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鲁迅的《祝福》“我因为常见…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然后回答问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死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1.短工对祥林嫂之死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
2.“我”和四叔隔阂很重,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3.“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 第三单元《祝福》同步讲解与练习
2 . 下列对《祝福》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对祥林嫂追问死后是否有鬼神一事支吾不清,表明了“我”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的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B.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两颊还是红的”,说明她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二次来鲁镇“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还带些泪痕”,说明她青春活力已消失,而且精神受到严重挫伤。
C.鲁四老爷憎恶祥林嫂是寡妇,鲁镇的很多人也鄙弃她寡妇再嫁,但柳妈是个善女人,好心教她去捐门坎,免去死后受苦,作者对柳妈这一形象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反衬了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在平静的语调中蕴含了无限的激愤。
2024-05-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 第三单元《祝福》同步讲解与练习
3 . 《祝福》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是“顺着眼”,侧重表现她安分守己的特点。
B.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受到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C.写“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长期的迫害、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
D.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细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是一种间接描写的手法。
2024-05-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 第三单元《祝福》同步讲解与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难(0.4) |
4 . 通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绘祥林嫂外貌的语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年龄

服饰

面貌

眼睛

初来鲁镇

脸色青黄,两颊红顺着眼
再来鲁镇三十一岁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顺着眼,眼角有泪痕,眼光无精神
临死之前

手拄竹竿,下端开了裂,手提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只有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2024-05-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 第三单元《祝福》同步讲解与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选自《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选文描写生动具体,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充满了悲壮气氛。文中对新媳妇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新媳妇为已牺牲的通讯员做了哪些事情?
2.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执着坚定,表达了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要给“被子”加上“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这一定语?
2024-05-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 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同步讲解与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只破靴子

[英]高尔斯华绥

剧本《顺流而下》巡回演出的第二天中午,演员吉尔勃特·凯斯特从东海岸的海滨寓所走出来。他刚刚度过六个月的失业生涯,现在在《顺流而下》的最后一幕扮演杜密纳克医生这个角色。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周四镑的薪金也不能使他再发财了,但是一想到终于又获得了工作,他的举止神情就轻松活泼起来。

他走到鲜鱼铺的前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注视一只大龙虾。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接着,他顺着街道走去,在一家成衣铺前面又停了下来。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他站在橱窗前面,脱下帽子,露出他头上的新玩意儿:一绺白发。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

他继续向前走去,发觉一张熟悉的面孔从他的身旁掠过,一转身看见一个矮小的衣冠楚楚的人也转过脸来——一张又红、又亮、又圆的脸。

凯斯特?对了,就是你。从你离开疗养所以来还没有碰过头呢。你记得我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多有趣呀!我起誓,真高兴见到你。走,我请你吃饭。

这个人就是布列斯·格里恒,南海岸疗养所娱乐界的阔东家和灵魂。

好吧!凯斯特稍稍拉长声调,慢吞吞地答道。

两个人并排走着。一个是褴褛得别致,另一个是衣冠楚楚、胖乎乎的一团。

请坐!堂倌,来一只又好又大的虾,一盘色拉,另外——嗯——一小块牛排加炸得脆酥酥的土豆片,一瓶我喜欢喝的白葡萄酒。

房间里摆着两张小桌子。他们两个人占了一张,面对面坐下。

凯斯特突然滔滔不绝地大谈戏剧、音乐和艺术。那矮小鄙俗的东道主把眼睛睁得滚圆,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些显然大大地鼓舞了凯斯特。

哎哟,凯斯特,格里恒突然叫起来,你有白头发啦!这是突然有的吗?

不,是慢慢长出来的。

怎么回事呢?

有一句话已经滚到凯斯特的唇边:你挨挨饿看。

可是他回答说:我也不晓得。

格里恒坐在那里,嘴唇微微张开,衔着雪茄烟,他那像小圆石般明亮的眼睛盯住桌布外边,接近地板的什么东西。格里恒的眼皮跳了几下,然后说道:我说呀,老兄,你手头真的很——很紧吗?我是说,如果我帮得上忙,你就直说吧。咱们是老朋友,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且——又一次,格里恒眼睛睁得滚圆,注视地板上的什么东西,凯斯特的眼光跟着扫了过去。悬在地板上空的是——他那只破靴子。因为他跷起腿坐着,这只靴子在离开地面六英寸光景的空中摆动着——破了——两道裂缝横在鞋头和鞋带之间。

对!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

他的视线从那只破靴子移到格里恒身上,看到他头发梳得光光的,带着关注的神情。

凯斯特苦笑了一下说:不,不要,谢谢。

格里恒的眼睛又睁得滚圆——凯斯特已经将他那只脚放下。格里恒付了账,站起来。

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再见!

再见,凯斯特说,谢谢你。

现在只剩下凯斯特一个人了。现在他是单独和他的心灵、他的破靴子、他的未来的生活在一起了……

这时两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过来,就在他和房门之间的那张桌子的旁边坐下。他瞧见她们在看他,他灵敏的耳朵听见她们在絮絮低语:没问题——是在最后一幕。你瞧瞧他那绺白头发!”“噢!对了,对了!不就是那一绺白头发——不就是他!

凯斯特挺起腰板,微微一笑,端了一端他的眼镜。她们居然已认出剧中的杜密纳克医生就是他。

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凯斯特从一位著名演员陷入落魄潦倒的境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的凯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两例。
4.小说题为“一只破靴子”,但也有人认为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4-05-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职业模块《品质》同步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我还记得,要想说明橱窗里那些靴子为什么老不更换,我总觉得很为难,因为他只承做定货,并不出售现成靴子;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出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把那些不是亲手做的皮靴陈列在自己的店里,他是绝不能容忍的。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当然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不过,在我大约十四那年,我够格跟他定做成年人靴子的时候,对他们两兄弟的品格就有了模糊的印象。因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工艺。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

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从他的含讽带刺的红胡根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的微笑。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候要等到跟他们定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后来我搞清楚了:如果没有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那就是他本人;如果说了这句话,那就是他哥哥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他决不赊格斯拉兄弟俩的账。如果有人拖欠他几双——比如说——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心安理得地确信自己还是他的主顾,所以走进他的店铺,把自己的脚伸到那蓝色铁架眼镜底下,那就未免有点儿太不应该了。

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可以看到他的或他哥哥的面孔从店堂里二楼楼梯口往下边张望——楼梯口是黑洞洞的,同时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于是我就说:你好吗,格斯拉先生?你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

他会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到原来的地方去,或者到店堂的另一边去;这时,我就继续坐在木椅上休息,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后,他回来了,细瘦多筋的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以后,他就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就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如果答话的是他的哥哥,他就说:我要问问我的弟弟。

然后,我会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格斯拉先生。他一边说再见,一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我向门口走去的时候,就又听到他的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把他送回到楼上做他的靴子的梦了。但是假如我要定做的事他还没有替我做过的新式样靴子,那他一定要照手续办事了——叫我脱下靴子,把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以后,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你晓得吗,上一双在城里散步的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作声,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然后他说:

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

对不起,他响了。

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

我想没有吧。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把靴子送回来!他说,我想看一看。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像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伤心情。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他接受了我的定货,但没有皮革给我看;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惟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们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我尽一切可能向他说明我买这双倒霉靴子时的情况。但是他的面孔和声调使我获得很深刻的印象,结果在以后几分钟里,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下可糟了!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了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

你是不是——先生?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要晓得,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看,这双还很像样的呢!我把脚向他伸过去。他看了看这双靴子。

是的,他说,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我赶紧接着说:你的店铺怎么啦?

他安静地回答说:开销太大了。你要做靴子吗?

虽然我只需两双,我却向他定做了三双;我很快就离开了那里。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以为他的心里把我看成对他存坏意的一分子;也许不一定跟他本人作对,而是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我想,人们是不喜欢那样的感觉的;因为过了好几个月以后,我又到他的店铺里去;我记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心里有这样的感觉:呵!怎么啦,我撇不开这位老人——所以我就去了!也许会看到他的哥哥呢!

因为我晓得,他哥哥很老实,甚至在暗地里也不至于责备我。

我的心安下了,在店堂出现的正是他的哥哥,他正在整理一张皮革。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好吗?

他走近我的跟前,盯着看我。

我过得很好,他慢慢地说,但是我哥哥死掉了。

我这才看出来,我所遇到的原本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我以前从没听他提到他的哥哥。我吃了一惊,所以喃喃地说:啊!我为你难过!

的确,他回答说,他是个好人,他会做好靴子;但是他死掉了。他摸摸头顶,我猜想,他好像要表明他哥哥死的原因;他的头发突然变得像他的可怜哥哥的头发一样稀薄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你要做靴子吗?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简直穿不坏。不久以后,我到国外去了一趟。

过了一年多,我才又回到伦敦。我所去的第一个店铺就是我的老朋友的店铺。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这一次,他起先真的不认识我了。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心里有些烦闷,你做的靴子好极啦!看,我在国外时差不多一直穿着这双靴子的;连一半也没有穿坏呀,是不是?

他细看我这双俄国皮靴,看了很久,脸上似乎恢复了镇静的气色。他把手放在我的靴面上说:

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

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那双靴子非常合脚。

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可以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

我回答说:劳神,劳神!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

我可以做时新的式样。你的脚恐怕长大了吧。他非常迟缓地照我的脚形画了样子,又摸摸我的脚趾,只有一次抬头看着我说:

我哥哥死掉了,我告诉过你没有?

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实在叫人难过;我真高兴离开他。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我打开包裹,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这几双靴子。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在那双城里散步穿的靴口里,我发现了他的账单单。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但我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在四季结账日以前把账单开来的。我飞快地跑下楼去,填好一张支票,而且马上亲自把支票寄了出去。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 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

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1.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格斯拉先生鞋店的橱窗里陈设的几双靴子特别美观,后来靴子失去了原有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这形象地说明格斯拉先生鞋店的境况今非昔比。
B.格斯拉先生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僵硬而迟钝,因此,人们不敢赊他的账,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随便。
C.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呈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D.小说成功塑造了靴匠格斯拉先生的形象,蕴含着对他的深切怜悯,也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
2.文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对于格斯拉先生,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对他的欣赏,也有人认为小说隐含了对他的批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24-05-1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职业模块《品质》同步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壶魂

蒙福森

①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②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

③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

④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

⑤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儒雅含蓄。壶身铭曰:饮之清心,品之宁静;且饮且读,不过满腹。款曰:丙午仲夏,鸣远仿古。此铭切壶切茶,淡泊高远,有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意。另一侧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⑥王稽忽然想起《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鸣叫,又似有茶香袅袅飘溢而来,若有若无,洇入鼻翼。

⑦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

⑧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

⑨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

⑩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氲在微雨雾霭中。遥见江中一叶轻舟、一披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

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

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

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

⑭“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

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来:我愿意一试……”

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餐送饭到门口,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揣摩此壶的精妙和内涵。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陈老的蟋蟀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

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品,哪是仿制品。

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他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馋着呢!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

王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一下,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

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后,发现已人去屋空。

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蟋蟀鸣秋壶”是小说的叙事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人物形象。
B.第④段至第⑥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蟋蟀鸣秋壶的精美绝伦。
C.第⑨段采用插叙,交代高善斋的富有及爱好,为后文把壶卖给了洋人作铺垫。
D.第⑩段对雅厢室内外环境的描写,为高善斋和王稽的交谈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2.下列对王稽形象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稽技艺精湛,仿制的蟋蟀鸣秋壶形神兼备,与真品无异
B.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研究蟋蟀鸣秋壶如醉如痴,对每一个制壶细节精益求精
C.不求名利,不为高善斋的高额报酬所动
D.不爱护传统,将制壶民族工艺卖给洋人
3.赏析文中第⑯段画线的句子。
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同步练习与检测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哦,香雪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个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

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搭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得她差点儿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待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真没治!”“北京活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1.姑娘们问了“北京话”一连串问题,却并没有写“北京话”的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
B.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
C.“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3.请结合具体事例,说说香雪和其他女孩子的追求有怎样的不同。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
C.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城市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2024-05-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哦,香雪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皮大嘴

冯骥才

一个地界富不富看哪?顶要紧的是看金店。天津卫金店多,所以天津卫富。

开金店的都想当头一号,彼此暗中较劲,于是八仙过海,各显奇能;群英打擂,各出奇招。

北门里的义涌金店先出高招,迎大厅摆一个菜篮子大的金元宝,上边刻六个隶书大字摸元宝,运气好,引得人们不买金子也要进去摸一下,沾沾财气运气。做买卖要的就是人气儿,人多火爆,义涌出了名。可是天天不停地摸来摸去,就把上边挺薄的一层镏金摸掉了,露出里边的黄铜。铜一出来,就没人摸了。

没多久,宫北的宝成金店出了一招,就来得实惠。你到它店里买金条,它送你一副真金的眼镜架,这比摸元宝强,金镜架金光闪闪架在脸上,挺气派,有身份。可谁想要金眼镜架谁就得买金条,真正得实惠的还是人家金店老板。但这一招很快被日租界的物华楼学去。你送金镜架,我送大金牙。物华楼金店请来一位牙医在柜台前给买金子的没牙佬镶金牙。那时镶金牙时髦,有人为了来镶金牙先拔个牙。

更有奇招的是马家口的三义金店,店铺设在租界里,老板脑子活,看出洋人广告能做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租界找人画了一张时髦的广告纸,再找一位肚子里有墨水的先生给他写了一段赛绕口令式的广告词:存地存房子,不如存金子,哪儿金子纯,三义纯金子。再把这张广告纸拿到富华石印局里印了三千张,然后叫伙计们用上十天工夫贴满天津城,在哪儿都能瞧见。可是广告不能总贴,这招还是没奇到家。

天津有位说相声的叫皮大嘴,单看模样就可乐。个子高又瘦,手小脚小脑瓜小。圆圆小脑袋像杆子上挂的小灯笼,更怪的是嘴大。他脑袋小嘴大,远看只剩下一张嘴了,所以绰号皮大嘴。

皮大嘴能说,死人能说活,张口就来,随处现挂,妙趣横生,很早就在三不管一带说单口相声出了名。能说的人都能编,凡是皮大嘴编的说的故事,都能口口相传。原本天津相声一行挺看好他,谁料他天天想发财。天津卫财主多,他看得眼馋。开头他赚钱的法子是一边说相声一边卖药糖,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糖;嘴里嚼糖耳朵听和声,两不耽误挺舒服,单用这法儿他就赚不少钱,后来变了法子,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从租界弄来的洋凳子,洋凳子不单新奇好玩,还松松软软像个猪屁股,坐在凳子上听相声,舒服还有乐子,听完相声就忍不住把洋凳子买走了。皮大嘴脑袋灵活,脑子愈灵的人愈好做买卖,逢到雨天卖洋伞,遇到晴天卖太阳帽。那时候只要是洋货就有人买,他手里渐渐也就有了钱。有了钱,开饭店,饭店赚现钱。吃饭的人一半来吃一半听他说。凭皮大嘴的嘴加上他的脑袋,怎么干怎么来钱。三年过后,他居然在东北角干起一家金店。这时候,天津卫已经有九九八十一家金店,各家金店为了争头抢先,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他能一炮打响?

皮大嘴在装店面时,就使出一绝招,叫作满堂金。据说他这店从里到外全是金的。从门把、门锁、门链、灯罩、拉手、栏杆、挂钩、算盘、笔杆、花盆,连茅厕里的水龙头、脸盆,连往里边拉屎撒尿的圆圆的洋便桶全是金的。有人说不是纯金是镏金,可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全都镏金也惊人吓人。

皮大嘴给他的金店起的名字,就是金满堂。金满堂,满堂金。金店没开门,已经是隔着大门吹号——名声在外。有人信,有人摇头不信。

开张这天,门外挂灯悬彩,院子里摆宴,皮大嘴穿一身新,格外精神;还打租界请来洋乐队,洋鼓洋号。折腾得热热闹闹。那圆圆的亮晃晃的大洋号叫得震人耳朵。

来的宾客比请的多,人人都想看看皮大嘴的满堂金是假是真。结果出了个笑话:估衣街上一个绸缎庄的小老板前去祝贺,心里头却是想摸摸金满堂的虚实。到了金楼里里外外一看,傻了,真是哪儿哪儿全是金晃晃,照花了眼,也开了眼。中晌吃饭时,凑到一些熟人堆里一闹一喝,愈闹愈喝,喝得头昏脑涨,脸皮发烧,晃晃悠悠到茅厕里,朝金马桶里撒泡热尿,出门叫个胶皮车拉他回家。回去进门倒下死了一般睡一大觉,直到转天太阳晒屁股才睁开眼。他老婆问:昨个儿你见到满堂金’是真的吗?

小老板说:一点不假!哪儿哪儿全是金子做的,那个洋马桶也是金子做的,我还往里边撒了一泡尿呢!

他老婆说:你往金子里尿尿?我不信。

小老板说:不信你自个儿去看去问。

事后,他老婆还是疑惑,愈疑惑愈不信,就拔腿跑到东北角的金满堂一看,门把果真是金的;推门再看,到处金光照眼。她问店里的小伙计:我当家的说你们店里茅厕的马桶也是金的。我说他唬我,他说他还往里边撒一大泡尿呢!

这小伙计一听一怔,瞪大眼看她半天,然后扭身跑去对老板皮大嘴说:掌柜的,昨天中晌在洋乐队那个大洋号里尿尿的人,我知道是谁了。

这事谁听了都一阵大笑。

这笑话传出去,不胫而走,口口相传,人人知道人人说。这一说,不管是褒是贬,全天津的人没人不知金满堂了。笑话帮了皮大嘴的忙。

可是圈里的人都能听出这笑话是皮大嘴自己编的。这哪是笑话,纯粹是个相声段子。有铺垫,有包袱,出其不意,还逗乐,这便不得不佩服皮大嘴,编个段子,借众人的嘴,给自己扬了大名,肯定还得发财。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大嘴脑袋小嘴大,远看只剩下一张嘴了,这是绰号“皮大嘴”的由来,也暗示他能说会道,为写他说单口相声出名做铺垫。
B.在天津卫已经有众多金店,且各家金店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争头抢先的时候,皮大嘴还开金店,说明他眼馋财主,天天想发财。
C.与马家口的三义金店把广告贴满天津城不同,皮大嘴用先声夺人法,给金店起名“金满堂”,店没开但已名声在外。
D.皮大嘴把店面装成“满堂金”,还编了一个段子:开张那天绸缎庄小老板酒后往“金子马桶”里尿尿,并借众人的嘴扬了自己的大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其讲故事的风格正如皮大嘴说单口相声,绘声绘色,环环相扣,把天津卫的市井人情描绘得形象逼真,令人拍案。
B.文章最后说到皮大嘴“肯定还得发财”时戛然而止,巧设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C.小说讲前后照应,文中写金满堂开业那天,皮大嘴请来洋乐队,提到大洋号,为后文绸缎庄小老板往里面尿尿埋下了伏笔。
D.小说善用口语,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如“顶要紧”“赛”等词,吸取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显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别有风味。
3.作者将皮大嘴列入“俗世奇人”,皮大嘴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2024-05-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同步练习与检测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