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4121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

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烛之武见秦君——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可推断“若”为“如果”之义。
B.且君尝为晋君矣——根据“不吝赐教”一词,可推断“赐”为“赏赐”之义。
C.取阳晋,为上卿——由“拜相如为上大夫”可推断“拜”为“授予官职”之义。
D.秦城恐不可得,见欺——由“家徒四壁”可推断“徒”为“仅仅”之义。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成江海
B.若亡郑有益于君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廉颇者,赵良将也
D.拜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对下列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有何厌”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是状语后置句,如改成“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就变成正常语序。
C.“徒见欺”是被动句,“见”表被动。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判断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第一段,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强调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甲】文从第二段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也是一位口若悬河的辩士。
C.【甲】文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亲和的君主形象,然后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打动了烛之武。
D.【乙】文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地位高低悬殊,为后文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埋下伏笔。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于其身也,则耻     师:从师。B.无贵     无:没有。
C.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受,通“授”,教授。D.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师道不复            郯子B.出人也远矣        皆出于此乎
C.师不必贤弟子     才高D.小学大遗            蟹六跪二螯
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余犹记周公之被逮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
B.第二段三组对比造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C.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
2024-06-15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姣,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既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万顷之茫然               凌:凌驾
C.倚歌而                  和:同声相应,唱和
D.幽壑之潜蛟               舞:使……舞动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A.犹且从师问焉B.危而不持,颠不扶
C.侣鱼虾友麋鹿D.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1)纵一苇之所如。(2)客有吹洞箫者。
A.(1)任凭小船飘去。(2)客人中有吹洞箫的人。
B.(1)放纵小船飘去。(2)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C.(1)任凭小船飘去。(2)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D.(1)放纵小船飘去。(2)客人中有吹洞箫的人。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𫐓以为轮(揉捏)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检查)
③虽槁暴(有些)                 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
假于物也(凭借)             ⑥蟹六跪而二螯(下跪六次)
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⑥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𫐓使然也       不如须臾所学也
B.舆马者        于物也
C.君子非异也   蛟龙
D.冰,为之而寒于水   假舟楫者,非能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