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停止
B.𫐓以为轮,其曲                      中:合乎
C.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D.君子非异也                                生:本来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青,之于蓝而青于蓝B.就利则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声非加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翻译正确的是(     
A.我常常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不如一会儿的学习。
B.我总是一天天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一会儿的认真学习。
C.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大。
D.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却没有认真学习一会收获得多。
4.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     
A.学习过程B.学习意义C.学习方法、态度D.学习目的
2024-08-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22年春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官盛则近                    谀:rú,阿谀,奉承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小学而大遗
C.君子不齿 D.弟子不必不如师
4.下列对上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②自然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但他们自己反而还比不上他们这种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和讽刺。
5.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不拘于时,学于余。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3.翻译句子。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本段节选自《阿房宫赋》,它的作者是(     
A.陶渊明B.苏轼C.杜牧D.李白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族”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灭族B.灭族C.灭亡D.族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跟例句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后人哀之而不
A.六王毕,四海B.歌夜弦
C.来于秦D.吾妻之我者
4.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正反对比B.借古讽今C.以小见大D.卒章显志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22年春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句读:句子的朗读。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和传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士大夫     郯子
B.今之众人,下圣人也亦远矣   贤不及孔子
C.不拘     
D.择师教之     聆之
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石之铿然有声者
C.不拘于时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述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海事职业学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善学者,师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文段二: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伎:通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功倍                    逸:轻松。
B.又从而                    怨:怨恨。
C.以解                       说:同“悦”,愉悦。
D.犹为一                       艺:艺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夫明《六经》            师道不传也久矣
B.一艺                           我为鱼肉,何辞
C.自资                           吾一日长乎尔
D.不肯读书                       不敢言敢怒
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2)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中职教改共同体学校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本文选自《六国论》,它的作者是(     
A.欧阳修B.韩愈C.苏洵D.苏轼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含义一致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与战胜而得着其实百倍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思厥先祖父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22年春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不焉。D.其皆出于此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难问题。
B.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下。
C.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则近谀   盛:盛大。
3.下面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B.而耻学于师
C.不拘于时D.学于余
4.下列各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5.翻译划线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不拘于时,学于余。
6.《师说》中概括师生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中标明择师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多是王侯自称的谦称。
B.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孝悌:就是指在做人方面孝敬父母和兄弟姊妹。
D.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移其粟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
B.弃甲曳兵                 舍之,朽木不折
C.民多于邻国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D.斧斤时入山林             帷幕
3.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
A.树之以桑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未之有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展开,孟子在对话中多用比喻,说理生动深刻,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B.文章的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后文答问做铺垫。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的道理。
C.文从正面述“仁政”的措施和好处,并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的观点,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D.文章气势恢宏,环环相扣,彰显了孟子“兼爱非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劝学》是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标题“劝”字的意思是(     
A.劝勉B.劝告C.劝谏D.劝诫

(2)下列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曾经用了一整天来苦想,不如片刻学习所获得的(多)。
B.我们曾经整天地苦想,不如必须在片刻的时间学习所获得的(多)。
C.我曾经整天地苦想,不如片刻学习所获得的(多)。
D.我曾经整整一天地苦想,不如必须在片刻中学习获得的(多)。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首先正面阐述“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道理。
B.选文连用几个比喻,说明人借助于学习,可以得到明显的收获。
C.选文最后一句得出结论:君子能超越常人,主要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D.选文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