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传记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8982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当时是50年代。此外美国、菲律宾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19647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证明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已经被证明残缺不全的陈旧理论从此被历史封存。

1.关于选文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袁隆平的研究面临很多的困难。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理论和权威专家相冲突。
C.袁隆平认为中国搞杂交水稻有很大的优势。
D.袁隆平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创新并能看到希望。
2.对选文引用“杂交无优势”的论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袁隆平遇到的困难很大。
B.表现出袁隆平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C.意在向读者说明权威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D.表现了袁隆平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精神。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义无反顾”一词既体现了袁隆平决心之大,也表明面临的困难非常大。
B.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难题,即使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都没取得成果。
C.袁隆平向“无优势论”发起挑战,体现了他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D.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攻克难关得益于优越的制度和党的正确领导。
【知识点】 传记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的工作热情和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对科学所做的贡献。
2.下列对文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3.文段引用毛泽东的话并交代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馑有什么意义?
4.“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5.下面这幅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请你编写一条微博,表达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140个字以内。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

恩格斯

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1段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2.分析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4段中的“还”起了什么作用?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的大爱人生

姜洁

百佳书记因公殇,万人同哀悼逝波”“丁酉春夜别廖公,悲恸肝肠万物空”“仿佛你一如既往的浅笑,春风会不停地思念你……采访中,无数认识或不认识廖俊波的人自发通过文章、诗歌、留言等各种形式怀念他,寄托哀思。许多受访者表示,听闻他的噩耗像失去亲人一样悲恸。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为何口碑如此之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正因为廖俊波生前给予了别人太多的爱,他才会受到干部群众的爱戴。

他爱百姓——只要是为了群众的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

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工作二十几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但凡群众对他提出的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

钟巧珍是政和县出名的老上访户,与邻居曹某因宅基地纠纷长期上访。廖俊波到任政和县后,多次亲自接待钟巧珍,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先后多次对他的信访件作出批示。在廖俊波的努力和重视下,2015624日,当事双方纠纷成功调解。如今,钟巧珍已经在调解成功的162平方米宅基地上盖起了新房。没有廖书记,我现在肯定还在天天告状,他是我的大恩人!一提起廖俊波,钟巧珍就很激动。

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的余金枝老人至今随身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生怕家里人弄丢。20154月的一个下午,烈日当空,正在茶园里采茶的余金枝,没想到县委书记廖俊波突然出现在面前。阿婆,我来帮你采茶。余金枝一看,原来是常到村里调研的廖俊波,连忙说谢谢这样的茶现在采有点可惜啊”“您估计这些茶能卖多少钱呢”“我采得还算专业吧,我从小就采茶挣工分呢……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在愉快的交谈中,廖俊波既帮助了年迈的余婆婆干活,也完成了一次民意调查。

20135月,铁山镇东涧村的几个村民在村口聊天,廖俊波来了,和他们拉起了家常: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吗?村民何天章直言,村里人平时喝山泉水,但一下雨,泉水就变浑,大家很苦恼。廖俊波当场就给县住建局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他们帮助解决。两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过滤池在山泉边建成,这下好了,村民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喝上清澈的水。

……

他爱干部——对干部像亲人般春风拂面

……

时任政和县常务副县长的南平市建阳区区长魏敦盛告诉记者,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每逢市领导来政和,他常常中途借故开溜,让一线干部有机会和上级领导面对面汇报工作。就像女儿大了不能留,好干部要赶快推荐、提拔出去。他总这么说。魏敦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市领导视野,迅速成长为一名正处级干部。廖俊波坚持干部在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使用。2011年以来,全县向重点一线选派干部230多名,这些干部在参与重大项目的同时,个人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16月至20163月提拔使用的128名干部,有七成来自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基层一线。……

他爱家人——虽陪伴很少却用心呵护

在很多人眼里,廖俊波是个工作狂,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他把自己奉献给了事业,亏欠家庭很多。可是他的妻子林莉、女儿廖质琪却不这么认为。

我们仨有一个家庭微信群,平时我和妈妈都会在群里时不时发言,有什么觉得有意思的链接都往群里发,有什么想说的话都会在群里说。虽然爸爸很少发言,有时几天也不说一句话,但我知道他只要有空,就会‘爬楼’仔细看每条消息。廖质琪说,他很忙,但是偶尔空闲下来,他会用微信和我视频聊天,问问我最近的情况,经常会提起微信群里我们发过的内容。我的微博、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虽然他从不留言,但他都会认真地看,觉得里面有什么需要和我交流的都会在电话里讲到。今年34日,廖质琪刚刚到上海做毕业设计,父亲就在会议间隙和她微信聊天,问她感冒好了没有,毕业设计进展如何,不要太满足现状——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和她通话。

他是个很会哄人开心的人。忆起丈夫,林莉忘不了,每年她的生日,哪怕再忙,廖俊波也会备一份生日礼物,给她一个惊喜。时任政和县委办主任的叶金星记得,有一年恰逢林莉生日,廖俊波开了一天的会,回到市里已是晚上10点多钟,他急匆匆往回赶,趁着家附近的花店没关门,买了一大束鲜花,还手把手教店主如何配花束。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他很兴奋地发现店里有蓝色的满天星,他要求店主在红玫瑰、白百合周围围了一大圈蓝色满天星。叶金星说着说着,眼眶红了,当天他到家都已经快11点了,他像个小孩一样兴奋地拿着花就冲了回去。第二天早上5点,他又和我们一起去机场赶飞机,路上还得意地炫耀,说夫人收到礼物很开心。

……

318日下午,在市里开完会回到家,廖俊波匆匆扒了几口饭,拎起林莉整理好的衣服和公文包,就要回武夷新区继续工作。临别前,林莉劝道:雨下这么大,这个会又是你召集的,就不能推一推?

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啊!廖俊波笑着与妻子深情道别。

不曾想,这一别,竟成永别。

廖俊波走了,带着他的一腔热忱和无尽的爱。而他的故事,仍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钟巧珍上访一事中,廖俊波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多次做出批示。钟巧珍深受感动,主动做出让步,最终矛盾成功化解,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B.廖俊波非常关心好干部政治上的进步,经常创造机会,让一线干部跟上级领导“面对面”汇报工作,有七成干部因这种形式得以提拔。
C.廖俊波主动进村了解民生,解决了东涧村村民的喝水难题,文章赞扬了他的勇于作为,又隐晦地批判了某些基层干部的不作为、懒作为。
D.廖俊波将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妥当,这固然得益于他的用心呵护,当然也离不开家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导语部分从人们自发以各种形式悼念廖俊波写起,表达了人们对其因公殉职的悲恸与哀思,点明了“爱”的主题,自然引出下文。
B.“余金枝老人至今随身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说明廖俊波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反映了他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
C.文章结尾部分记叙了廖俊波殉职之前与妻子林莉的对话,意在渲染廖俊波和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强调依依惜别“竟成了永别”,更易打动读者。
D.文章正文部分多通过当事人之口对廖俊波的生前事迹进行追忆,既符合人物通讯讲求真实的特点,又便于人们抒发真情实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3.廖俊波的“大爱人生”,对党员干部来说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