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22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

严歌苓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虽是作家,但他很少用自己的文学理念影响我。在我的生活学习中,父亲就是一个很客观的教师,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文学伴侣,最好的交流文学的朋友。

父亲常与我沟通他最近读的好书。也会建议我去读。每天早上不管多忙,我都要拿出一小时与父亲喝咖啡,然后谈一谈我最近写的文字,他看完以后会提很多建议。

小时候,我是一个爱唱爱跳的小姑娘,经常进入属于小孩子自己的剧团去跳舞,我的梦想就是站在舞台上。母亲是话剧演员,在别人看来,我似乎理所当然地会沿着母亲的那条路走下去。

12岁那年,我到了部队文工团。那时父亲似乎已看到了我的前程,他认为我会走上舞蹈的道路。

实际上,我到了20岁却忽然会写作了。对此,父亲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但是,这时他并不觉得这就是我一生要走的道路。

后来我越来越认真地写,父亲对我说:你写作先天不足,因为没读过多少书,基础很差。所以,你要非常用功,得比人家都要用功很多。

用功这个词就这样刻进我的脑海里。我觉得自己是只笨鸟,如果不每天5点钟出林子,就没得吃。我一直到现在都很恐慌,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在家里耕耘。

第一批采访作品发表后,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吃写作这碗饭的。从此以后,我就在军区报纸上发表一点东西。

那时我就不跳舞了,我跳舞的条件很不好。我觉得艺术是关乎登峰造极的事情。如果只能平平地跳两下,这不是我想达到的一种境界,所以我就放弃了跳舞。

当时在前线,采访负伤的战士,当谈及他们的家乡和父母时,每个人都好像有一个故事,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写这些人的故事。而这些人的故事,一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

这么多年的经历,使我感到仅仅读万卷书是不够的,行万里路对人的一生影响更大些。

其实很多大家,像沈从文,像高尔基,受到的正规教育非常少。沈从文读了5年私塾,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但他们的小说都写得非常鲜活,这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接触了复杂的社会,看到了人性。

我在年轻时就进了军队文工团,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各种家庭,有男有女,有的年纪很大,有的年纪很小。这比一个连队要好很多,连队是清一色的农村兵,而且都是男性。

随后我到了美国,在那里读书、打工,这些经历让我的人生每天都有变数,每天都有很多遭遇,这些遭遇就变成了自己想写的东西。

我在30岁开始学英文,只学了一年零七个月,英语就考过了托福的研究生线。当时托福的研究生线是550分,我得了577分。那段时间,我胳膊上写的是单词,端盘子时看的是单词,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这段考试经历告诉我,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勤奋。

1.对“父亲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2.作者说“我-直到现在都很恐慌”,令作者“恐慌”的原因是什么?
3.在文章中找出和“勤奋”同义的词语。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她一生最好的文学伴侣。
B.作者的母亲是个话剧演员,作者小时候爱唱爱跳,12岁就到了部队文工团。
C.作者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勤奋”。
D.作者不勤奋但很聪明,无论是跳舞,还是写作,乃至托福考试,成绩都令人钦佩。
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因为我“写作先天不足,因为没有读过什么书,基础很差”,加之我从小“爱唱爱跳”,“认为我会走上舞蹈的道路”,所以反对我从事写作。
B.“这么多年的经历”使作者深深感到:仅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
C.作者认为,像沈从文、高尔基这类大家,受到的正规教育非常少,但小说写得非常鲜活,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接触了复杂的社会,看到了人性。
D.作者说“这比一个连队要好很多,连队是清一色的农村兵,而且都是男性”,是因为作者觉得文工团里有男有女好相处。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30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③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怎样’,不就是内容吗?

④他不答,他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⑤树旁乱草中窸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⑦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⑨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                  嗫嚅:
②树旁乱草中窸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 窸窣:
2.选文第四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作者写“我”与年轻人对话的目的何在?
4.作者听到了“废墟的召唤”,但是年轻人却尚有疑惑,作者说“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那‘怎样’,不就是内容么?”这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认识?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呀?”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1.“我唯唯,但一直拖着没有写”的原因有哪些?
2.选文的结尾写妻子的临终微笑,请你从多个角度分析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注意分点作答)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