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时代楷模南仁东:燃尽生命只为天眼

梁晓琳

FAST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和岩土工程等各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几乎都是开创性的工作。

建造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工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关键技术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自主创新。

中国天眼的自主创新,几乎样样离不开南仁东。我不是一个战略大师,我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文白对南仁东这句话记忆犹新。

为了当好战术型的老工人22年时间里,南仁东孜孜不倦,努力学习力学、测控、水文、地质等知识,吃透了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

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还记得,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南仁东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仍记得南仁东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

每天都在学,源于南仁东肩上的责任。他曾说过:这个望远镜它是我们国家自己投资建设的,在大家甚至几代人的拼搏和努力下,主体结构建成。克服困难,不负艰辛,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整个贵州省人民。

就是这样一位有责任感的战术型老工人带着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20108月,工程开工前夕,南仁东得知前期做的所有索网实验都失败了。他万分焦虑,绞尽脑汁,告诉大家: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再做!南仁东组织攻关,亲自上阵奋战700多天,经过近百次的失败实验后,终于研制出强度为500兆帕、抗200万次拉伸的钢索,把材料工艺提高到国标的2.5倍,成功解决索网问题。

22年的时间里,作为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主持攻克了主动反射面、索网疲劳、动光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跨度索网安装和精度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卓越贡献。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独一无二:_________________
(2)瑕疵: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仁东主持攻克了哪些技术难题?(用文段原句回答)
3.文段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试举例分析。
4.给上面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 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的工作热情和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对科学所做的贡献。
2.下列对文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3.文段引用毛泽东的话并交代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馑有什么意义?
4.“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5.下面这幅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请你编写一条微博,表达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140个字以内。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 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的大爱人生

姜洁

百佳书记因公殇,万人同哀悼逝波”“丁酉春夜别廖公,悲恸肝肠万物空”“仿佛你一如既往的浅笑,春风会不停地思念你……采访中,无数认识或不认识廖俊波的人自发通过文章、诗歌、留言等各种形式怀念他,寄托哀思。许多受访者表示,听闻他的噩耗像失去亲人一样悲恸。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为何口碑如此之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正因为廖俊波生前给予了别人太多的爱,他才会受到干部群众的爱戴。

他爱百姓——只要是为了群众的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

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工作二十几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但凡群众对他提出的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

钟巧珍是政和县出名的老上访户,与邻居曹某因宅基地纠纷长期上访。廖俊波到任政和县后,多次亲自接待钟巧珍,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先后多次对他的信访件作出批示。在廖俊波的努力和重视下,2015624日,当事双方纠纷成功调解。如今,钟巧珍已经在调解成功的162平方米宅基地上盖起了新房。没有廖书记,我现在肯定还在天天告状,他是我的大恩人!一提起廖俊波,钟巧珍就很激动。

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的余金枝老人至今随身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生怕家里人弄丢。20154月的一个下午,烈日当空,正在茶园里采茶的余金枝,没想到县委书记廖俊波突然出现在面前。阿婆,我来帮你采茶。余金枝一看,原来是常到村里调研的廖俊波,连忙说谢谢这样的茶现在采有点可惜啊”“您估计这些茶能卖多少钱呢”“我采得还算专业吧,我从小就采茶挣工分呢……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在愉快的交谈中,廖俊波既帮助了年迈的余婆婆干活,也完成了一次民意调查。

20135月,铁山镇东涧村的几个村民在村口聊天,廖俊波来了,和他们拉起了家常: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吗?村民何天章直言,村里人平时喝山泉水,但一下雨,泉水就变浑,大家很苦恼。廖俊波当场就给县住建局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他们帮助解决。两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过滤池在山泉边建成,这下好了,村民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喝上清澈的水。

……

他爱干部——对干部像亲人般春风拂面

……

时任政和县常务副县长的南平市建阳区区长魏敦盛告诉记者,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每逢市领导来政和,他常常中途借故开溜,让一线干部有机会和上级领导面对面汇报工作。就像女儿大了不能留,好干部要赶快推荐、提拔出去。他总这么说。魏敦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市领导视野,迅速成长为一名正处级干部。廖俊波坚持干部在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使用。2011年以来,全县向重点一线选派干部230多名,这些干部在参与重大项目的同时,个人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16月至20163月提拔使用的128名干部,有七成来自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基层一线。……

他爱家人——虽陪伴很少却用心呵护

在很多人眼里,廖俊波是个工作狂,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他把自己奉献给了事业,亏欠家庭很多。可是他的妻子林莉、女儿廖质琪却不这么认为。

我们仨有一个家庭微信群,平时我和妈妈都会在群里时不时发言,有什么觉得有意思的链接都往群里发,有什么想说的话都会在群里说。虽然爸爸很少发言,有时几天也不说一句话,但我知道他只要有空,就会‘爬楼’仔细看每条消息。廖质琪说,他很忙,但是偶尔空闲下来,他会用微信和我视频聊天,问问我最近的情况,经常会提起微信群里我们发过的内容。我的微博、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虽然他从不留言,但他都会认真地看,觉得里面有什么需要和我交流的都会在电话里讲到。今年34日,廖质琪刚刚到上海做毕业设计,父亲就在会议间隙和她微信聊天,问她感冒好了没有,毕业设计进展如何,不要太满足现状——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和她通话。

他是个很会哄人开心的人。忆起丈夫,林莉忘不了,每年她的生日,哪怕再忙,廖俊波也会备一份生日礼物,给她一个惊喜。时任政和县委办主任的叶金星记得,有一年恰逢林莉生日,廖俊波开了一天的会,回到市里已是晚上10点多钟,他急匆匆往回赶,趁着家附近的花店没关门,买了一大束鲜花,还手把手教店主如何配花束。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他很兴奋地发现店里有蓝色的满天星,他要求店主在红玫瑰、白百合周围围了一大圈蓝色满天星。叶金星说着说着,眼眶红了,当天他到家都已经快11点了,他像个小孩一样兴奋地拿着花就冲了回去。第二天早上5点,他又和我们一起去机场赶飞机,路上还得意地炫耀,说夫人收到礼物很开心。

……

318日下午,在市里开完会回到家,廖俊波匆匆扒了几口饭,拎起林莉整理好的衣服和公文包,就要回武夷新区继续工作。临别前,林莉劝道:雨下这么大,这个会又是你召集的,就不能推一推?

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啊!廖俊波笑着与妻子深情道别。

不曾想,这一别,竟成永别。

廖俊波走了,带着他的一腔热忱和无尽的爱。而他的故事,仍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钟巧珍上访一事中,廖俊波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多次做出批示。钟巧珍深受感动,主动做出让步,最终矛盾成功化解,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B.廖俊波非常关心好干部政治上的进步,经常创造机会,让一线干部跟上级领导“面对面”汇报工作,有七成干部因这种形式得以提拔。
C.廖俊波主动进村了解民生,解决了东涧村村民的喝水难题,文章赞扬了他的勇于作为,又隐晦地批判了某些基层干部的不作为、懒作为。
D.廖俊波将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妥当,这固然得益于他的用心呵护,当然也离不开家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导语部分从人们自发以各种形式悼念廖俊波写起,表达了人们对其因公殉职的悲恸与哀思,点明了“爱”的主题,自然引出下文。
B.“余金枝老人至今随身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说明廖俊波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反映了他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
C.文章结尾部分记叙了廖俊波殉职之前与妻子林莉的对话,意在渲染廖俊波和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强调依依惜别“竟成了永别”,更易打动读者。
D.文章正文部分多通过当事人之口对廖俊波的生前事迹进行追忆,既符合人物通讯讲求真实的特点,又便于人们抒发真情实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3.廖俊波的“大爱人生”,对党员干部来说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

于是之

陈丹青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算没拆,模样,也还大致没变。前年去看了场话剧《阮玲玉》,出台的都是目下演剧界的新腕儿,倒也演得卖力。但是不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所以更不见佳。一句话:话剧腔。这才想到二十年前看《茶馆》。我连着三夜看了三场,那后两回的戏票全是我站在台阶沿愣靠等退票等来的。

头场其实是看昏了,此后两天丧魂落魄,天黑了就往人艺小广场人堆里扎,词儿是早学顺溜了:富裕票!有富裕票没有?得,头排中座。仰头看,蓝天野郑榕于是之这几位爷在聚光灯下连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临了王掌柜撒纸圈儿,还有那么几片掠到我脸上身上,触电似的。谢幕时众演员离我那叫近的,真想蹿上去抓一把,可于是之一脸的不动声色,俩手软软地虚拍拍,鞠躬到地,台底下那可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多少年后《茶馆》告别演出,据说谢幕时二楼有位小姑娘冲着台上大叫:永别啦,王掌柜!

是了。别说永别演出,二十年前那三天热昏,我就老在想,得赶紧看,以后这帮老将退了,就看不到这阵势了。怎么办呢,我年轻,年轻人心里被一件事给烧的,就非得有所举动,我就给于是之同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则我记得很短:于老师,您好,我连看三场《茶馆》,太棒了!你们这代活宝(我真用了活宝这俩字)要是不演了,就再没得好戏看!那时的市内邮票四分钱一枚。信寄出,我睡踏实了。只是往后好些天走进走出的,我总有意无意松开臂肘,手掌略略向外虚张着,虚晃着,学那王掌柜茶座间走动照应的小动作:人忙惯了,就是那架势,江南上了岁数的勤快跑堂也一样,嘿,到了舞台上给于是之这么不起眼地撩几下子,绝了!

几天后,于老先生的回信居然搁在门房口。我没要他回信的意思呀,大概是看在美院的信封吧。字迹清秀老实,纸是那种练习本子扯下来的,写满一张。我飞快读过,却有点失望:他说,他的表演离焦菊隐导演的要求,离老舍同志的剧本,都还差得远,还要努力云。大师回信,大师谦逊,诚然感动,但这和开会发言创作谈的老套有啥两样?我以为在他信中会看到他那右手晃晃撩撩的意思的。

开春,于是之竟给杨先让先生请来美院开讲座,我又看见他了!那天于先生说些什么,我不记得了。实话说,也有点儿失望。好像是怎样的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怎样要紧。他真的以为自己的表演对不住老前辈么?他真的以为体验了生活他才能演成那样儿么?看来是真的谦逊,真的相信。可是别人为什么不如他?文革中,我看过批判赵丹的资料,赵丹大大咧咧说:体验生活?我演工像工,演农像农!我可没当过工人和农民!——于先生开过茶馆当过掌柜么?他见是一定见过,可是当年泡茶馆的爷们儿多的是,他演来出神入化,因为他是于是之!我连看三场凭什么?还不是冲着他!

翌年我出国去。读到一篇于是之写的短稿,心中大喜,真是说得好。他说,他每次出台前就对自己念叨着:往坏里演吧,往坏里演。豁出去,反而演好了。又说王掌柜决定寻死刻意安顿家人的第三幕,导演要求送别鞠躬后要有眼泪流下来,所以每次王掌柜流下泪来那一瞬,于是之就在心里暗自嘀咕:得,这回没演砸,这回没演砸。

他终于说了出来:那才是他实实在在的生活,他在舞台上体验的是他自己,对得住他的戏。在台下,他像大部分那几代艺术家,诚心诚意,自然而然活在同一的思路话语中,体验着,生活着。可是上得戏台,他就分明晓得往坏里演,一边流泪,一边庆幸没演砸——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他其实既不是老舍笔下的王掌柜,也不是焦导演旗下的好演员,他是谁呢?在台上,他谁也不是,就是他于是之。

(选自《多余的素材》,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头写观看话剧《阮玲玉》这一内容,是为了反衬《茶馆》的表演本色当行,同时引出下文看话剧《茶馆》的故事。
B.第二段写到作者在聚光灯下连几位话剧演员的“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话剧演员的喜爱及对传统话剧的狂热之情。
C.第二段结尾处写到一位小姑娘朝着于是之喊道:“永别啦,王掌柜”,这表达了观众对于是之表演成就的赞叹之情和对于是之告别舞台的遗憾之情。
D.文章两处都有写到作者对于是之的失望之情。失望的原因是他认为于是之不够诚心,不够自然。

(2)作者在文中称于是之为“大师”,请结合全文分析“大师”的具体表现。
(3)第七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对于是之的赞赏之情?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城西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黄州也许是狭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在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叫黄泥坂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现今住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坂而后达到黄冈的东坡。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他每天来往走这段路。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有一天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坂词》。其结尾部分如下     

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臾之我娱。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堰。草为首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纷坠露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于是极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晏兮草木胖。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病。     

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也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又一次夜游他可把太守吓坏了。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他立刻出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这谣也传到了京都甚至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在动物之中,据我所知,只有人猿能笑,不过即使我们承认此一说法,但我信而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我不知道我们能否称此种笑为神性的笑。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则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

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他开始在他的随笔里写很多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但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他写了一篇文字,说自己的贫穷,又说到他门人的贫穷。他说:马梦得与余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另有一篇随笔,是两个乞丐的故事: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尔。他日得志,当吃饱饭后便睡,睡了又吃饭。另一则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1.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神性”是对人类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精神的高度赞扬。
B.“沦落”在文中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肯定的意味。
C.“松弛”不仅表现了苏东坡当时的生活状况,而且体现了他的精神状态。
D.“措大”在文中指的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2.对选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选文主要写了苏东坡的精神变化及其带来的文学创作风格的改变。
B.选文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
C.苏东坡这一时期所写的随笔杂记既无教化性,也无功利性,但却更为人喜爱。
D.选文中的引文不仅使传主的形象真实可感,而且使作者的论述更加令人信服。
3.根据选文,对苏东坡性格概括最准确的是(     
A.旷达乐观       勇于自嘲B.诙谐幽默       寄情自然
C.失意悲观       放浪不羁D.寄情自然       逍遥自在
4.联系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林语堂,中国现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大淖记事》等。
B.本文运用适当的虚构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C.文章记述关于苏东坡的谣言就是为了表现他的社会影响力之大。
D.文章选材精当,揭示了苏东坡处于人生低谷时善寻快乐的特点。
2024-05-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大国工匠“彭祥华”》(节选),完成小题。

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

2015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开工的成昆铁路,那是20世纪的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拥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团队,承担过很多严重隧道的施工任务,彭祥华是这个团队的翘楚,被同事们公认为爆破王……

那些在外人看来狂烈的爆破,在彭祥华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弹奏。

彭祥华和同事们可以保证自己不会出现误差,但是,大地心中的秘密总有人类猜不透的地方。彭祥华和工人们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青藏高原充沛的山体内蓄水,在爆破之后大量地涌流出来。这是隧道爆破最怕遇到的情况,一旦水势过大,泡软岩体,很可能就会出现塌方,这将导致已经完成的隧道爆破工作量完全报废,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工期。

设计院、监理、业主、施工单位紧急召开了多方研讨会。

讨论最终有了结果,大家认为彭祥华提出的建议是最为便捷合理的,也是最佳解决方案。

彭祥华这个方案最主要的实施条件是必须彭祥华自己来完成,最细微处都要他亲手操作。但这个时候大面积岩层已经浸湿软化,隧道爆破面上围岩部分非常差,隧道崩塌很可能会在操作过程当中发生,而那样的话,彭祥华是没有机会走出隧道的。

彭祥华没有让其他工人一起来装炸药、插雷管,一切都是他独自操作。这一次,他必须更加精准爆破。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彭祥华还是阻止其他工友近前,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这就是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

烟雾中,一束强光闪动,这是圆满完成的信号。大家不记得彭祥华曾经让工友们失望过。

1.选文第二段中“潘多拉的盒子”有什么含义?如何理解“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2.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提高表达效果。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就是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
3.从彭祥华身上,你看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节选,完成以下内容。

每当这时,我都会想到,过去的已经不能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了,因为本来就没有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他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都是如此。对当时那种处境下的我来说,我没有别的家了,我只有莫高窟这一个家。我能退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在繁华的都市,也许还可以找个地方去躲起来,可是我已经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还有哪里可以退,还有哪里可以躲呢?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更为安全和可靠。

那段时间我反复追问自己,余下的人生究竟要用来做什么?留下,还是离开敦煌?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我应该成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我应该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应该有权利和自己的家人吃一顿团圆的晚饭。没有我,这个家就是不完整的,孩子们的成长缺失了母亲。但一个人最艰难的抉择中,操纵着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经过了突如其来的很多事情,经过了与莫高窟朝朝暮暮的相处,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1.樊锦诗“简单相信”了什么?
2.她“傻傻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3.樊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樊锦诗认为人生的幸福在哪里?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千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当时是50年代。此外美国、菲律宾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19647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证明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已经被证明残缺不全的陈旧理论从此被历史封存。

1.关于选文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袁隆平的研究面临很多的困难。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理论和权威专家相冲突。
C.袁隆平认为中国搞杂交水稻有很大的优势。
D.袁隆平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创新并能看到希望。
2.对选文引用“杂交无优势”的论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袁隆平遇到的困难很大。
B.表现出袁隆平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C.意在向读者说明权威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D.表现了袁隆平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精神。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义无反顾”一词既体现了袁隆平决心之大,也表明面临的困难非常大。
B.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难题,即使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都没取得成果。
C.袁隆平向“无优势论”发起挑战,体现了他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D.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攻克难关得益于优越的制度和党的正确领导。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升学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节选)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120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干部,都参加了这场战斗。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县委书记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

有一次,焦裕禄从兰考县堌阳公社回县的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想:嗬,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回到县里后,连停也没有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出发了。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根棍,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三个青年恳求着说: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工作着。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了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看见焦裕禄就吃惊地问: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李广志,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的流势,应该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

再从哪里到哪里挖一条支沟……这样,就可以把这几个大队的积水,统统排出去了。李广志听了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焦裕禄同志的领导工作,竟这样的深入细致!到吃饭的时候了,他要给焦裕禄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把全县抗灾斗争的战斗部署,放在一个更科学更扎实的基础之上。大家都觉得方向明,信心足,无形中增添了不少的力量。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来龙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焦裕禄冒着大雨赶赴金营大队开展调研工作,作者描写这一感人事迹时运用了哪些细节材料?这些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03-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4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他服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节选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
欺侮: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全心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选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3.如何理解“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这句话的含义?
4.选段主要表现了焦裕禄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江西省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