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930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子曰: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鼓__________(2)撰_________
(3)伤_______________(4)喟然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简要分析曾晳的性格特点以及孔子“吾与点也”的原因。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毫发   爽:差错B.径庐访成   造:到
C.王无人   必:必定D.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里
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细其能
A.卒见相如B.吾道也
C.得佳者养之D.与子弟角
3.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焚拜如前人
A.掭以尖草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D.此物故非西产
4.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B.宫中尚促织
C.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D.士大夫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故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节选

1.选文的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     
A.苏洵B.苏辙C.苏轼D.欧阳修
2.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实百倍B.暴霜露,斩荆棘C.破灭之道也D.不能独完
3.“非兵不利”的句式是(     
A.判断句B.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
4.下列句中加点词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的一项是(     
A.不能独B.诸侯之所
C.则获邑,则得城D.弊在
5.“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贿赂秦国就失去力量,这就灭亡了。
B.贿赂秦国自己就失去了国力,所以就灭亡了。
C.行贿秦国,就损失了自己,最后就灭亡了。
D.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是灭亡的原因。
6.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不赂者以赂者丧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

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烛之武见秦君——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可推断“若”为“如果”之义。
B.且君尝为晋君矣——根据“不吝赐教”一词,可推断“赐”为“赏赐”之义。
C.取阳晋,为上卿——由“拜相如为上大夫”可推断“拜”为“授予官职”之义。
D.秦城恐不可得,见欺——由“家徒四壁”可推断“徒”为“仅仅”之义。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成江海
B.若亡郑有益于君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廉颇者,赵良将也
D.拜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对下列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有何厌”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是状语后置句,如改成“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就变成正常语序。
C.“徒见欺”是被动句,“见”表被动。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判断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第一段,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强调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甲】文从第二段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也是一位口若悬河的辩士。
C.【甲】文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亲和的君主形象,然后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打动了烛之武。
D.【乙】文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地位高低悬殊,为后文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埋下伏笔。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