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作诠释)
B.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字)
C.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举例子)
D.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景泰蓝的制作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物钟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则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钟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B.人体内松果体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钟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D.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飞向太空的航程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节选)

贾永       曹志       白瑞雪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2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3000米!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4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的构想。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而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9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1.从节选分内容看,中国的飞天梦想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部分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用“又开始了”。
4.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科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飞向太空的航程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

恩格斯

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1段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2.分析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4段中的“还”起了什么作用?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5 . 思维训练。

一位画家完成一幅作品拿到画厅展出,为了能听取观众的意见,他特意在旁边摆上一支笔,希望有大方之家指出不足之处。当天晚上他取回画作,发现整个画面涂满了记号,竟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

他十分懊丧,决定换一种方式。临摹了与那幅画一模一样的另外一幅画去展出,要求观众对画作里最欣赏的妙笔做记号。当他取回画作时发现,那些曾被指责的一笔一画,没有一处不被称为妙笔。

如果你是这位画家,面对这样的结果你会作何感想?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项链》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体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1.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体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2.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2024-05-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百合花》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的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然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急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迁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B.周广才宁冒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是因为其身上有着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而且想把它作为纪念。
C.遵义会议后,红军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是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
D.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B.对于“什么是共产党”,徐解秀老人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具体行为进行生动解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C.“敌人围追堵截……遍布”形成排比,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D.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地以少胜多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
3.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对于吴起镇战斗,杨成武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
2024-05-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长征胜利万岁》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辈子的长征

翟俊杰,这个名字总是与八一”“军旅紧密相连,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壮歌《血战台儿庄》,展现三大战役的系列史诗《大决战》,特别是那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长征》,均出自其手。

三十年来,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沿着百年中国的足迹步步探寻,也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长征诗篇。

1941年,翟俊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翟俊杰幼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屋里浓郁的书香味。我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

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战思想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

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17岁时,他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

亲历战争,让翟俊杰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但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翟俊杰三拍长征。每一次拍摄,于他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长征之作。该片中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同时,他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影片中的毛泽东形象有血有肉。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对亲人的遭遇,他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器宇轩昂、指点江山,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尤其在红军陷入险境之际,其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在翟俊杰看来,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对长征时期毛泽东的形象把握,延续到了翟俊杰的第二部同题材影片《长征》之中。

长征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是异常悲壮的。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这才有了长征。

于是,在电影《长征》里,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

影片中,长期受到打压和被边缘化的毛泽东,形容憔悴,愤懑忧郁,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始终不退让、不妥协,作为革命家的风范由此凸显。

此外,翟俊杰还对电影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比如在音乐运用上,便首次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手法,以凄美的《十送红军》曲调反衬出惨烈的厮杀场面。

独具匠心的呈现,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

十年之后的2006年,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却不再是以领袖人物为主角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一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来贯穿电影始终。透过王瑞的个人成长史,谱写了一曲普通战士温情与信念兼具的长征之歌。

作为长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的长征》成为凸显翟俊杰个人电影观的最鲜明一笔。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翟俊杰回忆跟祖父学习《岳阳楼记》的内容,是为了表明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B.电影《金沙水拍》中,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C.本文标题《一辈子的“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翟俊杰三十年来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不断深入的征程,也概括了他导演生涯中不断以“创新”求“突破”的征程。
D.传记讲求真实性。然而描写一位艺术家,文笔要生动,如“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等语句,增添了文采,但不够平实,与传记写实性的要求不符。
2.翟俊杰在导演军旅题材影片方面情有独钟,这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4-05-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

19499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所致开幕词中,坚定地说出了那一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相对于1946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早在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过程当中,就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会议筹备会多次组织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正如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记载和昭示的:各党派和各界人士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再上溯至1940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开启了建国大业的理论思考,并逐步为迎接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长篇著述,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明确地提出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的结论,从建国意义上延续着为历史所证明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思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顺应了时势,也是在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下的制度性安排,是一个历史必然。

(节选自逢立左《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旧政协会议是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形成了改组政府和召开国民大会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
C.新政协会议虽然沿用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和旧政协会议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
D.新政协会议召开的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并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阐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紧紧扣住了“政治协商”这一主题。
B.“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毛泽东同志所作开幕词中最激动人心的语句,它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C.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
D.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述中的理论,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做好了思想准备。
3.两则材料都提及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各自的表达意图是什么?
2024-05-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闻一多的《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回答问题。

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罪犯!但是他无所畏惧,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他勇敢、坚决地做他自己认为应做的事,在文化战线上打着大旗冲锋陷阵,难怪有的人那么恨他!

鲁迅在日本留学,住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他和洋人,和大官打过不少交道。但他对帝国主义,对买办大亨,对当权人物,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宁可流亡受苦,也不妥协。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和他这种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鲁迅,我想先得学习他这种高尚的人格。

有人不喜欢鲁迅,也不让别人喜欢,因为嫌他说话讨厌,所以不准提到鲁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欢鲁迅,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是为了骂骂鲁迅。因为,据说当时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现在,也可以对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前者可谓之反动,后者只好叫做无耻了。其实,反动和无耻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除了这样两种人,也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这样的一批人。从前我们住在北平,我们有一些自称京派的学者先生,看不起鲁迅,说他是海派,就是没有跟着骂的人,反正也是不把海派放在眼里的。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自命清高,实际上是做了帮凶!如今,把国家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感到痛心!现在,不是又有人在说什么闻××在搞政治了,在和搞政治的人来往啦,以为这样就能把人吓住,不敢搞了,不敢来往了。可是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鲁迅这样的好榜样,还怕什么?纪念鲁迅,我想应该正是这样。

1.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2.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
(1)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
(2)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3.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文哪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与之相近,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除了鲁迅,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请举出一例,并说说理由。
4.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七单元《拿来主义》同步讲解与练习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