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百合花》通过战争背景下的细腻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纯洁与善良。通讯员和新媳妇的互动,尤其是新媳妇将唯一的嫁妆献给牺牲的小战士,象征了无私的爱与奉献。小说以“百合花”为题,寓意纯洁和感情的美好,深刻反映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1 . 阅读《百合花》选段,完成各题。

百合花

茹志娟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支援。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很久没有赶上他,我的双脚胀痛得像火烧。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地方坐下,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因为我是个女同志。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他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我们到了包扎所,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不一会儿,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的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我们走进院子里,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

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了一轮满月。一会儿,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它,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上匾!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一张熟悉的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②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B.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先前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小战士的天真、乐观、热爱生活。
C.“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D.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的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选材颇具匠心。它是战争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故事。
B.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
C.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通讯员“高挑挑的个子”,新媳妇“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这篇小说结构细致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描写紧扣人物,个性鲜明;文字繁简适当,浓淡合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文中两处划线句分别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祝福》选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鲁镇年终“祝福”仪式的热闹场景和传统习俗。作者通过对爆竹声、火药香、雪景等细节的描绘,营造出浓厚的年味氛围。同时,借助主人公与鲁四老爷的对话,揭示了旧社会人情冷漠、虚伪的本质。鲁四老爷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对联,表面上显示其修养,但实际上暗示其虚伪。整体上,文章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反映了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和人情世故。

2 . 阅读《祝福》选段,完成各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1.依据有关对仗知识,判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另半联是(     
A.德性坚定品节详明B.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C.克己为严为善必果D.为善必果克己为严
2.作者特意写贴着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意在(     
A.强调鲁四老爷的明理随和B.强调鲁四老爷的修养甚深
C.强调鲁四老爷的虚伪作秀D.强调鲁四老爷的奸刁阴险
3.准确概括以上两段大意(不超过20字)。
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作品是怎样渲染农村年终“祝福”气氛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微型小说通过母亲陪同儿子应聘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母亲在儿子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焦虑、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反映了她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和爱护。然而,儿子的表现却显得稚嫩和依赖,突显了年轻一代在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不足。小说结尾的开放性设计,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既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又引发对年轻人自立能力的反思。小说语言简洁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

3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她害怕自己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位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工作人员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工作人员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就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挤出一句话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于是,母亲赶紧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刷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简短而精炼,同时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这篇微型小说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了老一辈与年轻人在找工作时面临着不同的困境。
C.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吸引了读者注意力,容易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感受。
D.文章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令人深思,深化了文章主旨。
E.本文主题鲜明,构思精巧,利用当下社会最关注的话题——求职,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2.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挤出一句话“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4.小说结尾写“听过电话,母亲却惊呆了……”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测应聘结果,补写一个合理的结尾(20字以内),并描写母亲接听电话后的心理活动。
结尾:
心理:
5.小华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心仪于这个推销岗位,想求职应聘,请你代她给公司写一封应聘书。要求:不得照抄原文,格式正确,语言得体,字数120~150字。
2024-09-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温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选自《三国演义》,通过周瑜与蒋干的对话和互动,生动刻画了周瑜的智慧与从容。周瑜以巧妙的言辞和行为,暗示自己对蒋干的来意心知肚明,并通过展示军力和粮草,进一步震慑蒋干,表现出其作为东吴大都督的自信与谋略。蒋干则在周瑜的言行中逐渐显露出惊愕和无奈,反映出其作为说客的尴尬与无力。整段文字通过细腻地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

4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饮至半醋,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1.结合选文说说周瑜是如何暗示自己不可能被蒋干成功劝说的?
2.从选文中找出描写蒋干神态变化的词语,并概括蒋干的性格特点。
3.文中对周瑜的语言和行为描写,生动传神,请举例一处,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4.下列对“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故意转换话题,缓和紧张的气氛。
B.自谦之词显示儒将风度。
C.外交辞令,以守为攻,震慑对方。
D.以师旷作比,表现自己的高尚情绪。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市政工程学校2023-2024年下学期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A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小说通过描写知青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冒雪送喜报的经历,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与乐观精神。文章以“莽昆仑”为题,借助毛泽东诗词的吟诵,烘托出知青们在艰难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孙红梅作为核心人物,她的勇敢与担当尤为突出,体现了知青一代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环境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时代画面。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莽昆仑

田洪波

凌厉的风裹挟着雪花,纵横肆虐,北国天地一片苍茫。在浩渺的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之间,雄阔的浑然一体的雪幕中,缓缓移动着几个小黑点。

他们没按既定的两个大小湖之间的湖岗路行进,而是从兴凯湖泄洪闸出发,蜿蜒斜插于小兴凯湖的冰封湖面。他们的目的地是距此近20公里的地处蜂蜜山脚下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部。为驱寒气,他们刻意选择在午饭后出发,尽管天地依然混沌无序,根本见不到阳光。

他们是兴凯湖农场总部的十一名知青,大多是文艺宣传员。全会召开,他们连夜写好了大红喜报,编排了节目,要在短时间内把盛会召开的喜悦分享给战友。

一夜狂飙,冰上积雪已半尺盈余。此刻,大颗的雪粒依然在天地间飞舞,他们尽管几乎武装到了牙齿,都穿着厚重的棉军大衣,戴着狗皮帽子、耳包及棉手闷子,穿着军用大头皮鞋或棉乌拉,但依然抵御不住刺骨的寒冷,蜷缩着身躯艰难前行。

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她是宣传队的顶梁柱,此刻只有她有这样的底气。向面而来的雪花与呼出的热气相遇形成冷霜,几乎把她的眼睛凝住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人抬头向天吟诵伟人的诗句。

孙红梅的笑声刺破天宇:接着来!

于是有人呼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孙红梅挥展两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紧接着响起众人的朗诵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澎湃和激昂的情绪浸染了他们,他们脚步轻巧了,刚刚还肆意妄为的雪粒,此刻似乎也一下缩减了纷扬的频率,变小了。他们继续前行,开始讨论还有多少公里,感叹幸亏穿插走小兴凯湖,如若走湖岗路,指不定何时才能到达呢。有人提醒说还不是孙红梅的主意,大家起哄乱嚷,北京妞儿就是不一般!

距离在不觉间缩短,似乎明天的太阳就要在前方升起,引得众人忘了寒冷,倍添活力。不知谁起头,又高声吟出: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这回不待引领,早有人接上: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孙红梅笑吟: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犹如亲人间的默契,大家又一起吟诵: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大家把环球同此凉热一声高过一声吟诵了好几遍,然后齐刷刷看向远方的蜂蜜山。此时的蜂蜜山白雪皑皑,与正在阔大冰面上行走的他们形成强烈反差。在他们眼里,它不就是莽莽昆仑山一样,令人难以企及吗?在它面前,人是渺小的,可若较起真儿来,他们并不惧怕它的高度和遥远。

等一下!孙红梅突然声音颤抖着喊了一声。

大家定睛看孙红梅。孙红梅摩挲着戴着棉手闷子的两只手,脸上的表情僵硬,嘴角微微抽搐。有人问她怎么了,孙红梅示意别出声,然后,他们似乎共同听到,脚下的冰面传出一声清脆的断裂声。这声音让他们头皮发麻,他们四肢无力地杵在原地,呆若木鸡。

不会吧?孙红梅颤着声音像在问众人,又似自语。没人回应她。奇怪的是,那断裂之声再未出现,这让他们迷茫,莫不是出现了幻听?再次辨识,确认刚才听到的就是冰层的断裂声,这让他们又躁动起来。

孙红梅让大家静下来,她似乎已思考出对策。她让大家拉开前后距离,减慢行进速度。特别是不要扎堆走在一起,要散开。交代到最后,她说出自己的判断:现在是12月底,冰面应已冻实,只要不垂直重压,应该没问题。

大家点头称是,脚下依然令人胆战,他们不敢再用力走,似乎每踩一步,都会把冰面压裂一层,从而加速冰面的坍塌。

没人敢掉以轻心,小湖与大湖迥然不同,大湖水底平坦丝滑,游至百米才齐腰深,小湖湖底则水草丛生,且多为沼泽地,一旦陷进去,将无能为力。

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喜报在包里装着呢,宁肯我掉下去,也不能毁了喜报。若真要是掉下去了,你们就把我埋在蜂蜜山下吧,让我看着你们改天换地。另外告诉我爸妈,让我妹妹也来下乡,算是实现我的理想吧。

有人带着哭腔说,别胡说,我们还指望你演节目呢。在孙红梅心事重重的笑声中,大家蹒跚着,默默前行。笑声不再,也没人再诵读诗句,他们形成的小黑点,像印在大地上的惊叹号,直指蜂蜜山。

不知何时,风力似乎小了,抬头间,蜂蜜山已遥可相望。

走出小兴凯湖冰面那一刻,孙红梅瘫在了雪地上,几个女孩子抱在一起痛哭。

不久,蜂蜜山下的三连队部响起欢呼声,惊得雪花一时间满天飞扬,乱了分寸。

(有删改)

[注]文中知青们吟诵的两首诗词分别为毛泽东《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全会召开的消息后,知青们连夜写喜报,编排节目,冒雪赶路,直接说明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B.知青们此行遇险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改变了既定的路线,这说明知青们缺乏生活经验,对危险预估不足。
C.孙红梅听到冰面的断裂声能很快镇定下来,是因为她知道12月底的冰面已经冻实,不会发生危险。
D.从孙红梅“遗言”可以看出她尽职尽责,从她想让妹妹实现自己理想可以看出她为国家做贡献的初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花”贯穿文章始终,既照应了标题“莽昆仑”,也触发了知青们吟诵诗歌的热情,同时也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
B.文章两次把在雪中行走的知青们说成是小黑点,生动形象,突出表现了人在面对大自然时显得格外渺小,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C.本文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其中对孙红梅的描写是“点”的描写,通过她的言行展现出当时知青们的精神面貌,具有时代特色。
D.本文结尾颇具特色。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漫天飞舞的情形烘托出大家听到喜报极度兴奋的心情。
3.请结合送喜报的经过简要分析文中知青们的心理变化。
4.小说用知青们吟诵毛泽东两首诗词来代替人物间对话,这样写有何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克木的《化尘残影》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追溯往事的独特意味。
B.《多年父子成兄弟》全文展现了自己与父亲两代人之间那种亲近、温馨、平等的关系,提出了许多颇具教育意义的观点。
C.《化装舞会》的作者用平静的叙事,从一个儿童的视角还原了社会的真实面目,以心理描写来展现“我”的思想变化,表现了“我”对社会贫富对立的思考。
D.《过去的年》重点描写了腊八、辞灶日以及过年的情景,体现了莫言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叙事流畅而连贯,语言通俗而飘逸,形式活泼而灵动。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7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地上的事情》以充满温情的文字,大量的意象,独特的比喻以及富有哲理的感悟表现作者对大地的深情。
B.《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一篇谈论三代人关系的散文,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家庭的观点。
C.《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展示了贾府恢宏显赫的气势,传神地描绘出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外貌和心理特征。
D.《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采用谈话的方式,运用对比、实例等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读书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8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商文明的基因》采用比喻论证,把工商文明的各构成要素与工商文明的关系阐述得十分形象、通俗、清楚。
B.《琵琶行(并序)》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
C.《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以小屋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D.《茶馆》第一幕描写了军阀混战后民国初年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充满了压抑、悲凉、衰败与痛苦,是一种社会的整体性衰落的场面。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9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装舞会》写了通常意义上的化装舞会以及女仆施蒂娜导演的一出“悲剧”,从而揭示一件童年小事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B.《伯格曼法则在北极》的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介绍了北极动物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以此得出了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法则。
C.《春末闲谈》中以自然界的细腰蜂作比,揭示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的种种麻痹术,既形象贴切,又给人深刻的启示。
D.《苏东坡传》节选部分主要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一些片段,体现了苏东坡处于人生低谷时善寻快乐的特点。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10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鲁迅先生》不是将鲁迅当作一个“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来歌颂,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里,层层叠绘出一个鲜活的鲁迅。
B.《故都的秋》的作者选取了故都之秋富有特征的景物,突出了作者对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主观感受。
C.《南州六月荔枝丹》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并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
D.《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黛玉、宝玉,虚写贾赦、贾政、凤姐。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