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338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B.江陵                                                  下:攻占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
D.沧海之一粟                                        渺:小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A.固一世雄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C.渺沧海一粟D.羡长江无穷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在选段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项是(     
A.郁乎苍苍B.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
C.哀吾生之须臾D.挟飞仙以遨游
4.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原本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B.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驾着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在这里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杯互相劝酒。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做那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蜉蝣和沧海之中的一颗粟米。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文:希望偕同仙人一起遨游,抱着明月永世长存。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五十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登泰山记》)

(1)下列各句中的“鼓”字,不作动词用的一项是(     
A.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戊申晦,五
C.噌吰如钟不绝。D.微风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古今B.六王毕,四海
C.四五十里,道皆砌石为磴D.用心

(3)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4)下列纪年、纪月、纪日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C.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③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B.第一段先写由京师到泰安,再写由山麓到山顶,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阔。
C.第二段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D.第二段详细地写日出的全过程,从颜色和气象两个方面,对泰山日出的壮美景象作了神采飞动的形象描绘。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B.或师焉,不焉                                或:或者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
2.下列句中“其”字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其”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于此乎B.为惑也,终不解矣
C.吾未见明也D.可怪也欤
3.下列四句话的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译文: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文: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中,有相互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互相讥笑。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语段选自韩愈的《师说》,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B.上述语段从多个方面进行类比,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的原因,有很强的说服力。
C.上述语段中作者认为“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童子之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D.上述语段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的文章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武技》,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许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僧问:“汝益乎?”曰:“矣。”(好)
B.遨游南北,有其对。(无,没有)
C.然以其文弱故,之。(轻视)
D.方颉颃间,尼即遽止。(原指鸟上下飞翔,此处喻比武的腾跃进退)
2.下列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B.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C.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D.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②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C.本文常用“笑”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尼僧的几次笑,将其技艺高强和性情谦逊都写意地勾勒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D.文章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2024-06-08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