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砧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一个比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几截,大概瓶口,瓶颈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来都是一张红铜片。把红铜片圈起来,两边重叠,用铁椎尽打,两边就接合起来了。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于是让三截接合起来,成为整个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盘子的形状,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宽边,全是焊上去的。至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盒身和盖子都用一张红铜片折成,只要把该接合的转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细说了。

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各处城市大都有这种铜器作,重庆还有一条街叫打铜街。不过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

1.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景泰蓝制作的第一道工序:锤打。
B.介绍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C.介绍景泰蓝的第一、二道工序:锤打和制胎。
D.介绍景泰蓝制作的第一、二道工序:接合和制胎。
2.选文第一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B.举例子C.作诠释D.作比较
3.下列对选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将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即是成品,而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一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B.将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C.以铜器作坊的工作为例,说明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D.以铜器作坊的工作为例,说明铜器作打成--件器物即是成品,而制胎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4.下列对选文语言特色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生动、严密B.平实、严谨、生动
C.准确、通俗、平实D.平实、准确、严谨
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文抓住景泰蓝的每道工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详有略,语言准确朴素。
B.本文先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缘起、目的,引出下文。
C.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掐丝”“打磨”,略写了其他工序,是因为这两道工序在景泰蓝制作中较为复杂。
D.本文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的特点,赞扬了我们民族伟大的创造才能。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方案,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其后,中国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载人登月将通过两次发射来完成,即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

随后,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成为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科研站的建设将按照3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服务载人登月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之后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由科研型试验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

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以来,中国的探月之路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2013年升空的嫦娥三号携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落月梦想;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把1731克月球样品带,回地球,持续创造丰硕的研究成果。20229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上的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这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

在载人登月之前,中国还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前后发射,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详查,争取能够在月球南极找到水;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利用试验验证,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或将作为飞向更远深空的探测中转站。

值得一提的是,探月探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持续进行。例如嫦娥六号任务和小行星探测任务将提供搭载平台和载荷资源的机会。而国际月球科研站将由中国联合多国共同建设。今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了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联合声明,双方将在国际月球科研站论证、工程实施、运营和应用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1.下列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上已经建成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B.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将按基本型、完善型、应用型3个阶段分步实施。
C.国际月球科研站作为飞向更远深空的探测中转站已具备长期自主运行能力。
D.国际月球科研站将由中国独立建设,同时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持续进行。
2.下列对“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方案”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等技术。
B.中国载人登月将通过两次发射来完成,也就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C.中国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式发展。
D.在完成既定任务以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采集的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了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
B.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了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
C.嫦娥五号探测器把1731克月球样品带回了地球。
D.嫦娥六号首次实现了月背采样的返回任务。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的开篇植物为何是荇菜——认识《诗经》里的植物

崔丽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中的荇菜,您可认识?

②荇菜,是睡菜科荇菜属,又称莕菜。《周南·关雎》借采集荇菜,寄托了对理想中的恋人深深的爱慕。浮叶植物荇菜有着似水柔情的生长状态,它与荷花、菱角等水生植物一样具有纯洁明净的寓意,以荇菜作为爱情的表征,显得情真意切。《诗经》中描写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关雎》作为首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清朝的方玉润曾标榜其取冠三百,真绝唱也

③荇菜为多年生水生草本,具有不定根,于水底泥中生地下茎,呈匍匐状;茎为圆柱形,多分枝,沉水中;叶长1.57厘米,呈圆形,近革质,漂浮于水面;花常多数,簇生节上;花萼分裂近基部,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冠为金黄色,裂片宽倒卵形;蒴果无柄,种子多为褐色,呈椭圆形。

④荇菜生于池沼、湖泊、沟渠、稻田、河口等平稳的水域,喜欢阳光和静水环境,水深在30300厘米的水体中均有生长。它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再生力,既能在果实成熟后借助水流传播进行繁殖,又能用根茎和匍匐枝繁殖,一般返青期为35月,花果期为510月。

⑤诗中写到的采集荇菜有何作用呢?原来,与现代种植蔬菜不同的是,采集是周朝劳动人民获得蔬菜的一种重要方式。荇菜的茎和叶柔软滑嫩,是上佳的野菜。从用途上看,荇菜是一个全能的五边形战士

⑥荇菜不仅可以吃,还有很多种做法。首先,可做凉菜。三国时期的博物学家、苏州人陆玑曾写道: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将荇菜的茎焯一下水,用醋浸泡,味道非常肥美。其次,可水煮。《救荒本草》里描述道:采嫩茎煠熟,油盐调食。采集荇菜的嫩茎,放在沸水中煮熟,再调入少量油盐,是一种清淡的吃法。最后,可用作调味品。明朝佛教宗师楚石梵琦,在游览梁山泊的时候记录了当地食用荇菜的方法:旧闻荇菜可为齑。齑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荇菜用作辅佐佳肴的调味品。

⑦除此之外,荇菜还可以药用,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另外,因为生长快、产量高、茎叶柔嫩多汁,荇菜还是优质的青饲料,能用来喂猪、鸭、鹅或草鱼。

⑧荇菜由于叶片形似睡莲,小巧别致,黄花艳丽而繁盛,且花期较长,因此,它还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荇菜对于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可以作为水环境的指示物种。研究表明,荇菜通过根系吸收和分泌物的吸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镉、锌等重金属。

(选自2024322日《科普时报》,有删改)

1.根据文义,下列对荇菜生物学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荇菜属于睡菜科荇菜属,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B.荇菜叶片形似睡莲,生长快,花冠为金黄色,花期较长。
C.荇菜生于水域,喜欢阳光,水深水浅都能生长。
D.荇菜既能通过成熟的果实进行繁殖,又能用根茎和匍匐枝繁殖。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荇菜有纯洁明净的寓意,《关雎》借采集荇菜表达对理想中的恋人深深的爱慕。
B.荇菜是上佳的野菜,既可做凉菜,也可水煮、做调味品。
C.如果身体出现上火中毒、身体水肿的疾病,吃荇菜就可以治疗。
D.荇菜可做青饲料,可点缀庭院水景,还可以作为水环境的指示物种。
3.第⑥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引资料C.下定义D.打比方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中职“江淮十校”职教高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个体。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11亿年历史的古色素,你是否会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②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岩层中,发现了一块距今已有11亿年历史的岩块。敲碎岩块后,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物分子,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这种色素在经过稀释之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③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④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生物制造的,而这片古海洋早已消失。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时,竟然发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的有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⑤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⑥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⑦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但是,随着地球上大型活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原因。

⑧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微型藻类虽然仍然很小,却比蓝绿藻大1000倍。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4月,有改动)

1.下列关于“蓝绿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2.文章在介绍色素的形成时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B.打比方C.做诠释D.摹状貌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的演变与进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B.文章主要介绍的是色素的演化过程、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毫无艰涩之感,颇引人入胜。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理工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卷3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小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对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在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1.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是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海洋——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宜人的气候。
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学业水平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42911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起步,筚路蓝缕,经过29年不懈探索,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让飞天的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

人类载人航天技术于1971年进入空间站时代,是年,苏联把礼炮一号送入太空,第一代空间站诞生。随后12年内,共计有91820吨的空间站发射,其中7个成功,并被命名为礼炮系列。这些早期空间站大都属于试验性质,为后续的空间站转型换代做技术储备。中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与早期的礼炮号思路一致,主要用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出舱行走和多人次在轨驻留等技术。

在空间站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意义的是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它采取积木式模块化结构,由核心舱、五个科学实验、生活舱段和多艘对接飞船构成。在它15年的飞行史中,对接过超过100艘载人和货运飞船,共计接纳了来自12个国家的135名宇航员在此工作与生活。大家更耳熟能详的多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是唯一的第四代积木式、桁架式空间站,已经连续保持了21年载人飞行,相当于一栋七层楼高的小型体育场。它孕育了各个国家的多种载人航天相关器具,容纳过数百个宇航员工作生活,成了独一无二的航天平台。然而,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颇为惊人,目前的总造价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综合性价比而言,第三代积木式空间站已经足够满足科研和应用需求,建造和运营维护成本更低,也就成了目前的最佳方案,天宫就采取这个策略,核心舱(天和号)、两个实验舱(问天号、梦天号)和机械臂等组成总重约60吨的T字结构,对接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足够满足三名航天员驻留并长期稳定运行。

(选自科普中国《核心舱发射,中国航天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有删改)

1.下列对“天宫空间站”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1971年进入空间站时代,苏联把“礼炮一号”送入太空,第一代空间站诞生。
B.随后12年内,共计有9个空间站发射,其中7个成功并被命名为“礼炮系列”。
C.早期成功发射的8个空间站属于试验性质,为后续的空间站转型换代做技术储备。
D.中国的空间站主要用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出舱行走和多人次在轨驻留等技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A.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起步,如今终于让飞天的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
B.“和平号空间站”能同时容纳12国宇航员工作和生活,对接过上百艘飞船。
C.“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成功升空,标志着人类载人航天技术进入空间站时代。
D.与第四代“国际空间站”相比,第三代积木式结构空间站功能相似而建造和运营维护成本更低。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翔实的笔墨向大众普及了空间站的相关知识,科学性和文学性有机结合。
B.首段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说明这一时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中的“已经超过”,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D.“相当于一栋七层楼高的小型体育场”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世纪的电子书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乔•雅各布森率领的科研小组研制出一种电子书,电子书内装解调器、电池微处理器和其他元件,一按动功能开关,即可改变字的大小,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用尖细的笔在空白处做上批语。此外,还可从互联网上选取文章加进该书。该书容量大,内容丰富,可顶一个图书馆,可谓一书在手,一生读不完

该书将油墨变成电子油墨。书的每一页上都涂上亿万个用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每个显微小囊单独能和一个电荷发生反应:小囊内的微粒向后移动显黑色,向前移动显白色。微粒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加上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加负电荷为黑色,加正电荷为白色。每个显微小囊大小约为40μm(还不到头发丝的1/2)。

每一特定书页上要使用的小囊数量巨大。如在这种书页上要产生字母“A”,可能要用1000个小囊。字母越小,用的小囊越多,因此其分辨率也就越高。他们研究的目标是要研制一种分辨率比现在的微机显示屏的分辨率还要高的纸显示器。该显示器要拥有更多的静态字母。这些显微小囊可排出程序,使其黑白状态迅速翻动。例如,可在一个显示汽车怎样工作的图解上提供一种动感。

该书由于使用了电子油墨,它通过书背内装的各种电子装置接收每一页发来的指令,基本上可以自行排版。从利用能源方面来看,它的效率非常高,它与液晶显示不一样,液晶显示屏时时都离不开电源,而电子一旦排好版,观看时就不需要用电。它总共只用一节小电池。而相比之下,便携式微机及其液晶显示需要用一些大电池。

该书由于信息采用电子形式,所以使用起来灵活自如。例如,为方便阅读,可以让体积大一些,阅读中还可以用尖细笔在书的空白处做上批语,将见解储存在书背中微小的瞬间储存卡上,过后不用还可消去。

该书预先装上了文章选择器,可以通过瞬间储存卡再补充新文章。雅各布森认为文章的来源可以从互联网上选取,输入一部《莫比迪克》只需一分钟。如果对选择的文章不太满意,只要一触开关,就可再另选一篇新文章。这样来说,该书可顶一个图书馆。

该书价格不贵,但随便携带较为困难,为此,雅各布森仍在研究使电子油墨适合该工艺的最佳方法,为了不在每页上都使用几千根细导线,油墨本身必须导电。雅各布森说:实际上,我们正设法印制成芯布。据书业行家预测,这种书将成为21世纪的书本。

(选自《世界发明》)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电子书的主要特色的一项是(     
A.在阅读时,可根据需要按动相应的开关,改变字体的大小。
B.书的每一页上都涂亿万个用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且能和电荷发生反应。
C.阅读中还可以用尖细笔在书的空白处做上批语,将见解储存在书背中微小的瞬间储存卡上,也可消去这些批语。
D.该书可以通过瞬间储存卡从互联网上选取文章加进该书,可顶一个图书馆。
2.下列对电子书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子书的物质基础是“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其工作机理则是小囊单独和电荷发生反应。
B.在电子书中,“油墨”的称呼只是就其能够显示文字的功能而言,其他方面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油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C.每一特定书页上要使用的小囊数量巨大。这些小囊对字母的分辨,其分辨率和小囊的数量成正比。
D.电子书负荷加载后,负荷小囊内的微粒可以移动,移动中显示出多种不同的颜色,如向后移动显黑色,向前移动显白色。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油墨是造成电子书目前不方便携带的根本原因。
B.电子书同时兼有电子计算机与纸质图书的多种优点。
C.电子油墨是电子书开发的关键,也是电子书下阶段需要发展完善的重要环节。
D.对于“静态字母”和“黑白状态迅速翻动”,可作这样理解:在某一瞬间,一定数量的小囊的物理状态是一定的,静态地表达相应的字母,而这些小囊受预先排定的程序控制,能很快地在不同状态间切换,造成翻动的效果。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电子书与便携式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功能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书通过书背内装的各种电子装置接收每一页发来的指令,基本上可以自行排版,而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则不能。
B.从利用能源方面来看,电子书的效率要高于微机及其液晶显示。
C.在携带上,随着芯布制作的实现,电子书的方便也远远超过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并将成为21世纪的书本。
D.液晶显示屏时时都离不开电源,而电子书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总共只用一节小电池。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2012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

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摘编自李颖《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

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
B.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
C.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
D.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理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节选)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10多克到20多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者重达60克。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上面两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城市技师学院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乙)。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甲)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选自《景泰蓝的制作》)

1.选文中(甲)处应添加的标点符号是(     
A.句号B.冒号C.破折号D.逗号
2.选文中(乙)处应填入的一句话是(     
A.叫内容决定形式B.主题制约内容
C.内容与形式统一D.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3.选文第二句中加点的“道理”指什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B.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为了美观而采用繁笔线条画。
C.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D.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4.对本选段段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