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①,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使臣受吏民之垢:意及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白冠,后来                           吊:吊唁,安慰。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             去:离开。
C.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处之             患:担心。
D.孙叔敖拜曰                           再:两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楚王不知臣不肖                    二策
B.孙叔敖正衣冠见之                    官益大心益小
C.君谨守此三                           身已贵而骄人
D.足治楚矣                                 作《师说》贻之
3.翻译: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对口升学沃米杯第三届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之于烈,或至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①少师事陈寔(shí):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②称:著称。③刑戮是甘:甘心受刑被杀。④乞:请求。⑤谢:有看望的意思。⑥一端:半匹。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主       得:抓到,捉到B.布一端       遗:丢失
C.将之于烈       质:请教,请求D.或至而反       涂:道路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少师事陈寔,义行称       ②而无物相之,亦不能至也
B.①烈使推求,先盗牛者也       ②臣敢上璧
C.①以德感人若此             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烈闻而使人谢             ②择师而教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跨地区中等专业学校百校联考(文化课)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①晚次乐乡县: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由蜀入楚途中所作。次,停留。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③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
B.颔联以“迷”“入”二字点明身在异乡之处境。
C.颈联写异乡日暮之景,并烘托荒冷氛围,进而萌生乡愁。
D.尾联先以“此恨如何”反问,又以“夜猿长鸣”而结,使乡思旅愁更为凄婉悠长,质朴的情思也就具有了无穷韵味。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伤感情调。
B.“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写夜色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
C.从全诗的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一句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
D.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通篇写景,含而不露。
2024-08-2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跨地区中等专业学校百校联考(文化课)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欧阳修接到丁元珍题为花时久雨的诗,便写了这首诗作答。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②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冻雷。③曾是洛阳花下客:欧阳修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

1.下列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B.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D.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等传世。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失落的心情。
B.颔联写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声声中孕育生机一片;颈联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C.尾联写诗人叹息曾见过的洛阳牡丹花远不如山野之花清纯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失意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理性的思考和乐观旷达的胸怀。
2024-08-2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第二次联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初,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也。

(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①廷尉:官名,九卿之一,执掌辟刑的最高长官。②訾:同,家财。③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使骑捕,之廷尉             属:同“嘱”,动词,托付
B.见乘舆车骑,即                    走:动词,跑
C.此人吾马                                 惊:动词,吃惊
D.廷尉当                                 是:代词,这样,代张廷尉的做法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廷尉当罚金                           乃:表转折,却、竟然、反而
B.今法如此,更重之                    而:表转折,然而、但是
C.且方其时,上使立诛则已       之:代词,他
D.所措其手足                           安:形容词,安定、安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2024-08-2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第二次联考(语文)
6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B.《过秦论》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详尽总结了秦王朝“仁义不施”由兴而亡的经验教训,行文讲究铺排渲染,给这篇史论文增添了文学色彩。
C.《山居秋暝》诗人为了表达对山居“空”“静”之美的喜爱之情,采取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的艺术手法。
D.《旅夜书怀》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达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流露了诗人孤寂悲愤之情。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职业学校升学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唐]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无宗简。一说为元十八,即元集虚,河南人,隐于庐山,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结识的朋友。②墙东:东汉王君公隐居,靠在墙东侩牛(从中撮合牛买卖)为生。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用墙东泛指隐居之地。③三径: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表明两人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为下文表达卜邻愿望蓄势。
B.“三径”语同《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写出宅院因疏于打理而变得荒凉。
C.本诗中间两联,或借景抒情,或发问启思,用典巧妙,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D.后面四句推心置腹,层层递进,表现了诗人对纯真友情的殷切渴盼,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白居易为表达“欲与元八卜邻”的恳切意愿寄赠给对方的一首卜邻诗。
B.通过诗人的妙笔点染,可以看出他把结邻而居的生活想象得极具诗情画意,极富人情味。
C.颈联侧重议论,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语意更近一层。
D.诗人想“子孙长作隔墙人”,从彼此相亲想到世代的情谊,将感情抒发到极致。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材料二】   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节选自罗贯中《群英会将干中计》)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B.持其璧睨柱       睨柱:瞪着眼睛看庭柱。
C.师旷之聪       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以善辨音著称。
D.叙礼毕       叙礼:行礼。
2.下列句中“于”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设九宾廷,臣乃敢上璧。
A.臣头今与璧俱碎柱矣B.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C.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D.若亡郑而有益
3.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下列对两则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视”刻画了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及从容应对的神色,“持”“却”“倚”显示了他动作迅速,运筹于胸,“怒发冲冠”“睨”“击柱”突出了他临危不惧的“勇”。
B.材料一从蔺相如廷叱秦王的语言中,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的傲慢神态、轻率的动作,详尽描写了秦王当时狡诈的心理变化,讽刺秦王的言而不信。
C.材料二中周瑜在接待蒋干时运用神态描写,周瑜的笑一则是在先声夺人,嘲笑蒋干来做说客,借机让蒋干咬定自己不是说客,使其计划搁浅;二则是赔笑,不能让蒋干走,诱使蒋干中计。
D.材料一中,蔺相如有胆有识,机智聪慧,随机应变,是战国时期典型的外交家的形象。材料二中,周瑜将计就计,从容自信,沉着应对,最终成功迷惑敌人,显示了其作为统帅具有超凡的智慧。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5.《史记》与《三国演义》记载史实生动,引经据典,很多故事演化出相关的成语。请根据以下情境,填写对应的成语。
(1)王军,我想借你的那套西装去参加明天的面试,我知道你非常珍视它,一定会好好爱护,面试后一定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四字成语)
(2)这次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了,只盼望开幕式那天有个好天气,真是____________。(《三国演义》中的八字成语)
(3)我不会忘记责任,更不会______,一旦学成,就会返乡。(《三国演义》中的四字成语)
2024-08-2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春季学期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期中联合测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______,______。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
2.分析“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3.词人“不忍登高临远”,“不忍”的原因是什么?
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职业学校升学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丙】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甲文、乙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提及三国英雄孙权,因为孙权年少有为,继父兄之业统领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反衬南宋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B.两文都运用大量的典故,表现了辛弃疾渴望像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的壮烈情怀。
C.甲文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辛弃疾虽然年老但仍怀有为国效力的忠心,乙文中“生子当如孙仲谋”表现了辛弃疾如曹操一样嫉妒孙权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勇气。
D.甲文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乙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意境雄壮高远,风格明快。
2.下列对甲文、丙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与丙文题材上都是怀古词作,意境上均为大气豪放,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B.甲文中辛弃疾运用多个典故,紧扣现实,借咏史表达战略见解和爱国情怀;丙文中苏轼运用铺叙,上阕写景波澜壮阔,下阕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
C.甲文借怀念孙权、刘裕等英雄,联想到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表达辛弃疾抗金和收复中原的决心;丙文通过赞美周瑜的才华和功业,反衬苏轼年老、功业未成的感慨。
D.豪放词的词风多为雄浑、奔放,辛弃疾与苏轼均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甲文表达了辛弃疾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讽刺,丙文却流露了苏轼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叹惜。
3.三则宋词都运用三国典故,分析典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意图,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古人

古事

作者情感与意图

A孙权置镇京口,雄踞一方仰慕歌颂,叹英雄后继无人。
B刘裕起兵北伐,建立刘宋不屑讽刺,劝南宋执政者不要草率。
C周瑜赤壁大胜,才华出众赞美,对比自己年老功业无成。
D曹操赤壁战败,乱世奸雄曹操水军灰飞烟灭,往事烟消云散。
A.AB.BC.CD.D
4.读辛弃疾词,品家国情怀。
辛弃疾的一生怀有凌云抱负,家国情怀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下列经典名句都体现“家国情怀”,请分析词句,完成填空。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渲染了肃杀的战争场面,表现了将士们______的战斗情绪。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了想当年刘裕拿着金戈,骑着战马奔驰在战场上,气势如猛虎一般,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驱赶。追忆往事,表现了辛弃疾______的英雄气概。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古至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往事连绵不绝,如同长江水奔流不息。表现了辛弃疾对______的无限感叹。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春季学期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期中联合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