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363226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历久弥新、永葆光彩

①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有关应用程序上,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5部影视作品。

②古代文学经典一向静水流深,以“票房”为视角,人们发现传统经典竟如此强有力地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来。正如有的网友感慨:“《西游记》简直承包了我的童年。”不只《西游记》,还有其他一些作品,都是源自传统经典的影视再创作,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成为公认的时代精品,构成一代代观众的文化记忆。这是经典绵延传承的力量,也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力量。

③为何近些年中国电影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④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艺术形象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人物独特的性格魅力倾倒,伴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或惊、或喜、或怒、或嗔,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在很多人眼中,《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师徒四人的冒险,但读者尤为感兴趣的还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有时候,由于人物的吸引力过于强烈,读者不得不跳过古典作品中颇为常见的“有诗为证”,径直去探知人物的命运走向。

⑤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使得孙悟空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

⑥传统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我们对其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并加以精心呵护。尊重与保护并不意味着在经典面前亦步亦趋。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相呼应,才能成为滋养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源泉。

⑦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探索。

⑧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对传统经典的再现与改编,要始终立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不断对传统经典进行增删改写的过程中,其实也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氛围、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以及中国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都注入其间,使得经典艺术形象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⑨二是充分拥抱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途径、艺术创造形式、行为交往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

⑩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传统经典的滋养。当下以各类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经典进行的改编,给新时代文艺带来显著的活力与影响力。以时代精神焕新传统经典,将当代人的立场、思想与情感注入传统形象,让今人与古人实现对话与共振。

(选自《人民日报》(20231212日第18版),有删改)

1.下列对“艺术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B.艺术形象在众多读者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为人物独特性格魅力倾倒。
C.经典艺术形象往往受人们关注,所以对传统经典的改编,需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
D.读者经常跳过古典作品中“有诗为证”的内容,径直去探知人物的命运走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热搜引出话题,分析中国电影喜欢改编传经典缘由,最后探索改编思路。
B.作者引用网友话,论证《西游记》经影视再创作,“已经成为公认的时代精品”。
C.文章从观众和艺术形象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电影喜欢改编经典作品的原因。
D.作者认为,从古至今,经典艺术形象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共同完成的。
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票房”视角来看,传统经典已经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了。
B.尊重与保护传统经典并不是“亦步亦趋”,不断与时代呼应、与时俱进,加强创新。
C.随着人工智能、模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传统经典的改编成本将会不断降低。
D.我们将当代人的立场、思想与情感注入传统形象,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以下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词“戕害”在文中的意思是“伤害、损害”。
B.第②段中“读得太多可能有害”的原因是一味获取大量僵死的知识,脱离生活。
C.第②段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不倾心于读书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点出书籍不应该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D.选文第①段、第②段采用了对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2.选文第一段论述的中心是(     
A.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C.读流行文学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3.结合选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我读书只为赚钱谋生”,这样的读书是根本无法获得教养的。
B.现代世界五彩斑斓,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输迅速方便,与读书风气的衰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C.战国的赵括自幼饱览兵书而仍遭长平之败、丢了性命的原因,或在于喜欢读书而不会读书,或是读书虽多却脱离实际,或有书可读却不会挑选。现在迅猛发展的网络文学,看似迅速直接地反映生活,时代性强,但有不少内容带“色”。
D.带“暴”,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口味,读这样的文学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4.作者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在作者看来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读书人”?
5.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2024-03-0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穿着棉袄洗澡

韩寒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字人下的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对我已经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今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一把一把将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所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请不要来说教时间是什么金钱银钱之类。

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我觉得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看许多侦探小说或悬念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怎么不开一门看侦探小说的课?不开倒也罢了,为何要阻止别人看呢?这里便涉及读书的问题,记得有一句话,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英语来说,乍一看语文书还以为我们民族还在遭人侵略,动辄要团结起来消灭异国军队,这种要放在历史书里面。而真正有艺术欣赏性的梁实秋、钱锺书、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来见不到……至于英语,我的一帮从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朋友说,空学了六年英语,连筷子(chopsticks)、叉子(fork)、盐(salt)等吃所必备的东西和厕所(toilet)、抽水马桶(toilet bowl)、草纸(toilet paper)等拉所必备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说,只知道问澳大利亚人一些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废问题来寒暄……

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长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我曾从《知音》杂志上看见一个处境与我一样又相反的人,他两次高考数学、物理全部满分,而英语、语文不及格,最终他没能去大学,打工去了。所以,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在洗澡。

(文章有删改)

1.你认为韩寒所说的“穿着棉袄洗澡”在批判教育上的什么问题?
2.韩寒在文中认为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教材的主要问题各是什么?
语文:______________
英语:______________
3.韩寒认为理科对他已经完全没有意义,并作了分析阐述,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4.你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如何评价?(存在不足或有何体会?)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选段,回答问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目的是引出下文的“拿来主义”。
B.“抛给”与“抛来”有着本质的不同:“抛给”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来”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
C.在文中“送去”的是古董和艺术家,这是一种媚态;“送来”的是残羹冷炙,让“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所以“送去”之外,还得“拿来”,而不要“送来”。
D.节选部分着重揭露“送去”的本质和“送来”的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要“拿来”,而且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说说“抛给”“送来”“拿来”的本质是什么。
4.综观选段,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主张的?采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拿来主义”主张有什么作用?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