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1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体会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语文试题(8)(高教2023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
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
D.美人兮天一方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语文试题(8)(高教2023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凭借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秦伯撤军的故事。文章通过对话和行动描绘了烛之武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烛之武的言辞恳切、逻辑严密,成功地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撤走)
B.夫晋,何之有?(讨厌)
C.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D.行李之往来,其乏困(供给)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3.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升学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出自韩愈的《师说》,主要论述了师道的重要性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通过对比古今,指出古代圣人尚且从师问道,而今人却耻于从师,导致愚者愈愚。韩愈批评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风气,强调了择师而学的重要性,呼吁恢复尊师重道的传统。文章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现实针对性。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也远矣     出现
B.古之学者必有师     治学的人
C.是故贵无贱     没有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糊涂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道不传也久矣
A.宫中尚促织B.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𫐓使然也
3.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孔子郯子、师襄、苌虹、老聃。 ②吾从而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也            ④余嘉其能行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译:现在的许多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啊!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
D.小学而大遗
译: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加点字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中规B.积成德
C.孰能为之D.大国之威以修敬业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致的是 (     
A.严杀尽兮弃原野B.行李之往来
C.白露横江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03)(高教2023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通过铺陈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展现了其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气势之恢宏。作者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华美,句式整齐,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同时,文中对阿房宫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建筑的赞美,更隐含了对秦始皇奢靡无度、劳民伤财的讽刺,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7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四海一                                      毕:灭亡,完了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                  走:奔跑
C.廊腰回,檐牙高啄                              缦:萦绕
D.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冥迷:分辨不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B.骊山构而西折
C.高低冥迷,不知西D.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3.下列四句话,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蜀山兀,阿房出。   译文:蜀山高大雄伟,阿房宫选择在此建造。
B.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译文:像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C.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译文: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D.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译文: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4.下面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选文字铺陈描写了阿房宫的地势、结构,展示了阿房宫的宏伟气势。
B.选文中“钩心斗角”一词与今义不同,是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C.这段文字属于散文,句式铺排,文辞华美,两两对仗,朗朗上口。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4-2025年职教高考对口单招语文试题(押题卷1)
古代诗词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骈文名作,文章以滕王阁为中心,描绘了洪都(今南昌)一带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文辞华丽,结构严谨,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阁公之雅望,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檐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骅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节选自《滕王阁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岛屿之萦回       穷:极尽
B.云销雨,彩彻区明       霁:雨过天晴
C.遥襟畅,逸兴       甫:刚,顿时
D.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       机:机会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属于实写美好秋景的一项是(     
① 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③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 爽籁发而清风生
⑤ 天柱高而北辰远                                     ⑥ 秋水共长天一色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3.下列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对滕王阁景色的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膝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B.第三段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地俯视别人的屋脊,也为后来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D.作者在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着态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4-2025年职教高考对口单招语文试题(押题卷2)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对话,孟子通过比喻和具体措施,阐述了治国之道。文章开篇梁惠王自述其治国之心,孟子则以战喻指出其治国之误。接着,孟子提出了“不违农时”“谨庠序之教”等具体措施,强调治国应以民生为本,关注农业、教育和社会福利。最后,孟子批评梁惠王推卸责任,指出真正的王道在于使民众安居乐业。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

9 .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节选),完成各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加点的“数”,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不过数仞而下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与②B.②与③C.④与⑤D.②与④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邻国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A.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B.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杳不知其所也。
D.既而以吴民乱请于朝。
3.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弃甲曳兵而       走:逃跑
C.养生丧死无        憾:遗憾
D.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升学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劝学》是《荀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荀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文章指出,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智慧和品德,还能通过借助外物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超越自身的目标。荀子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效果;通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例子,强调了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金就则利(砺:磨刀石)B.舆马者(假:借助、利用)
C.蟹六而二螯(跪:跪下)D.而江河(绝:横渡)
2.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青,取之于蓝B.冰,水为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蚓无爪牙之利
3.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的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叙述与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作者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改变自己。
B.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学习作用的肯定。
C.本文主要论述了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
D.本文说明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天性。
5.翻译以下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