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979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子曰: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春者,春服既,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鼓__________(2)撰 _______________(3) 伤_______________
(4)莫_____________ (5)成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下面对子路志向和性格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以上文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而不助五国也。
②以秦之心
(2)从文中可以看出,燕国灭亡是由于“                    ”。
3.翻译。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选文阐述的治国策略是(     
A.移民移粟B.武力征服C.实行仁政D.赈济灾民
2.下列选项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3.下列选项加点的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直不百步耳,是亦B.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C.古之学者必有师D.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4.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
A.异乎三子者之撰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大王来何操D.蚓无爪牙之利
5.“弃甲曳兵而走”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抛弃铠甲,拉着士兵逃跑。B.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C.抛弃铠甲,拖着士兵走了。D.抛弃铠甲和兵器走了。
6.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段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已经尽心了。
B.文中孟子直接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做法。
C.孟子的“行王道”的政治思想,包含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和百姓的“教化”。
D.孟子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逐渐落入其思维“圈套”。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游褒禅山记》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B.夫夷   以:而且,并且。
C.非常之               观:看。D.其能讥之乎     孰:怎么。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2)则或其欲出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