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7339

阅读短文《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回答各题。

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老人虽身残,却心善,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小区里的人看他可怜,都极为照顾他。

②上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染着黄发的小伙子,把自己的运动鞋拿给他补。无论老人怎么尽心尽力,他却总是嫌他补得不好,不断要求返工。站在旁边的我实在气愤不过,张口欲为老人抱不平,但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用一个温暖的眼神阻止了我。就这样,老人反反复复为小伙子修补了好几次,小伙子才心满意足,丢下了十元钱,说:补了这么多次,钱就不用找了。说完,便吹着口哨离开了。

③小伙子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狡黠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他是故意找借口来帮助补鞋的老人。这样,既能帮助老人于无形,又能维护老人的尊严。

④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⑤前不久吃早餐时,我被邻桌的一对母女吸引了。她们穿着华贵,吃饭的姿态优雅,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放下筷子,向母亲娇声说:妈,我饱了,剩下的三个包子我不要了。母亲点着她的额头,笑嗔她是个败家女,示意她打包带走,女孩却表示:区区几个包子,不值得打包。母亲笑了:刚才你还拼命喊饿,现在又说吃饱了。以前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你看,现在你也开始败家了。

⑥母女俩优雅地离开了餐厅。出门时,女孩回头望向刚才吃饭的地方,眼神里满是暖意。那里——餐厅的角落,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迅速闪到桌前,把三个包子当作珍宝似的放进手中的碗里。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

⑦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⑧去年夏夜,我和正在看护桃园的三叔公聊天,突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我马上提醒三叔公,肯定是偷桃的蟊贼,并操起了一根木棍。

不,三叔公阻止住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缺一口桃吃?这么晚来摘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你要是猛地过去了,孩子们一慌,万一从桃树上摔下来怎么办?随他们吧。三叔公眼神里爬满的都是慈祥。

⑩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⑪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千沟万(hè)B.(náo)贼C.狡(xiá)D.褴(lǚ)
2.文章中的“美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下面四项中不是“美好”的一项是(     
A.小伙子补鞋时,让补鞋老人反复修补,实际是为了找借口帮助老人。
B.女孩吃早餐时,没吃完并拒绝打包三个包子,实际上是为了留给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
C.三叔公看护桃园时,阻止了我操起木棍赶走蟊贼,实际上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
D.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
3.关于第①段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属于人物的肖像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B.生动地写出了补鞋的老人饱经风霜、身有残疾,表现了作者对补鞋的老人的同情。
C.为下文小伙子帮助补鞋的老人作铺垫。
D.补鞋的老人不敢要高价,怕大家不来他这里修鞋,所以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
4.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小伙子“丢”“吹着口哨”的动作看似轻慢,实则是为了帮助补鞋的老人,维护他的尊严。
B.文中多次出现对“眼神”的描写,其中第③段中的“狡黠”一词是把贬义词当作褒义词使用。
C.第⑦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真正的春天来了,花都盛开了。
D.第⑨段画线句用了疑问句的句式,表现了三叔公阻止我时坚决的语气。
5.联系全文,关于⑪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美好”带给人们的温暖。
B.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在帮助他人于无形的同时,又能维护他人的尊严。
C.作者觉得他遇到的几个“美好”事件都写完了,没什么写的了,所以结尾处运用了省略号。
D.总结全文,呼应标题。
6.文章中写了三个“美好”,并用了三个单独成段的句子作小结。下列不是三个小结的一项是(     
A.⑪段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B.⑦段“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C.⑩段“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D.④段“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7.如果把短文的标题《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换成《爱的协奏曲》,是不是也行?简要说明理由。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来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文章开头写了“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
(1)“我”为什么“笑了起来”?
(2)“我”为什么感到“满足”?
2.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
3.下列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
B.“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
C.第⑩段中的“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这句话是说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
D.文章从对草木的亲近写到草木其实无法亲近,从过去我对生存的麻木写到草木唤醒了我对生存的热情。“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种既带有几分无奈、却又满怀虔诚的赞美。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胱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第五段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第四、五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六段抒发的情感与第四、五段有什么不同?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4.“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24-06-0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荷塘月色》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上门出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手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19277月,北京清华园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颇不宁静”该句放在开篇,为全诗抒情作基调。
B.“微风吹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以听觉写嗅觉,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C.“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荷叶风致,荷叶自下而上的雾气,表现缥缈的感觉。
D.文中划线句子中叶子是本体,闪电是喻体,表现出微风过处叶子的风致。
2.本文第一段中“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带”字用的如何,能否替换成“关”或者“掩”?为什么?
3.文中写《采莲赋》追忆六朝时的采莲场景展现了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