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危险的人物

王鲁彦

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他在许多中学校、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

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

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行地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行地往山顶走。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他坐在丫权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

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

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那是子平。

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

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

什么叫做农民协会!害人的东西!

……

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有一种不堪言说的疑惑,同时涌上了大家的心头: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是子平在其中唆使,加上平时的鄙视,便生出了仇恨。

炊烟在各家的屋上盘绕,结成了一个大的朦胧的网,笼罩着整个村庄。夜又从不知不觉中撒下幕来,使林家塘渐渐入于黑暗的境界。不久,奇异的事发生了。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做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它正直对着林家塘,显然这个人已出现在林家塘了。

这消息像电似的立刻就传遍了林家塘。有几个人便相约去讽示惠明先生,探他的意见。邻居们走后,惠明先生非常地生气。他怒气冲冲地把子平喊来。

你知道农民协会吗,子平?他劈头就是这样问。

知道的。子平毫不介意地回答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

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烟越吸越急,怒气也愈加增长起来。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七八年来,他在林家塘是一个最有名声的人,村中有什么事,都请他去判断,一句话说出去,怎样重大的案件便解决。他几十年心血所争来的名声,眼见得要被子平破坏了!新的思想随着他的烟上来。他在夜间请了村中几个地位较高的人秘密商量许久,写好一张报告,由他领衔,打发人送到县里。

第二天早晨,这消息便已传遍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有点痒痒,巴不得这事立刻就发作。

第三天早晨,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了出来,渐渐混合在雾里,使林家塘更沉没在朦胧中。①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

阿武婶拿着洗净了的一篮衣服回来,忽然听见一阵橐橐的皮鞋声。她回头细看时,那人已隐没在雾中了。林家塘没有第二个人穿皮鞋,她知道那一定是子平逃走了。她急忙跟着皮鞋声追去。路上遇到了明生,便叫他跟去,因为她自己是小脚,走不快的。

雾渐渐淡了起来,隐约中,脚步声忽然没有了,子平已走入小路。哼!看你往哪里逃罢!明生喃喃地说着。忽然树林中起了一声狂叫,吓得他连忙站住了脚步。对面的山谷猛然又应答了一声。他看见子平捻着拳头在那里打起拳来了。他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

②雾已完全敛迹,太阳很明亮地照着。明生忽然看见对面来了十几个人。前面走的都背着枪,穿着军服,后面的是林家塘的邻居们,为首的是惠明先生,他们似已知道子平逃走,追了来的。逃走了,逃走了!大家都大声地喊了起来,快去,快去!怕有手枪呢!那些兵很快地卸下刺刀,装上子弹,往树林包围了去。子平似已觉得,飞步往树林外逃去。

突然间,一阵噼啪的枪声,子平倒在田中了。大家围了上去。

有几个兵士跑到他的屋子搜查。证据是一柄剑。

溪流仍点点滴滴地流着,树林巍然地站着,鸟儿啁啾地唱着快乐的歌,各色的野花天天开着,如往日一般。即如子平击倒的那一处,也依然有蟋蟀歌唱着,蚱蜢跳跃着,粉蝶飞舞着,不复记得曾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呵,多么美丽的乡村!

1927

(选自《鲁彦作品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明生、仁才用“难以入目的丑态”评说子平,阿武婶听见子平逃走的皮鞋声便急忙追去,林家塘人的种种言行表明了其对子平的抵触心理。
B.兵士跑到子平的屋子搜查到的证据是一柄剑。实证的取得说明子平参与了不可告人的事件。
C.小说中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如子平莫名跑到山里去喝酒狂啸等。这些空白点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
D.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子平在林家塘受关注、被猜疑直至谋害的全过程,拉开了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更客观灵活地展现了林家塘的人情冷暖。
E.小说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如惠明先生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批评子平,表明他对子平理解却不支持的矛盾心理。
2.赏析小说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溪流仍点点滴滴地流着,树林巍然地站着,鸟儿啁啾地唱着快乐的歌,各色的野花天天开着,如往日一般。即如子平击倒的那一处,也依然有蟋蟀歌唱着,蚱蜢跳跃着,粉蝶飞舞着,不复记得曾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呵,多么美丽的乡村!

3.概括危险人物子平的“危险”特征。
4.文中两个标号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太阳”,试分析其作用。
5.“群像透视”栏目组围绕此文拍摄一期短视频。经讨论,展现主主题为“地域、群体、文化”,请根据主题写出你的短视频拍摄构想。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连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掩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掩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节选自朱自清《绿》)

1.下列对文章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A.选文甲作者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满月淡云之景让他从黑暗现实中获得彻底解脱。
B.选文乙中作者用“闪闪的绿色”“汪汪一碧”“滑滑的明亮着”这几句传神地写出了眼前的绿清亮、鲜嫩、柔软、纯净的特征。
C.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各自展现出了荷塘月色的幽雅宁静,梅雨潭绿的与众不同。
D.选文甲把荷塘和月色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地表现了景色的素雅、朦胧、静美。
E.两文在写景上都遵循“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静态到动态”三种顺序。这种灵活、自然的安排,使人有“浑然不觉,浸染其中”的感觉。
2.“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厘清全文脉络的筋节,请你试着找出甲、乙两文的文眼。
3.甲、乙两选文画线句都描绘了景物,请简析这两句的手法与景物特点。
4.《荷塘月色》与《绿》都是朱自清写景抒情的名篇,试分析探究两篇文章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2024-08-2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中职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后窗

郭密林

三月的黑色的燕子一句

一句,斜进雨后的

山雾中

A.打开“后窗”,诗人凭窗而望,三月雨后的天空,燕子呢喃,次第飞进远山的迷蒙……好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动态图景。
B.“后窗”既是房屋之窗,又是心灵之窗,我们的心拘囿于狭小的空间太久了,多么希望打开心灵的窗户啊,让大自然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一同搭上通往心灵的直通车。
C.诗人把燕子说成“一句/一句”,以形绘声,让人觉得燕子的呢喃之声声声在耳。尤其是一个“斜”字,极准确地状写出了燕子的掠飞之态。
D.“黑色的燕子”与白色的“山雾”,在色彩上对比鲜明,以黑白为基调的画面如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中职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
2.体会词中加点字“看”的作用。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4.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2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3.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又写“我”因为故乡建水库即将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对口升学沃米杯第三届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平原上

王安忆

一九七七年的大学招生开始了。地区教育局在下面设了好几个考场,老魏是负责城郊大李公社中学的考场的。这一带,老魏挺熟的,淮海战役时,他带的一个连就在这儿和敌人交过手。临死挣扎的敌人,是百倍的疯狂。那次战斗,虽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老魏对其中每个细节都还记得。解放后,他偏偏又转业到这个地区文教局,每次来到这里,他就要重温一次那次的战斗,一想到那次战斗,老魏眼前就会出现一个极年轻的战士,戴着顶软不拉塌的军帽,扑眨着眼睛望着他,好像在问:我们的阵地呢?

阵地,老魏留心过,找过,他记得阵地前有一条小沟,面对着敌人的工事。而具体的位置却想不起来了,也可能是这地方变得太快,变得太多了,你看,今儿这里立起个烟囱,是什么公社农机厂,明儿那边又破土动工,说要挖养鱼塘。反正,老魏找不到当年那块打得翻过个的阵地了。

初试这天,天不亮,人就从四面八方涌向大李中学考场,有插队知识青年,有回乡的学生,有走来的,有骑自行车来的。教室里开始发试卷了,老魏却发现门口一块石头上坐着个姑娘,浅蓝色的褂子上,系着块鲜亮惹眼的红围巾,她双手托着腮,在想什么。

咋不进考场?老魏朝她走过去问道。

我不考,他考,我等他。姑娘没抬头。

他是谁?

姑娘抬起眼睛,不满地瞅了老魏一眼,好像说,操那么多心干啥?随即又掉过脸,专心致志地等起来。

嘀嘀!一阵汽车喇叭声,公社粮站里驰出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车上载满了鼓鼓的粮袋,往市区方向开去。姑娘直起身子,轻轻地数着:一、二……十一、十二……”

是大李公社上缴国家的粮吗?老魏惊讶地说。

这有啥。姑娘说了一句,又恢复了刚才的姿势,手托着腮出神。

可老魏很高兴,一个公社,一个秋季能交给国家那么多粮食,怎么不高兴!要知道,为了这,当年和蒋介石争得可是你死我活哪!老魏又想起了他的小鬼。帽子扣到眉毛上,腮帮子在枪托上都挤歪了,眯着眼稳稳地点射。在一次敌人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反扑的间歇中,他抱着枪,嚼着一根草根,扑眨着眼睛愣神,问他想什么,他说:我在想,咱们胜利后,现在这阵地用来干啥呢。这个问题把大伙儿活跃起来了,有人说,在这造大工厂;有人说,这儿长一年几熟的好庄稼;还有的说,要盖几十层的楼房。小家伙一直没吭声,半晌,才慢悠悠地开口了:你们说得都好,可都不是最好最好的,我说呀……”这时,敌人的反扑开始了,我们牺牲了三个同志,其中就有那个小鬼。老魏老是在想,当时,小鬼想说什么呢,什么是最好最好的呢?而眼下这个姑娘,送几十万斤粮食,似乎很不在她的眼里,她又是要什么呢?

第一个交试卷的是个高个儿,穿着大红球衣的小伙子。老魏看见那姑娘站起身向他迎了上去。哦,这就是那个他。

你是报的那个系吗?姑娘问。

当然,自动控制系!

老魏又抬起头向窗外瞭望,只见远处火红的两团,越来越远,渐渐融为一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初试以后不几天,老魏在地区文教局门口又碰见了那个姑娘,姑娘也认出了老魏,笑了。

他看见姑娘身旁一挂平车上放了好多铁锹,便问:冬季搞什么工程啊?

挖河,这儿是一片盐碱地,引来微山湖的水就好了。

看到姑娘火红的围巾,老魏不由想起那个穿大红球衣、要学自动控制的李江江,忍不住问道:他为什么填自动控制系呢?

姑娘拉起车子,边走边说:我要他学会自动控制,回来用电子操控技术侍弄这大片的土地,你不知道,咱们那土地有多好。

望着姑娘在渐浓的暮色里远了,老魏心里感到一阵安慰:她知道,知道这土地好,尽管有盐碱,眼下还没好庄稼。是啊,为了这每一寸土地,为了这土地上有工厂,有丰收,还有更好更好的……对了,小鬼想说的不会是自动控制吧?不,他连拖拉机还没见过呢。

复试的日子到了,老魏又来到了大李公社中学。

晚上,他在办公室临时搭起的床上刚躺下,就听见从后窗传来说话声,声音很轻,但在夜深人静中,很清楚地传来。

挖了一冬的河,微山湖的水能浇咱们的地吗?这是姑娘清脆的声音。

……我感觉这次考得不错,等我学成回来,治治这些盐碱地。一个浑厚的低音。

好呀,微山湖的水一定能引来,咱们的盐碱地一定能治好,还有菜园、拖拉机、加工厂,我们想到的,都要有……”

还有自动控制、电子操控。

月光洒在老魏的床前,白花花亮堂堂的。老魏和窗外的两个人,一同沉浸在一种最好最好的向往之中。他似乎明白了姑娘为什么对着几十万斤粮食说这有啥。他不知道当年那块阵地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小鬼说的最好最好的到底是什么,可是他知道,在这平原上,有一个青年,正准备为这块盐碱地去学自动控制……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地方变得太快,变得太多了”“今儿这里立起个烟囱……明儿那边又破土动工”“这儿是一片盐碱地”,这些叙述表现出老魏对当年阵地遭受破坏的忧心。
B.“系着块鲜亮惹眼的红围巾”“穿着大红球衣”“只见远处火红的两团”,小说对姑娘和小伙子的装扮描写,以红色为主色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和希望。
C.姑娘对着几十万斤粮食说“这有啥”,小战士牺牲前说“你们说得都好,可都不是最好最好的,我说……”,这些悬念的设置,巧妙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穿红球衣的小伙子报考电力工程系,为了“回来用电子操控技术侍弄这大片的土地”,为了治理好这片盐碱地,表现了姑娘和小伙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E.“月光洒在老魏的床前,白花花亮堂堂的”,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既营造了美好宁静的氛围,又烘托了老魏的心情,正是姑娘和小伙子的言行给了他欣慰和希望。
2.老魏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赏析小说中画线句的作用。
月光洒在老魏的床前,白花花亮堂堂的。
4.仔细赏读全文,结合最后一段的语境,仿照以下句子,创作一段理想宣言。
红色精神革命战斗忙,战胜之后,改造阵地,种好庄稼方能开垦未来。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中职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一张诊断书》(节选),完成小题。

这是一张珍藏了许多年的诊断书,纸已变黄。这是一则刚刚播放出来的消息,我和我的妻子都大为悲痛!

诊断书上有林巧稚大夫的亲笔签名。消息却说她已溘然长逝。

林大夫毕生献身于医学事业,数十年中经她亲手治疗过的病人何止千万,由她亲笔开出的诊断书也是无以数计。可是,林大夫,您还记得我们吗?您对我说过的,像这样的诊断书一生中你仅仅开过这一次。

那是一个人妖颠倒的年代。因为我妻曾担任过外国专家的译员,又自愿由首都调到边疆小城来教书,因而便被人合理逻辑出来,她一定是个特务。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便把她抓起来,关入牛棚。当然,紧接着就是审讯,无休止的批斗……

皮肉的折磨并没有使她屈服,精神上的摧残几乎断送了她的生命。一个大汉对她宣布:经查证,你是个特务,是个男扮女装的特务!你的孩子是搞特务活动的掩护,你根本就不会生孩子!

多么荒唐的审查啊!

一个母亲凭空失去了孩子,她整夜痛苦,终日依窗守望,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又不许会见!她无法忍受,她歇斯底里地大叫,愤怒、狂奔,她终于被逼成疯子。

我背起小小的行李卷,领着妻子进京求医。那时候精神病院里拥挤不堪,其他医院大都不愿接受这种有政治色彩的病人,茫茫长街,无处落脚。我们只好寄居在天安门广场的金水桥边。地上的灯光和天上的星光一样彻夜不灭。我们也睁大眼睛,彻夜不眠。

大约是广场上的寒风吹醒了她,半夜里,她突然以正常人的思维向我提出要求说:找林巧稚大夫去,她是专家,只有她才有权证明我是男是女。

早年间我就听她说过,有一次,她的妈妈在生产中病危,经过林巧稚大夫抢救,才转危为安的。这位医术精湛、品格高洁的林大夫,一直保留在她的记忆中。

第二天清晨,我们迎着太阳朝东走,走到当时已被更名为反帝的协和医院,挂过号,等候就诊。

一位瘦小的老太太,坐在妇科门诊部外走廊里为患者叫号。她戴一副银丝边眼镜,前额高高的,显示着她的智慧。她的神态安然自若,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我把妻子安置在长椅上,便走上前求这位叫号的老护士帮助,希望她能将我妻的病历卡,直接送到林巧稚大夫手里。她听完我的要求,竟脱口说出:

我就是林巧稚。

噢!我望着她,和我在报上见到过的她的照片一模一样。可是,这又是为什么呢?让一位著名的妇科专家,坐在走廊上叫号!

我向她陈述着我妻悲惨的遭遇,林大夫耐心地倾听着,时而摇头,时而叹息。终于她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手里的病历卡在瑟瑟发抖。她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被晶莹的泪水模糊住了。她又强忍着把泪水吞了回去,果断地问我:

病人在哪里?领我去看看!

她走到我妻身边,用母亲般温暖的手,梳理我妻子面颊上散乱的头发,她以专家的锐利目光,观察她痴呆的眼神、瞳孔。最后,她沉重地对我说:

把一个知识分子糟蹋到这种地步,残酷!请你们稍候一会,我去向他们要求,我要亲自为她检查,给她治疗。

林大夫迈着急促的脚步走进室内,好大一阵子又和另外一名女大夫一起走了出来,她们小心地搀扶着我的妻子,进了妇科门诊室。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只见林大夫亲手扶着我妻从一条长长的走廊里走了出来。我迎上去,林大夫把一张长方形的诊断书递交给我,她说:

是我和我的学生孙爱达医生共同给她检查的,诊断书上有我们两人的签名。将来即使到了法庭上,我们也对她完全负责任。

我看到诊断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最后一条的结论是:患者是正常女性。腹部有多条妊娠纹,证明患者曾有过正常分娩。

我把这些逐一地念给妻子听,起初,她的脸上露出惨笑,继而沉默,最后伏在林大夫的肩头,放声大哭起来。

林大夫替她擦去眼泪,扶着她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外,就要分手时,只见她面容严肃地说:

这样的诊断书,一生中我只开过这一次。

我心头酸楚地走下协和大门口那段青石台阶。我妻一直勾着头,反反复复地阅读着诊断书上的文字。走下台阶以后,我们回头望望,只见可尊敬的林巧稚大夫,还依然守在门外,默默地向我们招手。

……

15年过去了,我妻的病已完全康复,并且已经正常地工作。她果真又新生了一个孩子。那张挽救了我妻生命的诊断书早已变黄。可是,林巧稚大夫的高尚品格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疗作风,在我们心上,永远也不会褪色。

林巧稚大夫一生中的业绩,是一棵伟岸高大的常青树;她给我们开出的这份诊断书,是常青树上一片苍翠的绿叶。

(1)文章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一张荒唐的诊断书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张诊断书的意义。
(3)找出能表现作者对林巧稚大夫献身医学的精神和治病救人的职业操守进行赞美的一句话(用原文句子回答),并进行分析。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第四届第三次对口升学联考语文试卷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我和黄开湘同志由于事先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而这个会为了防止敌机骚扰,确定天一亮就在吴起镇附近开,于是便从驻地骑着马直奔会场。

路上碰到了我们的老首长邓小平同志,我们赶紧勒马下来,向他敬了个礼。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我们一一作了回答。

他又问道: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了敌人不少布?

是的,上交了不少,还留了一点儿。我说。

小平同志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

好,照指示办!我回答得很爽快。

我们牵着马跟着小平同志,边走边说,不一会儿,就到了会场。

天刚蒙蒙亮,会议开始了。

毛主席首先讲话,他说:同志们,辛苦了!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了热烈的口号声。

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另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

长征万岁会场里霎时升起欢呼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继续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______,长征是______, 长征是________。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

最后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同志宣布大会休息一下,休息后全体进行盛大会餐。

(节选自《杨成武回忆录》,有删改)

1.对“勒马”中“勒”的读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lēi   用绳子套住,再用力拉紧B.lēi   收住缰绳不让马前进
C.lè     用绳子套住,再用力拉紧D.lè     收住缰绳不让马前进
2.依次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宣传队                  ②播种机                 ③宣言书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3.下列选项做选文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偶遇邓小平B.长征胜利大会
C.毛主席的讲话D.长征伟大意义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议论抒情B.细节描写C.肖像描写D.心理描写
5.下列不属于长征意义的一项是(     
A.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B.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C.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D.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小题。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事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B.“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三姐是母亲的得力助手。
C.文中作者将自己比拟为插在瓶中的花草,“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D.文章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饱含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2)那个凄惨的除夕夜,作者连用了哪四个传神的动词写母亲?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3)我们能看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第四届第三次对口升学联考语文试卷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寻人启事

颜文静

①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笼罩着椅子,这就是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通缉令已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她不得不做战略转移,女孩把寻人启事叠成的小船放逐湖中:给你自由。女孩双掌合十。

③用女孩的话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挣钱的爱好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有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④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留下这样一张字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⑤一遍一遍地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女孩走时拿了家中的一千元钱。

⑥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⑦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看着寻人启事叠成的小船漂远后,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⑧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⑨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布到了B市。不过这次寻人启事不大标准,颇有一丝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现在才妥协,我偏不回去,女孩的样子很倔强。让母亲花这么多的物力、精力找她,女孩开始惭愧,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⑩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为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报纸作为安慰和寄托,给她一种亲切的呵护,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⑪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份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不过这次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楼下歌厅的歌声绕来绕去,将女孩的心绪越扯越长,越绕越乱。

⑫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里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电话局服务小姐的语调温和。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⑬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在C市车站买了很多礼物,想给母亲一个惊喜。女孩风尘仆仆地赶回A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⑭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已将房子卖掉,只身去了南方。

⑮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这么残酷的过错?女孩心头一片空白,手中的礼物无声地滑落。女孩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离开那个曾属于她和母亲的家的。

⑯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1.女孩离家之前留下的字条上的内容表达了她怎样的心态?
2.女孩离家之后到回家之前,心中经历了怎样的波动?试简要说明。
3.文章的高潮出现在哪几段?概括其内容。
4.说说标题“寻人启事”在文中的作用。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跨地区中等专业学校百校联考(文化课)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