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梦入芙蓉                    浦:水边
B.叶上初阳干宿雨             宿雨:昨夜下的雨
C.晓窥檐语                    侵:侵犯
D.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湿的暑气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苏幕遮·燎沉香》(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韩愈的《师说》是一篇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经典散文。文章开篇即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强调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比古今学者的从师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风气。韩愈以孔子从师的例子,进一步说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强调择师不应拘泥于身份和年龄。文章最后以李蟠为例,赞扬其不拘于时的学习态度,呼应全文主旨。整体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矣(疑惑)
B.吾道也(学习)
C.六艺经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著作)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在“从师”的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B.②③C.②⑤D.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分别对比,批判了社会上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七单元语文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论述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持之以恒的价值。荀子认为,学习不仅能提升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塑造品德和智慧。文中多次使用自然现象和生活实例,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富有哲理,体现了荀子对教育和学习的深刻见解。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结合文章内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着     彰:清楚
B.君子非异也     生:性命
C.不如登高之博见     博见:见得广
D.故不积跬步     跬步:一小步
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比喻)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夸张)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借代)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拟人)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小学而大遗
C.蚓无爪牙之利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B.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C.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C.荀子告诉我们学习既要重视积累,也要做到坚持不懈,同时还要做到“积水成渊”一样的专心致志。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是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言文选自《论语·先进篇》,描写了孔子与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对话。孔子通过提问,考察弟子的治国理政能力。子路率先回答,展示了他治理国家的信心和策略。孔子借此引导弟子们思考如何在困境中施展才华,体现了孔子教育弟子们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教育理念。这段对话不仅展现了孔子与弟子们的师生情谊,也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却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下列四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侍奉。
B.则曰     居:闲居。
C.如或     知:了解。
D.以吾一日乎尔     长:成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吾一日长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
C.或知尔                  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B.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因为(国内)又有饥荒。
C.加上有强大的军队,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D.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因此(国内)又有饥荒。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本语段选自贾谊的《过秦论》。文章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先叙秦崛起、强大及统一之过程,后写陈涉起义,秦迅速灭亡。文章通过对比,突出秦以武力得天下却不施仁义而失天下。以大量史实为据,论证有力。语言铺张扬厉,气势磅礴。其核心观点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后世统治者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5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        小弱:变小变弱
B.非抗于九国之        师:部队、军队
C.非及时之士也            乡:故乡
D.序八州而同列            朝:使……来朝拜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期末综合测试题(二)(职业模块)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介绍了项羽的早年经历及其家族背景。通过描述项羽的学习经历、力量和才气,展现了他非凡的天赋和雄心壮志。项羽虽在书法和剑术上未成,但他对兵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天赋,预示了他未来在军事上的成就。同时,项梁对项羽的培养和信任也为项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整体文字简洁有力,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不凡之处。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择相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项梁尝有栎阳逮A乃请B蕲狱C掾曹咎书D抵栎阳狱E掾司马欣F以故事得已G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学书不成”的“书”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书”是不同的意思。
B.“项梁怒之”的“怒”与“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的“怒”,都是意动用法。
C.“不足学”的“足”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足”是不同的意思
D.“又不肯竟学”的“竟”与“未竟之事”是同样的意思。
3.翻译句子: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文言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状语后置句)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C.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D.沛公安在?(状语后置句)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句子的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头发
B.道芷阳
C.沛公霸上
D.常以身蔽沛公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沛公居山东时
D.距关,毋内诸侯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名叫郭橐驼的人种树的经验,阐述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思想,并借此隐喻治国理政的道理。文章中,郭橐驼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种树技艺高超,他种的树不仅成活率高,而且长得茂盛,结果实多。他种树的秘诀在于顺应树木的自然本性,不过多的干预,让树木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柳宗元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他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⑴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⑵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⑶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⑷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⑸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非吾     业:职业B.见长人者烦其令     好:喜欢
C.官命尔耕       促:催促D.故病且       怠:怠慢
2.下列各句中,句式属于倒装的一项是(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课文片段中有关字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硕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句中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4.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本文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胥吏扰民。
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5.对《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人物传记,但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B.本文阐明了“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文章由事及理,通过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
D.文章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端,委婉指责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
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