,并就爱情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艺术描写。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痼疾,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在人物塑造上,它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女性世界,并在具体描写时,打破了历来野史小说“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套路,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在文学语言上,它纠正了以往小说或片面重视书面语言或过多运用方言土语的弊病,创造了一种生动新鲜、精练隽永的文学语言,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

        材料二

《红楼梦》的意蕴极其丰富,所以对它的解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的意蕴。我认为《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红楼梦》描写了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极其真实、深刻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小说过去是没有的。

第二个层面就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但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究竟在哪里,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家庭衰亡的悲剧,也不仅仅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的悲剧;《红楼梦》的悲剧在于作者提出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这么一个悲剧。

什么是曹雪芹的审美理想?这要联系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汤显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汤显祖讲的“情”,和古人讲的“情”,内涵有所不同。它包含有突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就是追求人性解放。他写了《牡丹亭》,塑造了一个“有情人”的典型——杜丽娘。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自己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而且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差一点打死,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鸳鸯上吊,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交响曲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冷月葬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

《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感兴、感叹。他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这就是《红楼梦》的意境。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哲理性(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层面。《红楼梦》的人生感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一个是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

以上是我对《红楼梦》的意蕴的一种很粗糙的阐释。《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意蕴》)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既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又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
B.材料一从六个方面简述了《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和突破,突出了它对我国文学的创造性贡献。
C.《红楼梦》意蕴中哲理性的层面体现在曹雪芹对人生的感悟,并引导读者去体验人生的某种意味。
D.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原因在于《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语言生动新鲜、精练隽永,富有创新性和表现力,纠正了书面语言和方言土语的弊病。
B.曹雪芹和汤显祖的美学思想具有一致性,其核心都是“情”字,都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C.大观园寄托了曹雪芹的理想,是一个“有情之天下”“清净女儿之境”,也是“太虚幻境”在现实中的化身。
D.从贾宝玉被毒打、大观园中晴雯,林黛玉等少女一个个走向毁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
16.下列选项,有关“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由欢而悲的历史过程,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
B.《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提出了新的追求内在思想性格一致的爱情婚姻观。
C.《红楼梦》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改变了以往作品脱离现实的痼疾。
D.《红楼梦》不仅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女性世界,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7.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矣(疑惑)
B.古之学者必有(老师)       道也(学习)
C.六艺经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著作)   师道之不也久矣(流传)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1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分别对比,批判了社会上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 | 容易(0.94)

21.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只选3句)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胡取禾三百亿兮。

(3)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

(5)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22.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字。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此类观点。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23. 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小林想以对联的形式赞美劳动,但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筛选备选词语,完成下联。

上联:热爱劳动生活美好
下联:
备选词语:勤奋创业          钟情学习          愿景          前程          辉煌          锦绣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①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寒冷与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⑤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24.“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关于寒冷与飘雪的记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5.第③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概述。
2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自然段。
27.本文题为“江南无雪”,但文章前四个自然段却写了作者小时候有雪的日子,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28.文章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和大自然相处。
2024-03-2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说:华师教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是她告诉我,可能你只是一只背负重物的蜗牛,但一直走,你也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段话给了你什么感想和启示?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古代诗词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7,8,22,23
2
名著阅读
3
古诗文阅读
4
现代文阅读
5
默写名篇名句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词语选择题
50.65标点符号  分号  问号  引号选择题
6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7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80.65得体选择题
90.4名著阅读选择题
22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题
230.65选用句式  仿写句子语言表达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
100.4咏史怀古  描绘场景  鉴赏情感主旨  鉴赏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
11-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14-160.65书评信息类文本阅读
24-280.4抒情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17-200.65名著阅读
五、名篇名句默写
210.94默写名篇名句
六、作文
290.4议论文  青年成长  品质·修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