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 题号:23638930

阅读茅盾的《风景谈》(节选),回答问题。

①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叮当,叮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②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里,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歌声还是缭绕不散。

③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面。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人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晖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浅的河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④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⑤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相册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披衣出去,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⑥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巧妙地交代了人们的身份,也表现出这个团队顽强不屈的精神面貌。
B.作者由景而情,从实而虚,用一系列富于哲理的抒情句发掘不为外人所知的“风景”的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选文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不断转换角度,给读者展现了沙漠驼阵、高原归耕、河畔声喧、黎明剪影等画面。
D.作者在“黎明剪影”图中之所以选择号兵和哨兵,是因为号兵象征军令和指挥,哨兵是边区军民的“眼睛”,是保卫边区的第一道屏障,起到了以少胜多之效。
2.请说明“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一句的含义。
3.“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崇高精神”及“民族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4.文段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请具体分析。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荷塘月色(节选)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解释下列词语
弥望(               )               田田(             )
袅娜(               )               风致(             )
2.品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在这一段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品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在这一段里描写了什么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写了什么?
4.请分析“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和“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两句。
2024-08-25更新 | 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短文《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回答各题。

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老人虽身残,却心善,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小区里的人看他可怜,都极为照顾他。

②上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染着黄发的小伙子,把自己的运动鞋拿给他补。无论老人怎么尽心尽力,他却总是嫌他补得不好,不断要求返工。站在旁边的我实在气愤不过,张口欲为老人抱不平,但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用一个温暖的眼神阻止了我。就这样,老人反反复复为小伙子修补了好几次,小伙子才心满意足,丢下了十元钱,说:补了这么多次,钱就不用找了。说完,便吹着口哨离开了。

③小伙子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狡黠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他是故意找借口来帮助补鞋的老人。这样,既能帮助老人于无形,又能维护老人的尊严。

④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⑤前不久吃早餐时,我被邻桌的一对母女吸引了。她们穿着华贵,吃饭的姿态优雅,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放下筷子,向母亲娇声说:妈,我饱了,剩下的三个包子我不要了。母亲点着她的额头,笑嗔她是个败家女,示意她打包带走,女孩却表示:区区几个包子,不值得打包。母亲笑了:刚才你还拼命喊饿,现在又说吃饱了。以前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你看,现在你也开始败家了。

⑥母女俩优雅地离开了餐厅。出门时,女孩回头望向刚才吃饭的地方,眼神里满是暖意。那里——餐厅的角落,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迅速闪到桌前,把三个包子当作珍宝似的放进手中的碗里。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

⑦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⑧去年夏夜,我和正在看护桃园的三叔公聊天,突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我马上提醒三叔公,肯定是偷桃的蟊贼,并操起了一根木棍。

不,三叔公阻止住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缺一口桃吃?这么晚来摘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你要是猛地过去了,孩子们一慌,万一从桃树上摔下来怎么办?随他们吧。三叔公眼神里爬满的都是慈祥。

⑩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⑪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千沟万(hè)B.(náo)贼C.狡(xiá)D.褴(lǚ)
2.文章中的“美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下面四项中不是“美好”的一项是(     
A.小伙子补鞋时,让补鞋老人反复修补,实际是为了找借口帮助老人。
B.女孩吃早餐时,没吃完并拒绝打包三个包子,实际上是为了留给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
C.三叔公看护桃园时,阻止了我操起木棍赶走蟊贼,实际上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
D.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
3.关于第①段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属于人物的肖像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B.生动地写出了补鞋的老人饱经风霜、身有残疾,表现了作者对补鞋的老人的同情。
C.为下文小伙子帮助补鞋的老人作铺垫。
D.补鞋的老人不敢要高价,怕大家不来他这里修鞋,所以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
4.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小伙子“丢”“吹着口哨”的动作看似轻慢,实则是为了帮助补鞋的老人,维护他的尊严。
B.文中多次出现对“眼神”的描写,其中第③段中的“狡黠”一词是把贬义词当作褒义词使用。
C.第⑦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真正的春天来了,花都盛开了。
D.第⑨段画线句用了疑问句的句式,表现了三叔公阻止我时坚决的语气。
5.联系全文,关于⑪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美好”带给人们的温暖。
B.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在帮助他人于无形的同时,又能维护他人的尊严。
C.作者觉得他遇到的几个“美好”事件都写完了,没什么写的了,所以结尾处运用了省略号。
D.总结全文,呼应标题。
6.文章中写了三个“美好”,并用了三个单独成段的句子作小结。下列不是三个小结的一项是(     
A.⑪段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B.⑦段“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C.⑩段“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D.④段“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7.如果把短文的标题《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换成《爱的协奏曲》,是不是也行?简要说明理由。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的风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丫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想必也该知足了。

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作者说“风是乡村的魂”,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风,我感到乡村的矜持、温情。
B.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C.乡村里的许多事物,都与风息息相关。
D.因为风,乡村才有了生命与活力。
2.下列与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的情感无关的一项是 (     
A.对故乡纯朴的风俗人情的赞美。
B.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C.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3.下面几幅图画不能表现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的一项是 (     
A.风拂炊烟图B.风吹莲荡图
C.风摇树木图D.风吹黄栌图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柔,让我们感受到故乡的温柔亲切,表达对故乡、对故乡风的喜爱和赞美。
B.将小枣树在无风的情况下无法茁壮成长与歪脖子黄栌招了风后长成合抱粗形成鲜明的对比,得出“万物生长离不开风”的结论。
C.文章第五段主要通过说明的表达方式表现风给大地带来生机和色彩,从而抒发了对乡村的风的喜爱与赞美。
D.文章开头“风是乡村的魂”一句,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又与文末相呼应,在内容上点明主旨。
2024-08-26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