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5555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同义词的精选替换

极为丰富的汉语词汇,为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意义相似或相近的词——同义词。但是在具体场合、特定环境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一个词,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近几十年来,现代汉语越来越趋向于丰富、精密,有些词在五四时期可以那样用而并不感到欠妥,由于词义的变迁、用词习惯的变化等原因,在今天看来,就使人感到不那么准确了。在修改旧作时,叶先生在同义词中精心选择,做了必要的替换。例如:

例如:

1.那么怎样答复他呢?这真是个艰难的问题。(艰难改为困难。《校长》)

2.这一课轮到上历史了,学生们满怀着好奇的心思,坐在课室里期待。(好奇的心思改为好奇心课室改为课堂期待改为等待。《风潮》)

3.最先是母亲觉察,怎么身子有点摇动,桌上的花瓶也摆动了!(有点摇动改为有点儿摇动摆动改为晃动。《地动》)

4.在我的右面是一个营垒,约略可以看见雉堞式的围墙。营里早已没有兵卒住了。(改为驻扎。《寒晓的琴歌》)

5.我就问了,你们医生不是专给人家诊治疾病的么?……”诊治改为疾病改为改为。《含羞草》)

6.中间一个充当县视学的陆仲芳看见了高先生,中止了吸水烟,略作起立的姿势,·中止改为停止停止前加便。《城中》)

删削简缩,使文字洗练

我国历代作家都十分重视表达简洁,文字洗练。叶圣陶先生在这方面也有许多论述。他曾经很精辟地说:咱们写个作品,在语言的使用上也该遵守节势的原则。把文章的水分’挤掉一点。他自己就是身体力行的。例如:那兰妇子 提起喉咙,或者敲起小铜相配。

1.原句: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起喉咙,或者敲起小铜中顶 锣,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

改句: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锣,招揽主顾。(《马铃瓜》)

2.原句:有一个恶神在地面游行,他的意思要使地面没有一个快乐的人,……

改句:有一个恶神在地面游行,要使地面上没有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人》)

3.原句:当他走出纺纱厂时,一大群的人迎了上来,……

改句:他走出纺纱厂,一大群人迎了上来,……(《快乐的人》)

4.原句:学务委员……不知为什么,总觉吴先生不适于自己的眼光。

改句:学务委员……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吴先生不顺眼。(《饭》)

5.原句:我从小就种田,米麦菜豆都种过,都会。他的语音含有诚恳的意思,……

改句:我从小就种田,米麦菜豆都种过,都会。他的语音很诚恳,……(《苦菜》)

1.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杰出的作家往往认为自己的旧作毫无价值。
B.我国历代作家大多重视语言表达的简洁程度。
C.现代汉语的所有词汇都有特定的用法,不能互相替换。
D.为了表意准确,作者应当牺牲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2.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分析文坛名家修改自己旧作过程的意义。
3.在《含羞草》之前的版本中,叶圣陶先生将“你们医生不是专给人家诊治疾病的么?”修改为“你们医生不是专给人家治病的吗?”这句话被修改了哪几处?这样改的作用是什么?
4.叶圣陶先生提到,在修改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文章的“水分”挤掉一点。请问你如何理解“水分”?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子,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

那么,家教与家风又是什么关系呢?简而言之,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则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共有的精气神。中国古代的家教、家风建设,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父训母教,。在古代,父亲读书有文化,作用更多体现在规矩的制订上;而母亲一生大多围着家庭转,她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规矩的实践与维护上。父训母教的配合,其实也就是言传身教的配合,它让家教不仅具有高度,更具有温度。今天,中国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有文化,母亲也有文化;父亲有工作,母亲也有工作。正因为如此,相互协作、言传身教才显得格外重要。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丧偶式育儿,为什么这种育儿方式如此招人反感呢?就是因为父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不够。

第二,,底线思维。德行不是一句空谈,而是体现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的方方面面。《朱子家训》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这其实表现的就是古代仁爱的美德。另外,中国所有的家训、家教都不是顶点设计,而是底线教育。不求贵而求不贱,不求富而求不饥,不求立而求不倾,不求达而求不败,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中国古代家教最重要的智慧之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官员落马,他们忏悔的时候,往往会谈到丧失理想信念,突破人生底线,这才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这就从反面彰显了德育优先和底线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化家为国,。古代讲家国同构,家庭道德可以外化为社会道德、政治道德,家庭秩序也可以外化为社会秩序、政治秩序。正因为如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才会成为古人为政的基本认识。中国古代的家训、家教虽然立足于家庭,但绝不局限于家庭,而是有着鲜明的国家意识。《朱子家训》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但是做官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要心存君国,志在圣贤。这是中国古代家教的特点,它不仅考虑着家庭,也考虑着国家,这让中国的家教、家风能够横跨公私两个领域,同时与家道、国运密切相关。古往今来,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个健全,一个加强,再次彰显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家庭教育这件家事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是家庭的私事,而且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局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正视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部分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全面健康发展;家校社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交流,家庭教育被卷入学校化和知识化的误区;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的力度不足,上不同频,上难共振等等。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家长应担起家庭建设的主体责任,树立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家长要正身,正言,正行;家长要站在少年儿童的立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长还要树立和落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家庭教育理念,多花点时间与孩子开展有意义、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事关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事关培养党和国家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正家而天下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统一、协同育人,共同画好培养健康下一代的同心圆。家长应让家庭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域,让家庭教育回归和创造美好;学校要贯彻家长是学校的同路人的办学策略,实施开放办学,让家长成为家校共建的积极因素和有效资源;全社会应该关心并支持家庭教育,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大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开发力度;家校社要构建起全员沟通、全程协同、全方位互补的大育人格局。

(摘编自叶青《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庭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好的家教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
B.在家庭、家教、家风中,家风是家庭的精气神,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C.当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职责发生了变化,当下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
D.部分家长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并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B.党的二十大报告关注家庭教育,表明家庭教育很重要,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不是一件小事。
C.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其责,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关系,相较而言,材料一对此的论述更详细。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曾子的妻子为哄孩子,欺骗孩子说要杀猪给他吃,曾子听后真的把猪杀了。
B.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迁居,最终把家迁到学校附近。
C.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身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激励他忠君爱国。
D.司马光写了一篇《训俭示康》,告诉他的儿子要做一个节俭的人。
4.在材料一①②③处的横线上补写内容,要求:内容连贯,符合文意,每处4个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因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而母亲管教不了,王强逐渐养成了旷课、沉迷网游等恶习。请结合两则材料,给王强的父母提几条建议。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选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下列小标题中能归纳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分子到药物B.影响世界C.发展与超越D.中医药学的贡献
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青蒿提取物到快速研发青蒿素,这体现出了中医药的智慧。
B.中医大都采用复方用药来治疗病人疾病,而不会使用单一药物来治疗疾病。
C.有许多证据证明中医药学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D.利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药青蒿中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这是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B.中医师主要采用复方用药的形式,其处方由多种中药根据主次按一定比例组成。
C.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昌盛,是因为我们的中医采用了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
D.青蒿素的提取与研发再次证明,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结合课文内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既表达了授予奖励的感谢之情,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又以时间为线,具体讲述了发现青蒿素、开展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历程,融合着自信、骄傲之情。
B.文章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学研究过程,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目标坚定、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
C.课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采用总分的结构,由引言以及各小标题所领起的部分组成。
D.课文体现了实用类文本的典型特点,语言严谨、朴实、准确,充满了理性的力量。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中国

人治法治相对称。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基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孔子一再地用字,用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是通过国家的权力推行其所支持的法律规则来维持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治理方式,其实质是“人依法而治”,并非不靠人来执行。
B.人治只是把统治者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方式,它不需要法律,以统治者所掌握的权力作为推行的力量。
C.礼治是按照整个社会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人们经过教化,依照某种仪式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D.法是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其效力,礼维持规范的力量则来自传统。法治和人治的区别体现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没有法律并不影响乡土社会下的秩序。它自有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无须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依靠礼加之于人来限制人的行为的,一个人如果失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吐弃。
C.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流动小,土地也很少变动,所以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凭借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即可。
D.乡土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新的问题,过去证明有效的生活方法无法应对这些问题,无法保证传统的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学而时习之”,乡土中国时代,一个人只要能学到社会所累积的有效经验,就能应对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获得满足需要的愉快。
B.所谓“言必尧舜”,乡土中国是个崇古的社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不大,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经验可以作为后代生活的保障,值得保守下去。
C.所谓“富而好礼”,人对礼的服从是主动地,只要是主动服礼,就可以形成敬畏感,使人服膺,为人所好,从而内在地限制人的行为。
D.所谓“克己复礼”,礼的养成并不是由本能或天意自动形成的,要求自我的克制与约束,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不能离开社会。
2024-05-1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