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古代白话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5513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这样称赞黛玉目的是(     
A.为了巩固自己在老太太心中受宠的地位,故意夸赞林黛玉,讨老太太的欢喜。
B.为了讨好林黛玉,博得林黛玉对自己的欢心,以及“三春”姐妹对她的尊重。
C.她用“三春”之美来夸赞林黛玉,是为了说明她也重视林黛玉,也怕将来林黛玉做贾宝玉的妻子夺了她掌的荣国府的权。
D.她赞美林黛玉,又讨好了老太太,还侧面夸奖“三春”,可谓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目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
2.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戏,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3.王熙凤的两“携”一“拭”是否对黛玉有真情?这些动作有何目的?
【知识点】 古代白话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曹营

陈振林

他拿定了最后的主意,要向对面走过去了。

对面是曹营,是曹阿瞒的营寨。

本来,他是下定决心跟定了刘将军,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他从没有想过去曹营。在刘将军这里,他施展自己的拳脚,运用自己的谋略,也就在这新野小地,接连打赢了两场大战,奇袭夺得了一座坚固的城池。他和刘将军,已是形影不离。刘将军,也真离不了他这位谋士了。虽说如今四处征战,居无定所,但他还计划着,和刘将军一道平定天下,恢复王室。

奈何,昨夜接到老母亲的书信。书信中,母亲说家人在战乱中被冲散了,好在曹将军派人收留了自己,有了安身之所,盼儿子前去相聚。他爱着自己的母亲,多年来言听计从。他知道没有母亲的抚养,就没有如今的自己。他将书信认真地翻看,确信是母亲的手迹,确信母亲在曹营,也确信母亲在召唤着儿子前往相聚。

他骑上了马。那匹马,精壮强悍,是刘将军亲自挑选之后送给自己的。

刘将军拉着他的手:元直史,放心去见令堂大人吧……”

他没有言语,留下了一封信,那是关于他的好朋友卧龙先生的。他要将好朋友卧龙先生推荐给刘将军。他的心里,卧龙先生之智谋比自己胜过不知多少倍。

与君此日别,何日再见君……”刘将军又说,声音低了下去。

他没有泪水,其实是忍住了心中的血泪。他双腿一夹,精壮的马儿迈开了四蹄,扬起一片尘土。

那马儿,奔向了对面的曹营。

曹营的将士列队欢迎他的到来。击鼓奏乐,热闹非凡。那个叫曹阿瞒的人出现了,满脸的胡须,个子不高。阿瞒那如鹰的双眼,炯炯有神地望着他,脸上满是微笑。见到母亲,是在一座华丽的府第。门前,是两只威武雄壮的石狮子,瞪着大大的眼睛向远方张望。进到院子,是满院的花香和一池的游鱼。那琉璃瓦的屋子,一间连着一间。那屋子的粗木柱,要两人合围才抱得下。这样的府第,是多少读书人的梦。

这就是元直兄的徐府了。阿瞒小声地说道。

他没有回应,径直走到母亲的身边。母亲坐在正屋大堂,他向母亲双膝跪下:母亲,儿来看您了……”老母亲满头银发,丝丝雪白,却根根竖立的样子。她一惊:你,你怎么来了?

他伏身再拜,泣道:儿得了母亲书信,即刻起身,生怕误了时辰。

书信?为娘如何与你书信?老母亲一字一顿,头上的白发一颤一颤。

他这才明白,自己中了他人的诡计,是有人模仿母亲的手迹欺骗了自己。他自己是饱读诗书之人,是满脑子智谋的人啊,怎么如此轻易上当了呢?他在地上不停地向母亲叩头。

他将自己关在了最里边的屋子里。那是间柴房,装了一屋子的柴草。他要面壁思过,反省自己。他想着,余生唯一的事情,就是好好侍奉自己的老母亲。

夜半时,有人敲响了柴房的门。来人说:老夫人已不在卧室,不见了人。他慌乱起身,满屋寻找自己的母亲。

屋子里没有,他奔向了后院。他看见了后院的一棵歪脖枣树,也看见了像画在枣树上的老母亲。老母亲的满头白发,没有一丝杂乱,丝丝根根,精神抖擞。

母亲怎么会给自己写信呢?他不停地问着自己,一遍又一遍。

他牵拉着自己的头。他的头,再没有抬起来。

他知道,那一刻,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慈爱的老母亲,也亲手杀死了壮年的自己。

他挥动手臂,挥向了案上的书册。哗啦啦,一卷一卷的书册,像扑棱棱的鸡鸭,四散着躺在了地上。

(有删改)

文本二:

没有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或根据来作为历史小说的起点而去创作历史小说是不可思议的。著名学者吴晗在《谈历史剧》中写道: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此言历史剧,理通于历史小说,人物、事实都是虚构的,绝对不能算历史小说。

可以这样说,历史小说这一概念中的小说,它所提供给历史的,是一种角度、一种视野,或者是一种密码;而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则更多地来自对历史的编织,而不是纯粹、简单的反映。小说的想象和感悟的特质在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的创造,是力求其空间世界的完整性和生动性,把组成的各部分、各因素、各细节尽量地整合为相互不可分离的整体。小说的感悟包含了艺术的直觉和艺术的穿透性,它要在小说的空间里浸润可供阅读者领受的芳香油,并用艺术的特性灌注生气于小说空间之中,以艺术思维的纬线勾连小说世界与阅读者,从而触及各个连接点上的艺术细胞而让各部分产生共振。

(摘编自李裴《小说结构与审美》)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徐元直曾立足新野小地赢得大胜利的过往,这使曹营对其用计、诱骗其投奔的情节更加具有合理性。
B.男儿有泪不轻弹,徐元直离开刘将军处时“忍住了心中的血泪”,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徐元直沉静内敛的性格特征。
C.曹阿瞒安排将士列队欢迎徐元直,奉他为上宾,并为他安排了豪华的府第,但徐元直已决定不为其所用,没有回应。
D.徐元直与徐母相见时,二人的对话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透露出极大的信息量,徐元直由此得知自己落入了圈套。
E.文本一的对白中多次出现省略号,省去人物言语,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推进叙事速度,加快小说节奏,为小说营造一种紧张感。
2.“检验人物和情节的金标准就是逻辑,也就是要合理”,文本一中徐母的结局也是合理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合理之处。
3.请结合文本二中对历史小说特点的解说,从三个角度分析文本一是怎么体现这些特点的。
4.某平台拍摄“三国谋士”专题片,准备拍摄徐元直离别刘将军的场面,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说明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
音乐特点符合画面内容
近镜头近距离拍摄镜头元直上马,将军话别,留下书信
特写镜头拍摄人像某一局部或物品某一细部的镜头
画外音与画面互为补充,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人物内心,50字左右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思付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众姊妹都忙告诉黛玉道: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他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歇歇儿去。

(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对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B.王熙凤见贾母
C.王熙凤见黛玉D.王熙凤见王夫人
2.下列对选文中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王熙凤奢华富贵的穿着、打扮可见其对金钱强烈的贪欲。
B.由“丹凤眼”“柳叶眉”可见王熙凤容貌艳丽妩媚。
C.含威不露的“粉面”,未笑先启的“丹唇”,反映了她善欺诈的本性。
D.选文画线句充分体现了王熙凤巧于逢迎的个性。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和众人的言行,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B.选文中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王熙凤的形象。
C.对王熙凤头饰、服饰的描写,衬托了王熙凤艳丽华贵的气质。
D.选文中王熙凤的言行举止,体现她巧于逢迎的性格特点。
4.对选文描绘王熙凤的手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通过白描手法来完成的。
B.作者只是通过正面描写来完成的。
C.作者善于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D.作者主要通过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来完成的。
2024-07-17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攻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呼之。这熙凤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至贾母身边坐下,因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使用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以上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前八十回作者是__________代的小说家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1)敛声(     )             (2)纳(     )
(3)豆绿宫(     )             (4)(     )
3.解释词语:
(1)放诞:
(2)风骚:
4.写王熙凤“人不到,笑声先到”,是为了表明什么?
5.作者刻意地描写了王熙凤与众不同的服饰,试用一句话来概括。这说明了她什么特点?
6.选文中加点的动词“携”“送”“笑”“拭”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
2024-02-27更新 | 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