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228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乎我的意料。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曾经屡次为之感叹”中的“之”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所表现出来的勇毅。
B.“三一八”惨案及“去年中国女子的办事”所共同体现出来的中国女子的勇毅精神。
C.去年“中国女子的办事”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女子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D.历史上所有中国女子在反对压迫、抵抗侵略等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2.对“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删去“倘要寻求”,句子也很通顺,鲁迅用这四个字的用意是(     
A.表明作者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方式,但既然有人牺牲了,也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B.告诫人们从这次请愿行动中接受教训。
C.高度赞扬这次请愿的重大意义。
D.认为这次请愿毫无意义。
3.对“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
B.“说不出话来”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C.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
D.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
4.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论述刘和珍等死难意义,鼓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前进。
B.赞扬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C.控诉当局者的凶残暴行,揭露流言家的卑劣行径。
D.三个女子是中国的骄傲,我们应当永远纪念她们。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叙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用反复、反语、对比等修辞手法,让刘和珍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B.本文情感曲折深沉、沉郁顿挫,以叙事的惨烈,隐含强烈的情感。
C.本文用白描、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多样的手法来描写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一般性的纪念文章。它既要悼念烈士,寄托作者的哀思,又要揭露中外杀人者的罪行,还要激励后人继续奋斗。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美其美!立足文化根基,打造古镇特色品牌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升温,各地古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放眼望去,处处是排起长龙的小吃摊位和今日客满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对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镇同质化现象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大同小异的外观设计,千篇一律的制式产品,连商业业态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网红奶茶、手工银饰……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让游客走了之后还想再来,是不少古镇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②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并非历史遗留或自然形成,而是不合理商业开发的结果。古镇需要开发,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但一些新开发的古镇,未能处理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业模式,不注重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导致景区里只能看到批量生产、脱离地域属性的旅游产品,看不到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让游客失去新鲜感。

③如今,许多游客到古镇等文化景点旅游,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拍照留念,而是希望进行文化体验游、沉浸式旅游。人们想看到古镇历经岁月洗礼留下的历史记忆,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欣赏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避免古镇同质化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古镇发展定位与文旅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

④要把游客吸引来,留下好口碑,各地古镇要在彰显文化独特性方面下更多功夫。古镇居民是古镇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让古镇有了独特的生活气息、持久的文化吸引力。比如,乌镇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除了本身景致优美之外,还在于当地把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当作重要的财富精心呵护,并对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一些古镇为了实现商业功能迁走当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把古镇原来的居民留住,把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住,找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商业开发才能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⑤人们总是希望在旅途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对于有一定文化底蕴和开发历史的古镇而言,要想避免让游客陷入审美疲劳,除了找准自身特色,还要结合已有文化属性不断推陈出新,为游客提供新的体验。周庄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镇之一。近年来,面对全国各地古镇类景区的激烈竞争,周庄依托江南的夜文化,以光影科技、艺术设计点亮古镇,打造夜游品牌,助力景区向休闲度假基地转型。在当前的文旅市场,复制他人的商业开发模式绝非长久之计,已经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古镇,也要继续创新,以此赢得更多回头客。

⑥古镇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用好这笔资源,既能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也能满足游客旅游度假的需求,还能为保护古镇历史文化提供资金支持,是多赢之举。把握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良性商业开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古镇定能让当地居民诗意地栖居,也能让远道而来的人们体会到诗与远方的美好。

(《人民日报》2023516日)

1.关于古镇发展问题,下列不属于本文讨论的是(     
A.古镇在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
B.古镇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商业开发问题。
C.古镇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的问题。
D.古镇如何让当地居民诗意栖居的问题。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篇由“五一”假期古镇旅游的现状引出论题,能够引发读者的同感和思考。
B.文章在分析了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的原因后,提出解决办法,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④⑤两段提出观点后,分别列举乌镇、周庄的事例,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D.文章最后一句从保护古镇资源的角度,总结出本文中心论点,照应文章标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镇开发要做好其历史遗留的保护工作,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特色。
B.今天的人们对古镇旅游期望更高,他们只欣赏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
C.居民是古镇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了他们,古镇就有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
D.古镇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用好这笔资源应避免简单复制他人的商业开发模式。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者》:来自品质 不冷缘于情怀

让中国文化得到认可,我要走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这是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朗读者》舞台上的一句话。

他的话很朴实,但也十分厚重,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传播文化的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履行时代使命,这也是《朗读者》的社会意义所在。《朗读者》总导演刘欣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文学+朗读 传承优秀文化

你有多久没朗读了?《朗读者》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一句话,带出了一个人一段文的情感故事。定位于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的《朗读者》,首播后便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每周六、日晚分别在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不喧闹、不炒作的节目风格也被业界称为一股清流

《朗读者》有多火爆?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微博话题CCTV朗读者阅读量破7亿,当前已有50多篇微信文章阅读量10万+,豆瓣评分最高达9.5分。

a 取得的成绩,在《朗读者》另一位总导演田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于董卿当时想要做《朗读者》是凭借电视人20多年的经验,感觉是时候该出一档文化类节目,并没有想到会引领文化潮流。而必然性在于当下观众和当前电视业急需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心田,《朗读者》出现得刚刚好。田梅说,节目通过朗读表达嘉宾情感、传承传统文化,让嘉宾和观众能够从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 b

c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为百姓打造一个情感表达的殿堂,通过朗读的形式为平凡者发声。正如刘欣所说,《朗读者》的节目形态是对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唤醒人们通过朗读这一传统方式来感知文学之美,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 d

当前节目已经播出5期了,每期节目都集中选取一个主题,无论是第一期的遇见、第二期的陪伴,还是第三期的选择、第四期的礼物和第五期的第一次,都通过嘉宾朗读文化经典来传递情感、传承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最让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干春松记忆深刻的朗读者是许渊冲。他不仅翻译了《牡丹亭》,还把《诗经》《楚辞》《宋词》等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将许多中国古代的典籍以一种十分优美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时,他也积极介绍西方的经典作品给中国的读者。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回归有着重要意义。

人物+故事 传递情感温度

在采访中,田梅多次强调《朗读者》的定位是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我们希望,通过嘉宾对文学经典的朗读,向观众传递出一种情感温度

《朗读者》采取了访谈+朗读的形式。在刘欣看来,真情实感是《朗读者》要传递的价值,只有聊开了,嘉宾的心才能打开,观众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嘉宾朗读的真情实感。嘉宾们通过朗读,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出人生态度。

濮存昕在朗读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之前,与观众分享了荣国威医生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他重拾自信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永不放弃、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世界小姐张梓琳用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读给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也向观众传达了什么才是对孩子正确的爱;作家麦家朗读了他给儿子写的一封信,寄托了满满的父爱……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明星们,节目还邀请了素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来到舞台。其中,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诠释着他们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毕业于耶鲁大学却选择到农村扶贫的秦玥飞将《泥泞》献给广袤大地;妇产科医生蒋励通过朗读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向观众传递了人道、友爱、互助与奉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田梅说,朗读是最能传达情感的,《朗读者》便是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同样,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再军看来,《朗读者》就是通过传播文字,把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至理都充分地表达出来,是一种很真实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东西。

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特定主题,嘉宾通过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等,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全民共鸣,来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刘欣说道。

线上+线下 掀起朗读热潮

相较于娱乐类节目,文化节目确实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董卿及团队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是来自文学品质,而不冷靠的则是情怀,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凝心聚力。

《朗读者》倡导朗读经典美文、传递中国文化的节目理念不仅体现在节目中,还在线下展开了推广。

据田梅介绍,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读,节目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地设立了朗读亭,希望让普通市民同样有机会进行朗读。实践证明,节目组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朗读亭每到一地,来到朗读亭诉说心底故事的朗读者都络绎不绝,有些观众排队9小时,只为朗读3分钟。

李再军说:人们通过阅读文字,可以了解历史、社会生活、增长知识,‘朗读亭’将会使很多人重新拾起朗读的习惯。

节目本身的热度也迅速带动周边,除了在节目中朗读的嘉宾成功登上微博热搜外,嘉宾朗读的作品也都进入了各大搜索排行榜。

可以说,《朗读者》的播出已然掀起了全民朗读热潮,在多媒体时代,让大家重拾朗读习惯,重新找回对纸质书籍的喜爱,复古的方式引领着文化的新时尚。‘朗读亭’将在更多城市设立,进一步把‘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一朗读理念,以时尚多元的形式传递给更多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刘欣说道。

1.将“《朗读者》作为一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黄金时段联合播出的文化节目,本身便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A.a处B.b处C.c 处D.d处
2.下列对“朗读者”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者》开播以来,引发全民共鸣,深受观众好评,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B.节目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福州、西安等地设立了“朗读亭”,让普通市民有机会朗读。
C.《朗读者》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朗读盛宴”。
D.朗读嘉宾有明星,也有“素人”,在朗读中,通过传播文字,把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至理都充分地表达出来。
3.依据全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朗读者》之所以火爆,说明当下观众和当前电视业急需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心田。
B.大多数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了嘉宾朗读文学经典,向观众传递出一种温度情感。
C.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唤醒人们重新审视朗读这一传统方式,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也是节目形态一大特点。
D.“传递情感温度,掀起朗读热潮”是《朗读者》大获成功的主要因素。
4.文中说,“讲好中国故事,履行时代使命,这也是《朗读者》的社会意义所在”。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朗读者》的社会意义”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引领或激励作用。
5.一般来说,每期节目都集中选取一个主题,如“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等。请借用开播至今的节目中的任一主题,选取相关的文学经典,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验,针对自我或他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遭遇,加以激励或劝勉,字数50-70字。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说风度

【文本一】

①提到风度,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度,就是吹向别人的风,带有适宜的温度。词典上说是指人好的举止、姿态。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对风度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表面,在他们看来,外表好看、衣着光鲜、里外都是名牌甚至行为怪异之类就是风度。这哪里是什么风度?简直是对风度的误解和亵渎。而真正的风度,是一个人由里及外自然渗透出来的内容,它包括学识、趣味、追求、修养、品格等等。

②一个人到底有没有风度,自己说了不算,还得看你的举止和内涵。

③活在世上,难免与人发生矛盾,每每这时,你是宽恕别人,还是睚眦必报,这就看你有没有风度了。有风度的人总会选择前者。当年,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上,因为中医问题跟孔度争执起来,孔庚辩不过他,就开始骂他,傅斯年听了之后很生气,于是对孔庚说道:你侮辱我,会散之后,我要和你决斗。可是,当他面对瘦弱、苍老的孔庚时,却说道:你这样老,这样弱,我不和你斗了,让你骂吧。这样的人,心宽肚大,里面有海、有洋,能撑船呢。

④显而易见,容人是风度,卑己,更是风度。有一次,托马斯·杰斐逊在华盛顿的一个朴素公寓里醒来,穿好衣服,去参加他的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典礼结束后,他来到餐厅就餐,发现餐厅里每个座位都有人坐,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这位刚刚就职的总统,只有参议员约翰·布朗夫人提出把她的座位让出来,托马斯·杰斐逊彬彬有礼地谢绝了她的好意,默默遵守先来先就餐的规定。可是,很多官员、富人之流,往往仗着自己的权力和财富,高高在上甚至为所欲为、不可一世。这是十足的俗,当然,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风度了。其实,人们如果除掉外在的一切光环,都是一个个平凡、平等的人,不同的是他们的内涵。有风度的人,不会拿着这些东西去耀武扬威,相反,他们会把自己放低,跟一个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⑤卑己归卑己,人照样要自信,不需要仰仗什么,也不往自己脸上贴金,顺其自然,本色生活,这也是一种风度。文史学家王利器就是这样的人。他著作等身,有人曾问他:您怎么还不是国家古籍小组成员和顾问呢?他淡淡一笑,说道:欲传后世,原不待此。后来,在他80岁寿辰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一些朋友打算为他编辑出版纪念集,他却婉言谢绝:欲传后世,原不待此。《伊索寓言》里有则鼓和香草的故事:鼓对花瓶里的香草说:我能发出洪亮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面对鼓的洋洋得意,香草只默默发出阵阵清香。有自信的人,不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炒作自己。他自己就是一株自信的香草,那浮动的暗香就是他的风度。生活中像王老这样的人很多,他们用自信的力量告诉我们:真正的风度,不是你说出来的,而是你做出来的。

⑥容人、卑己、自信,这是风度者的标签,同时也说明:他们的心里装着别人和自己。这正如诗人席勒所言:美的风度的第一条法则是:请尊重别人的自由;第二条法则是:请表现自己的自由。而容人、卑己就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不对外物心存依赖;自信则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风度。

(作者:韩青。有删改)

【文本二】

①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胃口很大,从来不给同桌的人留任何食物。有一次,当一条大鱼被端到桌上后,哲学家芝诺拿走了它,并装出一个人要把它吃掉的样子。那个人死死地盯着他,芝诺对他说:如果我的贪吃让你难以忍受,那么,你不妨想想那些与你一同吃饭的人每天都在承受着什么。由此可见,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对方的感受或需求,这样更能显出我们的风度和境界。

②人都有一定的劣根性,比如,看到别人身陷困境,你却幸灾乐祸。所以,要想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着想,就必须将这些见不得人的东西除掉。顾城说: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就像灯一样,自己发光,才能照亮这个世界;自己漆黑一团,怎么给世界带来光明?所以说,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正道,因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足够善良了,才能对别人好,进而也能为别人着想。

③叶圣陶讲过一件事,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没想到,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对他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过来,如果没有笔帽,还会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可见,站在对方的角度,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角度,让别人感觉舒服,才是真正的温暖之举。

佛说:“有人听闻我守道,修行大仁慈,因此反而骂我。我默然不语,等这人骂完后,问他:‘你以礼待人,但他人不纳你所行之礼,礼是否归还于你自己?’这人回答说:‘是归于自己啊!’我说:‘那么今天你骂我,我今天不接受;这是你自己持有的祸患,祸患就归于你自己身上了!’这就像发出声响必有回音一样,最终是没有免离祸患的。”别人怎样是他自己的事,不仅不影响我们的正直、高尚等,相反,还能衬出我们的璀璨。

(节选《站在对方角度,你会更有风度》)

1.两个文本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文本一第⑤段和文本二第③段都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文本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