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警察与赞美诗》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写了苏比的六次犯罪经历,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痛苦,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法律的虚伪本质。
B.《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抓住鲁迅先生的许多生活细节,刻画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文笔散漫而又抒情,语言自然朴素却又深情隽永。
C.《人应当坚持正义》是柏拉图对话中的一篇,对话在反复的回答中,逐渐鞭辟入里,突出了苏格拉底的观点:要绝对服从“正当”“道义”,宁可舍生,也要取义。
D.《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这篇事理说明文采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阐释了“在自然环境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的观点。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以大量的实例阐述了重复与变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并批评了我国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B.曹禺的三幕话剧《雷雨》,是一部深刻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2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C.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较多使用了归纳论证,大量引用古今戏剧、诗歌等方面的例子,用来阐明论点。
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作者把“真正的修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另外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语文试题
3 . 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党八股》中,作者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从不同角度逐条批判,因此这些罪状彼此之间相对独立。
B.《拿来主义》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使得“拿来主义”的提出顺理成章。
C.《国家的儿子》(节选)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巧妙地通过时间线索,展示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的生平事迹。
D.《雨巷》十分注重音乐感,具有韵律和谐的音乐美,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最近“淄博烧烤”火出了圈,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写了一封信来感谢游客的“厚爱”,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赶烤,是一道联结缘分的桥,是一首彼此温暖的歌。您赞扬的话、走心的建议,都是对淄博的信任和包容;您带来的人潮、人气,唤起了全城一心的城市荣誉感和凝聚力;您为淄博人好物美心齐城市印象鼓与呼,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感知这座城市的厚道质朴,看到这座城市努力的样子。感谢您与淄博结下了深厚情,感谢您给淄博注入了正能量,感谢您为淄博传递了好声音。

A.文中“进淄赶烤”化用“进京赶考”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淄博烧烤的火爆。
B.文中采用“您”,让游客感受到了尊重,但同时也会产生距离感。
C.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表达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游客的感激之情。
D.文中将“进淄赶烤”比作“桥”“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游客与淄博人民双向奔赴的场景。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物种起源>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充分显示达尔文不迷信、不盲从的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尤其擅长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B.《故都的秋》的文眼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的相同点: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都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刻画,贾母当场都做了戏谑性的介绍。
D.《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就业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课文《“探界者”钟杨》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08-0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中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7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警察与赞美诗》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本质。大量运用夸张、比喻、反语等修辞,语言幽默讽刺,渲染出悲剧的喜剧情调。
B.《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借助其他艺术形式以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以大量实例和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了重复和变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
C.《落日》是一篇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通讯,文章通过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D.《寂静的春天》一文在阐述科学观点时,客观冷静,平淡的叙述中透出深刻的道理,呼吁人们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时,应当放弃那些原始的、落后的思想观点和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要让科学危及人类自身。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8 .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末闲谈》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作者以闲淡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抽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语言精练、生动、幽默,好用反语。
B.《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一篇科学小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优美的文学性。全文从荔枝的形态说到生产,这是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C.《林黛玉进贾府》对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众多人物及其生活环境展开了全景式的描写。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D.《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语言自然亲切,简洁凝练,如写鲁迅深夜工作的情景时,几乎全是口语和白描,却极富表现力,展现了一个锋芒毕露的战斗者的形象。
2024-08-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对下面一段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外出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作空中走廊!

A.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的抒写,寄托了对热情、奔放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社会制度的赞颂。
B.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的抒写,寄托了对无忧无虑的舒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社会制度的赞颂。
C.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的抒写,寄托了对独立的、宁静的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D.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的抒写,寄托了对富足的、便利的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河北省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考试文化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10 .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涌现很多模范人物,体现了国家精神。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感受到的袁隆平的伟大精神,不少于50字(至少两点)。

袁隆平的故事(一):杂交水稻,中国第五大发明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袁隆平的故事(二):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

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

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袁隆平的故事(三):给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并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梦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