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1523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

韩业庭

①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②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以微软机器人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③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④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问题,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⑤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选自201961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前的人工智能创作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难以与人类的作品媲美。
B.目前的人工智能创作缺乏人类的理性思维,仅仅只是作品的提取、分解、组合。
C.目前的人工智能作品的创作元素过于简单,而且元素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
D.目前的人工智能作品暂时无法超过人类作品,因为还不具备高度个性化的创造力。
2.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文艺创作的关系”,根据文意,下列观点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工具,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创作思路和灵感。
B.艺术家可以与人工智能进行合作,共同创作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作品。
C.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最后一个领域。
D.人工智能创作有取代和超越人类艺术创作的趋势,艺术批评家对此持肯定态度。
3.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评价,又有对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主体性价值的思考。
B.第②段举了微软机器人“小冰”绘画作品的例子,说明人工智能创作不能与人类创作匹敌。
C.第⑤段采用正面论证,证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弥补人类创作形式层面的不足,提升艺术作品的品质。
D.本文证明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个传承文化的工具,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独特的文化。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杨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筑城”“茏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塞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2.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汉字设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形成了多元的设计体系,也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格局。

1)         ,汉字的意象

在汉字造字六法中,象形”“形声”“会意等造字规律,使汉字具备了以形表意的特点,也造就了其独特意象。中国的汉字在表音的同时还兼具情感的表达,并在漫长的积淀、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规范体系,传播深远,与各民族文字相互交融,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形成覆盖多国的汉字文化圈

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使其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而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特点,则让汉字成为当代设计领域的宠儿。设计师们巧妙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汉字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的意象表达,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讲求准确与高效,以汉字为主体的标志设计往往拥有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更因汉字传情达意的功能而具备识别性强、内涵丰富、表达精准等特点。

价值维度,2

中国汉字经历岁月洗礼,薪火相传,如今已发展出成熟而多样的字体系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体——计算机字库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印刷字体,其飞速发展带动了汉字字体设计的变革。当常见的宋体字、黑体字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多样化的字库字设计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目前,计算机文字输入系统可选择的字体种类不断拓展,除各类常规字体以及为适应屏幕显示而相继出现的方正博雅宋、微软雅黑等改进字体外,许多极富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也陆续被设计师们整合并转化为字库字,如深受大众喜爱的康熙字典体、颜体、柳体等。

此外,一批字体设计师将目光聚焦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法激活古老汉字的文化魅力,使其以崭新的面貌走进现代生活,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设计的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是首例将甲骨文转换为计算机字库字的设计作品。设计师通过探索甲骨文蕴含的数学几何之美,提出格律设计的方法论,为古老的汉字穿上新衣

可以说,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涌现的新字体,因兼具可读性、趣味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等特点,不仅为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空间维度,形式的探索

传统汉字的演变多是围绕笔画的写法,或因书写的徐与急、轻与重、收与放而产生结构性的变化。而在文化交融互渗的大数据时代,汉字的设计则是从字形、结构、笔画、字义等全方位介入的。

字体设计师们或是以剪切手段分割文字,形成局部或整体的位移与重叠,使其产生错位感;或是将汉字局部进行主观缩放,构建新的视觉焦点,从而改变文字的语义指向;抑或是择取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并以巧妙的手段融入汉字的构造,创作出多种文化意象叠加的艺术符号……由此,汉字设计尝试打破形式的局限,衍生出面貌多元、意涵丰富的新形象。

福禄寿喜四个字是中国年节文创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在考察了众多传统样式的相关设计后,蒙古族设计师李岩松决定以全新的角度和设计方法做一次不同的尝试。为打破单调感,他首先将四个字重组为福海”“丰禄”“寿山”“喜气四个词组,同时加入了蒙古文释义。在字形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抽象化提炼、分解重组、图形装饰等方式对文字进行设计处理,最终创作出富有现代感的新字体年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设计在与新兴科技的碰撞中突破了空间的束缚,从纸媒延伸至屏幕,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二维拓展到三维,不断变幻面貌,可谓有光、有声、有色、有形。未来,新技术与新观念的产生必将为汉字设计带来更加丰沛而鲜活的生命力,为汉字之美再添全新维度,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光明日报》2022109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字造字六法中,“象形”“形声”“会意”等造字规律,使汉字具备了以意表形的特点,所以造就了其独特意象。
B.设计师们通过汉字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的意象表达,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这与他们巧妙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并从中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C.目前,计算机文字输入系统可选择的字体种类不断拓展,在相继出现方正博雅宋、微软雅黑等改进字体之后,许多书法字体都陆续被整合并转化为字库字。
D.设计师李岩松将“福禄寿喜”四个字重组为“福海”“丰禄”“寿山”“喜气”,同时以蒙古文释义,最终创作出富有现代感的“新字体年画”,其创作方法遵循“格律设计”理念。
2.下列诗句与文章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基本主旨不相符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参照最后一个标题,根据文章内容,补全(1)(2)处的标题。
(1)
(2)
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迎来一批客人,这批客人对“城市百福”设计大赛中的作品很感兴趣。请你为下列三个城市的“福”撰写解说词。要求:结合本文的相关内容及三幅作品的设计构思进行撰写,字数120字左右。(注:福字所在图形的底色为红色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