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507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以下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词“戕害”在文中的意思是“伤害、损害”。
B.第②段中“读得太多可能有害”的原因是一味获取大量僵死的知识,脱离生活。
C.第②段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不倾心于读书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点出书籍不应该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D.选文第①段、第②段采用了对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2.选文第一段论述的中心是(     
A.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C.读流行文学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3.结合选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我读书只为赚钱谋生”,这样的读书是根本无法获得教养的。
B.现代世界五彩斑斓,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输迅速方便,与读书风气的衰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C.战国的赵括自幼饱览兵书而仍遭长平之败、丢了性命的原因,或在于喜欢读书而不会读书,或是读书虽多却脱离实际,或有书可读却不会挑选。现在迅猛发展的网络文学,看似迅速直接地反映生活,时代性强,但有不少内容带“色”。
D.带“暴”,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口味,读这样的文学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4.作者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在作者看来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读书人”?
5.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历久弥新、永葆光彩

①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有关应用程序上,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5部影视作品。

②古代文学经典一向静水流深,以“票房”为视角,人们发现传统经典竟如此强有力地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来。正如有的网友感慨:“《西游记》简直承包了我的童年。”不只《西游记》,还有其他一些作品,都是源自传统经典的影视再创作,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成为公认的时代精品,构成一代代观众的文化记忆。这是经典绵延传承的力量,也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力量。

③为何近些年中国电影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④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艺术形象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人物独特的性格魅力倾倒,伴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或惊、或喜、或怒、或嗔,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在很多人眼中,《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师徒四人的冒险,但读者尤为感兴趣的还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有时候,由于人物的吸引力过于强烈,读者不得不跳过古典作品中颇为常见的“有诗为证”,径直去探知人物的命运走向。

⑤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使得孙悟空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

⑥传统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我们对其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并加以精心呵护。尊重与保护并不意味着在经典面前亦步亦趋。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相呼应,才能成为滋养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源泉。

⑦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探索。

⑧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对传统经典的再现与改编,要始终立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不断对传统经典进行增删改写的过程中,其实也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氛围、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以及中国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都注入其间,使得经典艺术形象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⑨二是充分拥抱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途径、艺术创造形式、行为交往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

⑩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传统经典的滋养。当下以各类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经典进行的改编,给新时代文艺带来显著的活力与影响力。以时代精神焕新传统经典,将当代人的立场、思想与情感注入传统形象,让今人与古人实现对话与共振。

(选自《人民日报》(20231212日第18版),有删改)

1.下列对“艺术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B.艺术形象在众多读者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为人物独特性格魅力倾倒。
C.经典艺术形象往往受人们关注,所以对传统经典的改编,需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
D.读者经常跳过古典作品中“有诗为证”的内容,径直去探知人物的命运走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热搜引出话题,分析中国电影喜欢改编传经典缘由,最后探索改编思路。
B.作者引用网友话,论证《西游记》经影视再创作,“已经成为公认的时代精品”。
C.文章从观众和艺术形象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电影喜欢改编经典作品的原因。
D.作者认为,从古至今,经典艺术形象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共同完成的。
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票房”视角来看,传统经典已经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了。
B.尊重与保护传统经典并不是“亦步亦趋”,不断与时代呼应、与时俱进,加强创新。
C.随着人工智能、模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传统经典的改编成本将会不断降低。
D.我们将当代人的立场、思想与情感注入传统形象,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
2024-03-10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声)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蜾蠃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诞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选自鲁迅《春末闲谈》)

1.上文提到了E君的发愁,在表达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题外话,说明E君的发愁是杞人忧天。
B.从行文章法上看,“E君的发愁”标志着文章由闲话细腰蜂捉小青虫的趣事转入正题。他所发愁的奇妙药品,即统治者用以禁铜民众的精神控制术。
C.标志着行文向纵深拓展,E君希望统治者能发明十全的好方法。
D.用“E君的发愁”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文中“黄金世界的理想”所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B.指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
C.指历史上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太平盛世。D.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百姓不懂思想,不去反抗,而是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任由统治阶级作威作福。
3.文中提到“二十四史”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的朝代更迭表明,治人者的精神控制术并不十分奏效。
B.证明皇帝始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
C.增强“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一句讽刺力度。
D.说明俄国国情不同中国,无论如何,俄国是不要紧的,E君不必发愁。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作者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
B.作者从细腰蜂的麻醉术转到中外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上,治人者采用“各种麻痹术”来麻痹人民,但这种麻痹术却不如细腰蜂的毒针那么灵验,说明统治阶级的无能,技不如细腰蜂。
C.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作者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
D.在“闲谈”的形式下,思路无拘无束,集知识、趣味、说理一炉。语言精炼、生动、幽默,好用反语,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1.“不能手无寸铁”中“铁”指的是________;本文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和________论证的论证方法。
2.对本文主题理解恰当的是。(多选)(     
A.一个人的成功,来自对自己优势的发现。
B.一个人的成功,来自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
C.一个人的成功,来自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
D.一个人的成功,来自祖先的物质财富。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