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感动

刘益善

我的一位好朋友朱雄,与我是忘年之交。他是个九零后,湖南岳阳人,武汉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在中建三局下面一个公司当施工员。朱雄在腊月时就跟他的父母说,今年春节要值班,不能回家了,等正月初五值完班后,再回岳阳陪老人过年。

为了抗击疫情、救治感染病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立即上马,要在短期内建成像抗击非典时北京小汤山医院一样的救治中心。中建三局第一时间就上了一线,朱雄所在的机械公司接到的任务是开挖土方、平整场地。没有二话,朱雄和同事们连夜开工,在知音湖畔的武汉职工疗养院边摆开战场,数百台机器日夜轰鸣,挖掘机张开大口,推土机使出浑身力气。工地就是战场,疫情就是命令,一天二十四小时,他们轮流上阵,歇人不歇机。

朱雄是值夜班,从晚上七点到翌日早上八点,都在工地工作。到正月初六,他已经连续干了七个夜班了。我们只能在每天下午六点左右通过微信简单交流,其余时间,白天他要睡觉,晚上他要上班。我问:“累吧?”他说:“还好,工地上几千人,都是这样干,我年轻呢!”我问:“与家人联系吗?”他说:“每天上班下班都要给父母发短信,让他们放心。工地上天寒地冻,但大家都不肯休息,即便下雨也不停工,都想着早点建成医院,好去救治病人,我们是在与疫情争时间呢!”

朱雄又要上班了,要和他的工友们去操控那些巨大的机器了,我们停止了微信聊天。我看着他的微信头像,一个瘦瘦的湖南孩子,普普通通,但他积极投身到火神山医院那一片阔大而繁忙的工地上,他在做他的一份工作,尽他的一份力量。火神山医院工地如果是一片沸腾的海,他就是这片海中的一朵浪花。火神山医院工地晚上灯火通明,那一片灯火之下,一定有一盏是他点亮的。

1.题目“平凡的感动”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2.从作者与朱雄的微信聊天内容看,朱雄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请概括要点并简要分析。
3.本文塑造朱雄这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
2023-12-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父亲的故事(节选)

范春歌

①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年校园翻建校舍。下课后趴在教室的走廊上观看工人们忙碌地盖房子,成为我在枯燥的校园生活中最开心的事。班上的同学渐渐注意到,工程队里有一位满身泥浆的工匠常常来到教室外面,趴在窗台上专注地打量我们,后来又发现,他热切的目光似乎只盯着前排座位上的一个女孩子。还有人发现,他还悄悄地给她手里塞过两只热气腾腾的包子。

②这个发现使全班轰动了,大家纷纷询问那个女孩子,工匠是她家什么人。女孩红着脸说,那是她家的一个老街坊,她继而恼怒地埋怨道:“这个人实在讨嫌!”声称将让她的已经参加工作的哥哥来教训他。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很严重,很快报告了老师,但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那位浑身泥浆的男人是她的父亲。继而,又有同学打听到,她的父亲很晚才有了她这个女儿,这次随工程队到学校来盖房子,不知有多高兴。每天上班,单位发两个肉包子作早餐,他自己舍不得吃,天冷担心包子凉了,总是揣在怀里偷偷地塞给她。为了多看一眼女儿上课时的情景,他常常从脚手架上溜下来躲在窗口张望,为这没少挨领导的训。但她却担心同学们知道父亲是个建筑工太丢面子。

③工程依然进行着。有一天同学们正在走廊上玩耍,工匠突然跑过来大声地喊着他女儿的名字,这个女同学的脸色骤然变得铁青,转身就跑。工匠在后面追,她停下来冲着他直跺脚:“你给我滚!”工匠仿佛遭到雷击似的呆在原地,两行泪从他水泥般青灰的脸上滑下来。少顷,他扬起了手,我们以为接下来将会有一个响亮的耳光从女孩的脸上响起。但是,响亮的声音却发自父亲的脸上,他用手猛地扇向了自己。老师恰恰从走廊上经过,也被这一幕骇住了,当她扶住这位已经踉踉跄跄的工匠时,工匠哭道:“我在大伙面前丢人了,我丢人是因为生出这样的女儿!”

④那天女孩没有上课,跟她父亲回家了,父亲找女儿就是来告诉她,母亲突然发病。

⑤不知为什么,那年翻修校园的工期特别长。工匠再也没有出现在校园里,女孩也是如此,她一学期没有念完就休学了。有一次,我在街上偶然遇见了工匠,他仍然在帮别人盖房子,但人显得非常苍老,虽然身上没有背一块砖,但腰却佝偻着,仿佛背负着一幢水泥楼似的。

⑥儿女对父亲的伤害是最沉重的,也最彻底,它可以让人们眼中一个大山般坚强的男人轰然倒地。同样的道理,儿女的爱和尊重,能让一个被视为草芥的父亲像山一般挺立。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有改动)

1.作者描述这段故事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得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1)她继而恼怒地埋怨道:“这个人实在讨嫌!”_________描写
(2)为了多看一眼女儿上课时的情景,常常从脚手架上溜下来躲在窗口张望,没少挨领导的训。_________描写
2.这则故事展示了一位吃苦耐劳、悉心照顾女儿的慈父形象。从哪些细节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女儿的关爱?至少列出两点。你觉得这样的关爱对吗?
3.作者为什么说“儿女对父亲的伤害是最沉重的,也最彻底”?
2023-12-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梢,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

②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③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地挥镰,向远处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

干涸的麦地,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我相信,那里面有许多许多咸咸淡淡的盐粒,我也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劳作的姿势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母亲,她脊背上渗出的盐渍,肯定能发出钻石的光芒,粮食的光芒,劳动的光芒。蓝天无语,白云有情,她们注目着苍穹下,一个农村妇女舵手一样驾驭着一把镰刀,驶向麦田深处。

⑤金黄的麦子,古铜一样的质地,沉甸甸,浑厚、结实。母亲把麦捆抱在怀中,这曾经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经成熟了。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哗、马嘶、猪嚎、羊咩。

⑥这凡俗的声音,没有金色大厅里那昂贵器乐奏出的优美旋律,也没有指挥家引领通晓乐律的演奏家集体抒情的高雅。而就是这些悦耳的声音,围着母亲,几番晨昏几番风雨,在岁月的轮回中,传颂了大半生。母亲老了,这些声音也一天天老了。

⑦只有庄稼拔节的声音、豌豆花爆裂的声音、麦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脱壳而出的声音,牲畜生产幼小生灵的声音是年轻的,新鲜的。就是这些声音,像一把糖果撒进她渐渐苍老的心窝里,撒进她渐渐矮下去的身影里,让母亲没有多少杂念的心安稳、熨帖、欣慰。

母亲的脊背如一把张满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阳。在农业的方圆里,从清晨到黄昏,她不怨不艾,背着晨曦,挥别晚霞,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粮仓。这些汗,或者这些盐粒,一滴一点腌着农业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麦穗花开;秋来,麦香芬芳,飘过田野,飘进母亲澄明清净的心田。

⑨晚风吹来,母亲累了,坐在田堙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渍在汗衫上绘出一团团云烟,白色的汗渍、麦秆的黑枯叶、黄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画。夕阳的余晖洒在静坐的母亲身上,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说不出的气场让我不敢言语。

⑩我坐在母亲的背后,看着晚风吹着她稀疏的头发,晚霞绚丽如云锦,母亲的头发像镀了金,又像撒了一层霜。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⑪母亲说,回家吧,我们揉一把麦子带回家。几株干了的麦穗被母亲摁断后,放在掌心里轻轻揉了几下,片刻摊开手掌,吹了一口气,金色的麦壳,纷纷扬扬,像金箔像飞鸟。顿时,夕阳下,一只只金色的鸟,在麦田里飞翔。

⑫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儿女、庄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这个坐标不同坐落的标点。沿着这个坐标,清晨她从庄廓出发,把我们带向麦田,认识农业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标所蕴含的甘苦。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我才明白,怎样的姿势才能抵达幸福深处。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

⑬而今,我就像一粒脱壳的麦粒,乘着一股从远方来的风,远离故乡,远离母亲,远离田野,落在他乡的土地上,寻找一方供灵魂自由栖息的土壤。现在,我也在城里种田,不过我的田在流淌着唐诗宋词的方格纸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键盘上。

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秆的力量。

⑮很多个夜晚,当我在方格纸上、键盘上画出一个圆满的句号,我默念着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戴着草帽,挥臂拭汗的情景。

⑯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在春天里,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马国福,有删改)

1.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2.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第④、第⑧、第⑭段划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示例: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作者将麦捆比喻为襁褓中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熟丰收的情景。
3.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4.习近平总书记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结合文本及自身体会,谈谈对“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内涵的理解。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师范学校计算机系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荷塘月色》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上门出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手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19277月,北京清华园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颇不宁静”该句放在开篇,为全诗抒情作基调。
B.“微风吹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以听觉写嗅觉,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C.“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荷叶风致,荷叶自下而上的雾气,表现缥缈的感觉。
D.文中划线句子中叶子是本体,闪电是喻体,表现出微风过处叶子的风致。
2.本文第一段中“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带”字用的如何,能否替换成“关”或者“掩”?为什么?
3.文中写《采莲赋》追忆六朝时的采莲场景展现了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街,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

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1.文中罗列的数字其意在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特别引用爱因斯坦的原话,产生的效果如何?
3.除了诸葛亮和毛泽东,还能再举一例吗?
4.试简要解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

严歌苓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虽是作家,但他很少用自己的文学理念影响我。在我的生活学习中,父亲就是一个很客观的教师,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文学伴侣,最好的交流文学的朋友。

父亲常与我沟通他最近读的好书。也会建议我去读。每天早上不管多忙,我都要拿出一小时与父亲喝咖啡,然后谈一谈我最近写的文字,他看完以后会提很多建议。

小时候,我是一个爱唱爱跳的小姑娘,经常进入属于小孩子自己的剧团去跳舞,我的梦想就是站在舞台上。母亲是话剧演员,在别人看来,我似乎理所当然地会沿着母亲的那条路走下去。

12岁那年,我到了部队文工团。那时父亲似乎已看到了我的前程,他认为我会走上舞蹈的道路。

实际上,我到了20岁却忽然会写作了。对此,父亲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但是,这时他并不觉得这就是我一生要走的道路。

后来我越来越认真地写,父亲对我说:你写作先天不足,因为没读过多少书,基础很差。所以,你要非常用功,得比人家都要用功很多。

用功这个词就这样刻进我的脑海里。我觉得自己是只笨鸟,如果不每天5点钟出林子,就没得吃。我一直到现在都很恐慌,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在家里耕耘。

第一批采访作品发表后,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吃写作这碗饭的。从此以后,我就在军区报纸上发表一点东西。

那时我就不跳舞了,我跳舞的条件很不好。我觉得艺术是关乎登峰造极的事情。如果只能平平地跳两下,这不是我想达到的一种境界,所以我就放弃了跳舞。

当时在前线,采访负伤的战士,当谈及他们的家乡和父母时,每个人都好像有一个故事,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写这些人的故事。而这些人的故事,一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

这么多年的经历,使我感到仅仅读万卷书是不够的,行万里路对人的一生影响更大些。

其实很多大家,像沈从文,像高尔基,受到的正规教育非常少。沈从文读了5年私塾,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但他们的小说都写得非常鲜活,这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接触了复杂的社会,看到了人性。

我在年轻时就进了军队文工团,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各种家庭,有男有女,有的年纪很大,有的年纪很小。这比一个连队要好很多,连队是清一色的农村兵,而且都是男性。

随后我到了美国,在那里读书、打工,这些经历让我的人生每天都有变数,每天都有很多遭遇,这些遭遇就变成了自己想写的东西。

我在30岁开始学英文,只学了一年零七个月,英语就考过了托福的研究生线。当时托福的研究生线是550分,我得了577分。那段时间,我胳膊上写的是单词,端盘子时看的是单词,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这段考试经历告诉我,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勤奋。

1.对“父亲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2.作者说“我-直到现在都很恐慌”,令作者“恐慌”的原因是什么?
3.在文章中找出和“勤奋”同义的词语。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她一生最好的文学伴侣。
B.作者的母亲是个话剧演员,作者小时候爱唱爱跳,12岁就到了部队文工团。
C.作者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勤奋”。
D.作者不勤奋但很聪明,无论是跳舞,还是写作,乃至托福考试,成绩都令人钦佩。
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因为我“写作先天不足,因为没有读过什么书,基础很差”,加之我从小“爱唱爱跳”,“认为我会走上舞蹈的道路”,所以反对我从事写作。
B.“这么多年的经历”使作者深深感到:仅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
C.作者认为,像沈从文、高尔基这类大家,受到的正规教育非常少,但小说写得非常鲜活,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接触了复杂的社会,看到了人性。
D.作者说“这比一个连队要好很多,连队是清一色的农村兵,而且都是男性”,是因为作者觉得文工团里有男有女好相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个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谐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敏,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黑夜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并存的。
B.在事物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起决定作用,它可以脱离形式而存在。
C.在事物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D.在事物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是主要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2.化妆的最高境界是(       
A.醒目的化妆B.自然的化妆C.虚假的化妆D.拙劣的化妆
3.在与化妆师的交流过程中,“我”的认识过程是(       
A.刮目相看——好奇轻视——惭愧体悟——感叹致敬B.好奇轻视——感叹致敬——惭愧体悟——刮目相看
C.好奇轻视——刮目相看——感叹致敬——惭愧体悟D.感叹致敬——刮目相看——好奇轻视——惭愧体悟
4.本文的题目是“生命的化妆”,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妆对一个人的生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B.一般人认为化妆是针对人的外表,文章的标题对此进行了升华。
C.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即真正的化妆是对生命的改变。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感悟到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改革。
2023-12-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春季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PDF)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善良》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1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己代替了道德原则。

2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3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是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恶狼?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4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

5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6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7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它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的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8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9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10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威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12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我认为即使自以为是百分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9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文章5段、8段、11段进行对比,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茅盾《风景谈》选段

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
C.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了铺垫。
D.使山岗上小号兵的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
2.对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B.用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
C.用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两个形象互相对照,体现出感人的民族精神。
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人力量。
3.为这两节文字拟个标题:__________
4.结尾一句“它”和“伟大者”分别指代什么?这句议论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等专业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