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854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伊犁的桥

宫明春

①我总认为,若一个地方有一条河穿过,那么这片土地便会显得很生动。幸运的是我生活的伊犁,就有一条哺育了世世代代伊犁人的伊犁河。

②春天,伊犁河岸两旁的柳树、白杨树、榆树、沙棘树抽出翠绿的新芽,野鸭悠闲地在河中嬉戏。夏天的伊犁河是孩子们的避暑胜地,一到晌午小伙伴们便邀约到河边嬉水,一朵朵水花飞洒到大家脸上,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飘荡在水面。秋天的伊犁河边,落叶缤纷如金色的海洋,桥下成片的沙棘成熟了,摘一颗放入口中,那酸甜可口的味道让我至今难忘。冬天的伊犁河景色更加壮观秀丽,天地之间浑然一色,映入眼帘的只有皑皑白雪,桥下又成为孩子们冬日的乐园,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山坡上滑爬犁,有的更顽皮,在河面冰上敲开一个窟窿用网抓鱼,提着鱼回到家,也可以免去父母对自己疯玩一天的责骂。

③儿时记忆中的伊犁河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时光如梭,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伊犁河两岸也随着时代的步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最大的要数伊犁河上的桥。最初的伊犁河大桥始建于1959年,一开始只是在渡口上修建的一座木桥,是当时伊犁河两岸唯一的陆路通道。大桥在1975年重新翻建,桥形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面宽八点五米,长三百多米。这座桥可以说是伴随着我成长起来的,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闲暇时光我都会来到这里扶栏远眺滚滚的河水向西流去,任由自己的思绪飞扬。

2004年,伊犁河二桥在大桥以西不远处破土动工,最终建成桥面宽二十七米、桥梁路面长度超千米的现代化大桥。登上大桥,伊犁河的壮丽风光可尽收眼底。桥下的河滨公园,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节假日里,前来野餐、休憩的游人络绎不绝。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四季美景的鲜活亮丽在摄影师的镜头下被永久定格。纯净的伊犁河水又是爱情恒远和甜蜜的最好见证者,所以伊犁河岸边常有婚礼举行。新郎把新娘从家中接出来时,接亲的队伍首先来到桥边,让伊犁河为新人做证。小伙子和姑娘们伴着手风琴的乐声,围绕新人载歌载舞。此时散步、游玩的市民都会被这热烈而幸福的场面感染,不经意间停下了脚步,或是鼓掌喝彩,或是伴着欢乐的歌声一起跳起舞来,让所有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伊犁人火一般的热情。

⑤随着伊犁河谷的一座新城——可克达拉市拔地而起,伊犁河三桥——可克达拉大桥建成,成为伊宁市、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都拉塔口岸互通互联的交通枢纽。可克达拉历史悠久,丝绸之路古道上的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一曲《草原之夜》将可克达拉的美景唱响了大江南北。作为新城的可克达拉市,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社会保障事业、城市绿化、亮化工程等都是城市的亮点。

⑥除了伊犁河上的三座大桥外,我还想说说伊犁的果子沟大桥。果子沟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城东北四十公里处,是一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通道,全长二十八千米。整个沟谷的河滩、山坡长满了野生的苹果,果子沟之名由此而来,山林里还有野兔、狐狸、狼、熊、野猪等动物出没。果子沟大桥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伊犁果子沟风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桥身腾空而起,穿过群山,跨越峡谷,充满天堑变通途的豪迈。

⑦四十年前,对于地处祖国边陲的伊犁人来说,走出伊宁市就意味着要出一趟远门了,记得小时候父亲出差去乌鲁木齐都要坐两天的班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晃到天黑才能走到乌苏,在乌苏简易的旅馆里留宿一晚,下车后人的腿都是肿的。如果遇到天气不好,还要困在果子沟滞留几天。父亲每每想起这些往事都感慨万分。如今伊犁的交通状况今非昔比,从伊宁市乘高铁前往乌鲁木齐只需五六个小时就能抵达。

⑧此时驻足伊犁河大桥景观道上,回眸伊犁河的那一刻,眼前的这条河,依旧是一条充满希望及活力的生命之河,是一条不断见证伊犁发展与进步的河,是一条日新月异、时常会让我流连忘返的河。这里四季分明、水草繁茂、资源丰富。如果你来过伊犁,呼吸过伊犁的空气,那沁人肺腑的瓜果之香、美食之味会让你久久难忘。

(选自2021424日《人民日报》)

1.文章第②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伊犁河岸的景色?
2.文章第④段写了河滨公园的哪些热闹场面?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什么要特别描写果子沟大桥?
4.文章第⑧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节选)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一切,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的坟墓显得更伟大更感人的了。那块高贵的朝圣之地坐落在偏僻、孤寂之处,被一片树林环抱。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那座山丘,山丘只不过是一个由黄土堆积起来的矩形土墩子,没有人看守,也没有人护卫,只有几棵大树给它遮阴。他的孙女儿在墓前对我说,那些参天大树是列夫·托尔斯泰亲手栽植的。他和他的哥哥尼古拉在童年时曾从一位村妇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人们栽树的地方将是一块吉祥之地。因此,他半像游戏似的栽下了一些小树苗。只是到了晚年,这位老人才忽然想起这个迷人的预言,于是他立刻表示这样的愿望:身后让人把他安葬在自己栽植的树林中间。

1.结合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对“我在俄国所见到的一切,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的坟墓显得更伟大、更感人的了”作简要分析。
2.选文中,托尔斯泰的孙女儿在墓前对“我”讲述了大树的来历,属于哪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4-05-16更新 | 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作者认为春天的到来最初是通过嗅觉感知的,而不是视觉。文章通过描写春天的气息、鸟雀的叫声和藤条的变化,展现了春天悄然来临的过程。作者用“初恋”来比喻这种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整体上,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读者带来了对春天的全新体验和深刻感悟。

【推荐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______,当你感到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止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选自冯骥才《春天最初是闻到的》,有删改)

1.下列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若隐若现B.时断时续C.似是而非D.似有若无
2.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最初是闻到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春天的到来远比那些可以看见的景象要早得多。
B.因为春天最初是一股清新的、熟悉的、浓烈的气息。
C.因为春天最初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的气息。
D.因为春天最初是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的。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下面的文章是赵文英的《说荷》,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着的荷。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作者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扣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读写导航》,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有改动)

1.文章第一段描写荷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第四段到第七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看,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第八段最后说,在古代文人的诗章中,荷尽展君子的襟怀,至今还在“轻轻扣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第九段说,楚楚动人的荷,能使人“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2024-06-04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