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292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孟夏的故乡之行,是我整个人生旅途上的高潮,好奇与激动的程度不亚于太空人登月球。矛盾、犹豫,策划了好久,才下定决心跑这一趟。

我把在记忆中早已模糊的故乡分成两处,一处是松花江东岸的祖父家,另一处是呼兰河畔的外祖家。每处一天,匆匆而去,匆匆而归。所谓的祖父家与外祖家,早已人去屋损,带回的是一腔惆怅和两包故园的泥土。

按文人笔下所形容,故乡的泥土应是香的。我缩缩鼻子,偏是嗅不到期待中的芬芳。失落中拾回的两故园的泥土,一包来自祖父家,另一包来自外祖家。外祖父手植的野樱桃居然还枝叶繁茂,随行的人为我挖了一株连根带土的。

我携着装了故园泥土和野樱桃幼苗的旅行袋回到瑞士,在长得吓人的沭浪日子中,那是我仅能掌握的,证明我曾有过故乡的一点真实,我以虔敬的心情珍惜着。

野樱桃种在后院,怕小狗踩毁!罩了个铁丝网,我每隔两天浇次水,小心得若看护不足月诞生的婴儿。无奈它仍是越长越柔弱,越萎靡。叶子一片片地脱落,剩下光秃秃的枝,眼看着走向死,却无力挽回它的生命。

野樱桃的凋零令我有扑了一场空的颓丧,也促使我对故乡的泥土更珍视。

我把泥土各分了一包,祖父家的给父亲,外祖父家的给母亲。父母亲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我幻想着他们接过了泥土的小胶袋,也同时接过一大串属于过他们的美好年月。我私心中挺得意地想:妈妈、爸爸,这是女儿所能给你们的最好的礼物了。

着人带走那两包泥土,再把余下的掺混在一个花盆里。月前朋友送来一盆兰花,正好移栽在里面,放置在楼下的花窗上。

叫不出那株兰花的真正名字,能确定的是它来自中国。朋友、我、家人,都叫它中国兰,中国兰在远离中国的欧洲,回到中国的泥土,能说不是最和谐的结合?

中国兰的叶子又长又细,参差有致,阿尔卑斯山区冬天的阳光隔着玻璃柔和地照进来与兰花叶相辉映风韵之美足以入画。

长着长着,绿油油的叶子上出现了黄色斑痕,接着整个叶身泛黄,最后,终于和野樱桃一样,垂下了头,枯萎、死去,剪去干枯的叶,剩下一盆焦黑的土。

这期间,母亲病故了。我不知道她接过那包故乡的泥土时,是否也接过了我幻想中的喜悦和年轻。只知道家人把泥土放进了棺木,踩在她的脚下。

故乡的泥土是死土,黑褐色里埋藏着孤绝和死的阴霾,噢不到一丁点儿生的气息:也许奔波万里,去到故乡掘回那一小包泥土,只是桩多余而幼稚的举动。几次想把盛着土、土里埋着干枯的兰花根的小花盆,丢在垃圾桶里,竟又几次缩回了手。来自故乡故园的到底不同于市场上买的,你对它自然怀着一份情,一份偏爱与不忍。

如何处置那点不忍丢弃也不愿保有的故乡土?这对我真是一件难于取决的大事。

照例是个黯淡的黄昏,照例地拿着铜质小水壶,给花窗上的几盆花草做三天一次的浇水,不经意的转眸间,发现小花盆里的黑土有些异样。拿起仔细瞧瞧,原来中国兰枯死的根茎处,冒出两枝小小的新芽,尖尖的叶梢,挺挺的叶身,流泻进来的漫漫幽暗,一点也掩不住它鲜活、祥和的生气。

世界像被仙女用魔杖点了一下了瞬息间神奇地亮丽起来。重浊的空气里有生命的韵律在跳动,盆里的两株小兰芽,泛着比星星还耀眼的光芒;我凝固着的心田正在一道暖暖的水流经过中复苏,这一切,太可爱、太奇妙了。

我小心地培育着故乡泥土里生出的中国兰,每天探视它成长的进度,那新芽蹿得也真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冒得两寸来高,几片叶子立得笔直,如同最绿的翡翠。即使在这早春三月的放苞期,在一堆粉红淡紫的花朵间,也是最抢眼的。

我已不想把故乡的泥土丢弃或送人了。只想着怎样维护它、灌溉它,让那株重生的中国兰发得更好,长得更壮,开出秀美的花朵来。

说也奇怪,拿起那个盛着故乡泥土的小花盆闻闻,竟涌来一股浓郁扑鼻的芳香。

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惆(chàng)B.敬(qián)C.沮(sāng)D.阴(mái)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枝叶繁茂:枝和叶长得很密很盛。B.萎靡:形容意志消沉的样子。
C.参差有致:高低不一,错落有致。D.亮丽:形容色彩明亮的样子。
3.对文中野樱桃移植和养护场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含了对外祖父的怀念。B.表现了对故乡植物的珍视。
C.表现了难离故土的情感。D.为下文妈妈的去世做了铺垫。
4.对文中“妈妈、爸爸,这是女儿所能给你们的最好的礼物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妈妈和爸爸多年来对故乡十分牵挂。B.表明女儿对妈妈、爸爸的心意非常了解。
C.表明女儿的故乡之行其实是代父母去的。D.表明子女对父母精神生活的关注很重要。
5.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好奇与激动的程度不亚于太空人登月球。
B.我幻想着他们接过了泥土的小胶袋,也同时接过一大串属于他们的美好年月。
C.盆里的两株小兰芽,泛着比星星还耀眼的光芒。
D.几片叶子立得笔直,如同最绿的翡翠。
6.“照例是个黯淡的黄昏,照例地拿着铜质小水壶,给花窗上的几盆花草做三天一次的浇水。”对句中两处“照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词语的意义不经意间演绎了时间的流淌。
B.表明作者的生活很刻板,没有什么开心的事。
C.说明作者这样的生活节奏已持续了一段时间。
D.与下文发现新芽的惊喜形成反差的艺术效果。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称故乡之行为“人生旅途上的高潮”,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B.文中“我”和家人都叫不知名的兰花为“中国兰”,寄托了海外游子的情思。
C.作者一度认为“故乡的泥土是死土”,表明作者的情绪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
D.重生的中国兰带有一股浓郁扑鼻的芳香,由此转变了作者对故乡泥土的看法。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兰B.故乡的泥土C.故乡行D.故乡的礼物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树

赵丽宏

①我这个人,极喜欢绿色植物,但花草似乎总和我无缘。曾经在家里种养过很多花木,如橡皮树,喜临芋,铁树、艺兰、橘树之类,但是每次总是水灵灵地搬进来,萎蔫蔫地搬出去。在别人家里长得好好的树木,到了我家,好景总不长。眼看着绿色的树叶一天天萎黄、干枯,我却没有办法使它们起死回生,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②还好,在我家的窗外还能看到真正的绿树。朝南的卧室外面有一界大槐树,夏天槐树的浓荫遮住了炎阳。朝北的厨房外面,也能看到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树,有五六层楼高,春天能看到满料繁色的花,有风的日子,能听到一树阔大的绿叶在风中发出沙的喧哗。

③今年仲春的一天,正在厨房洗碗的妻子抬头望着窗外,突然惊喜地喊起来:快来着,一棵树

④我走到窗边,果然看到了几片翠绿阔大的圆叶从窗外探头探脑地伸过来,几乎要撩到厨房的窗玻璃。这些叶瓣绿得透明晶莹。在阳光的照耀下,能清晰地看到面上细密曲折的叶脉和经络。奇怪,我家住在三楼,窗外哪有树木的存身之地,这树,从何而来?我打开窗,伸出头去探望,这才发现了秘密:厨房窗下贴墙的一条水槽里长出了一棵小树。小树从根部分叉,长出两根技权,都已有一指粗,长一米有余,树上大约有几十片手掌大的树叶。风吹来,小树微微摆动。绿叶迎风飘舞,显得风姿绰约。看那阔大的树叶,和隔壁那棵泡桐树一模一样。毫无疑问,这一定也是一棵泡桐了!这棵新发现的小树,使我们全家兴奋不已。它竟然会从我们的眼皮底下长出来。

⑤是谁栽下了这棵树?可能是风,是风把不远处的那棵泡桐树的种子吹到了窗外的水槽里。也可能是鸟,窗外的水槽里常常有小鸟停歇,是它们衔来了树的种子。儿子认定是飞鸟所为,他说:小鸟吃了水槽里的饭粒,想报答我们,就衔来了树种。它们看我们家光秃秃的太没趣,给我们送点绿色来。这是飞来树。飞来树,很有意思的名字。

⑥窗外的飞来树成了我们全家的朋友。我们在它身上没有花费任何心思,它却一天天蓬蓬勃勃地生长着。随着树身的长高,树叶渐渐越过了窗台,不用探头,就能看到它绿色的身影。我们坐在厨房里吃饭时,飘摇的树叶犹如绿色的手掌,在窗外优雅地向我们挥动。

1.第①段写花草似乎总和我无缘,有何作用?
2.第④段加点的“撩”有何妙处?请赏析。
3.说说本文的主旨。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②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筐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筐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③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时,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筐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④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筐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⑤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筐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筐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⑥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筐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筐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⑦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⑧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⑨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烦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⑩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写母亲精心糊制精美的针线笸箩,是为了突出母亲具有心灵手巧的生活技能。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小小的针线笸箩”自然巧妙地将文章连缀起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全文结构井然有序。
D.作者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慢慢懂得里面蕴含着的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也因此越来越珍惜针线笸箩。
E.文章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文采一般,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文章第⑥段说“我越来越珍惜它(针线箩)”,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文章第⑧段写到了顶针和针锥,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作用?
4.本文题目“绣朵花当补丁”意蕴深刻,请从寓意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阐述
5.有人认为,残缺的生活,就该勇敢地抛弃,而不应修补。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的住所前面,有一块空地,它的形状像一只盘子,被四周的楼群围起。它盛过田园般安详的雪,盛过赤道般热烈的雨,但它盛不住孩子们的欢乐。孩子的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到我的窗前。我注视着男孩和女孩在一起做游戏,这游戏是每个从他们身边匆匆走的大人都做过的。大人告别了童年,就把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一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

……

秋收后,田野如新婚的房间,被农民拾掇得干干净净。一切要发生的,一切已经到来的,它都将容纳。在人类的身旁,落叶悲壮地诀别它们的母亲。树木养育了它们,为了大地上呈现的勇士形象。

……

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1.分别概括选文三个片段的内容。
2.选文第一个片段画线句中的“滚”字有何妙处?
3.选文第二个片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选文第三个片段画线句的含义?
2024-08-0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